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CBCBD 6-10:BCDAC 11-15:DBABC 16-20:DCBBB
1.辛酉政变发生于( )年。
A.1859 B.1860 C.1861 D.1862
2.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第一人,他组织编写的著作是()。
A.《地理大全》 B.《四洲志》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3.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兵工厂是( )。
A.金陵机器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福州船政局 D.湖北炮厂
4.以下宣传维新变法的著作,哪一本是康有为写的?( )
A.《变法通议》 B.《仁学》 C.《新学伪经考》 D.《天演论》
5.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A.《时务报》 B.《新民丛报》 C.《湘报》 D.《民报》
6.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来自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其中民权主义与( )对应。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 D.平均地权
7.下列事件按先后次序排列应是: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 ③袁世凯称帝 ④运动( )。
A.③①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8.《新青年》提出的著名口号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民主和科学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9.1942年元旦,发动的第三次长沙会战,痛歼日寇( )。
A. 4万余人 B. 2万余人 C .3万余人 D .5万余人
10.战争时期三大战役中,歼敌最多的战役是( )。
A.平津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孟良崮战役
11.左翼文化运动中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 )。
A瞿秋白 B鲁迅 C茅盾 D胡适
12.1997年7月1日,回归祖国,这是英国通过迫使清签订《南京条约》割让之后的( )。
A .157周年 B. 155周年 C. 137周年 D .97周年
1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
A.1911-1915年 B.1914-1918年 C.1915-1919年 D.1919-1921年
14.大失败后,( )退出了阵营,中国转入低潮。
A.小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大资产阶级 D.中小工商业者
15.“三大法宝”这个提法出自那篇文章( )。
A.《〈党人〉发刊词》 B.《中国和中国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6.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对农民而言,说服教育的最有效办法是( )。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增产增收
17.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实行“四马分肥”的利润分配制度是从( )开始的。
A.1953年 B.1954年 C.1955年 D.1956年
18.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指( )。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19.1956年,根据综合平衡的原则,明确指出:在今后的经济建设中,必须继续坚持(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优先发展农业 D.优先发展运输业和商业
20.认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
B.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群众路线
D.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候选答案中,选择最准确答案。多选、少选
①ABCD ②BCD ③ACD ④ADE ⑤ABC⑥ABE⑦ACEF ⑧ ABCD ⑨ ABCD ⑩ BCD
1.在下列侵略战争中,侵略者攻入北京烧杀抢掠的两次是: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武昌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实权的原因有( )。
A、控制北洋新军 B、立宪派的支持
C、帝国主义的扶植 D、党人的妥协
3.1922年二大确定当前阶段的纲领是( )。
A军阀 B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
C 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D 建设社会主义
4.大后期,蒋介石发动的分共事件有(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5.标志着党和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的事件( )
A.上海主义小组的建立 B.陈独秀被推为上海小组的
C.北京主义小组的建立 D.《党》杂志的创刊
E.旅法留学生支部的建立
6.中国胜利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农村包围城市
7.淮海战役的主要领导者( )。
A.刘伯承 B. 陈毅 C. D.徐向前 E.谭震林
8.新主主义的动力包括( )。
A.农民 B.知识分子 C.小商人 D.小手工业者 E.自由职业者 F、开明绅士
9.新主主义国家存在五种经济成份包括( )。
A.国营经济 B.合作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个体经济
E.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F、中外合资经济 G、独资经济
10.资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由以下因素促成( )。
A.资本主义经济的落后难以承当中国工业化的重任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特性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C.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一系列措施
D.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争取民族资产阶级
E.对企业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三、论述题(四选三。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联系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论述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20世纪20-30年代,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 倾错误?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那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4、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四、材料分析题(共4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关于近年以来,时常讨论之"瓜分中国"一事,若以该国现刻武备之虚弱,财源之枯竭,政象之纷乱而论,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现在所欲问者,只是各国对此问题,究取何种态度。方面,因占领满洲之故,在最近期间,当可心满意足。假如现在法国进据云南,日本占领福建,英国取得长江流域一部分,德国占据山东,则中国方面实无力加以阻止。因此,我们对此问题,必须十分注意,倘或一旦列强对于瓜分之事,果有妥协之望。
。。。。。
中国文化在四百年以前,常有若干方面比较欧洲为先。但自彼时=以后,遂成停顿不进之象,尤其是对于火车船所引起的世界巨大变迁,未能加以理会。而且数世纪以来,未有外敌严重压迫,以致养成一种不能战争之民族。所有上流阶级,对于世界情形毫无所知,只是骄傲自大,盲目反对白人。至于官吏人员,则为腐朽之气所充塞,毫无精神之可言。其在皇室方面,则又似乎不能再行产出振作有为之人物。但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充满闹钟。此外更有一事,亦复不应忘去者,即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己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具备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以守法易治。余认为中国下层阶级,在生理上,实远较吾国多数工厂区域之下层阶级为健全。倘若中国方面将来产生一位聪明而又魄力之人物为其领袖,更能利用世界各国贡献与彼之近代文化方法,则余相信中国前途,尚有无穷希望。吾人若一观察日本维新之迅速与成功,则此处实值得吾人加以特别注意。----至于中国所有好战精神,尚未完全丧失。可于此次“拳动”中见之。在山东、直隶两省之内,至少当有十万人数,加入此项运动,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其中大部分,甚至于并火器而无之。
-------《瓦德西拳乱笔记》,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86-87页。
材料二:统帅(指瓦德西)又明知中国一时不易即行瓜分,故欲极力保全之,其言曰:“世人动辄相语,谓取此州略彼地,视外人统治其亿万众庶之事,若咄123456可立办者,然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施行统治之善政,乃万事之最难者,况欲制御此亿万之众,岂能遂以轻便之心行之乎。乎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如欲行此下策,则后患又不可不防矣。”
-------《八国联军志》,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第244页。
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知识点回答:1、19世纪末,帝国主义虎视眈眈准备瓜分中国,但他们的图谋并没有实现,原因是什么?(10分)
2、为什么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是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10分)
(2)材料一: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开始就分为两个战场:战场和区战场。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汉失守后,日本侵略者停止了向战场的战略性的进攻,逐渐地将其主要军事力量移到了区战场;同时,针对着的失败情绪,声言愿意和它谋取妥协的和平,并将卖汪精卫诱出重庆,在南京城里伪,实施民族的欺骗。从这时起,开始了它的上的变化,将其重点由抗日逐渐转移到反人民。这首先表现在军事方面。它采取了对日消极作战的,保存军事实力,而把作战的重担放在区战场上,让日寇大举进攻区,它自己则“坐山观虎斗”。
在这几年内,战场实际上没有严重的战争。日本侵略者的刀锋,主要地向区。到一九四三年,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四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五,为区军民所抗击;战场所担负的,不过日军的百分之三十六和伪军的百分之五而已。
——摘自:《论联合》,《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2~1043页。
材料二:
英勇卓越空前之百团大战,自八月二十日开始发动以来,至十二月五日,连绵作战,整整三月又十五天,这一大会站消灭敌伪之有生力量,计毙伤日军205人,毙伤伪军5155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消灭敌伪据点2993个;缴获了大批武器,计步马5437支,手281支,轻机179挺,重机45挺,重炮3门,大炮16门,平射炮8门,迫击炮26门,各种炮弹816枚,机弹367005粒,手榴弹4934颗;缴获与破坏交通器材,计飞机6架,装甲汽车13辆,坦克车5辆,汽车98辆,大车1148辆,自行车591辆,火车34列,火车头34个,车箱449个,无线电机30架,无线电话8架,有限电话246架,汽艇25只;破坏交通的成绩,计铁路948里,公路3004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040根,枕木1549177根,电线杆109002根。等等。百团大战实为我国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创举!
——选自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百团大战历史文献资料选编》,出版社1991年版,第402~406页。
材料三:
我江南新四军军部及万人遵令北移,由叶挺等率领至泾县以南之茂林地区,突破七万余人重重包围,自鱼至文,血战七昼夜,死伤惨重,弹尽粮绝。挺等率领遵令北移,并遵守顾长官祝同指定路线向苏南移动北上,不意全是诱我聚歼之计,在战斗中据所获包围军消息,此次聚歼计划,蓄谋已久,布置周密,全为乘我不备,诱我深入,其所奉上峰命令有一网打尽生擒叶项等语。
——《朱彭叶项皖南包围通电》,《新中华报》第195号,1941年1月16日。
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回答:1、为什么中国党随着抗日战争走向胜利而越来越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而却越来越丧失人心?(10分)
(3)材料一: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表(1946年7月)
项 别 | 数 目 | 比 例 | |
兵力(人) | 我方 | 1 200 000 | 1:3.58 |
敌方 | 4 300 000 | ||
地区面积(平方公里) | 我方 | 2 285 800 | 23.8% |
敌方 | 7 311 720 | 76.2% | |
城市(座) | 我方 | 4 | 23% |
敌方 | 1545 | 77% | |
人口(人) | 我方 | 136 067 000 | 28.6% |
敌方 | 338 933 000 | 71.4% |
材料二:战争四年国共兵力消长比较表(单位:万人)
战争开始时(1946年7月) | 第一年度末(1947年6月) | 第二年度末(1948年6月) | 第三年度末(1949年6月) | 第四年度末(1950年6月) | |
军 | 430 | 373 | 365 | 149 | 58 |
人民 | 120 | 195 | 280 | 400 | 500 |
比例 | 3.58:1 | 1.9:1 | 1.3:1 | 0.37:1 | 0.11:1 |
1946年6月 | 1947年6月 | 1948年6月 | 1949年6月 | |
面积(平方公里) | 2 285 800 | 2 199 900 | 2 355 200 | 2 962 800 |
人口(人) | 136 067 000 | 131 060 000 | 168 114 000 | 279 247 000 |
城市(座) | 4 | 417 | 579 | 1016 |
结合上述材料及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回答:1、人民由弱到强,一步步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期末考试卷参
3、论述题(四选三,每题10分,共30分。)
一、二、答: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5分)28年后,成为执政党,代表历史前进的方向。(5分)
三、答: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战争。(2分) 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2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2分)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历史性贡献。(2分)
四、答: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富强是两大历史任务。建国后,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5分)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起来,这一历史过程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5分)
4、材料分析题(共40分)
一、答:结合所给材料及相关知识点谈洋务运动的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及管理上的腐朽性。(10分)
二、答:结合所给材料及相关知识点谈在战争时期的国统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如何成为第二条战线,并最终配合人民战争,使处于全民包围之中,为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作出重大贡献。(10分)
三、答:结合所给材料及相关知识点谈所谓第三条道路是一部分民主党派领导人企图在抗战胜利后在国共之间谋求自身发展道路,实质为旧民主主义道路。但是,一则中国在抗战后面临的是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尖锐斗争,客观形势决定了人们没有走中间路线的余地。二则,蒋介石决不允许第三条道路的存在,必置于死地而后快。所以,第三条道路在中国走不通。(10分)
四、答:结合所给材料及相关知识点谈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经三步骤形成。其一,各民主党派成立时,就与他们建立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其二,的,使民主党派愿意接受的领导,拥护建立新中国。其三,邀请各民主党派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