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2
1.1、适用范围…………………………………………………………………………2
2、完好标准……………………………………………………………………………2
2.1、零、部件…………………………………………………………………………2
2.2、运行性能…………………………………………………………………………2
3、设备的维护 ………………………………………………………………………2
3.1、巡回检查…………………………………………………………………………2
3.2、定期检查…………………………………………………………………………3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3
4、检修周期和检修内容 ……………………………………………………………3
4.1、检修周期…………………………………………………………………………3
4.2、检修内容…………………………………………………………………………4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4
5.1、安装………………………………………………………………………………4
5.2、防腐………………………………………………………………………………4
5.3、焊接………………………………………………………………………………4
5.4、机械连接…………………………………………………………………………4
5.5、更换避雷针(线、带、网)、引下线、断接卡……………………………………5
5.6、保护间隙的调整…………………………………………………………………5
5.7、补充接地装置的埋设……………………………………………………………5
6、验收…………………………………………………………………………………6
6.1、验收前的准备工作………………………………………………………………6
6.2、验收………………………………………………………………………………6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6
7.1、巡回检查安全注意事项…………………………………………………………6
7.2、定期检查与检修安全注意事项…………………………………………………6
1、总则
1.1适用范围
1.1.1 本规程适用于110kV及以下电力系统和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及管网的防雷和接地装置的维护和检修。
1.1.2 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带、网)、保护间隙、击穿保险、避雷器及其引下线、断接卡、支持物、紧固件、连接线、连接头、连接点等部分。接地装置包括接地体、接地线零线、支持物、紧固件、分接头、连接头、连接点等部分。
2、完好标准
2.1、零、部件
2.2、运行性能
3、设备的维护
3.1、巡回检查
装置名称 | 检查周期 |
防雷装置 | 每当雷雨后进行一次 |
接地装置 | 每季度进行一次 |
(2)防火、防爆、重要建筑物及腐蚀严重的场所,可酌情缩短检查间隔
a、检查避雷针(带、网)、保护间隙、避雷器安装是否牢固,有否严重变形、倾倒、断裂等现象。避雷针及其引下线与其他金属物体在空气中的最小距离是否符合规定(一般5m以上)
b、检查连接线、引出线、断接卡等导电体的电气连接是否松脱、断线,是否有烧痕或熔断现象
c、检查腐蚀情况是否严重,凡截面面积因锈蚀而减少30%以上者应予更换
d、检查保护间隙是否烧坏,是否被异物短路
e、检查避雷器瓷套是否有破裂、严重积灰、放电和密封损坏现象
a、检查接地体、接地(零)线周围环境腐蚀是否严重,基建施工中是否损伤接地(零)线
b、检查自然接地体、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线、人工接地线相互间的连接点,连接是否有严重锈蚀、松脱、断线等现象
c、检查避雷针接地装置与其他地下金属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是否符合设计规范(一般3m以上)。
d、检查临时接地线装置是否符合要求
3.2、定期检查
a、防雷接地装置每年雷季前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b、避雷器、保护间隙每年雷季前进行一次安装检查。雷季后安排一次拆除检查。
c、接地装置视接地电阻变化情况,对地下部分进行开挖检查
采用现场查看、挖土查看、小锤敲击、测量、电气试验等方法进行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如下:
a、完成巡回检查内容
b、基础是否牢固,安装、敷设、支撑、固定是否可靠并符合电气安装规范
c、避雷器动作记录器是否动作,密封性是否完好
d、避雷器瓷套与铁法兰之间结合是否良好,密封橡胶是否老化,扇形铁片是否塞紧,排气小孔密封是否完好,密封用螺帽是否旋紧,金属件腐蚀情况
e、接地(零)线的导电截面积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短路故障时导电的连续性和热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f、接地(零)线的涂色和标志是否符合规定
g、测量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3.3、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故障类型 | 现象 | 处理办法 |
防雷装置一般故障 | 安装松弛,结构变形: 连接线、引下线、接地(零)线截面积小: 连接线、引下线、接地(零)线的连接点,连接头松脱: 连接线、引下线、接地(零)线损伤、碰断: 连接线、引下线、接地(零)线及各连接点、连接头有烧痕或熔断现象: | 紧固或更换。 按设计要求更换。 按要求重焊接或机械连接。 锈蚀截面减少30%应更换或进行防腐处理。 重新进行焊接或机械连接或更换。 查明原因,小锤缺陷,按要求进行焊接或机械连接或更换。 |
保护间隙故障 | 间隙及绝缘被烧坏: 间隙距离改变: 间隙被异物短路: | 更换。 按规范调整。 清查异物。 |
接地装置故障 | 接地电阻不合格 | 采用降阻剂,加补充接地装置 |
4.1检修周期
类别 | 小修 | 大修 |
避雷器、保护间隙击穿保险 | 每年雷季前后安排一次 | 根据定期检查情况确定 |
接地装置 | 每年雷季前安排一次 |
a、紧固防雷、接地装置各组成部分。
b、检查或局部更换连接线、引下线、断接卡、接地(零)线、连接点、连接头、分接头等零部件。
c、测量接地电阻,开挖检查接地体的连接情况,采用降阻剂进行处理。
d、金属零部件防腐处理,接地、接零涂色和标志。
e、安装或拆除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器放电记录器。
f、避雷器非解体清理、检查、试验,保护间隙调整。
g、消除巡回检查和定期检查中发现的缺陷。
5、检修方法及质量标准
5.1、安装
各组成部分安装应牢固可靠,并保证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符合电气装置安装规范。
5.2、防腐
各组成部分的金属件应根据环境腐蚀程度采取必要的防腐措施。目前常用的防腐方法有:红丹打底后刷二遍油漆、热镀锡、镀铜、热镀锌并喷涂塑料或刷耐腐蚀涂料、用塑料绝缘护套线做接地(零)线等。对于强腐蚀环境,宜采用热镀锌并喷涂塑料或刷耐腐蚀涂料等方法处理。焊接处宜涂刷沥青油,接地体应、热镀锡、镀铜而不能涂漆、镀层均匀,粘合牢固。
5.3、焊接
5.4、机械连接
各组成部分的电气连接,在焊接有困难时,可采用机械连接,如螺栓连接、卡箍连接、跨接等,这些连接应做到:
a、连接线端部应有线鼻子。
b、搭接面应除锈去污,保证电气接触面良好。
c、有防松动措施(防松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等)
d、有防锈措施(涂工业凡士林油、热镀锡、镀锌、涂沥青油等)
e、有足够的导电截面积和机械强度,接地螺栓规格(不包括接线盒内和仪表外部的接地螺栓)应符合下表规定
容量kW | 5以下 | 不小于M8 |
5—10 | 不小于M10 | |
10以上 | 不小于M12 | |
按钮、灯具、信号灯、小型开关等 | 不小于M6 |
5.5、更换避雷针(带、网)、引下线、断接卡
5.6、保护间隙的间隙调整
5.7、补充接地装置的埋设
a、开挖:按照设计图纸尺寸开挖水平接地体,沟的深度约0.8m,宽度约为0.3-0.4m;垂直接地体应按所需深度(约0.8m)挖坑。
b、敷设:垂直接地体用大锤垂直打入,水平接地体沿接地沟敷设。
c、焊接:垂直接地体、水平接地体、接地引出线三者相互焊接应符合本规程5.3条。焊接后可用小锤轻敲,检查焊接是否牢固并将焊点及接地引出线涂上沥青油。
d、填土:土要填实,土中不允许有垃圾、木棍等杂物,要使回填的土凸出地面一些。注意填土时将接地引出线拉出。
e、测量接地电阻:施工完毕后即可测量接地电阻,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当所测数据不符合设计要求时,需补充接地体或采用降阻剂等措施,使其符合设计要求。
f、将接地引出线与接地装置中接地干线相连接,进行防腐处理。
6、验收
6.1、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6.2、验收
在验收书上签字后,验收结束
7、维护检修安全注意事项
7.1、巡回检查安全注意事项
7.1.3、雷雨时及时离开检查现场,撤回防雷安全场所。
7.2、定期检查与检修安全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