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示语 公示语特点 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分析 公示语翻译探讨
1.引言
公示语是指公开和面对公众,告示、指示、提示、显示、警示、标示与其生活、生产、生命、生态、生业休戚相关的文字及图形信息。其信息内容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交通、住宿、饮食、旅游、购物、娱乐等。
2007年9月,我国首次举办了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说明了公示语翻译的质量问题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讲,在中国,一个城市的汉英两种语言的公示语应用是否广泛,是这个城市开放程度的直接体现;应用是否规范,是这个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检验;翻译是否得法,是这个城市整体素质的直接展现。但是随着双语公示语的增多,各种不规范的现象也随处可见,这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交流的国际形象。本文拟从公示语的特点、公示语翻译常见的错误分析、公示语翻译探讨三个方面来探讨公示语的翻译问题。
2.公示语的特点
2.1公示语的语言风格
公示语是城市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可称为“城市生活指南”,具有为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提供信息的作用。公示语语汇简洁,措辞精确,其结构也比较特殊,给人一目了然的印象。汉语公示语由于受到古代诗歌的影响,更为讲究对仗和压韵,结构上倾向于使用典型的四字词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英语公示语广泛使用名词、动词、动名词、词组、短语、缩略语、现在时态、祈使句等。例如:“注册登记”译成“registration”、“严禁停车”译成“no parking”、“酒水另付”译成“beverage not included”、“入住登记”译成“check in”等。
2.2文字与图形标志共用
公示语在多数公共场所常常与醒目的图形标志共同使用。图形标志作为文字内容的补充、确认、说明,效果相得益彰。
2.3公示语的应用功能
公示语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指示性公示语体现的是周到的信息服务,没有任何、强制意义。因此语言应用也不一定要求公众去采取任何行动,其功能在于指示服务内容。例如:“问讯服务”(information),“租车服务”(car rental),“旅游服务”(travel service),“门诊部”(out-patient department),“夜总会”(night club)等。
强制性公示语要求相关公众必须采取或不得采取任何行动。语言应用直白、强硬、没有商量的余地。例如:“禁止驶入”(no entry),“此处严禁钓鱼”(no fishing here)等。
2.4公示语的文化差异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根植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之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容。英汉两种语言不但在语言系统、语言结构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语言的使用方面往往受文化因素的制约。缺乏对英语文化内涵的了解和不清楚英语的习惯表达法,有时会闹出笑话,所以中英双语公示语的文化差异值得我们注意。例如,某学校为了给美籍教师提供方便,将“教师休息室”译成“teachers’rest room”,而在美语中,“rest room”是卫生间的委婉说法,常用的表示“休息室”的词有lounge,lobby等。所以,在两种语言里,有些词语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指同一概念或事物,其实是指两回事,也就是说某些说法在一种文化中有,在另一种文化中没有。
3.公示语翻译常见错误分析
3.1直接写成拼音
在各个城市的街道路口都设置了路街名牌,在翻译上很多采用将汉语置于汉语拼音之上组合共用。例如:路牌“长安街”,“长安街”置于汉语拼音“chang’an jie”之上。像这种路标中国人只看汉字就一目了然,而对于外宾来说看了标注的汉语拼音也不会明白这“jie”意味着什么。如果在实际应用中它不能为国内外宾客提供便利,那么这样的公示语就不够切合实际了。
3.2单词拼写错误
公示语英译单词拼写错误的现象随处可见。有时一个小小的错误会导致意义上的很大变化。例如,长沙有一儿童摄影室挂有“东方娃娃数码摄影”的招牌,译为“eats children photography”。如果此举是为了吸引外宾来此摄影,显然不但达不到效果,反而会使外宾敬而远之。显而易见,应将“eats”(吃)改为“east”(东方)。常说一字值千金,这里却是一字失千金。更为甚者,这样的错误多了会大大影响一个城市的文明形象。
3.3语法错误
公示语乱翻、错翻还见于错用名词单复数、冠词使用不当、词性滥用、修饰不当、介词使用不当等错误。例如,“都会仕女馆”译为“lady’s hall”,忽视了名词的单复数问题,建议修改为“ladies’hall”;“残疾人电梯”翻译为”lift for disabled”,忽略了冠词“the”,建议修改为“lift for the underprivileged”;“卡友服务中心”译为“vip card serve center”,动词serve当作名词使用了,建议修改为“vip card service center”。由此可见,翻译人员在翻译公示语时应持严谨的态度,不可以小而忽之。
3.4逐字逐句的翻译
这种形式的翻译将中文生硬的翻译成英文,有典型的中式英语的痕迹,不仅会造成词不达意或者是误解,而且在大众的心目中会产生对公示语翻译错误的印象。例如,“小心滑落”译成“slip carefully”则会让外国游客误解成“慢慢地、谨慎地滑下去”,这则告示本意是起警示的作用,却不料错译会造成危险的后果;一旅馆“内部停车场”译成“car park for internal use only”,而在英语里,“internal use”与“external use”相对,表“内服”和“外用”,而在此“内部”指“员工、职员”的含义,应译成“car park for staff use only”。
3.5文化误解
4.公示语翻译探讨
4.1立足于目标读者,重视目标文本产生的功能
德国翻译功能学派创始人弗米尔于1978年在《普通翻译理论的框架》一文中,率先提出翻译目的论。弗米尔认为“凡行动皆有目的”,翻译亦由目的支配;任何一项翻译行动开始之前,必须首先弄清楚它的目的是什么,否则无法进行翻译。翻译目的论把立足点放在目标读者和翻译任务委托者身上,特别是放在目标文本在他们所属文化中的功能上,译者必须根据目标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所要承担的功能来决定翻译中应当采用何种方法和策略。
公示语是为了帮助外国朋友在中国更方便地学习、生活、工作或旅游。因此公示语翻译应将译文读者放在第一位,考虑他们的文化和接受能力,让他们能清楚明白地得到公示语的信息,并按照公示语的要求去做。只有这样才能改善公示语翻译现状,才能达到公示语翻译的目的。
4.2功能对等
英语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标准性、沿袭性,因此译者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时必须在汉英两种文化中对相同使用场合的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进行一对一的汉英对译。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翻译、发布的国家公共标志与标志语提供了广泛应用于道路、旅游、安全、环保、储运等方面的标准的汉英翻译规范,翻译人员应严格执行。然而,目前国内的一些通用汉语公示语在英语国家无法找到对应译法的情况下,应当参照实际功能需要选择适宜形式风格进行试译,然后在部分旅游者中进行检验。
4.3句式特点
4.4程式化翻译
程式化翻译即按一定格式和句型进行翻译。各英语国家的公示语的结构趋向于国际化,加上某些文字表述的固定化,翻译时可以采取程式化的方法处理。如表示“禁止做某事”,可以采用“no+名词或ing形式”。“禁止入内”(no admittance),“禁止停车”(no parking)等;表示“请勿做某事”可以采用“do not+动词”。“请勿触摸”(do not touch),“请勿攀登”(do not climb)等;表示“专用”可采用“名词+only”的形式。“员工专用”(staff only),“公交车专用”(buses only)等。
4.5正反、反正表达法
5.结语
公示语作为向大众展示的一种工具语言,把必要的信息传达给大众。人们每天通过路标、广告、商品说明书、旅游指南、社会宣传及各种媒体接触到大量的公示语。公示语语汇简洁、言简意赅,具有指示性、提示性、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是人们最常见的实用语言,同时亦承载了一个国家的文化涵义。随着中国与世界接轨,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走进中国,与中国接触。因此,国内许多公示语需要用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英语来进行传递,但是国内许多公示语的英译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错误,给来华的外国宾客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到了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形象。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首先应考虑“为谁而译”,不能拘泥于原文,而是应顺从读者的文化习惯与接受能力,使用英语中规范和标准语汇进行一对一的汉英置换,做到简洁、易懂,“功能对等、转化对应”,以达到交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