《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答案
(课程代码 03708)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D 3.A 4.B 5.A
6. D 7. C 8.D 9.B 10.B
11.C 12.D 13.A 14.C 15.B
16.D 17.B 18.B 19.A 20.C
21.D 22.A 23.D 24.B 25.A
26.D 27.C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CD 32.ABCD 33.ABD 34.AB 35.ABCD
36.ACD 37.ABCD 38.CD 39.ABCD 40.ABCD
三、简答题
41.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新的时代条件。它发生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第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而又迅速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进一步壮大起来。
第三,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最初的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4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开始确立了以为代表的新的领导,成为中国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4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第一,中国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二,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和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44.巩固和扩大中国新民主主义统一战线的主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领导的,因而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如中国党的政治领导、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马克思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等。这些因素的增长,为新民主主义胜利以后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45.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几种经济组织形式及其性质。
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牙。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萌牙。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四、论述题
46.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和人民;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
两大历史任务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二者的主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前者要改变民族遭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是要从根本上推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况,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生产力问题。
47.于1981年发表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诀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的理论的实践,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决议还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第二个历史决议的通过,标志着指导思想上拔乱反正的胜利完成。它表明,中国党是在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坚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党能够在“文化大”结束后不长的时间里作出这样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议,体现出以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的成熟和远见,体现出中国党在反省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道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