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围绕培养学生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等语文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学生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在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将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指导策略、反馈、评价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系统设计。本文提出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可采取如下四种策略:把握纵横联系,剖析单元语文要素;分析单元目标,制定单元分层作业;关注内容形式,设计单元主题作业;关注作业质量,运用多元评价方式,从而将语言的运用、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及审美的鉴赏蕴含于作业设计的过程,并创设真实的情境,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单元整组作业;多元评价
一、基本概念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日常教学以这四大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单元设计-学习评价”这条链条中开展,尤其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教学实践。
何谓单元?该词在《汉语大词典》解释为“相对自成系统的单位”,《辞海》将其解释为“学习的段落”。在《教育大辞典》中表明教学的基本单位是教材单元,即教材中性质相同或有内在联系的、可以相对的部分;一门学科的教材通常由若干单元组成,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教材单元的划分,有助于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进行某一方面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克服课与课之间的割裂。钟启泉教授指出:单元是指根据课文内容按照一定主题,对一组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进行安排的模块。
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可以理解为:教师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根据学生学情、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在整合、重组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的将作业的目标、内容、形式、指导策略、反馈、评价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系统设计[1]。
因此,小学语文单元整组作业设计就是以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将语言的运用、文化的理解、思维的发展及审美的鉴赏蕴含于作业设计的过程,并创设真实的情境,以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特点
这样的作业包含以下特点:①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指向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学习策略的掌握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②单元整组作业设计指向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即学生从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到对知识的运用和创造,使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单元整组作业与传统的单元作业最大的区别是:它不是在单元结束后才得以呈现,而以单元为单位来进行设计,在单元学习前,让学生基于任务,带着目标去探索本单元的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达到了对单元整体要点有所了解;其次在单元学习中与教师的教学相结合,可以在课堂上就能掌握与完成,课后只需要花很少的时间进行巩固与提升;最后是在单元快结束后,给学生呈现出项目实践型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灵活进行分工,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的一项开放型的项目作业,这对学生学力的培养又是更高层面的一个挑战。
三、单元整组作业设计策略
(一)把握纵横联系,剖析单元语文要素
崔允漷教授提出:教学、学习、评价是三位一体的,三者共享目标。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作业设计,都应先对单元进行解读、剖析。以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猜测与推想”为主题,语文要素为“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习作要求“尝试续编故事”。围绕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纵向分析,可以了解到“预测”和“续编”这两个能力的有序递增,更准确把握本单元教学内容。从横向来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内部关联分解到每一课,经过对课文、课后题、园地的深入分析,为确定单元目标及设计作业打下基础。
(二)分析单元目标,制定单元分层作业
单元作业的目标应该包含:本学段的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以及单元教学目标,见表1。
表1 单元作业目标
序号 | 单元作业目标描述 | 认知水平 |
1 | 能根据词语确定常用汉字的读音 | 知道(A) |
2 | 能用查字典、根据语境和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B) |
3 | 能按照要求积累常用词语(动宾结构、偏正结构) | 理解(B) |
4 | 能结合语境解释句子的意思 | 理解(B) |
5 | 能对文本内容做出解释 | 理解(B) |
6 | 能根据任务需要提取文中的相关内容 | 知道(A) |
7 | 能根据语境展开想象,写出相关内容 | 理解(B) |
8 | 能留心观察生活,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写出自己看到的景色 | 综合(D) |
9 | 能默写指定的古诗 | 知道(A) |
10 | 能大致说出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 理解(B) |
11 | 能根据给出的语境写出合适的诗句 | 应用(C) |
(三)关注内容形式,设计单元主题作业
案例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所选的课文包括《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不懂就要问》等,都是围绕校园生活来写的。围绕这一主题设计拓展性作业,让学生以“我可爱的学校”为主题设计手抄报内容和综合性的单元整体作业。手绘板报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结合自己的课余生活用列表的方式呈现出来;画一幅学校图画:用“壮大胆子”、“不懂就要问”、“不是糊里糊涂”、“弄清楚”等词语来表扬身边一位同学勤学好问的精神。老师周期性地根据语文教材主题举办手抄报作业,单元课本剧表演展评活动,或者整体单元作业展评活动,让学生在趣味性的单元主题作业中提升学习动力,巩固语文知识。
案例二: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中外童话,围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展开编排。在设计单元预习任务时,我们从宏观层面进行单元整体的预习设计,再据此为每一课设计不同形式的图式预习作业和任务。通过把教材里的四篇课文联成一个整体,提高预习有效性,激发学生预习的主动性、积极性[2]。
1.单元整组预习单
第三单元整组预习单
本单元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四篇童话故事《》、《》、《》、《》。其中,我发现《》、《》是略读课文。读了《》后,我最喜欢故事中的(),因为。
2.单篇课文学习单
(1)提纲式学习单。要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达到好的预习效果,可以尝试学习少而精的提纲编写。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见表2。
表2 《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单
擦燃火柴 | 看到的 | 愿望 | 现实 |
第一次 | 暖和的火炉 | 温暖 | 寒冷 |
第二次 | |||
第三次 |
统编版教材和配套的练习都配以生动丰富的插图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如《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材编排了“牛”的图片,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在预习时就可以结合生动的图片,将红头的惊险“旅行路线”在预习时自主思考并绘画出来。
(3)思维导图式学习单
预习时借助思维导图是一种简易、实用、有趣、有效且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不仅锻炼了自主阅读、搜集信息和归纳整理的能力,还激励了他们的个性化图文表述。
案例三: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根据单元整组目标设计的5个原则:整体性、系统性、趣味性、科学性以及综合性原则[3]。可以设计出许多好玩、有趣的学习单。
第12课学习单:如果故事中又有一个动物出现,你会想到谁?它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填写下面的表格(表3),然后学着课文的写法,你也来写一写《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故事吧。
表3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习单
老屋说 | 动物出现 | 时间 | 动物说 | 老屋看 | 动物感谢 |
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 再过一个晚上 | 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 | |||
老母鸡 | 我找不到一个安心孵蛋的地方 | 叽叽,谢谢! | |||
再见!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 | 小蜘蛛 | 低头看看,眼睛眯成一条缝 |
在小学阶段,评价要以表扬、鼓励及肯定为主,从正面加强引导,既可是口头的,也可是书面的,要全面反映学生在单元作业过程中的状态和水平,发挥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让学生爱上作业、爱上学习。
单元作业的评价可以有符号式、评语式、交流式、图画式以及奖励式的,也有几种方式结合使用的,不同的方式有不同的侧重点,均会引发其学生的兴趣,并激励学生越做越好!
一是积分式的评价。这也是运用较多的一种评价方式。根据学生作业的书写、准确度、完成的及时性,以及小组完成作业的整体质量进行积分奖励。在单元作业结束后,统计学生在单元作业方面的所得积分。其中,建议加入小组整体作业积分奖励,即是对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态度,以及协作性进行整体评价。这有利于树立小组合作意识,鼓励每一个学习参与者都不能偷懒,最终才会获得小组奖励。这种小组奖励又会为个人奖励加码,一举两得。
二是评语式的评价。该评价方式最常见,往往能起到激励作用。如评价语“你的书写有了很大的进步,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希望你要更加勤奋练习,成为我们班级的小书法家”等等,此外评语式的评价还要注意到学生的进步,要使评价恰如其分,但不能全是夸奖类的评价。
三是符号或贴纸式的评价,这类评价也深受学生喜欢。如果把学生的作业当成作品来对待,学生对待作业会产生新鲜感。搜集学生们喜欢的贴纸或者符号,比如小女生喜欢公主之类的贴纸,小男生喜欢机器人之类的,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些心理将贴纸奖励给作业质量好的学生,当一本作业满满都是老师的贴纸,学生也会觉得这本作业承载着她的快乐。此外通过符号式的评价,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在单元作业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使用横向评价,即学生间的对比评价,而是更多使用纵向评价,将学生现在的作业和之前的作业进行评价,将今天的作业和昨天的作业进行评价,只要有进步就值得鼓励,哪怕只有微小的进步。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也愿意做作业,乐意通过完成作业来进行评价。还可以让学生对所做的作业进行一个评价反馈,如“你喜欢的作业题目是?”、“我觉得最有难度的作业题是?”等等。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评价及时调整作业设计的难度和内容。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小学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导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72-78.
[2]王月芬.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116-177.
[3]曹海棠.课文里的写作密码.三年级.上册[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1:47-5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