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结构》教学大纲…………………………………………………………………4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7
《服装专业英语》教学大纲……………………………………………………………9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大纲……………………………………………………………11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16
《服装图案》教学大纲…………………………………………………………………18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大纲………………………………………………………21
《服装史》教学大纲……………………………………………………………………26
《摄影》教学大纲………………………………………………………………………30
《服装整理》教学大纲…………………………………………………………………33
《民族服饰文化》教学大纲……………………………………………………………36
《服饰手工艺》教学大纲………………………………………………………………38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40
《服装品牌策划》教学大纲……………………………………………………………43
《服装外贸跟单李单》教学大纲………………………………………………………46
《立体裁剪》教学大纲…………………………………………………………………48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50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52
《服装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设计》
课程代码:20302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70学时,3学分(理论:30学时,1学分;实践:4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中职服装设计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设计》课程是高职服装设计专业(3+2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服装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服装设计开发能力。
课程要求掌握:
1、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
2、服装设计的设计思维方法;
3、服装设计的表达方法;
二、课程内容
通过服装设计理论学习及设计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服装基本的设计方法,为服装设计相应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重点:服装设计的基本概念、服装设计的方法、服装设计创意、服装的系列设计
课程的难点:服装的形态构成、服装设计的角度、服装设计的表达。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服装设计概论
1.服装的基本概念
2.服装设计的属性与概念
3.服装设计师的素养
4.服装设计的程序
(1)服装的设计任务分析
(2)服装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3)服装的设计构思
(4)服装结构与缝制工艺的设计
第二章 服装的设计要素及应用
1.服装设计中的点、线、面、体形态构成
2.服装设计的材料要素
3.服装设计的色彩要素
第三章 服装的款式设计
1.服装的造型与人体
2.服装款式设计
(1)服装的外廓形的设计
(2)服装内结构线的设计
(3)服装的细节与装饰的设计
3. 服装整体造型设计
第五章 服装的设计创意
1.服装的创意思维形式
2.服装设计的角度:风格、主题、材料、装饰纹样、功能、造型
3.服装设计的构思方法:仿生、联想、借鉴、模仿
4.服装设计的表达形式
(1)(灵感源)意境图的表达
(2)灵感的抽象与关键词
(3)设计元素解析
(4)款式设计的表达
(B)正背面款式图与款式细节表现
(C)设计文字说明
第六章 服装的系列设计
1. 服装系列设计的概念
2. 服装系列设计的原则
3. 服装系列设计的形式:主题系列、色彩系列、廓形系列、面料系列
(二)实践安排
|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内 容 提 要 | 实践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服装款式造型设计 | 服装款式结构、细节设计 | 选其一。形式多样,有创意 | 12 | 
| 2 | 不同角度的服装创意设计 | 从风格、主题、材料、装饰纹样、功能、造型角度进行设计练习 | 选其一。形式多样,有创意 | 16 | 
| 3 | 服装的系列设计 | 主题系列、色彩系列、材料系列、廓形系列设计练习 | 选其一。构思新颖、系列感强 | 12 | 
| 注:1、实践课时:(课内指导)合计40学时,课外应安排一定学时完成所列的设计训练课题; 2、作业要求:统一用A4,注重设计过程和设计表达形式完整;  | ||||
1、本课程为考试课。
2、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40%,期末考试(综合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6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 学 内 容 | 讲课学时 | 实践学时 | 
| 第一章 服装设计概论 | 4 | 0 | 
| 第二章 服装的要素及应用 | 6 | 8 | 
| 第三章 服装的款式设计 | 6 | 12 | 
| 第四章 服装的设计创意 | 10 | 12 | 
| 第五章 服装的系列设计 | 4 | 8 | 
| 合计 70学时 | 30 | 40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设计教程》 | 杨威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7 | 
| 《服装设计》 | 庄立新、胡 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3 |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基础服装设计》 | 刘晓刚 崔玉梅编著 |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 2003 | 
| 巴黎·时装·教育 | 袁 利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巴黎·时装·教育 | 袁 利 赵东明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服装设计》 | 韩静、张松鹤编著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2004 | 
| 《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 | [英]凯瑟琳·麦凯维等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时装设计艺术》 | 刘晓刚 著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3 | 
| 《流行预测》 | Rita Perna 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 | 
《服装结构》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结构》
课程代码:20301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56学时,3学分(理论:20学时,1学分;课内实践:36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结构》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服装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变化应用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掌握服装外轮廓造型和内部省道、褶裥、分割线及服装部件、细节的变化技巧,能在充分了解款式设计意图的同时针对不同款式进行纸样设计。
二、课程内容
了解人体体型特征,人体与服装结构的关系;了解并掌握服装外轮廓造型和内部省道、褶裥、分割线及服装部件、细节的变化规律和在服装上的应用;较好地掌握基本款式变化和常规服装的制板及推档。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掌握服装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及处理方法,特别是掌握男、女装的基本型与人体、款式的内在联系以及结构的变化规律。
本课程的难点:男、女装结构变化款的样板制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服装结构课程概述
2.服装结构设计方法
重点:了解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的性质和内容,及服装结构设计的不同方法。
难点:比例制图、原型制图、立裁方法的相互关系。
第二章服装结构基础知识
1. 人体体型特征
2. 人体测量
3. 服装号型与服装成品规格设计
重点:了解人体体型的主要特征及服装号型与服装规格设计的关系,掌握人体测量。
难点:服装成品规格设计及人体测量。
第三章下装结构
1. 裙装结构设计及应用
2. 裤装结构设计及应用
重点:以基本裙、裤为基础,掌握裙、裤装的结构设计原理与方法。
难点:裙、裤装结构变化及应用。
第四章上装结构
1.衣身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2.领子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3.袖子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4.女上装结构设计及应用
5.男上装结构设计及应用
重点:男女上装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各种领型、袖型、衣身结构设计的变化应用。
难点.:男女上装款式变化及结构设计,规格尺寸设定。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训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内容,样板制作达到“样板中级工”以上水平
(二)作业实践安排
| 序号 | 作业名称 | 内容提要 | 作业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裙子结构设计 | 变化款式裙型 | 必做 | 4 | 
| 2 | 裤子结构设计 | 变化裤型纸样制作 | 必做 | 6 | 
| 3 | 女上衣结构设计 | 女上衣纸样制作 | 必做 | 18 | 
| 4 | 男上衣结构设计 | 男上衣纸样制作 | 必做 | 8 | 
| 总计 | 36 | |||
1、本课程考试
2、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五、学时分配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第一章 绪论 | 1 | ||
| 第一节 服装结构设计概述 | |||
| 第二节 服装结构设计的方法 | |||
| 第二章 服装结构基础知识 | 1 | ||
| 第一节 人体体型特征 | |||
| 第二节 人体测量 | |||
| 第三节 服装号型与服装成品规格设计 | |||
| 第三章 下装结构 | |||
| 第一节 裙装结构变化设计 | 2 | 4 | |
| 第二节 裤装结构变化设计 | 2 | 6 | |
| 第四章 上装结构 | |||
| 第一节衣身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 2 | 2 | |
| 第二节领子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 2 | 2 | |
| 第三节袖子结构设计原理与变化 | 2 | 2 | |
| 第四节女上装结构变化设计 | 4 | 12 | |
| 第五节男上装结构变化设计 | 4 | 8 | |
| 合计 | 20 | 36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女装结构设计》(上) | 章永红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0.4 | 
| 《男装童装结构设计与应用》 | 吴俊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1.1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女装结构设计与应用》 | 吴俊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4 | 
| 《服装工业样板制作原理与技巧》 | 邹奉元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6.1 | 
| 《服装工艺学》结构设计分册 | 张文斌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8 | 
| 《成衣系列产品设计及其纸样技术》 | 刘瑞璞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8 | 
| 《女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 | 刘瑞璞, 刘维和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2 | 
《服装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工艺》
课程代码:203013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42学时(理论:12学时,1学分;实验:3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材料》、《服装设计学》、《服装结构制图》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工艺》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女时装工艺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服装工艺的原理、方法,掌握服装人体工学、人体测量等实际运用,以及制作技巧。使学生了解服装制作工艺的内在规律,要求学生具有完成服装的制作的能力,对服装工艺与造型、材质、相互关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女时装的量体、裁剪、缝制工艺理论及其缝制方法,及女时装的缝制操作中的变化工艺的应用。
课程难点:女时装操作中部件及组合的制作方法及推归拔工艺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
(二)课程内容
女时装的缝制工艺
1、女时装的工艺简述
(1)女时装的外形
(2)女时装的部件分析及练习
(3)女时装的缝制工艺流程
(4)女时装的质量要求。
2、女时装的工艺流程与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难点:本课程内容的教学重点是女时装的缝制工艺,掌握各步骤的缝制工艺技巧,配裁里料的要点。掌握女时装的推、归、拔是本章节的教学难点。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 实践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了解服装缝制理论知识及熟练掌握基础型服装的制作工艺,通过教学与实践使学生能够制作一般服装的能力。
(二) 作业安排
| 序号 | 作业名称 | 作业内容 | 作业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女时装的缝制工艺 | 女时装的缝制制作 | 制作 | 30 | 
| 07~08学年第一学期 小计:30学时 | ||||
| 总计:30学时 | ||||
1.本课程考试
2.本课程的评分标准以服装工艺的评分标准为准,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3.工艺试卷要求理论占20%,实践占8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第一章 女时装工艺 | 12 | 30 | 16 | 
| 07~08学年 第一学期 | 小计:12学时 | 小计:30学时 | |
| 总计:42学时 |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现代制作工艺》 | 鲍卫君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5年9月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工艺——成衣篇》 | 姚再生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年1月 | 
《服装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专业英语》
课程代码:20000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设计》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服装专业英语是针对已完成基础英语课学习后的服装设计(3+2)学生,结合本专业内容而开设的一门外语课程。其目的与任务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巩固和提高英语的听、说、写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服装专业的英文资料和一般科技英文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重点掌握服装面辅料、服装各部位等的英语词汇以及服装生产中的技术资料单的编制。
本课程的难点:课文中的语法和专业词汇的构成。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服装简介
1.服装的统称和服装的分类称呼(上装、下装、内衣、套装等)
2.各种款式的领子、袖子和口袋的英语名称
3.衬衫的分类以及各种衬衫的特征
4.裤类名称以及各种裤子的特征
第二章 服装材料
1.面料(服装用纤维、服装用纱线、服装面料的种类、服装面料的规格表示方法)
2.里料(里料的种类以及各种里料的特点)
3.衬料(衬料的分类)
4.撑条和拉条
5.狭幅织物和狭带
6.垫肩
第三章 公司简介和聘用申请表
1.服装企业的组织划分
2.服装企业的岗位和对应的职责
3.聘用申请表
第四章 服装生产的技术资料单
1.板单和确认板卡
2.加工合同和采购订单
3.生产通知单
4.品质控制和检验报表
5.裁剪通知单和装箱单
第五章 工艺流程表和设备
1.服装的生产流程
2.男恤衫流程表和女恤衫流程表
第六章 制作裤子
1.做裤子的准备工作
2.制作裤子的工序
3.缝制裤子所要用到的机械设备
第七章 生产线平衡
1.生产线平衡的作用
2.举例说明如何实现生产线平衡
3.生产控制表
第八章 服装营销
1.时装快讯
2.接待顾客
3.推荐商品
三、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考试课,笔试
2、考核办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四、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习题时数 | 
| 服装简介 | 2 | ||
| 服装材料 | 4 | ||
| 公司简介和聘用申请表 | 2 | ||
| 服装生产的技术资料单 | 12 | ||
| 工艺流程表和设备 | 2 | ||
| 制作裤子 | 2 | ||
| 生产线平衡 | 2 | ||
| 服装营销 | 2 | ||
| 机动 | 2 | ||
| 合计 | 30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英语实用教程》 | 张宏仁等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年8月 |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英语》 | 吕逸华主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7年11月 | 
| 《服装专业英语》(第二版) | 严国英等编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3年9月 | 
| 《时尚英语》 | 包铭新、王晶编著 |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8月 | 
| 《现代英汉服装词汇》 | 王传铭主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6年7月 | 
| 《汉英服装分类词汇》 | 周叔安编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1年5月 | 
| 《新编服装英语精典》 | 王建萍、秦世福主编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3年8月 | 
制定:刘立华 审稿: 侯凤仙 审定: 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服装生产管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生产管理》
课程代码:203030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服装工艺》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工业是我国支柱性的传统产业,其出口总额在世界同行业中排在首位,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服装生产管理在服装制造业中又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各服装院校都将其列为专业必修课。
《服装生产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使学生通过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学习服装生产计划与过程控制、工艺制定与控制、质量检验、物资供应及库存管理、设备管理、成本控制等等,系统的将理论与实践课程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每个步骤都有教学目标要求、能力培养要求、工作方法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制订规范的准则。以实际案例为中心,一切制订的内容都必须符合企业的需要为基本原则了解服装生产管理方面知识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服装生产管理方面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使学生理解我国从世界服装大国迈向世界服装强国,服装生产管理必须以产量为中心转向以质量为中心。
2、理解把全过程、全员的质量管理原则始终地渗透到服装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
3、了解服装生产管理的程序、方法、要领并能组织实施。
4、会设计各种服装生产管理图表,便于操作和量化管理。
5、知道服装成本管理并能运用。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利润。
二、课程内容
针对服装生产企业对服装管理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我们对《服装生产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更切合实际需求的改革,把过去以产量为中心的服装生产管理,改为以质量为中心的服装生产管理。为服装制造企业培养符合现代服装设计的复合型实用管理人才。课程内容以服装企业生产管理环境和任务进行设置。同时,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能够较熟练地运用服装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从实际案例、项目调研、方案策划、技术管理、经营决策等方面的综合性训练过程。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服装生产的程序、作业要领与管理方法。
课程难点:裁剪方案的编制与服装缝纫流水线的生产组织。
(二)课程内容
绪论 我国服装工业概述
第一节 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服装工业的形成
二、我国服装工业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服装工业的新状态
一、我国服装工业在2 1世纪的结构性变化
二、我国服装工业在2 1世纪的主要生产模式
三、我国服装工业在2 1世纪的销售模式
四、我国服装工业出口面临的新问题
五、我国服装工业发展对生产管理的要求
第一章 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与生产运行链
第一节 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
一、小型企业的组织架构
二、中型企业的组织架构
三、大型企业的组织架构
第二节 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
一、产品开发部职能范围
二、业务部职能范围
三、技术部职能范围
四、采购部职能范围
五、仓库管理职能范围
六、生产部职能范围
七、品质管理部职能范围
第三节 服装生产运行链
一、服装生产运行链
二、服装生产全过程运行链
应用技能与管理
第二章 服装新产品开发与接订单
第一节 市场调查与预测
一、调查内容
二、调查方法
三、市场预测
第二节 服装产品设计与开发
一、服装产品设计的概念和类型
二、服装新产品开发的主要方法
三、服装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四、服装新产品设计的过程
五、服装新产品的推广
第三节接订单
一、接订单的渠道
二、订单分析
三、谈判
四、签约
五、订单生产计划排期
第三章 服装投产前的准备
第一节物料的准备
一、物料的采购
二、物料的检验与入库
第二节 确认样衣与生产样板的制作
一、样衣的制作与确认
二、生产样板的制作与复查
第三节 服装生产工艺单的编制
一、工艺单的内容一
二、工艺单的编制一
第四节 下达生产通知单和安排生产
一、下达生产通知单
二、安排生产
第四章 服装裁剪工程的程序与管理
第一节 编制裁床方案
一、编制裁床方案的考虑因素
二、编制裁床方案
第二节 排料划样工艺
一、排料技术要领与质量要求
二、排料图的检验
三、排料划样图例
第三节 铺料工艺
一、铺料技术要领与质量要求
二、铺料方法
三、铺料检验
四、铺料设备
第四节 裁剪工艺
一、裁剪机械
二、裁剪前的核查与规定
三、裁剪技术要领与质量要求
四、验片
五、绣(印)花
六、裁片分类与编号
第五章 服装缝制工程的程序与管理
第一节缝制机械
一、粘衬机
二、包缝机
三、平缝机
四、特种机(专业机)
第二节 成衣缝制前的准备
一、产前样衣制作
二、流水线编排
三、工艺卡制作
第三节 缝制车间机台的布局
一、横列对排式机台布局
二、纵列课桌式机台布局
三、集团式机台布局
四、吊挂式机台布局
五、模块式机台布局
第四节 以质量为中心的缝制生产管理
一、管理方法
二、管理图表
第六章 服装的后整理工程
第一节锁眼、钉扣与套结
一、锁扣眼
二、钉纽扣
三、套结
第二节 剪线头与除污渍
一、前缝头
二、除污渍
第三节 整烫与包装
一、整烫
二、包装
管理与运用
第七章 服装的品质管理
第一节 品质管理的基本要求
一、品质的概念
二、服装质量的体现
三、服装品质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生产现场的品质管理
一、品质管理的三个阶段
二、生产现场的品质管理
第三节 成衣的品质检验
一、成衣常见的质量缺陷
二、成衣检验程序
三、成衣检验动作与要领
第四节 服装标准化
一、服装产品标准的编号
二、产品标准的框架
第五节 跟单
一、跟单员的职责及其标准
二、跟单流程
三、跟单员的检验报告
四、各类检验作业图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
(二) 实验安排
|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要求 | 学时要求 | 
1、本课程为考查课。
2、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核成绩占7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践(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绪论 我国服装工业概述 | 2 | ||
| 第一章 服装生产企业的组织架构与生产运行链 | 2 | ||
| 第二章 服装新产品开发与接订单 | 4 | ||
| 第三章 服装投产前的准备 | 4 | ||
| 第四章 服装裁剪工程的程序与管理 | 4 | ||
| 第五章 服装缝制工程的程序与管理 | 10 | ||
| 第六章 服装的后整理工程 | 4 | ||
| 第七章 服装的品质管理 | 2 | ||
| 合 计:总学时32学时 | 32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生产管理 | 万志琴、宋惠景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9.2 | 
| 服装生产现场管理 | 姜旺生、张福良、杨素瑞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7.1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生产管理 | 杨以雄 | 上海科技出版社 | 1994.8 | 
《服装结构CAD》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结构CAD》
课程代码:203017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2学时3学分(理论:12学时,1学分;实践:20学时,2学分)
先修课程:《计算机基础》、《服装工艺》、《服装结构》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结构CAD》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服装CAD在服装生产中的作用和地位、应用范围和硬件、软件的合理配置,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设计制作的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放码及排版等操作。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服装CAD的软件及硬件构成、样片结构设计、放码、排版。
课程难点:各工具的灵活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服装CAD概述
1.1 服装CAD概念
1.2 国内外服装CAD/CAM发展趋势及前景
1.3 服装CAD硬件、软件配置
第二章样片结构设计系统
2.1 样片结构设计系统简介
2.2 系统各工具功能
2.3 样片结构设计实例
第三章 放码系统
3.1 放码系统简介
3.2 系统各工具功能
3.3 放码实例
第四章 排版
4.1 系统简介
4.2系统各工具功能
4.3排版实例
第五章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根据实际情况任选一款式进行打版、放码和排版。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基知识。在教学中应和具体的实例相结合,通过教学演示及学生自己上机实践使学生掌握具体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教学实验环境(计算中心或计算机机房)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上机实践条件,是实现本课程教程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为此对本课程所必需的计算机硬\软设备条件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学生每人一台奔腾三以上计算机。
(2) 软件设施:操作系统平台Windows2000,服装CAD软件。
(二) 作业安排
| 序号 | 作业名称 | 作业内容 | 作业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样片结构设计 | 成衣结构设计 | 尺寸正确、线条合理 | 12 | 
| 2 | 样片放码 | 成衣放码 | 档差计算正确、放码图规范 | 2 | 
| 3 | 样片排料 | 成衣排料 | 利用率高、排放合理 | 2 | 
| 4 | 综合练习 | 任选一款式进行 打版、放码和排版  | 结构合理、放码正确、面料利用率高 | 4 | 
四、考核办法
1、本课程为考查课。
2、平时20%,实践操作30%,期末50% 。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践(训)学时 | 
| 第一章 服装CAD概述 | 2 | 0 | 
| 第二章 样片结构设计系统 | 6 | 12 | 
| 第三章 放码系统 | 2 | 2 | 
| 第四章 排版 | 2 | 2 | 
| 第五章 综合练习 | 4 | |
| 合计 | 12 | 20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GERBER服装CAD教程 | 竺梅芳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5.12 | 
| 服装CAD应用手册 | 尚笑梅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9.12 | 
| PAD 服装CAD培训教材 | PAD公司 | ||
| 服装制版CAD | 李启炎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2004.6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GERBER服装CAD操作手册 | GERBER公司 | ||
| 服装结构制图 | 吕学海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1 | 
《服饰图案》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饰图案》
课程代码:205035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理论:10学时,1学分;实践:22学时,1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饰图案》是为07服装设计专业(3+2)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说明:该课程为可替代学分课程)。
通过《服饰图案》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服饰图案的基本知识和图案造型设计技能,培养学生的服装装饰意识和审美意识,为掌握服装设计技能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1)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把握服饰图案设计教学的特点,以提高服饰图案设计技能为目标。
二、课程内容
服饰图案,是服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着重讲授图案和服饰图案基本知识,以及设计的方法和实现的工艺手段。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重点:
1.熟悉图案和服饰图案的各种类型;
2.掌握服饰图案的绘制方法和实现的工艺手段;
3.掌握服饰图案的设计理论及相关知识,在服装设计中能熟练进行图案装饰设计。
课程难点:
.服饰图案的造型方法与规律;
.服饰图案的工艺表现;
3.服饰图案在不同服饰上的运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服饰图案的概述
1.服饰图案的概念
2.服饰图案的特点与分类
3.服饰图案的功能
第二章 服饰图案造型基础
1.服饰图案的造型原则与依据
2.服饰图案的造型方法与规律
3.服饰图案的表现内容
4.服饰图案的设计步骤
第三章 服饰图案的色彩构成
1.服饰图案的色彩构成
2.服饰图案色彩与服装构成的关系
第四章 服饰图案的构成形式及其工艺表现
1.服饰图案的构成形式
2.服饰图案的工艺表现
第五章 服饰图案的应用设计
1.服饰图案的应用范围
2.服饰图案在不同服饰上的运用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
1.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图案资料、进行成衣市场调研,了解服饰图案的新内容和应用的新形式,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服饰图案的构思与设计、服饰图案应用设计等单项作业。
2.教学实施时以大纲为依据,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增减调整。
(二) 实验安排
|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服饰图案构成练习 | 服饰图案的黑白造型设计 | 1人1组 | 4 | 
| 2 | 服饰图案色彩构成练习 | 服饰图案的色彩造型设计 | 1人1组 | 4 | 
| 3 | 服饰图案的工艺表现 | 同一服饰图案的不同工艺表现 | 1人1组 | 6 | 
| 4 | 服饰图案的应用设计 | 服饰图案在不同服装上的应用设计[选1类服装] | 1人1组 | 8 | 
| 注:课外应安排一定的作业时间以完成训练项目 | ||||
1.课程考核方式:考试。
2.课程考核方法:平时作业占总评成绩40%,综合作业作为期末成绩,占总评成绩60%。总评成绩以百制方式计入。
3.课程成绩评定参考:
⑴ 90~100:图案构思新颖、结构完美;色彩配色美观、搭配协调;色彩构成装饰性强,并与服装款式结合完美。
⑵ 80~:图案结构较好,色彩协调;色彩构成装饰性较强,搭配较合理,并能正确用在服装上。
⑶ 70~79:图案构思一般、结构正确,能正确用在服装上;色彩构成有装饰性,色彩搭配一般,但欠美观。
⑷ 60~69:图案结构正确,色彩搭配呆板,装饰性较差;不能与服装风格协调结合运用。
⑸ 60分以下:图案纹样结构错误;构成无装饰性;色彩搭配明显错误。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第一章 服饰图案的概述 | 2 | 0 | 0 | 
| 第二章 服饰图案造型基础 | 2 | 4 | 1 | 
| 第三章 服饰图案的色彩构成 | 1 | 4 | 1 | 
| 第四章 服饰图案的构成形式及其工艺表现 | 4 | 6 | 1 | 
| 第五章 服饰图案的应用设计 | 1 | 8 | 1 | 
| 合 计 | 10 | 22 | 4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饰图案 | 周国屏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08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饰图案 | 徐雯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 | 
| 服饰图案艺术 | 周建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2 | 
| 服饰图案设计 | 石裕纯、武文 | 中国纺织出版 | 1999第2版 |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服装设计项目课程》
课程代码:203099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时学分:304学时,11学分(理论:120学时,3学分;实践184学时,8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效果图》、《服装设计》、《服装结构》、《服装工艺》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必修课程。
通过服装品牌成衣设计项目或服装主题设计项目的学习,对服装整体设计进行认识和研究,使学生具有服装创意设计、打样、制作“三位一体”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设计师助理角色做好准备。
项目的确立、制定和实施,需由主讲教师针对企业要求及相关部门的建议,提出整体思路,并与教学小组内的教师共同商议后,由教研室讨论通过。教师上课以指导性和引导性教学方式为主。
1、项目来源:
(1)直接承接的企业项目(企业产品开发任务书);
(2)主题性竞赛项目;
(3)其他专题设计;
2、项目学习要求:
(1)根据任务书对环境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A)流行趋势/主题研究,以意境图和插图手册的形式表现;
(B)品牌产品/主题分析,对现有产品系列合理性进行研究,确定季节新产品基本构成;
(2)根据季节新产品/主题系列基本构成,确定不同服类/主题的开发方案,确定开发小组的组成和进度安排;
(3)开发小组根据季节新产品开发/主题设计要求设计基本款及变化款;
(4)开发小组要掌握该类服装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5)开发小组要掌握该类服装的样衣制作方法。
通过课程对服装设计流程及色彩、材料、结构、工艺、装饰的学习,了解信息技术在服装设计与服装生产领域的特殊运用,掌握服装不同款式变化的规律方法,掌握服装纸样和样衣的制作方法。
理论部分的内容由教师对服装设计知识进行疏理、联系、贯通,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服装设计、面辅料搭配、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技术知识;
实践部分的内容是教师指导学生从选题(任务书或主题内涵分析)、调研分析、(对材料、色彩、款式造型及各种装饰方法)进行设计研究、打板到完成工艺操作的综合性训练过程,深化服装产品外形、技术图、放样、编制技术卡、预算表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以企业实际的服装产品项目或竞赛主题系列或专题设计来进行设置。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课程的重点:了解服装设计流程和方法,掌握服装设计变化的基本规律、服装结构设计及工艺方法;特别结构设计与工艺的结合。
课程的难点:款式造型设计时要把握产品定位/主题内涵,掌握服装功能、造型及工艺等因素在设计中的体现。
(二)教学内容
项目1:女时装设计项目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任务分析、落实小组任务
根据项目任务开展教学,确定具体服类进行分组,落实小组任务
(1)服装设计项目概念;
(2)根据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书(或竞赛项目)分析;
(3)调研分析/主题阐释、时尚、风格分析
(4)按服类进行分组,确定、落实小组任务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小组任务实施
(1)调研产品风格分析;各小组任务计划进度安排;
(2)造型元素分析(色彩、材料---图案、面料小样、辅料、配件相关),写设计提要:突出点、关键词;(分组分段)
(3)确定基本款式,产品款式设计构思(款式平面图、细节与技术方案);(分组分段)
(4)电脑绘制款式图技能训练,针对项目任务的款式直接进入实操练习
(5)产品系列设计:色系、系列图案、面料搭配、配件系列;(分组分段)
(6)基本款技术研究:结构规格设计、工艺与装饰设计;(立裁或平面方法,分组分段)
(6)样衣制作;(分组分段)
(7)样衣评价、成本核算,成品拍照。
第三阶段 项目1阶段评价、总结
(1)整理所有资料装订成册(造型分析、尺寸、细节、面料小样、纸样、缝制技术研究
过程素材与资料、成品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操作过程及教师、企业的评价,撰写学习体会、总结
(3)项目1阶段总结与经验体会交流
(4)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项目2:女正装(礼服)设计项目
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任务分析、落实小组任务
根据项目任务开展教学,确定具体服类进行分组(小组分组情况视实际项目确定),落实小组任务;
(1)服装设计项目概念;
(2)根据企业的产品开发任务书(或竞赛项目)分析;
(3)调研分析/主题阐释、时尚、风格分析
(4)按服类进行分组,确定、落实小组任务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小组任务实施
(1)调研产品风格分析;各小组任务计划进度安排;
(2)造型元素分析(色彩、材料---图案、面料小样、辅料、配件相关),写设计提要:突出点、关键词;(分组分段)
(3)确定基本款式,产品款式设计构思(款式平面图、细节与技术方案);
(4)产品系列设计:色系、系列图案、面料搭配、配件系列;(分组分段)
(5)基本款技术研究:结构、工艺与装饰设计;(立裁或平裁,分组分段)
(6)样衣制作;(分组分段)
(7)样衣评价、成本核算,成品拍照。
第三阶段 项目2阶段评价、总结
(1)整理所有资料装订成册(造型分析、尺寸、细节、纸样、缝制技术研究过程素材与
资料)
(2)学生根据自己操作过程及教师、企业的评价,撰写学习体会、总结
(3)项目2阶段总结与经验体会交流
(4)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和企业评价
展示与评价 (10学时)项目1、2一起展示
(1)形成完整的款式系列;
(2)成衣作品的展示(可由陈列、营销组参与);
(3)企业的评价,作品展示的光盘、DV制作
(4)课程总结:总结项目教学阶段试验成果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践教学的要求
1、场地要求:因教学不同阶段内容需配置场地:专业设计教室、样板室;缝纫工场 ;展示厅。
2、实践要求: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服装设计与技术技能。设计能力达“助理设计师”水平;样板制作达到“样板中级工”以上水平,工艺缝制达到“工艺中级工”以上水平。
(二)实验安排
|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项目1:女时装设计 | 1.任务分析,调查与流行趋势分析   2.造型研究:色彩、图案、面料 3.款式系列设计 4.电脑绘制款式图技能训练 5.技术研究与样衣制作 6.阶段总结报告  | 必做 | 120 | 
| 2 | 项目2:女正装设计 | 1.任务分析,调查与流行趋势分析   2..造型研究:色彩、图案、面料 3.款式系列设计 4.技术研究与样衣制作 5.阶段总结报告  | 必做 | 54 | 
| 3 | 展示与评价 | 总体成果展示(时装、正装一起展示) | 必做 | 10 | 
| 小计 | 184学时 | |||
1、本课程为考试课,以过程性考试方式进行。
2、本课程的期末评分以成品和学习总结为准,阶段任务过程占50%,成品占50%,最终以综合成绩记入总分。
五、项目学时分配
| 阶段任务 | 项目教学内容 | 课时分配 | ||||||||
| 理论 | 实践 | |||||||||
项目 1 女时装设计  | 一、准备阶段 | 项目课程介绍,项目任务分析、小组分组,下达小组任务。 | 6 | 12 | ||||||
二、实施阶段  | 组别 工作任务  | 裙装组 | 裤装组 | 衬衫组 | 外套组 | 配件组 | 其他组 | / | ||
| 1课题调研分析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4 | 12 | ||
| 2款式系列设计 | 56 | 56 | 56 | 56 | 56 | 56 | 22 | 34 | ||
| 3结构与技术研究 | 46 | 46 | 46 | 46 | 46 | 46 | 22 | 24 | ||
| 4样衣与成本核算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12 | 28 | ||
| 5样衣拍照 | 6 | 6 | 6 | 6 | 6 | 6 | 0 | 6 | ||
| 三、总结阶段 | 各小组成果汇总,攥写总结报告 ( 8学时) | 4 | 4 | |||||||
| 项目1合计190学时 | 70 | 120 | ||||||||
项目 2 女正装设计  | 一、准备阶段 | 项目任务分析、小组分组,下达小组任务。 | 8 | 10 | ||||||
二、实施阶段  | 组别 工作任务  | 裙装组 | 裤装组 | 衬衫组 | 外套组 | 配件组 | 其他组 | / | / | |
| 1课题调研分析 | 12 | 12 | 12 | 12 | 12 | 12 | 4 | 8 | ||
| 2款式系列设计 | 24 | 24 | 24 | 24 | 24 | 24 | 12 | 12 | ||
| 3结构与技术研究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2 | 8 | ||
| 4样衣制作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8 | 8 | ||
| 5样衣拍照 | 6 | 6 | 6 | 6 | 6 | 6 | 2 | 4 | ||
| 三、总结阶段 | 各小组成果汇总,攥写总结报告 ( 8学时) | 4 | 4 | |||||||
| 项目2合计100学时 | 50 | 54 | ||||||||
| (合计10学时) | 阶段1、2一起展示,企业评价;项目教学阶段成果总结 | / | 10 | |||||||
| 合计课时 304学时 | 120 | 184 |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时装设计:过程、创新与实践》 | [英]凯瑟琳·麦凯维等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成衣专题设计》 | 熊小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巴黎·时装·教育 | 袁利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巴黎·时装·教育 | 袁利、赵东明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 | 
| 《流行预测》 | Rita Perna 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 | 
| 《从灵感到贸易》 | [日]柳泽元子 著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 | 
| 《服装制作工艺》(成衣篇) | 姚再生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 | 
| 《人体与服装》 | [日]中泽俞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1年 | 
| 《服装纸样设计原理与技巧》 | 刘瑞璞 刘维和 | 中国青年出版社 | 2003年 | 
| 《成衣设计》 | 韩静、张松鹤编著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2004 | 
《服装史》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史》
课程代码:203033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教学大纲是为服装设计(3+2)同学设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是在同学们有一定服装设计基础而又缺乏应有的历史文化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升华他们的设计理念而开设的课程。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中外服装发展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特点,了解各历史时期的服装款式,掌握各历史时期的服装风格,充分运用到设计中去,拓宽现有的设计思路。
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对中西服装发展史的学习,了解中西服装的历史演变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服装特点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对服装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系。特别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念、服装加工工艺对当时服装风格形成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从中掌握规律性因素为日后的服装设计提供借鉴与依据。
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服装,开拓学生的形象设计思维。培养学生整体设计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加深对服装的现实意义的理解。
本大纲要求学生通过教学环节学习掌握所列内容,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启发独创性,同时指定一些参考书目让学生阅读。
二、课程内容
学习中西服装史应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中西方服饰演变的脉络。抓住脉络提纲挈领,而不应不加理解、缺少纵向与横向联系孤立地掌握知识,造成学习枯燥,记忆困难。考核服装史不强调资料性内容的记忆,而在于分析领悟中西方服饰的文化特征,作到整体把握。同时,准确地掌握各重要历史时期服饰的总趋势和总特征,做到纵向概念清楚,以历史长河中的各点来带各时期男装、女装、发式、配饰的面,这样可更好地把握服饰的历史发展规律。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近现代服装的变化及服装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作思维,引发创作灵感,在服装设计中加以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中国服装史部分
第一章 先秦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二章 秦汉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四章 隋唐五代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五章 宋辽金元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六章 明代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七章 清代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第八章 辛亥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
第一节 社会背景与服饰制度
第二节 典型服饰及形象
西洋服装史
第一章 古代服饰
第一节 古代埃及服饰
第二节 古代西亚服饰
第三节 古代欧洲服饰
第二章 中世纪服饰
第一节 拜占廷时期服饰
第二节 罗马式时期服饰
第四节 哥特式时期服饰
第三章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第一节 意大利时期风格服饰
第二节 德意志风格时期服饰
第三节 西班牙风格时期服饰
第四章 巴洛克时期服饰
第一节 荷兰风时代服饰
第二节 法国风时代服饰
第五章 18世纪服饰
第一节 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二节 新古典主义时期服饰
第六章 19世纪服饰
第一节 帝政时期服饰
第二节 浪漫主义时期服饰
第三节 新洛可可时期服饰
第四节 19世纪末服饰
第七章 20世纪服饰
第一节 1900年-1909年服饰
第二节 1910年-1919年服饰
第三节 1920年-1929年服饰
第四节 1930年-1939年服饰
第五节 1940年-1949年服饰
第六节 1950年-1959年服饰
第七节 1960年-1969年服饰
第八节 1970年-1979年服饰
第九节 1980年-19年服饰
第十节 1990年-1999年服饰
三、考核办法
考试方式:设计、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方法:平时成绩40%,最后考试占60%。
四、学时分配表
| 教 学 内 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践学时 | 习题时数 | ||
| 一 | 先秦服饰 | 1 | 1 | ||
| 二 | 秦汉服饰 | 1 | |||
| 三 | 魏晋南北朝服饰 | 2 | |||
| 四 | 唐代服饰 | 2 | 1 | ||
| 五 | 宋辽金元服饰 | 1 | |||
| 六 | 明代服饰 | 1 | |||
| 七 | 清代服饰 | 2 | 1 | ||
| 八 | 辛亥后的近代和现代服饰 | 2 | |||
| 小计 | 12 | 3 | |||
| 教 学 内 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践学时 | 习题时数 | ||
| 西 洋 部 分 | 一 | 古代服饰 | 1 | ||
| 二 | 中世纪服饰 | 1 | 1 | ||
| 三 | 文艺复兴时期服饰 | 2 | |||
| 四 | 巴洛克时期服饰 | 2 | 1 | ||
| 五 | 18世纪服饰 | 2 | |||
| 六 | 19世纪服饰 | 2 | 1 | ||
| 七 | 20世纪服饰 | 4 | |||
| 小计 | 14 | 3 |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中国服装史教程 | 孙世圃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年2月 | 
| 西洋服装史教程 | 孙世圃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年2月 | 
| 中西服装史 | 刘瑜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7年6月 | 
| 中国服装史 | 华 梅 |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 1999年4月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中华历代服饰艺术 | 黄能馥 陈娟娟 | 中国旅游出版社 | 1999年10月 | 
| 中国服饰通史 | 陈高华 徐吉军 | 宁波出版社 | 2002年10月 | 
| 中西服装史 | 叶立诚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年1月 | 
| 服装文化沙龙 | 戴世熊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1997年12月 | 
| 中西服装发展史教程 | 冯 刘海清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年6月 | 
| 西洋服装史 | 李当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5年9月 | 
制定: 张 昭 审稿: 侯凤仙 审 定 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摄影》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摄影》
课程代码:300013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学时学分:26学时 1.5 学分(理论24学时,实践2学时)
先修课程:《美术基础》
使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主要讲授相机的构造原理以及摄影的方法、技巧和赏析。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一般摄影器材进行拍摄的方法,掌握正确的用光及构图技巧,了解摄影作品的构成元素,能欣赏并分析摄影作品、拍摄以服装类为主体的摄影作品。本课程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和工作中资料收集拍摄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使用摄影器材进行基本拍摄,熟悉各类专题摄影的特点、要点,了解摄影艺术理论,解析摄影作品;能够拍摄以服装类为主体的摄影作品。
本课程的难点:掌握正确的用光及构图,并能熟练地运用于实际拍摄中。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照相机的构造与原理
1.相机的类型;
2.快门、调焦机构、取景器、输片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等知识;
3.胶卷感光与成像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与成像原理。
第二章 曝光及测光
1.正确认识曝光;
2.曝光量估计。
第三章 摄影的构图
1.拍摄点与画面变化;
2.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3.画幅与虚实;
4.前景与背景;
5.色调与影调;
6.线条与质感;
7.光线与造型效果;
8.摄影视觉;
9.装裱与标题。
第四章 专题摄影
1. 风光摄影;
2. 新闻摄影;
3. 广告摄影(时装拍摄为主)。
第五章 数码摄影
1.数码相机的性能与使用;
2.数码影像的输入输出;
3.数码影像处理技术。
第六章 摄影实践
1. 掌握照相机的使用与拍摄技术。
第七章 摄影艺术理论与作品欣赏
1.摄影艺术理论;
2.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 实验教学的要求
指导学生正确掌握普通相机的操作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学习数码相机的使用。组织安排采风实践及服装类专题摄影。
(二)实验安排
|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践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照相机的基本操作 | 输片、调整爆光组合、聚焦等 | 能正确使用照相机 | 2 | 
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本课程考试方式为考查。
2、平时成绩占30%,实验(训)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学课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第一章 照相机的构造与原理 | 2 | 2 | |
| 第二章 曝光及测光 | 2 | ||
| 第三章 摄影的构图 | 2 | ||
| 第四章 专题摄影 | 4 | ||
| 第五章 数码摄影 | 4 | ||
| 第六章 摄影实践 | 8 | ||
| 第七章 摄影艺术理论与作品欣赏 | 4 | ||
| 合计 | 24 | 2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摄影 | 张小纲, 陈振刚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年 | 
| 摄影技艺教程 | 颜志刚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2000年4月 | 
| 摄影技艺教程 | 潘锋,刘祥龙主编 |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 2002年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摄影构图 | 郭艳民著 |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2002年 | 
| 数码摄影与修饰艺术 | [英]Michael Wright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2005年9月 | 
| 新编摄影基础教程 | (德) 海诺尔·西宁格斯著 |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03年 | 
| 广告摄影 | 苏民安编著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01年 | 
| 动人的摄影作品 | [R.希克斯]Roger Hicks编著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1999年 | 
《服装整理》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整理》
课程代码:203042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其中讲课26学时)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服装工艺》、《服装材料》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整理学》是服装工艺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天然纤维及化学纤维的各种性能,加强对服装面料的认识;要求学生掌握服装染色及各种整理的有关知识,懂得服装的正确使用与保管方法,并了解其基本原理,同时也为从事服装企业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1、了解染色过程和上染原理,掌握各种染料对不同纤维的染色工艺2、通过实验掌握扎染蜡染的工艺技术3、熟悉各类服装的洗涤与保养方法4、掌握服装后整理的方式和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服装材料的分类及纤维的主要性质、服装的洗练、漂白及特殊污迹的处
理、各纤维材料常用的染料及其染色、印花原理和工艺。
本课程的难点: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性能、染色原理和染料化学、各类纤维服装的染色。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服装材料概论
2、天然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3、合成纤维素的主要性质
第三章 服装的预处理
1、服装预处理的目的和设备
2、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知识
3、服装的练、漂
第四章 染色原理与染料化学
1、染料的基本知识
2、天然纤维的常用染料和染色方法
3、合成纤维的常用染料和染色方法
第五章 服装染色
第六章 纺织服饰品及服装印花
1、概述
2、常用的印花工艺
3、特殊的印花工艺
第七章 服装的艺术印染
1、扎染、蜡染技法
2、手绘、泼染、盐染
3、手工转移印花
第八章 服装风格和功能整理
1、服装的各种风格和功能整理
2、服装的熨烫定形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
第九章 服装的包装装潢及储存
1、服装的包装
2、服装的洗涤保养说明
3、服装的储存和运输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一)实验教学的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扎染的基本过程,掌握扎染的染色方法。
(二)实验安排
| 序 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手工编扎 | 各种扎制技法 | 紧松均匀,具有艺术风格 | 2 | 
| 2 | 染色 | 天然纤维染色方法 | 掌握染色工艺 | 2 | 
四、考核办法
1、考试方式:考试形式
2、考核方法: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学时 | 习题时数 | 
| 一、绪论 | 2 | ||
| 二、服装材料概论 | 2 | ||
| 三、服装的预处理 | 4 | ||
| 四、染色原理与染料化学 | 2 | ||
| 五、服装染色 | 4 | ||
| 六、纺织服饰品及服装印花 | 2 | ||
| 七、服装的艺术印染 | 2 | ||
| 八、服装风格和功能整理 | 2 | ||
| 九、服装的包装装潢及储存 | 2 | ||
| 十、手工编扎 | 2 | ||
| 十一、染色 | 2 | ||
| 合计 | 26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整理学》 | 滑钧凯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05 | 
| 教材与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 《染整工艺学》 | 赵涛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05 | |
| 《纤维材料学》 | 梁列峰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1--03 | |
制定:李美英 审稿:侯凤仙 审定: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民族服饰文化》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民族服饰文化》
课程代码:205019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此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介绍各民族的历史背景、人文风俗、服装服饰特征,多层面、多角度的挖掘其内在的文化层面的内容,要求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历史演变脉络,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服饰特点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对服饰发展的影响和内在关系,以更好地把民族文化因素应用到服装设计中。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变化及服饰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启发创作思维,引发创作灵感,在服装设计中加以具体应用。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
第二节 服饰在民族识别和研究中的地位
第三节 少数民族服饰丰富的文化内涵
第四节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一般特点
第二章 服饰的第一着眼点:上衣
第一节 千奇百怪的少数民族上衣
第二节 露:并非中华民族衣饰的缺憾
第三节 中国少数民族衣饰的色彩感
第四节 衣料的早期足迹
第五节 多种多样的上衣补充物
第三章 不可缺少的下装
第一节 从遮羞板和兜裆布谈起
第二节 少数民族的裙子的类型及作用
第三节 少数民族裤子的肥瘦短长
第四节 裹身布、围腰、尾饰及其它
第四章 服饰的高位与低层
第一节 引人注目的头巾和头帕
第二节 用途迥异的各种帽子
第三节 脚上生辉的鞋靴和袜子
第四节 实用而美观的各色绑腿
第五章 琳琅满目的面首装饰
第一节 离奇的“睡扁头”和“抹黑脸”
第二节 从剃光头到架高髻
第三节 头饰种种
第四节 挂在面首上的圈环和坠串
第六章 含义深广的肢体装饰
第一节 束缚和装饰的统一
第二节 “披星戴月”话银泡
第三节 “呻乌”、银牌、兽牙和护身符
第四节 弓弩、长刀、筒帕和晴雨伞
第七章 牙齿、皮肤的自残装饰
第一节 凿齿、磨牙、和雕齿的用意何在
第二节 漆齿:多元的手段和效果
第三节 文身:穿一件永不脱下的绣花内衣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本门课程是一门理论讲解与剖析的课程,没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
四、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核,考核目标的能力层次表述为:
识记:对各知识点能够熟记,并可通过文字或绘图给予表达。
理解:对少数民族服饰发展的历史现象能够理解,知其为什么。
应用:能将历史知识和当今现状结合,作到知古通今。
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试题所占的比例大致是:“识记”为50%,“理解”为30%,“应用”为2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少数民族服饰的文化内涵 | 2 | 0 | 1 | 
| 服饰的第一着眼点:上衣 | 2 | 0 | 1 | 
| 不可缺少的下装 | 4 | 0 | 1 | 
| 服饰的高位与低层 | 4 | 0 | |
| 琳琅满目的面首装饰 | 6 | 0 | 1 | 
| 含义深广的肢体装饰 | 4 | 0 | |
| 牙齿、皮肤的自残装饰 | 4 | 0 | |
| 合计 | 26 | 0 | 4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中国少数民族服饰赏析 | 杨 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4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中华传统服饰 | 王辅世 | 美工图书社 | 期刊 | 
《服饰手工艺》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饰手工艺》
课程代码:203015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丰富学生服饰手工艺的表现手段,培养学生用各种服装造型要素进行服饰手工艺设计的能力,提高服装设计的整体完成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亲自动手体会艺术与工艺的关系,了解掌握各种不同传统手工艺的创作方法、艺术特征与制作程序,对服装配饰材料的认识与掌握。既增强实际操作能力,又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体会其创作全过程,感受艺术创作规律及工艺技术魅力,为艺术创作、服装应用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要求学生达到以下要求:
1、理解和掌握手工艺的基本知识和装饰手法,培养对各种服装造型要素的处理和运用能力。
2、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服饰手工艺的操作技法及工艺过程。
3、灵活运用各种手工技法对服饰进行设计加工制作。将传统手工艺技术结合现代审美观念、现代材料及科技手段,进行创意设计,展现民族与现代精神,激发思维创作活力,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掌握服饰手工艺的造型变化、色彩搭配等技法,注重工艺与技术的学习,并与服装设计相结合,丰富装饰手段,提高服装的原创性。
本课程的难点:重在设计与应用的掌握。要求学生的手工艺设计能综合运用色彩、造型、美学规律方面的知识,并符合时尚流行趋势。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刺绣工艺
1、刺绣的种类
2、刺绣操作技巧与方法
3、刺绣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第二章:手工串珠、编结饰品设计
一、手工串珠
1、串珠的材料及种类
2、手工串珠的操作方法与技巧
3、手工串珠在服饰配件中的运用
二、手工编结饰品设计
第三章:钩针、棒针编织
1、钩针、棒针编织的材料及用具
2、钩针、棒针编织的针法与技巧
3、钩针、棒针编织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三、考核办法
1、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课程考核办法:平时考核成绩40% + 期末考核成绩60%。
四、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时数 | 
| 第一章:刺绣工艺 | 10 | ||
| 第二章:手工串珠、编结饰品 | 6 | ||
| 第三章:钩针、棒针编织 | 10 | ||
| 合 计 | 26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文化服饰讲座 —服饰手工艺篇  | (日)文化服装学院编 郝瑞闽 范树林 冯旭敏编译  |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2000版 | 
1、本大纲根据教学计划的教学要求编制;授课以大纲基本内容为依据,教师可依据大纲对教材章节内容作一定取舍和处理,并补充一些新知识。
2、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使用多种教学方式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掌握服装学的基本知识;
3、考查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形式,记入总评成绩。
制定:金韵 审稿:侯凤仙 审定: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服装市场营销》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市场营销》
课程代码: 203034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与工艺》、《服装陈列》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是07级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现代营销观念,较系统掌握服装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为成为能运用现代营销策略的管理人才奠定基础。要求学生掌握服装营销管理的基本理论,并在学习过程中关注国内外营销实践的发展,参与调查研究和案例讨论,以提高基实际操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服装市场的构成与组织形式;服装市场营销预测的几种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影响服装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服装新产品设计与销售;掌握服装产品的定价方法;服装市场营销模式与管理;促销和促销组合。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服装市场营销环境
第一节 服装企业营销环境概述
第三章 服装产品企划营销
第一节 服装消费心理与购买行为分析
第二节 市场调查与预测
第三节 服装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选择
四、服装价格变动与企业对策
第四章 服装分销渠道策略
第五章 服装促销策略
第六章 服装营销组织与控制
第七章 服装企业国际市场营销
第和竞争者分析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要求
1、本课程安排的实践要求在课外完成。
2、实践环节也是本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后设置问题和留大作业,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3、根据学生的平时作业及考试成绩进行评分。
(二)实践安排
|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践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产品价格设定 | 调研同类服装产品,并对模拟品牌进行市场定位 | 对模拟品牌的价格设定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 | 课外完成 | 
| 2 | 模拟品牌促销手段设定 | 针对模拟品牌的特点,进行相应的促销手段设定 | 了解不同促销手段的作用和侧重点 | 课外完成 | 
| 3 | 设计营销人员的配置 | 根据市场规模和营销流程模拟设计营销人员的配置 | 了解不同岗位的营销人员的作用和职务要求 | 课外完成 | 
1、按教务处关于课程的统一规定,课程考试方式是考查。
2、根据本课程考试办法,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 | 讲课学时 | 实践学时 | 习题时数 | 
| 4 | |||
| 2 | |||
| 第三章 服装产品企划营销 | 4 | 1 | |
| 4 | |||
| 4 | 1 | ||
| 4 | 1 | ||
| 4 | |||
| 合计 | 26 | 3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市场营销 | 罗德礼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2年1月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市场营销 | 刘晓红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1998年 | 
| 服装市场营销教程 | 曹亚克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0年4月 | 
| 服装市场营销学 | 常亚平 | 湖北美术出版社 | 2006年6月 | 
《服装品牌策划》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服装品牌策划》
课程代码:203023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理论:20学时,实践:6学时)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学》、《服装效果图》、《服装结构与工艺》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服装品牌策划》是服装设计专业的专业人选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商品策划的内涵,掌握一套创设服装品牌行之有效的模式和一种有效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的手段,熟悉服装品牌从规划、研发、生产到销售的运作过程,具有基本的服装品牌企划操作能力和建立一个新品牌的基本能力及知识体系。
二、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讲授品牌策划的内涵、品牌服装商品运作与设计策划及操作流程,品牌服装市场分析、市场定位、理念风格确定、设计策划等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了解服装商品企划的内容、产品开发流程以及服装品牌运做的整个过程。
本课程的难点:建立服装新品牌的综合能力。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 品牌策划的内涵
1、品牌的内涵
(1) 品牌的基本概念
(2) 品牌的构架
(3) 品牌的作用
2、品牌策划的内涵
(1)品牌策划的概念
(2)品牌策划的范畴和实施流程
(3)“四适”原则的概念
第二章 服装品牌企划
1、服装品牌分类与构成要素
(1)服装品牌的分类
(2)服装品牌的构成要素
(1)市场细分的基本因素
(2)服装市场环境分析与流行预测
(3)目标市场的选择
(4)市场调研
3、服装企划的品牌定位
第三章 品牌服装设计企划
第四章 品牌服装生产企划
1、原材料的采购与管理
2、生产计划与进度
3、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
第五章 品牌服装营销策略与品牌形象设计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的要求
1、本课程安排20学时的实践训练。
2、实践教学环节是本课程的组成部分。通过市场调研以及模拟品牌运作过程的实践环
节,以培养学生调研的能力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品牌运作任务的精神。
3、根据学生的调研报告结果和小组合作效果进行评分。
(二)实践安排
| 序号 | 实践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践要求 | 学时要求 | 
| 1 | 根据流行调研三个类似风格的服装品牌 | 品牌理念与定位、产品、目标市场定位 | 具备市场调研和分析的能力 | 4 | 
| 2 | 根据所调研的三个品牌发展虚拟品牌并拟企划报告书 | 根据小组分工协作完成虚拟品牌创设、运作过程 | 团队协作、完成各个环节的品牌运作要求 | 12 | 
| 3 | 营销策划报告书 | 根据小组分工协作完成虚拟品牌营销方案 | 团队协作、完成各个环节的品牌运作要求 | 4 | 
1、考试方式:大作业
2、考核方法:平时作业占30% ,期末考试占70%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 | 讲课学时 | 实践学时 | 习题时数 | 
| 品牌策划的内涵 | 4 | ||
| 服装品牌企划 | 6 | ||
| 品牌服装设计企划 | 4 | 4 | |
| 品牌服装生产企划 | 2 | ||
| 品牌服装营销策略与品牌形象设计 | 4 | ||
| 合 计 | 20 | 6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 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饰品牌商品企划 | 赵平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年3月 | 
| 参考书名称 | 主 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品牌服装设计 | 刘晓刚 |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 2001年12月 | 
| 服装商品企划学 | 李俊 | 东华大学出版社 | 2005年1月 | 
《服装外贸跟单理单》 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服装外贸跟单理单》
课程代码:203037
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
学时学分:26学时1.5学分(其中讲课26学时,实践0学时)
先修课程:《服装材料》、《服装结构》、《服装工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英语》、《服装
生产管理》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服装外贸业务流程,熟悉并掌握理单员及跟单员的工作内容,职责和性质,掌握服装质量检验的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了解服装外贸跟单理单的工作内容,掌握理单的内容和职责,掌握跟单的基本流程及其三个重要阶段和相关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难点:基于本课程对专业英语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较高要求,本课程必须补充大量的实际订单资料对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模拟实际过程,使学生初步具备的理单跟单能力。
(二)课程内容
绪论
1.课程介绍
课程内容,课程目的以及其它相关课程;
课程对应的职业岗位介绍;
2.服装外贸跟单理单概念
(1)服装外贸业务流程介绍(让学生明白理单跟单在整个外贸流程中的作用)
(2)服装外贸理单跟单的工作内容、职责和能力要求
第一章 理单部分
1.认识外贸订单(sample order,PO)
收集2-3个有代表性的英文实单做为补充材料,针对以下内容进行理单基础知识讲解:
(1)服装款式描述 (此部分需要按照品类多给学生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面、辅料 (knits, woven, yarn, labels, hanger,cartons, etc.)
(3)服装规格, 颜色,配比(color/size set, size ratio)
(4)服装工艺说明 (technical details)
(5)包装指令 (packing instructions)
(6)出运指令(shipping instructions)
2. 理单操作流程(以实单为例,让学生理实单1份)
(1)面单 (cover sheet)
(2)面、辅料卡(fabric card, trim card)
(3)色卡(lab dip)
(4)花样,花稿(artwork)
(5)生产通知单
第二章 跟单部分
1. 跟单步骤,作用和目的
2.工厂评估与下单
3.样衣跟单(面、辅料准备与质量控制,确认样,产前样跟单)
4.生产过程跟单(服装中期跟单及其内容,中期验货报告的编制)
5.验货 (检验方法,AQL,质量检验报告)
6. 出运准备(集装箱,知名船运公司简介)
7.装箱单
8.单据(收汇与结汇单据,C/O,FORM A等)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无。
四、考核办法
1.本课程属于考查课。
2.期末成绩:平时占30%,期末考核占70%。期末考核建议采用开卷笔试的形式。
五、学时分配表
| 教学内容(章) | 讲课学时 | 实验(训)学时 | 习题数 | 
| 绪论 | 2 | ||
| 第一章 理单部分 1.认识订单1)款式说明,面、辅料  | 2 | ||
| 2)规格,颜色,配比 | 2 | ||
| 3)工艺说明,包装指令,出运指令 | 2 | ||
| 2 理单操作流程 | 4 | 1套订单理单 | |
| 第二章 跟单部分 跟单概述 | 2 | ||
| 1.工厂评估与下单 | 2 | ||
| 2.样衣跟单 | 2 | ||
| 3.生产跟单 | 2 | ||
| 4.验货 | 2 | 编制1套验货报告 | |
| 5.出运与装箱单 | 2 | ||
| 6.相关单据 | 2 | ||
| 合计 | 26 | 
(一)推荐教材
| 教材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企业理单跟单》 | 毛益挺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年1月 | 
| 参考书名称 | 主编(著)姓名 | 出版社名称 | 出版日期 | 
| 《服装品质管理实用手册》(第二版) | 金壮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年8月 | 
| 《外贸跟单理论与实务》试用本 | 蒋毅 | 中国国际商务专业资格鉴定与认证中心 | 2007年7月 | 
| 成衣跟单 | 吴俊 刘庆 张启泽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2005年7月 | 
《立体裁剪》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立体裁剪》
课程代码:203048
课程性质:设课
学时学分:48学时2学分(理论0学时。实践48学时)
先修课程:《服装设计》、《服装结构》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应用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构思和方法,掌握立体裁剪的操作技能,了解服装与人体的关系,加深对人体结构的认识和对平面结构知识的理解,能运用立体裁剪技术进行服装款式设计和结构设计。
二、主要仪器设备
人台、测量工具、坯布、大头针、剪刀、标示带、熨斗等。
三、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课程性质为设课,根据实训的项目,指导教师向学生讲解实训的原理、方法、要求及任务等。
2、本课程以运用立体裁剪方法进行款式设计实训为主,由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后,给出实训作业,然后由学生来进行实际操作。
3、实训1人1组,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学生完成。
4、老师对每次实训作业进行批改打分。
5、实训后填好实训室使用记录。
四、考核与报告
1、本课程为考试课。
2、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采用实训作业平时考核、期末综合训练考核来综合评定学生成绩。平时成绩占50%,期末占50%。
五、实训项目设置与内容
| 序号 | 实训项目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训学时 | 每组人数 | 实训属性 | 开出要求 | 
| 1 | 人台标示线 | 标出人台的胸围、腰围、臀围、领围、袖窿等基准线 | 4 | 1 | 验证 | 必做 | 
| 2 | 上装基本型立裁 | 基本衣片立裁、省道的设计 | 4 | 1 | 设计 | 必做 | 
| 3 | 省道转移 | 胸省、腰省设计在不同位置 | 4 | 1 | 设计 | 必做 | 
| 4 | 基本裙片的立裁 | 半紧身裙、波浪裙的立裁剪 | 4 | 1 | 设计 | 必做 | 
| 5 | 基本领片的立裁 | 立领、翻领、荷叶领、驳领的立裁 | 6 | 1 | 设计 | 必做 | 
| 6 | 抽褶背心的立裁 | 褶皱设计 | 4 | 1 | 设计 | 必做 | 
| 7 | 衬衫立裁 | 款式设计、放松量设计 | 4 | 1 | 设计 | 必做 | 
| 8 | 连衣裙立裁 | 款式设计、放松量设计 | 6 | 1 | 设计 | 必做 | 
| 9 | 礼服的设计与立裁 | 多种手法运用于礼服的设计及立裁 | 12 | 1 | 综合 | 必做 | 
王旭 赵憬主编 《立体裁剪教程》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8年出版
制定: 龚勤理 审稿:侯凤仙 审定: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毕业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毕业设计》
课程代码:200012
设计周数:共10周,96学时(第五学期)
设计学分:8学分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毕业设计与答辩》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设计基本训练后的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践学习的必修课程,是服装设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前必须完成的重要的实践学习环节之一。通过毕业设计成衣的展示与答辩,来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评定毕业成绩。
课程目的:通过毕业设计、制作与答辩,来全面检验学生对三年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调研、服装材料选配应用、造型设计、结构设计、工艺制作等的专业知识环节的综合锻炼, 巩固和加深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设计语言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结合企业与市场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统筹、应变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课程任务: 要求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完成毕业作品的制作和文本制作全过程。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实习、采风、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训练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创造思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
经过多层次、多方式教学的全面训练后,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服装设计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设计的能力。
2.能根据需要选择参考书,查阅有关资料,通过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3.能正确使用有关设备,掌握制作原理,熟练运用服装缝制设备。
4撰写设计说明,准确分析实践结果,能运用各种技法绘制服装效果图。
三、课程设计选题原则
根据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及学习的对象,将课程内容分三个层次:实习、采风、综合设计实践。前两个层次实践,只给出实践任务,由学生自行拟定实践方法和步骤。第三层次,根据指导教师总的设计主题,由学生自拟题目,自选有关工具,设计作品并付诸实现。实践采用两种方式,可在实践工场进行实践,也可跟服装企业合作共同完成。根据课程内容,结合科研、实验、生产等。
四、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地点:
(1)毕业调研:在附近省市服装市场;
(2)设计制作:在校内实训工场、或校外实训基地等。
(3)展示地点:学院展示厅或表演厅等。
2、设计内容:
(1)应用设计或命题创意(五件套以上);设计成品一系列。
要求:创意与实用相结合;有时代感;款式造型独特,结构新颖,色彩搭配协调,面料选择组合合理,同时能完成服饰整体配套;系列感强。
(2)设计文本
要求:设计文本内容完整(流行趋势分析/灵感来源、款式设计创意说明、设计彩色效果图、面料小样、款式结构图、工艺说明或工艺流程分析、工艺单、工业样板推档、成本核算等);款式正、背面结构图、1:5裁剪制图要求用粗细墨线绘制; 统一A3纸装订成一本,大小规范。
3、时间安排:
| 序号 | 实践名称 | 内容提要 | 实践学时 | 每组人数 | 实践属性 | 开出要求 | 
| 1. | 设计调研 | 1、确定毕业设计课题 2、根据毕业设计课题进行毕业调研  | 1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2 | 设计一系列成衣 | 1.找资料、构思 2.与学生交流设计构思 3.完成设计稿  | 2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3 | 定稿、选料 | 1.选定设计稿 2.学生去市场采购面料  | 1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4 | 样板、裁剪 | 1.给选定的服装进行打样 2.根据样板进行裁剪  | 2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5 | 制作成衣、饰物 | 1.根据设计稿制作成衣 2.根据设计稿制作饰品  | 2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6 | 试穿、修改样衣,静态、动态拍摄 | 1.对完成的成衣进行试穿 2.试穿,对于不合理处进行修改或增加 3.在摄影棚做服装静态或动态拍摄  | 0.5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7 | 把设计内容整理成册 | 1.市场调研内容 2.灵感、设计稿 3.面料、辅料、裁剪图  | 0.5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8 | 毕业答辩 | 递交文本,成衣进行评阅、答辩 | 1周 | 1 | 设计 | 必做 | 
| 小计 | 10周 | |||||
1、设计考核原则上应聘企业人员一起参加考核评定成绩;并记录企业人员对设计考考评意见反馈;本课采用综合考核为主,设计效果图占40%,实物制作占40%,服饰搭配10%,整体效果占10%;指导教师应认真填写好《毕业设计指导记录表》;
2、综合成绩采用综合考核为主,据学生完成的设计文本及设计作品动静态展示的效果、答辩情况综合评定答辩成绩。设计指导老师评分占30%,评阅组评分占30%,答辩小组评分占40%;采用五级记分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和评语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作业进行评定成绩;
3、设计考核小组拟定考评标准,评分要坚持标准、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力求反映学生真实的水平。考核小组教师应认真填写好《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书》。
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毕业设计指导书(由毕业设计指导小组拟定的具体实施方案)
制定:徐逸 审稿: 侯凤仙 审定: 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岗位实习》教学大纲
实习名称:《岗位实习》
课程代码:200004
实习周数:14周
学 分:8学分
适用专业:服装设计(3+2)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岗位实习》是一门实践课程,是对所学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实践课,实习是对学生进行的现场专业重要教学形式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目的: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性,达到零距离就业。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服装设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设计语言和综合应用能力,扩大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工作的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扎实基础,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岗位实习也是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通过实习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事业心、责任感。
二、实习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实践环节为主,通过市场调研和实习等教学环节,使学生了解市场信息以及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式、生产流程及运作模式等内容,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
(1)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市场实际、企业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了解服装市场情况和服装企业的生产形式、生产流程及运作模式等内容;
(2)学生应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按时上班下班,不缺勤;服从企业的安排;虚心向企业员工请教学习;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在《实习笔记本》上记录每天的实习内容和实习个人心得体会。
(3)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实习总结)。
(4)实习指导老师要定期下厂(企业)了解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对学生实习进行指导;指导教师应认真及时填写好《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实习工作手册(教师用)》,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习指导进行记录,并写出实习总结,给出实习成绩。
三、实习内容与形式
1、实习岗位:企业服装设计、服装技术、服装生产、理单、销售、导购等岗位。
2、实习形式:毕业实习可与就业挂钩,岗位实习的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
(1)校外实习:在学院、分院签约挂牌的校外实习基地或其他实习场所完成的实习教学;
(2)校内实习:在校内实习基地或实验室完成的实习教学;
(3)集中实习:由分院统一联系实习单位,由指导教师带队,集中进行;
(4)委托实习:在实习条件较好、指导力量较强的情况下,可委托实习单位全面指导,但应派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技术指导;
(5)与科研项目结合进行实习:可以将实习任务与科研项目结合起来,由课题负责人指导,同时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在生产第一线实习;
(6)分散实习;允许学生自己联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发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以加强实习的针对性。
3、实习部门:(1)周边城市的服装企业或服饰相关企业,跨省实习须向学院申请;
(2)服装企业车间生产部门、技术部、设计部、企划部;服装公司销售、外贸部门;服装设计工作室;专卖店……等一线部门
4、课程时间: 共14周
四、考核方法
课程结束后,针对市场调研情况、实习体会、技术创新、管理建议等方面内容,写一份市场调研报告和一份实习报告,要求有自己的观点和深入的认识,字数均不少于2000字。同时,提交《毕业实习鉴定表》;,内容包括实习内容、实习单位鉴定意见、指导教师实习成绩评定。
由实习指导教师和接受单位的指导人员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包括实习单位鉴定意见)、实习笔记、实习总结报告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考核成绩采用五级记分制,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定学生成绩。
五、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无
制定:徐逸 审稿: 侯凤仙 审定: 服装设计专业指导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