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江苏盐城)(解析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36:19
文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江苏盐城)(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今年国庆大典上,许多瞬间令人难忘,催人泪下。流泪,是因为观赏受阅官兵们豪迈英武气gài的震憾;流泪,是因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躯的缅怀;流泪,是因为看到光头刘警长慷慨或高呼“祖国,我爱你”的动容;流泪,是因为导弹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时的自豪;流泪,是因为汇入绽放着一张张烂màn笑容的队伍海洋的喜悦……(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gài②慷慨③
推荐度:
导读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今年国庆大典上,许多瞬间令人难忘,催人泪下。流泪,是因为观赏受阅官兵们豪迈英武气gài的震憾;流泪,是因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躯的缅怀;流泪,是因为看到光头刘警长慷慨或高呼“祖国,我爱你”的动容;流泪,是因为导弹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时的自豪;流泪,是因为汇入绽放着一张张烂màn笑容的队伍海洋的喜悦……(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gài②慷慨③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

七年级语文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今年国庆大典上,许多瞬间令人难忘,催人泪下。流泪,是因为观赏受阅官兵们豪迈英武气gài     的震憾;流泪,是因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躯的缅怀;流泪,是因为看到光头刘警长慷慨     或     高呼“祖国,我爱你”的动容;流泪,是因为导弹方队以雷霆     万钧之势驶来时的自豪;流泪,是因为汇入绽放着一张张烂màn     笑容的队伍海洋的喜悦……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gài            ②慷慨            ③雷霆             ④烂màn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订正。(2分)

       改为                       改为                   

【答案】(1)概  kǎi     tínɡ  漫    (2)憾改为撼        躯改为驱

【解析】(1)气概: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慷慨(kǎi):充满正气,情绪激昂;不吝惜。雷霆(tínɡ):雷暴;霹雳;比喻威力或怒气。烂漫:意为颜色鲜明而美丽;也指坦率自然,毫不做作。(2)震撼:一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二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先驱:在前面引导。也指引导的人(多虚用)。

2.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观沧海》)

(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峨眉山月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4)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夜上受降城闻笛》)

(6)诗词中常会蕴含着哲理,如《次北固山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句传达出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的哲理。

(7)《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写出了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秋风萧瑟    (2)影入平羌江水流    (3)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夜阑卧听风吹雨;    (5)一夜征人尽望乡    (6)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解析】“萧”“羌”“笃”“阑”“生”“涯”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

3.把下列句子组成一段通畅的话,正确排序的一项是(     )。(2分)

①热爱课外阅读吧,走进那一片天地,愿你乐而忘返。 

②经典和佳作的语言,都是有力度有厚度,饱含思想感情,蕴藏文化内涵的。

③在感悟语言美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己的感受和想像力,增强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④我们要细细揣摩、玩味,从中领悟语言的趣味和美。

⑤阅读课外名著,别忘了品味文章的语言。

A.①②④③⑤    B.⑤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⑤④    D.⑤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顺序,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对于句意理解,要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这里中心话题为⑤,①为结句。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

B.蒲松龄,著有文言散文集《聊斋志异》,其内容丰富深刻,或反抗封建礼教束缚,或揭露封建统治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腐朽。

C.古诗词中常用“鸿雁”抒发乡愁,“子规”有喜庆之意,登高、饮酒、赏菊是重阳节习俗。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答案】D

【解析】A.表述错误。左迁:降低官职。古以右为尊,左为卑,故将贬官称为左迁;B.表述错误。《聊斋志异》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C.表述错误。子规在古代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多借此抒发悲愁之情和人生的感叹。子规:又叫杜宇、杜鹃、催归。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它总是朝着北方鸣叫,六、七月呜叫声更甚,昼夜不止,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故选D。

5.名著阅读。(8分)

(1)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收录有《藤野先生》《父亲的病》《范爱农》《猫》《五猖会》等篇目。

C.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童心之作”,共一百回。

D.《西游记》中有一位占山为王,擅长火攻、自称是牛魔王孩儿的妖怪是圣婴大王,又称红孩儿。

【答案】B

【解析】B. 《朝花夕拾》中没有《猫》,应是《狗·猫·鼠》。

(2)有人说,《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仁的巨人,孙悟空是勇的斗士,请从下面故事中任选一个,谈谈这种说法的依据。(2分)

①遭遇红孩儿(《西游记》40—42回)  ②比丘国救难(《西游记》78—79回)

【答案】示例:①师徒从乌鸡国起行,路遇红孩儿变化的孩童赤条条吊在树上,唐僧心生怜悯,坚决救助,所以他是仁的巨人;悟空从死亡的边缘逃脱,仍不畏惧,坚持斗争,多次变化,借观音帮助,终于救出唐僧,所以他是勇的斗士。

②师徒经行比丘国,发现家家户户门前鹅笼中有一孩童,原来比丘国王要用1100个孩童的心肝做药引,唐僧痛哭失声,心痛不已,想要了解实情,加以救助,所以他是仁的巨人;悟空劝慰,闸明自己坚决救助的立场,后经过与妖怪的战斗,成功救出小儿,所以他是勇的斗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和故事情节的理解。①根据“遭遇红孩儿”的内容可知: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便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他把自己变成七岁的孩童,用绳捆住手脚,高高地吊在树枝上喊“救人”。唐僧听到喊声,让悟空去解救。悟空认出那是妖怪变的,叫少管闲事。唐僧动怒,又要八戒将红孩儿救下。当唐僧让悟空背上红孩儿走时,悟空背的只是个假的,红孩儿真身早已跳到九霄云外,并刮起一阵旋风。由此可以看出唐僧是仁的巨人;孙悟空见红孩儿劫走了师傅唐僧。他让八戒和沙和尚看好行李,自己赶忙来到枯松涧火方洞找。悟空和孩儿一场恶战,红孩儿斗不过悟空。便喷出龙王也不能熄灭的三昧真火,悟空急忙跳出火阵,见不能取胜,便到南海请观音菩萨。菩萨降服了红孩儿,把他带回南海,悟空救出了师傅唐僧。由此可以看出悟空是勇的斗士。②根据“比丘国救难”的内容可知: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过比丘国,发现国王被妖魔所缠,身染重病。昏庸的国王听信妖言,要用一千多个男孩的心肝做药引。为此传下圣旨,命百姓选送小儿,装入鹅笼,听候使用。唐僧听后痛哭失声,心痛不已,想要了解实情,加以救助。由此可以看出唐僧是仁的巨人;为了搭救孩童,孙悟空深入王宫,识破“国丈”和国王宠爱的“美后”是白鹿和白面狐精变化,于是施展神威,降伏白鹿,打死狐精。二妖现了原形,国王羞惭难当,低头认错。一千多个小孩的性命得救了,全城百姓感恩戴德。由此可以看出孙悟空是勇的斗士。

(3)根据你对于《朝花夕拾》的阅读,回答其后的问题。(4分)

①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哪些事情?(2分)

②《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十篇回忆散文。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2分)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答案】①《阿长与<山海经>》阿长“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讲长毛的毛病;寻购赠送作者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等。 ②C

【解析】(1)考查对名著的阅读。鲁迅在他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写到过“长妈妈”。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不识字的长妈妈给“我”买来了绘图《山海经》。除此以外,还写长妈妈“大”字的睡相;“切切察察”的毛病;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2)考查对名著常识的了解。C.《故乡》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所以说,《故乡》不是选自《朝花夕拾》。故答案为C。

6.综合性学习。(7分)

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调查“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告。

中学生结交网友调查表

选择的网友对象凭感觉交网友看重才华看重外貌看重人品
比例19%17%19%45%
请你概括表格所反映的情况。(2分)

【答案】示例:近半数人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解析】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本表调查的对象是“中学生结交网友”,表格中的数据“看重人品”占45%比重最大,可以得出“有将近一半的人在交网友时看重对方人品”。“凭感觉”“看重才华”和“看重才貌”结交网友的都是足两成。据此作答。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你想给中学生在交网友方面一些什么建议呢?(3分)

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答案】示例: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 网释放压力是可以的,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常去网吧同网友聊天。

【解析】考查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针对问题分析能力。从材料来看,结交网友有利有弊。所以在提建议时要本着引导“正确结交网友”的角度去提。如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常去网吧同网友聊天等。答案是钓方面的。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2分)

【答案】示例:示例:扩大交友的范围,结交更多朋友;通过身处不同地域的网友,了解更多地区的风土人情,扩大知识面;对着看不见的网友,可以宣泄自己的烦心事,不会存在尴尬。

【解析】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正方的观点就是网上交友是有利的。结合生活实际列举网上交友的好处作答。如:交友范围扩大;了解更多的风土人情;增长知识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与理解(55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6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7.(1)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C.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是实景;“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则是虚写。

D.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答案】A

【解析】A.“观”字统领全篇。“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实写海上景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想象海上景象。故选A。

(2)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示的画面。(3分)

【答案】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瑟瑟作响;大海苍茫,波涛汹涌,拍击着崖岸。

【解析】本题考查描绘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秋风”“波”,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萧瑟”“洪”“涌”等。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  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一狼径去     ________

(2)一狼洞其中   ________ 

(3)相去数十步   ________

(4)意甚仓皇     ________

【答案】(1)径直    (2)打洞    (3)距离    (4)神情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①句意为: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径:径直。②句意为: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洞:打洞。③句意为: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去:距离。④句意为:神情十分惊慌。意:神情。

9.划分停顿节奏。 (限两处)(2分)

其  一  竖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答案】其  一  竖 ∕ 又  在  彼  树  ∕致  小  狼  鸣  急

【解析】本题考查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本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划分句子节奏即可。即: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答案】(1)过了很长时间(时间久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2)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①句中的重点词有:瞑:闭眼。意:这里指神情、态度。暇:空闲。久之:过了一会儿。句子翻译为:过了很长时间(时间久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②句中的重点词有:竖,童仆。绝:断。句子翻译为:牧童爬下树一看,老狼已经死了。

11.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答案】D

【解析】D项,乙文没有运用比喻。故选D。

12.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4分)

【答案】开放题: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想抓住文章的中心,必须从故事入手,我们要先理清故事的大意,感知故事的情节,抓住问题关键,谈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例如:更赞同甲文中屠户的做法,是因为屠户面对的是恶狼,被迫自卫,除恶务尽,杀狼是正当的;而乙文中牧竖“杀狼”则出于一种无聊的残忍,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

【参考译文】

【甲】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乙】

     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边刨土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脚下奔跑不止,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叫声渐渐弱了;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14分)

啄木鸟精神

我是因为工作关系,一下就喜欢上啄木鸟的。因为工作,常见啄木鸟,它的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A)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儿。

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便过夜仍然还保持着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我甚至认为,在所有鸟类中,啄木鸟是最能吃苦的。

啄木鸟别称“森林医生”,雅号“志木”。一片10公顷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鸟天天巡护,就不用担心发生虫灾。它“干活”有自己的章法:不图热闹,不做表面文章,讨厌夸夸其谈,讨厌漂浮游离。它对自身的要求是:扎实、精准、深刻。

我曾请教一位动物学家“啄木鸟精神”。他说提炼“啄木鸟精神”那是文人的事情。他所知道的啄木鸟就是四个字:凿洞捉虫。他说,如果再加几个字的话,那就是:生命不息,捉虫不止。

我虽然不是文人。但也试着对“啄木鸟精神”进行了提炼。

一曰除害——这是“啄木鸟精神”的本质。森林“虫口”密度过大,会影响森林的健康。兴林必须除害,大自然赋予啄木鸟重要的使命。啄木鸟的锐目可以看到躲在树体内的害虫。啄木鸟所吃的食物都是森林害虫,如蠹虫、毛虫、甲虫、天牛幼虫、螟蛾等。(B)啄木鸟的喙强直而尖锐。像凿子一样,可以啄开树皮。并且能够凿洞,发出笃笃笃的响声。把树林内的害虫驱赶出来,擒之,食之。害虫不出来也不要紧,它就把长长的舌头伸进洞中,利用舌头上面的粘液和长钩,把躲在深处的害虫粘住,钩出。

二曰敬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特征。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责,每天清晨啄木鸟就开始奔忙,一天能敲击树千万次以上,吃掉1500多条害虫。它在树干上螺旋式攀援搜寻害虫,往往把一整株树的害虫彻底消灭才转移到另一株树上。遇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株树上连续工作几天,直到害虫全部消灭为止,从不敷衍,从不退缩,从不放弃。

三曰仁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品格。啄木鸟是鸟类中品德高尚的鸟,也是修养深厚的鸟。(C)它本来可以选择更省力的方式捉虫,不必深凿树干,不必整日笃笃敲击就可觅到食物,填饱肚子。然而,不,它绝不像麻雀那样糟蹋庄稼,偷食谷物,惹得农人生厌。更不像杜鹃那样鸠占鹊巢,阴险奸诈,“损人利己”。它终日捉虫,不占雕梁,“无干于人,惟志所欲”——但使千林蠹虫尽,腹馁又何妨。

四曰求是——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境界,啄木鸟是发现问题的能手,又是解决问题的高手。它每天的工作是繁重而复杂的,但它充满智慧。笃笃笃!(D)它像医生听诊那样通过树本的回声,判断树体内有没有害虫。它叩询,施计除虫。某株树,表面看上去躯干伟巨,健硕强壮,而啄木鸟则判定,其内里早已虫螨丛生,甚至已经蛀定,如果用来造船,船身必然断裂;如果用来建屋,屋顶必然坍塌——那是多少触目惊心的悲剧景象!啄木鸟则敢于对此“说不”。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具有“啄木鸟精神”的人应该也是这样。

13.文章第一段中说“啄木鸟,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通过对啄木鸟外貌、声音的描写,让读者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了解,更主要的是为下文写“啄木鸟精神”做铺垫。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开头作用的理解。“它的羽毛并不光艳,叫声也并不悦耳。然而,它有一双锐目,且嘴如凿,舌如钩”,这里通过对啄木鸟外貌、声音、眼睛、嘴、舌的描写,让读者对啄木鸟有一个初步了解:啄木鸟虽然羽毛不光艳,叫声不悦耳,但它目光锐利,“嘴如凿,舌如钩”;“一看就是一副干大活儿的模样儿”为下文写“啄木鸟精神”做铺垫。

14.“布封说:‘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使过夜仍然还保持若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文中引用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答案】布封都如此赞美啄木鸟的品质可贵,为“我”写“啄木鸟精神”增添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引用作用的理解。布封的话“啄木鸟注定要做艰苦的工作,它不知道什么是散心和休息,即使过夜仍然还保持若白天艰苦工作的姿势”强调了啄木鸟工作的辛劳,赞美了啄木鸟可贵的品质。而本文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赞美了“啄木鸟精神”。布封是法国著名博物学家、作家,引用他的话更能增强“我”写“啄木鸟精神”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15.本文主体部分从四个方面述说了“啄木鸟精神”的主要内容,请你从中提炼出“啄木鸟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空最多2个字)(4分)

【答案】除害    敬业    仁厚    求是    

【解析】这道题考查筛选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一曰除害——这是‘啄木鸟精神’的本质”“二曰敬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特征”“三曰仁厚——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品格”“四曰求是——这是‘啄木鸟精神’的境界”即可筛选概括出答案。

16.请你谈谈对文章最后一段话的理解。(4分)

【答案】示例:最后一段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题的作用;作者写“啄木鸟精神”就是赞美那些秉公执法、乐于奉献、不辞辛苦、勤劳敬业、宽厚仁慈、求真务实的模范、英雄人物的精神;这种精神需要全社会发扬光大。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语句含义的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引用罗曼•罗兰的话画龙点睛,点明了文章的主题。根据文章内容“敬业就是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兢兢业业尽职责”“啄木鸟是发现问题的能手,又是解决问题的高手”等语句可知,“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指的是那些具有“啄木鸟精神”,秉公执法、乐于奉献、不辞辛苦、勤劳敬业、宽厚仁慈、求真务实的英雄人物的精神;“我想,具有‘啄木鸟精神’的人应该也是这样”意思是:作者认为,全社会需要将“啄木鸟精神”发扬光大。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7.根据选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来整理出“我”对这只猫的情感变化。(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愤怒→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讨厌(漠视)    悔恨(后悔、愧疚)    

【解析】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文本主要叙写的是“我”家养第三只猫的情况。“我”对这只猫的情感变化可依据文本中的“但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来概括作答。

18.“我们”判定这只猫咬死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4分)

【答案】①找到这只猫时它的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②它常常对鸟笼望着。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着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等内容概括作答。

19.被“我”惩戒后,猫的心情是怎样的?请展开丰富的想象,用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猫此刻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示例:我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如此待我?我为什么会受到如此“待遇”?为什么?你们人类是怎么了?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心理描写的能力。解题思路:先要明确猫当时所处的情境,揣摩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用第一人称。从全文内容看,这只猫并没有吃“芙蓉鸟”,可所有的人此时都认为是其吃了“芙蓉鸟”。可从这只猫感到“委屈、不解、报怨”等角度来拟写。答案不唯一,符合情境即可。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答案】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强烈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

【解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语句“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从修辞的角度看,将“我的暴怒、我的虐待”比作“刺我良心的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描写的角度看,运用了心理描写;从写作手法上看,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强烈地表达了因“我”的主观臆断致猫死的羞愧和悔恨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1.选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从作者的养猫经历中获得了哪些启示?(5分)

【答案】感情:写出因为“我”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及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表达了“我”的深深的内疚和自责。

启示: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不能主观臆断。

【解析】(1)考查对文章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与分析,体会作者的情感。从文章叙写的内容看,家里所养的第三只猫,因为“我”的主观臆断导致其死亡,这样的悲剧使作者心中有负罪感,而这种伤痛又无法弥补,怕再见了猫会勾起伤痛,所以“永久”不养猫。通过这一行为,表达了“我”的深深的愧疚和自责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主观性试题。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把握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生活,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明观点。选文从作者养猫的经历,特别是从第三只猫的悲剧,告诉我们凡事不可心存偏见,更不可以主观臆断,否则往往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会给自己带来无法原谅的错误。意思对即可。

三、作文(60分)

22.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经历了很多有意义的事,有的经历提升了我们的本领、技能有的经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悟,或勇敢,或坚强,或乐观,或坚持……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学习。

请以“那一次,我学了________________”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习作点拨】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导语中“有的经历提升了我们的本领、技能有的经历带给我们深深的感悟,或勇敢,或坚强,或乐观,或坚持”列举具体实例,但写感悟要比单纯写提升本领、技能要更深刻些。省略号后的“每一次经历,都是一次学习”属于总结句,由此可以分析出本题写那些让我们有所学习、有所收获的经历即可。学习生活中的经历不少:某次考试逆袭/失利、一次公交车上对别人的帮助、一次大胆的尝试……动笔前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 “那次”“学会了”暗示我们只能写一次经历,要写出经历前后的变化。

第二,立意。首先可以选取题目中的提示来立意,比如自己一直都很胆小,不敢轻易尝试新事物,经过某一件事,自己变勇敢了。除此以外,也可以选取提示词之外的立意,比如自己以前多愁善感,关注不到生活中的美,一次事件后,自己发现秋天的美了。用发现秋天的美象征积极、阳光。

第三,选材。文章体裁应该是记叙文。要有具体事例,选取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处理素材时要突出事件的前后变化。注意详略分布,细节描写。

【例文】

那一次,我学会了坚持

  坚持就是胜利。我永远相信,有付出就有收获,有努力就有回报。在我心灵的沃土上,种上那一粒坚持的种子。

  “孩子,快起来,要迟到了。”每天被妈妈的呼唤声惊醒,我睁开了惺忪的睡眼。在上学的路上,迈着沉重的步伐,背着似石头一样的书包日复一日,像回放的电影一样,开始了我一天的生活。

  一声铃响,投入到了紧张的学习中:一会儿是语文老师的唐诗宋词,一会儿是外语老师的 ABCD,一会又是数学老师的多边形,地理老师的地形地貌,什么足球,什么音乐,统统byebye。放学后,看到自己那一堆堆练习册,可以堆成小山似的作业本,我的内心已在疲惫之海徘徊,我怨,怨上天对我不公,为什么要学习?每天在题海中苦苦挣扎,何日是尽头?我要放弃学业,放弃机会,放弃前途。我受不了了……

  思想一旦进入了误区,就难以改变,每时每刻就这样怨着,叹着,天天愁眉苦脸,不见一丝笑意。终于盼到了星期天,为了发泄,我早早走出了家门。

  我漫无目的地走着,天边已露出了鱼肚白,东方由橘黄色变成了淡黄色,又有淡黄色变成了粉红色,一会儿红彤彤,一会金灿灿,还有半紫半黄的部分,真是五彩缤纷。顿时,这美景让我的心平静了许多。太阳,它每天升西落,难道不累吗?喔!它每天都反复上演同样的画面,是为了让它的一生充满更多的耀眼的光芒啊!我联想到了我自己,遇到一点点学习上的压力就退缩,就打退堂鼓!唉!真是不应该呀!瞬间,我的脑海出现了坚持两字眼,坚持、坚持……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爱迪生为了人类创造光明,寻找灯丝,他竟实验了上千次以上;曹雪芹虽家境贫寒,但他写《红楼梦》批阅十载,超出常人的想象。他们都坚持到底,永不言弃,我顿时感觉自己渺小了许多。那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去抓住机会,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创造美好的前程。

我已醒悟,我昂起头,挺起胸,迎着朝阳,向家里跑去,端起书本,拿起笔……

那一次,我学会了坚持。

文档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江苏盐城)(解析版)

2020-2021学年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1卷七年级语文一、积累与运用(35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今年国庆大典上,许多瞬间令人难忘,催人泪下。流泪,是因为观赏受阅官兵们豪迈英武气gài的震憾;流泪,是因为对老一辈无产阶级先躯的缅怀;流泪,是因为看到光头刘警长慷慨或高呼“祖国,我爱你”的动容;流泪,是因为导弹方队以雷霆万钧之势驶来时的自豪;流泪,是因为汇入绽放着一张张烂màn笑容的队伍海洋的喜悦……(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4分)①gài②慷慨③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