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性质
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评定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水平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评价初级中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指导思想
(一)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全面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科学习目标方面达到的水平。
(二)有利于建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评估体系,为高中阶段学校综合评价、择优录取提供依据。
(三)有利于推进语文学科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全面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产生积极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考试依据
(一)教育部201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二)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
(三)广东省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
四、考试内容与要求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包括下列三个能力层级:
识记:了解并记忆学过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能正确地再认和重现。如认读、书写汉字,了解有关文学常识,背诵、默写规定的篇章等。
理解:掌握并领会所学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材料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意义,能作正确的解释、说明或推断。如领会语句的含义,概括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等。
运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用到新的语文实践中,比较灵活地解决不同情景中的实际问题。如改正文章中的毛病,会写记叙文,会写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日常应用文等。
考试内容与要求具体如下:
考试内容和要求 | 能力层级 | ||||
类别 | 细 目 | 识 记 | 理 解 | 运 用 | |
基 础 | 1.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2.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3.默写本大纲规定的古代诗歌及文言课文的名句。 4.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关联词语)。 5.纠正句子的常见毛病。 6.仿写句子,变换句式。 7.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常见修辞方法。 | √ √ √ | √ | √ √ √ √ | |
阅 读 | 文 言 文 阅 读 | 8.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 9.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 10.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11.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 | √ √ √ √ | ||
实 用 类 文 本 阅 读 | 12.整体把握实用类文本的主要内容。 13.阅读科技、社科、新闻作品,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14.运用科技、社科、新闻作品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15.阅读简单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16.联系实际,对议论文中的观点作出自己的判断。 | √ √ √ | √ √ |
考试内容和要求 | 能力层级 | ||||
类 别 | 细 目 | 识 记 | 理 解 | 运 用 | |
阅 读 | 文 学 类 文 本 阅 读 | 17.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18.把握不同体裁作品中的情境与形象。 19.揣摩作品中的精彩细节。 20.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1.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有益启示。 | √ √ | √ √ √ | |
名 著 阅 读 | 21.了解课文与推荐名著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2.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23.欣赏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24.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 √ | √ | √ √ | |
写 作 | 2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充实。 26.写简单的议论文,做到有理有据。 27.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 28.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 29.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0.语言通顺,不写错别字。 3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32.书写规范、整洁。 | √ √ √ √ √ √ √ √ |
(一)考试方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二)试卷结构
1.由地级市组织命制的试卷,试卷结构由各地自行确定。
2.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命制的试卷,结构如下:
考试用时120分钟。全卷满分120分。附加题得分记入总分,但全卷得分不得超过120分。整卷难度0. 65左右。
试卷具体内容、题量、分值、题型见下表:
题号 | 考查内容 | 题 量 | 分 值 | 题 型 | |
选择题 | 非选择题 | ||||
一、基础 | 古诗文默写 | 1 | 10 | 1 | |
字词积累 | 1 | 4 | 1 | ||
词语运用 | 1 | 3 | 1 | ||
修改病句 | 1 | 3 | 1 | ||
仿写句子 | 1 | 4 | 1 | ||
二、阅读
| 课内文言文阅读 | 3 | 10 | 1 | 2 |
课外文言文阅读 | 3 | 9 | 1 | 2 | |
实用类文本阅读 | 3 | 10 | 2 | 1 | |
文学类文本阅读 | 4 | 17 | 4 | ||
三、写作 | 作文 | 1 | 50 | 1 | |
附加题 | 推荐名著阅读 | 3 | 10 | 3 |
重点分析:
一、文言文1、公输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古诗词及默写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泊秦淮4、饮酒(结庐在人境)、陋室铭6、出师表
三、名著:1、朝花夕拾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文言文背诵篇目
1.孔子语录 | 论语 |
2.鱼我所欲也 | 孟子 |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孟子 |
4.公输 | 墨子 |
5.愚公移山 | 列子 |
6.曹刿论战 | 左传 |
7.邹忌讽齐王纳谏 | 战国策 |
8.出师表 | 诸葛亮 |
9.桃花源记 | 陶潜 |
10.与朱元思书 | 吴均 |
11.三峡 | 郦道元 |
12.马说 | 韩愈 |
13.陋室铭 | 刘禹锡 |
14.小石潭记 | 柳宗元 |
15.岳阳楼记 | 范仲淹 |
16.醉翁亭记 | 欧阳修 |
17.爱莲说 | 周敦颐 |
18.孙权劝学 | 司马光 |
19.伤仲永 | 王安石 |
20.记承天寺夜游 | 苏轼 |
2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 宋濂 |
22.满井游记 | 袁宏道 |
23.湖心亭看雪 | 张岱 |
24.口技 | 林嗣环 |
1.关雎(关关雎鸠) | 诗经 |
2.蒹葭(蒹葭苍苍) | 诗经 |
3.观沧海(东临碣石) | 曹操 |
4.饮酒(结庐在人境) | 陶潜 |
5.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 陶潜 |
6.木兰诗 | 北朝民歌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
8.次北固山下 | 王湾 |
9.过故人庄 | 孟浩然 |
1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 |
11.使至塞上 | 王维 |
12.终南别业 | 王维 |
13.黄鹤楼 | 崔颢 |
1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李白 |
15.行路难 | 李白 |
16.渡荆门送别 | 李白 |
17.望岳 | 杜甫 |
18.春望 | 杜甫 |
1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杜甫 |
2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岑参 |
21.滁州西涧 | 韦应物 |
2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韩愈 |
2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韩愈 |
2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刘禹锡 |
25.观刈麦 | 白居易 |
26.钱塘湖春行 | 白居易 |
27.雁门太守行 | 李贺 |
28.赤壁 | 杜牧 |
29.泊秦淮 | 杜牧 |
30.夜雨寄北 | 李商隐 |
3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李商隐 |
3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 李煜 |
33.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范仲淹 |
34.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 晏殊 |
35.登飞来峰 | 王安石 |
36.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 苏轼 |
3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
38.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 苏轼 |
39.游山西村 | 陆游 |
40.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 辛弃疾 |
41.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 辛弃疾 |
42.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 辛弃疾 |
43.约客 | 赵师秀 |
44.过零丁洋 | 文天祥 |
45.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46.山坡羊·潼关怀古 | 张养浩 |
47.朝天子·咏喇叭 | 王磐 |
48.己亥杂诗 | 龚自珍 |
1.西游记 吴承恩
2.水浒传 施耐庵
3.朝花夕拾 鲁迅
4.繁星·春水 冰心
5.骆驼祥子 老舍
6.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7.鲁滨逊漂流记 笛福
8.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9.童年 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尼古拉· 奥斯特洛夫斯基
11.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 吐温
1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