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预习案
【课标要求】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能恰当停顿,读准语气。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感知作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把握基本意思。
3.反复朗读作品,品味优美语言,理解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学习目标】
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故事,简洁讲述故事的情节。
【预习路线图】
1.反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识字认字,扫清阅读障碍。
2.勾画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理解。
3.从多角度(从我、从父亲)思考作者在文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基础积累】
细读课文,在文中勾画出你遇到的陌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解决他们,然后把你查阅的重点字词写在下面,和小组其他成员一起分享。(不少于10个)
例如:哄hōng堂大笑:形容众人一起大笑的样子。
我的积累:
【美句赏析】
童年的美好回忆在缓缓地进行着,作者的笔尖蘸满了情感,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在字里行间不经意地流淌着。一个简单的小故事,作者写来却那样深刻。请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在下面试着复述这个故事吧。
【个性解读】
读完全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建议从多角度考虑)
我的发现与疑问:
亲情如歌
——《走一步再走一步》探究案
【课标要求】
1.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探究目标】
鉴赏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善于发现表达生活之美。
【探究路线图】
温馨提示 ☞
1.反复研读,鉴赏文中有关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
2.体会文章以小见大的方法和浓浓的亲情。
【慧眼探真情】这是一篇记叙文,里面有精彩的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句子,试用你的慧眼,把你发现的美点写下来,并作适当分析(用词、人物描写、句段、结构、写景、人情、哲理……)。
【思考与启示】
生活中,常常有人遇事因胆怯而畏缩不前,就像文中的“我”那样。文中的爸爸帮我脱险的做法对你有什么启示?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是怎样克服的?
【学以致用】
请你运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件发生在你身边的小事。(不少于200字)
600字 | |||||||||||||||||||
假如赶快些
从前,有一个人与他的父亲一起耕作一小块地。一年几次,他们会把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城市去卖。除姓氏相同,又在同一块田地上工作外,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个性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货,开始了漫长的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日夜兼程,第二天清早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更有机会卖好价钱。"儿子反驳。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座位上睡着了。年轻人甚为不悦,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四小时内走了四哩路,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一小时。"着急的儿子说。
"那么再慢几分钟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一小时,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驭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的路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美丽的风景,尽情享受每一刻。"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发出淙淙声的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没有看到,他心里翻腾不已,心不在焉,焦急已极,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多彩的大花园。老人吸进芳香的气味,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他叹一口气说。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作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许久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说。
几分钟后,他开始打鼾--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哩,遇到另一位农夫--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力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失去更多时间?"儿子勃然大怒。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记。"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几乎已是早晨八点钟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成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能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市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二人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从前叫作广岛的地方。
思考:勾画有关父亲的语句,联系《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父亲,你更喜欢哪一个父亲,请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