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单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
| 1.下列哪种理论主要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等三个部分组成?( ) A.社会控制理论 B.公共治理理论 C.自组织理论 D.社会公平理论 |
| 2.下列不属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特征的是( )。 A.综合性 B.基础性 C.战略性 D.约束性 |
| 3.在我国三级发展规划体系中,最贴近群众,也最具操作性的规划为( )。 A.国家级规划 B.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规划 C.地市级规划 D.市县级规划 |
| 4.根据诺瑟姆曲线,如果一个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 ),则处于城镇化的成熟阶段。 A.25%以下 B.50~70% C.超过70% D.超过80% |
| 5.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是(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
| 6.差异化的的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中,要强化经济结构、资源消耗、自主创新等的评价,弱化经济增长评价的是(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
| 7.到2014年,我国已经编制了( )个“五年计(规)划”。 A.10 B.11 C.12 D.13 |
| 8.根据两个一百年的战略安排,我国到2020年的总体目标是( )。 A.全面解决温饱问题 B.基本建成小康社会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 |
|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
| 10.根据分层划区法,若某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目前还处于未开发状态,且属于当地的战略地区,应划分为(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 |
| 2.多选题 【本题型共10道题】 |
| 1.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主要从下面哪几个方面来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的状况。( ) A.要素条件 B.需求条件 C.相关及支撑产业 D.公司战略 E.经济 |
| 2.反映区域国土空间开发的支撑条件的指标是( )。 A.可利用土地资源 B.人口集聚度 C.可利用水资源 D.自然灾害危险性 E.生态系统脆弱性 |
| 3.发展现状与形势分析应( )。 A.内容简明 B.数据可靠 C.任务明确 D.分析权威 |
| 4.发展规划公开征询公众意见的方式,主要有( )。 A.专家论证会 B.问卷调查 C.电子邮件、信件等方式反映见意 D.网络投票 E.委托第三方机构采用测验 |
| 5.发展规划成果的形式有( )。 A.文本 B.附表 C.图件 D.专题研究 E.编制说明 |
| 6.发展规划的监测评估制度有( )。 A.统计监测制度 B.年度实施情况评估制度 C.规划中期评估制度 D.规划实施后评估制度 E.评估结果的应用制度 |
| 7.规划的措施通常包括( )。 A.机制保障 B.法制保障 C.要素保障 D.指标保障 |
| 8.目前我国发展规划按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哪几个大类。 A.总体规划 B.专项规划 C.区域规划 D.主体功能区规划 E.城市总体规划 |
| 9.人类发展指数主要由哪三个指标构成?( ) A.长寿指标 B.知识指标 C.体面的生活水准指标 D.人均GDP指标 E.人均收入水平指标 |
| 10.规划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范围是什么?( ) A.涉及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 B.涉及重大利益结构调整的重大事项 C.涉及社会关注度高且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事项 D.规划审批机关认为需要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规划 |
| 3.判断题 【本题型共5道题】 |
| 1.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规划由会同省级确定,明确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的四类主体功能区,空间范围原则上应全覆盖。 Y.对 N.错 |
| 2.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Y.对 N.错 |
| 3.2015年3月24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Y.对 N.错 |
| 4.国家总体规划和省(区、市)级、市县级总体规划分别由同级组织编制,并由同级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起草 Y.对 N.错 |
| 5.规划中的目标与指标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指标的包容性更强、更有原则,而目标是对指标的具体化。 Y.对 N.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