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移动互联网,即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近年来,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成为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两大业务,它们的增长速度都是任何预测家未曾预料的,所以,移动互联网可以将会创造怎样的经济神话。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从当年的1G大哥大,到如今2G、2.5G、3G,及今后将要崛起的4G,由于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信息化水平,随着大力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移动互联网不论其技术还是其产业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研究其技术和产业适应时代的潮流,移动互联网产业涉及在民用、工业、军事上的应用与发展,及未来趋势。对于未来,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有其重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将来世界的发展格局,更是让我们通过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移动互联网基于移动通信技术,基本技术概述,鉴权与加密,无线资源的管理,1G、2G、3G、4G技术的各领风骚,移动通信下一代技术的展望。
关键词:多址接入、3G、移动互联网、移动应用、
Abstract
Mobile Internet,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net to both up, become an organic whole, in recent years,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the Internet to be the world's fastest-growing market potential, the largest and the most attractive prospect of two great business, their growth rate is not expected any forecasters, so, the mobile Internet can will create how economic myths.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ntinuous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he 1 G of mobile phone, up to now the 2 G and 2.5 G, 3 G, and the future of the 4 G will rise, as the government in 1025 planning in the future to cultivate put forward strategic new industry,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with the state council, 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to promote broadcast TV networks three nets fusion, mobile Internet, no matter its technology or the industry are obtained fast development, and study th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to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mobile Internet industry involved in the civil, industrial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uture trends. As for the future, whether individuals, enterprises and state has its great significance. Can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futur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pattern, it is to let us through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real life. Mobile Internet based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asic technology overviews, jian right and encryption, wireless resources management, 1 G, 2 G, 3 G, 4 G technology of their excellences, 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Key words: multiple access、The 3rd Generation Telecommunication、mobile internet、Mobile Applications
目录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简史及意义
1、古代通信……………………………………………………………………………………3
2、近现代通信…………………………………………………………………………………3
3、国家相关………………………………………………………………………………5
4、研究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5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9
1、移动通信技术………………………………………………………………………………9
1.1 数字调制技术……………………………………………………………………………9
1.2 多址接入技术……………………………………………………………………………11
1.3 抗摔落技术………………………………………………………………………………14
1.4 3G移动通信系统………………………………………………………………………18
2、移动互联网技术………………………………………………………………………………19
2.1 WIMAX……………………………………………………………………………………20
2.2 WIFI………………………………………………………………………………………22
2.3 IMS系统…………………………………………………………………………………23
三、移动互联网的应用……………………………………………………………………………25
1、手机即时通信………………………………………………………………………………27
2、移动搜索…………………………………………………………………………………27
3、移动音乐…………………………………………………………………………………29
4、移动支付……………………………………………………………………………………28
5、移动广告……………………………………………………………………………………28
6、手机游戏……………………………………………………………………………………29
四、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产业的趋势………………………………………………………………29
1、未来的主流技术及发展中的难点……………………………………………………………31
2、产业的发展方向………………………………………………………………………………32
3、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34
结 语…………………………………………………………………………………………………36
参考文献……………………………………………………………………………36
致 谢……………………………………………………………………………37
目录
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简史及意义
1、古代通信
快马+驿站:最古老的官方通信,烽火台的狼烟:最古老的军事通信,鸿雁传书,信鸽传书等等
2、近现代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发明之日就产生了。17年,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通信实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而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移动通信综合利用了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通讯手段。由于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的推动,使物美价廉、轻便可靠、性能优越的移动通信设备成为可能。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四代,而第三代现在已进入了成熟阶段,而已正在逐步开发中。
第一阶段是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网,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语音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第一代系统在商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频谱利用率低、 业务种类有限、 无高速数据业务、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设备成本高、体积大,重量大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发展起来,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 (GSM) 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数字移动通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 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DMA标准而设计的,支持Kbps的数据速率,可与ISDN互连。GSM使用900MHz频带,使用1800MHz频带的称为DCS1800。GSM采用FDD双工方式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带宽200KHz。GSM标准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容量增加不多,仅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DAMPS (先进的数字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北美数字蜂窝),使用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指定使用TDMA多址方式。 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指定使用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PCS(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先技术。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96年开始,为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问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和IS-95B。移动通信现在主要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语音服务以及低速率数据服务。
由于网络的发展,数据和多媒体通信的发展势头很快,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目标就是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从发展前景看,由于自有的技术优势,CDMA技术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标,对3G无线传输技术(RTT:Radio Transmission Technology)提出了以下要求: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 室内环境至少2Mbps; 室内外步行环境至少384kbps; 室外车辆运动中至少144kbps; 卫星移动环境至少9。6kbps。 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上下行链路能适应不对称需求。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于1985年提出,当时称为未来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Future Public Lan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1996年更名为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2000),意即该系统工作在2000MHz频段,最高业务速率可达2000kbps,预期在2000年左右得到商用。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1999年11月5日,国际电联ITU-R TG8/1第18次会议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建议,其中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
总的来说,第一代模拟系统对应的接入技术是频分多址技术FDMA,它仅能提供9.6kbit/s通信带宽。其典型系统,如美国的模拟电话系统AMPS、北欧的移动电话系统NMT、英国的全接入通信系统TACS等。第二代窄带数字系统的接入技术主要有时分多址技术TDMA和码分多址技术CDMA两种,它可以提供9.6~28.8kbit/s的传输速率。其典型系统,如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北美的数字增强型系统IS-136、CDMAOne IS-95A、IS-95B、日本的个人数字蜂窝系统PDC等。与第一代模拟蜂窝移动通信相比,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具有保密性强、频谱利用率高、能提供丰富的业务、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主要针对话音通信设计的,话音仍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移动通信市场的基石和主阵地。数字话音移动通信仍是移动通信的主流市场。特别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人们对通信的需求还主要集中在话音领域,所以,在未来几年中,第二代数字话音通信仍然是这些国家移动通信市场的重点和支柱。但是我们充分相信:在移动通信中,数据通信量也将在某一天超过话音通信。但要完成专门针对未来多媒体通信的第三代系统建设还需时日,所以如何利用现有的第二代数字系统实现数据通信,是填补市场需求空间的必然选择。分析家们认为,实际3G技术所具备的功能绝大部分其实完全就可以在目前第二代无线技术的基础上实现,特别是随着移动通信和因特网服务快速发展而随之产生的移动数据通信要求。其方法有两种:一是在以电话为主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增加传送数据的能力;二是移动通信与因特网的结合。由此产生了几种相关技术,如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PRS技术;增强数据速率改进EDGE技术;IS-95B利用码聚集技术;CDMA20001x技术、无线应用协议WAP技术;蓝牙Bluetooth技术等。
3、国家相关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王秀军11年10月31日表示,移动互联网开启了新一轮开发群体与开发技术的大变革,促进了产业融合,我国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和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发展移动互联网有三大着力点。一是以宽带为重点,加快信息网络全面升级,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特别是TD-SCDMA及其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二是以信息网络演进为契机,推动融合型技术和业务的创新发展,推动基础电信业务转型。三是促进公平竞争,打击泄露用户信息的违法行为,保障用户合法权益,维护移动互联网健康发展的环境。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国民经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首要的发展重点就是下一代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
4、研究移动互联网的重要意义
进入2010年,随着UCWEB、网秦、3G门户等移动互联网企业纷纷获得融资,苹果iPAD的发布,联想发布乐Phone用以对抗iPhone,中国移动宣布其手机阅读业务正式商用,以及盛大推出Bambook,正式进军电子书,移动互联网发展进一步提速。据易观智库分析师预测,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633亿,用户数将突破3亿人。2012年,中国将有超过5亿人使用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将接近2300亿。
而基于被市场一直看好的发展前景,移动互联网产业的新军不断壮大,市场主要竞争对手已不仅仅限于电信运营商、应用开发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厂商以及终端厂商,众多IT制造商、系统服务提供商等也不断将自有资源投放到移动互联网产业中来,移动互联网产业的链条日益交错,各环节的竞争亦愈发激烈。易观智库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以下预测:
1. 2010年移动互联网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行业竞争全面展开,未来用户结构将呈现多层次化特点,奠定细分市场发展基础;
2. 高流量、个性化移动互联网应用将快速发展,多媒体大流量业务将成为运营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位置服务、移动SNS、微博等个性化业务将成为拉动用户活跃度的有效工具;
3. 个性化移动互联网服务特点决定移动互联网未来长尾业务模式,用户需求多层次和移动互联网个性化特点决定应用服务的分阶段发展,纯娱乐化、基础性功能应用成为当前主流应用;
4. 多元化移动终端并存,智能手机占主流,手机终端一家独大渐成历史,智能多元化竞争格局初步呈现,电子阅读器参与企业增多,但内容平台、质量及丰富度有待提升,市场环境亟待盘整,而平板电脑未来的爆发前景将引发激烈的竞争态势;
5. “终端+服务”模式提升终端影响力,浏览器、音乐/视频播放器、邮箱、杀毒、资讯平台,应用下载平台等基础应用工具将成为手机标配服务,标配服务提供商竞争策略需从用户端调整为企业服务;
6. 竞争激发合作,内容、技术、渠道将成合作重点,电信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服务提供商三方的竞争合作将加快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
从这张图上可见: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不仅关系到设备提供商、技术提供商、内容提供商、应用开发商、,最后影响最大的是用户即消费者,反过来,消费者也影响着其他各个方面。研究移动互联网,不仅可以了解到移动通信的前沿技术,还可以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方向,最后预测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趋势。
二、移动互联网技术
1移动通信技术
1.1数字调制技术。基本定义
基带信号是原始的电信号,一般是指基本的信号波形,在数字通信
调制技术
中则指相应的电脉冲。在无线遥测遥控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中调制就是用基带信号控制高频载波的参数(振幅、频率和相位),使这些参数随基带信号变化。用来控制高频载波参数的基带信号称为调制信号。未调制的高频电振荡称为载波(可以是正弦波,也可以是非正弦波,如方波、脉冲序列等)。 被调制信号调制过的高频电振荡称为已调波或已调信号。已调信号通过信道传送到接收端,在接收端经解调后恢复成原始基带信号。解调是调制的反变换,是从已调波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在无线电通信中常采用双重调制。第一步用数字信号或模拟信号去调制第一个载波(称为副载波)。或在多路通信中用调制技术实现多路复用(频分多路复用和时分多路复用)。第二步用已调副载波或多路复用信号再调制一个公共载波,以便进行无线电传输。第二步调制称为二次调制。用基带信号调制高频载波,在无线电传输中可以减小天线尺寸,并便于远距离传输。应用调制技术,还能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调制方式按照调制信号的性质分为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两类;按照载波的形
调制方式方式
式分为连续波调制和脉冲调制两类。模拟调制有调幅(AM)、调频(FM)和调相(PM)。数字调制有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和差分移相键控 (DPSK)等。脉冲调制有脉幅调制(PAM)、脉宽调制(PDM)、脉频调制(PFM)、脉位调制(PPM)、脉码调制(PCM)和增量调制(ΔM)。示出常用调制方式的已调波形。
按照传输特性,调制方式又可分为线性调制和非线性调制。广义的线性调制,是指已调波中被调参数随调 制信号成线性变化的调制过程。狭义的线性调制,是指把调制信号的频谱搬移到载波频率两侧而成为上、下边带的调制过程。此时只改变频谱中各分量的频率,但不改变各分量振幅的相对比例,使上边带的频谱结构与调制信号的频谱相同,下边带的频谱结构则是调制信号频谱的镜像。狭义的线性调制有调幅(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和单边带调制(SSB)。
一般指调制信号和载波都是连续波的调制方式。它有调幅、调频和调相
调制原理
三种基本形式。
(1)调幅(AM):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随着调制信号变化。已调波称为调幅波。调幅波的频率仍是载波频率,调幅波包络的形状反映调制信号的波形。调幅系统实现简单,但抗干扰性差,传输时信号容易失真。
(2)调频(FM):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振荡频率,使载波的频率随着调制信号变化。已调波称为调频波。调频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频波的瞬时频率偏离载波频率的量与调制信号的瞬时值成比例。调频系统实现稍复杂,占用的频带远较调幅波为宽,因此必须工作在超短波波段。抗干扰性能好,传输时信号失真小,设备利用率也较高。
(3)调相(PM):用调制信号控制载波的相位,使载波的相位随着调制信号变化。已调波称为调相波。调相波的振幅保持不变,调相波的瞬时相角偏离载波相角的量与调制信号的瞬时值成比例。在调频时相角也有相应的变化,但这种相角变化并不与调制信号成比例。在调相时频率也有相应的变化,但这种频率变化并不与调制信号成比例。在模拟调制过程中已调波的频谱中除了载波分量外在载波频率两旁还各有一个频带,因调制而产生的各频率分量就落在这两个频带之内。这两个频带统称为边频带或边带。位于比载波频率高的一侧的边频带,称为上边带。位于比载波频率低的一侧的边频带,称为下边带。在单边带通信中可用滤波法、相移法或相移滤波法取得调幅波中一个边带,这种调制方法称为单边带调制(SSB)。单边带调制常用于有线载波电话和短波无线电多路通信。在同步通信中可用平衡调制器实现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制(DSB-SC)。在数字通信中为了提高频带利用率而采用残留边带调制(VSB),即传输一个边带(在邻近载波的部分也受到一些衰减)和另一个边带的残留部分。在解调时可以互相补偿而得到完整的基带。
1.2多址技术
所谓多址技术就是使多个用户接入并共享同一个无线通信信道, 以提高频谱利用率的技术。即把同一个无线信道按照时间、 频率等进行分割, 使不同的用户都能够在不同的分割段中使用这一信道, 而又不会明显地感觉到他人的存在, 就好像自己在专用这一信道一样。 占用不同的分割段就像是拥有了不同的地址, 使用同一信道的多个用户就拥有了多个不同的地址。这就是多址技术, 亦称多址接入技术。 主要多址方式:FDMA、TDMA、CDMA
1.21频分多址(FDMA): 频分多址技术按照频率来分割信道, 即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载波频率以共享同一信道。
频分多址技术是模拟载波通信、 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的基本技术, 也是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的基本技术。
在FDMA系统中, 信道总频带被分割成若干个间隔相等且互不相交的子频带(地址), 每个子频带分配给一个用户, 每个子频带在同一时间只能供给一个用户使用, 相邻子频带之间无明显的干扰
FDMA的关键技术问题需要很好解决信道的非线性问题
目标:希望保持发送频谱的形状,主瓣不会展宽,旁瓣不会隆起;此外,不会在其它频率上产生交调频率分量。
方法:
(1)采用高线性度的功率放大器;
(2)合理配置频率避开交调分量;
(3)功率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倒退法;
(4)功率放大器的线性补偿法。
1.22时分多址(TDMA):时分多址技术按照时隙来划分信道, 即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时间段以共享同一信道。
在TDMA系统中, 时间被分割成周期性的帧, 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个时隙(地址)。 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然后, 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 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送信号。
TDMA的技术特点如下:
多用户共享一个载波频率,时隙数取决于有效带宽和调制技术等;
数据分组发送,不连续发送,需开关;
由于速率较高,往往需要采用均衡器;
系统开销大,包括保护时隙、同步时隙等;
采用时隙重新分配的方法,为用户提高所需要的带宽。
TDMA的效率系统效率:
在发射数据中信息所占的百分比,不包括系统开销;
帧效率:发送数据比特在一帧中所占百分比
每一帧的系统开销比特数:boh=Nrbr+Ntbp+Ntbg+Nrbg
Nr 帧参考突发数, Nt 帧业务突发数,br 参考突发开销比特,bp 时隙头比特开销比特, bg 保护时间间隔等效比特。
1.23码分多址(CDMA): 码分多址技术按照码序列来划分信道, 即给不同的用户分配一个不同的编码序列以共享同一信道。
在CDMA系统中, 每个用户被分配给一个惟一的伪随机码序列(扩频序列), 各个用户的码序列相互正交, 因而相关性很小, 由此可以区分出不同的用户。
CDMA的技术特点如下:
用户共享一个频率,无需频率规划;
具有软容量,用户越多,性能越差,用户减少,性能就变好;
抗多径衰落:固有的频率分集;
利用宏分集可以实现软越区切换;
多用户干扰:PN码不完全正交;
远近效应:功率控制;
利用多径,采用RAKE技术提高系统性能
远近效应: CDMA系统是一种干扰受限系统,这是由于地址码不可能完全正交。即使采用理想的正交码和理想的正交分割,但由于信道传输及同步电路的不理想,会产生码型噪声。
假定所有的用户发送功率都一样,则来自不同地址的码型噪声由于传输距离不同(即传输衰减不同)就会有很大的差别,特别对于那些距离很近的用户,产生的码型噪声将会很大,因而造成接收干扰的提高,有效用户数的降低。这就是CDMA系统的远近效应。
解决远近效应的方法之一:功率控制
1.3抗衰落技术:
在无线通信的信道传输过程中,由于大气及地面的影响而发生传播损耗及传播延时随时间变化的现象叫做衰落。 衰落影响之一:接收电平降低,无法保证正常通信。
衰落的影响:降低接收电平,无法保证正常通信。接收波形畸变,产生严重的误码。传播延时变化,破坏与时延有关的同步。在快衰落情况下,由于电平变化迅速,影响某些跟踪过程。 所以,对抗衰落是无线通信必需认真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性能,采用以下技术在用来改进接收质量:
分集接收:用来补偿衰落信道损耗
信道均衡:补偿时分信道中由于多径效应而产生的码间干扰(ISI)。
信道编码:通过发送信息时加入冗余的数据位来改善通信链路的性能。
交织编码
智能天线
空时编码
混合自动请求重传
这些技术,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1.31分集接收技术:分集原理: 利用无线传播环境中来自不同途径的多路信号的统计性进行合并,从而实现分集.
●分集技术是抗衰落、提高通信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充分条件:获得含有同一信息内容但是统计上的不同样信号,且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场强。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的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
●分集技术不仅能改善非频率选择性衰落,同时也能改善频率选择性衰落
●分集有两重含义:
●分散传输: 使接收端能获得多个统计,携带同一信息的衰落信号.
●集中处理: 接收端对收到的多个衰落特性互相(携带同一信息)的信号进行特定处理,以降低信号电平起伏,降低衰落的影响,提高灵敏度的办法。
●分集的误码性能
•1.32 RAKE接收机:抗多径技术
-时域均衡适合于信号不可分离多径的场合,在接收端解决符号间干扰问题。
-一般分集适合于能建立多个相互的路径,在接收端进行最佳合并。
-瑞克技术既不同于均衡,也不同于分集,它由多径分离和多径合并两部分组成。
•瑞克的概念是由R.Price和P.E.Green在1958年的文章“多径信道中的一种通信技术”中提出来的。他们提出了在为高频段设计的设备应用瑞克概念的实现方法。
•Rake的中文意思是:耙子,表明瑞克接收的过程相当于用一个钉耙将各个多径信号“耙”出来,然后加以收集。
1.33均衡技术:均衡的原理
均衡技术是指各种用来处理码间干扰(ISI)的算法和实现方法。 在移动环境中, 由于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 引起了严重的码间干扰, 这就需要采用均衡技术来克服码间干扰。
在一个通信系统中, 我们可以将发射机(含调制器)、 信道和接收机(含接收机前端、 中频和检测器中的匹配滤波器)等效为一个冲激响应为f(t)的基带信道滤波器。 假定发端的信号为x(t), 则接收端的均衡器接收到的信号为
自适应均衡技术
自适应均衡器是一个时变滤波器, 它必须动态地调整其特性和参数, 使其能够跟踪信道的变化,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使式(4-83)或(4-84)或(4-85)得到满足。
自适应均衡器的基本结构如图4-28所示。 图中符号的下标k表示离散的时间序号。
1.4 3G移动通信系统: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这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WCDMA的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 该标准提出了GSM(2G)-GPRS-EDGE-WCDMA(3G)的演进策略。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预计在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WCDMA已是当前世界上采用的国家及地区最广泛的,终端种类最丰富的一种3G标准,占据全球80%以上市场份额。
CDMA2000
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它是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该标准提出了从CDMA IS95(2G)-CDMA20001x-CDMA20003x(3G)的演进策略。CDMA20001x被称为2.5代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3x与CDMA20001x的主要区别在于应用了多路载波技术,通过采用三载波使带宽提高。目前中国电信正在采用这一方案向3G过渡,并已建成了CDMA IS95网络。
TD-SCDMA
全称为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该标准是由中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但技术发明始于西门子公司,TD-SCDMA具有辐射低的特点,被誉为绿色3G。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地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该标准提出不经过2.5代的中间环节,直接向3G过渡,非常适用于GSM系统向3G升级。军用通信网也是TD-SCDMA的核心任务。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技术不够成熟。
WiMAX
WiMAX 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又称为802·16无线城域网,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2007年10月19日,在国际电信联盟在日内瓦举行的无线通信全体会议上,经过多数国家投票通过,WiMAX正式被批准成为继WCDMA、CDMA2000和TD-SCDMA之后的第四个全球3G标准
2.1 WiMAX是又一种为企业和家庭用户提供“最后一英里”的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因在数据通信领域的高覆盖范围(可以覆盖25~30英里的范围),以及对3G可能构成的威胁,使WiMAX在最近一段时间备受业界关注。
该技术以IEEE 802.16 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一如当年对提升802.11使用率有功的Wi-Fi 联盟,WiMAX 也成立了论坛,将提高大众对宽频潜力的认识,并力促供应商解决设备兼容问题,借此加速WiMAX 技术的使用率,让WiMAX 技术成为业界使用IEEE 802.16 系列宽频无线设备的标准。虽然WiMAX 无法另辟新的市场﹙目前市面已有多种宽频无线网方式﹚,但是有助于统一技术的规范,有了标准化的规范,就可以以量制价,降低成本,提高市场增长率。短期而言﹙2004年﹚,WiMAX 论坛将在年底之前,着手开发认证流程,为最后一步的产品测试预作准备。2005年左右
WiMAX is here
,大型供应商将推出拥有WiMAX 认证的产品,多数产品的频率不超过11GHz.长期而言,WiMAX 将进步到可以支持最后一里,回程、私人企业应用。2006/07 年左右,WiMAX 解决方案将内建于笔记本电脑,可直接进行客户端发送,递送真正的便携式无线宽频,不需外接的客户端设备(CPE)。WiMAX是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在比Wi-Fi更广阔的地域范围内提供“最后一公里”宽带连接性,由此支持企业客户享受T1类服务以及居民用户拥有相当于线缆/DSL的访问能力。凭借其在任意地点的1~6英里覆盖范围(取决于多种因素),WiMAX将可以为高速数据应用提供更出色的移动性。此外,凭借这种覆盖范围和高吞吐率,WiMAX还能够提供为电信基础设施、企业园区和Wi-Fi热点提供回程。
2、移动互联网技术
2.1 WIMAX
一、工作原理
WiMAX1被认为当前最好的一种access 蜂窝网络,允许便捷地连接到任何地方服务提供者的宽覆盖区域和采取最高的一Wi-Fiexperience—the fast速度和熟悉宽带互联网体验。 然后结合在一起到一个新无线标准。 能够获得WiMAX作为
wimax
订购或付费点播as-you-转服务使宽带类似于接收移动电话服务。
WiMAX是一种城域网(MAN)技术。 服务供应商部署一个网络的塔,就能启用超过许多英里的访问。 覆盖区域内的任何地方可立即启用互联网连接。和Wi-Fi一样 WiMAX也是一个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它可以提供消费者希望的设备和服务,它会在全球经济范围内创造一个开放而具有竞争优势的市场 。
二、传输单元
因此WiMAX传输互联网在前景,WiMAX网络使用的做法是,类似于移动电话。 开展某一定地理范围内被分成多个一系列重叠的区域称为单元。 每一个单元提供覆盖范围为用户在该邻域。 当旅行到主要从一个单元到另一个,无线连接是递送关闭从一个单元到另一个。
三、主要设备
WiMAX网络包括两个主要组件:一个基站和订户设备。 WiMAX基站安装在一个立式或高楼为广播此无线信号。 订户接收信号在WiMAX启用笔记本电脑,Mobile Internet Device (MID)(或者甚至了WiMAX调制解调器。
四、应用范围
WiMAX标准支持移动,便携式和固定服务选项。 这使无线供应商提供宽带互联网访问区域相对不发达通过电话和电缆公司。 用于固定WiMAX部署中,服务提供商提供客
802.16系列各标准负责的技术领域
户端设备(CPE),作为指向无线“modem”以提供的界面为WiMAX网络为特定位置,如家庭、网吧,或办公室。 WiMAX也以及适合新兴市场作为的经济方法提供高速度互联网。
无线信号
这些条蜂窝电话或无线笔记本电脑告诉人们的强度无线信号。这些图形背后indicators的世界的无线通信。 无线网络旅行空中使用无线电信号工作在给定频率,称为频谱。 经距离,无线电信号会变弱因天气、建筑物、甚至枝叶。 这就是为什么无线网络依赖与广播多个塔之间重叠的领域的大型以毯区域。
频是任一许可或无许可证。 无许可证频是打开以任何用户,这引起的可能性来自其它设备干扰。 Wi-Fi网络使用无许可证频谱。 WiMAX服务供应商使用许可频谱,从而允许独占权利对其使用以了解更多可预见性和稳定性2.2 WIFI
Wi-Fi是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DA、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Wi-Fi是一个无线网路通信技术的品牌,由Wi-Fi联盟(Wi-Fi Alliance)所持有。目的是改善基于IEEE 802.11标准的无线网路产品之间的互通性。现时一般人会把Wi-Fi及IEEE 802.11混为一谈。甚至把Wi-Fi等同于无线网际网路。
应用:由于WiFi的频段在世界范围内是无需任何电信运营执照的因此WLAN无线设备提供了一个世界范围内可以使用的,费用极其低廉且数据带宽极高的无线空中接口。用户可以在WiFi覆盖区域内快速浏览网页,随时随地接听拨打电话。而其它一些基于WLAN的宽带数据应用,如流媒体、网络游戏等
功能更是值得用户期待。有了WiFi功能我们打长途电话(包括国际长途),浏览网页、收发电子邮件、音乐下载、数码照片传递等,再无需担心速度慢和花费高的问题。
WiFi在掌上设备上应用越来越广泛,而智能手机就是其中一份子。与早前应用于手机上的蓝牙技术不同,WiFi具有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高的传输速率,因此WiFi手机成为了目前移动通信业界的时尚潮流。
现在WiFi的覆盖范围在国内越来越广泛了,高级宾馆,豪华住宅区,飞机场以及咖啡厅之类的区域都有WiFi接口。当我们去旅游,办公时,就可以在这些场所使用我们的掌上设备尽情网上冲浪了。
2.3 IMS
英文缩写。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
特征1 IMS是运营商面向全业务运营的统一融合的网络架构
特征2:支持多介入
特征3: 灵活的业务提供能力/多媒体业务支持能力CM-IMS是体系架构的,采用模块化、标准化接口,业务与控制分离,实现开放的业务提供模式,能够灵活、快速的提供各种业务
●特点4:基于SDP协议描述业务媒体特征,增强多媒体业务能力的支持,使得CM-IMS与现有网络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业务能力,支持语音/视频/图片/文本等多种媒体格式。
特点5:归属地控制。 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都由归属网络完成,保证业务提供的一致性,易于实现特色业务扩展,促进归属运营商积极提供吸引客户的服务,区别于软交换拜访地控制
完善的管理控制能力。提供统一完善的用户认证鉴权机制、漫游接入机制、QoS和计费控制以及网内网间安全机制
三、移动互联网的应用
首先我们要讲,就是这个时代的定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定义是什么?就是这是一个需要改变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改变的时代,是我们要改变的时代,我们原来把移动通信时代改变成移动互联网时代,所以我们要改变。
我们怎么改变呢?我就觉得这里面就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来认识这个时代,我们正在面临的这个时代它将会产生哪些改变?我想首先是移动互联网它是改变了民主政治,这一点在当前全球的这种政治浪潮当中,我想大家都能体会到,在中国我们的新浪微博的出现,也是大大地改变了民主阵营。
第二个是移动互联网改变了社会时代,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跟原来的机器工业时代也好,或者最早的什么刀耕火种的时代都不一样。
第三个是手机是改变了财富创造的时代。以前是我们靠流血流汗挣钱,现在我们靠虚拟经济、网络经济挣钱,所以这个时代改变了。
第四个是手机是改变了所有制的存在形式。这个怎么讲呢?原来我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单位为单元,或者我以地域为单元。现在不是了,现在因为某一种爱好、因为某一种专业的聚合,我们可以在全球或者在地域性地,很广泛地得到呼应、得到连接、得到群聚。
再一个是手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这种方式我觉得也是大家值得研究的、值得去做的事情。
再一个是手机更深刻地改变了意识形态,因为这种思想的沟通和交流,无时不在地发出着各种声音,完全影响了我们原来单纯的、封闭的这种思维,现在一个人发表一种声音,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无穷无尽的地域和人群当中,产生共鸣、产生影响、产生改变。所以这是一个改变的时代。
第二个我就想说一下谁来改变,大家知道在我们既往的移动通信时代或者说在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它是有三个大本营,为什么我讲呢?原来的移动通信时代和互联网时代,跟我们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完全是不同的时代,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伟大的时代。
无线音乐、手机游戏、手机邮箱、无线搜索、手机即时通信、手机博客、移动支付等移动互联网业务
1.1手机即时通信
手机即时通讯是将即时通讯聊天软件搬到手机上,满足用户随时随地免费聊天的需求。目前的主要产品包括:手机QQ、飞信等软件,主要面向手机个人用户使用;而叮当手机即时通是上海富可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所研发的专为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和企业服务的实时通讯软件,支持多种手机操作系统。手机即时通是一套以手机等便携终端为载体实现的移动即时通讯系统,采用Anytime,Anywhere,Anything的3A办公(移动办公)的全新模式,使企业用户能随时地进行全方位办公,不受空间与地域,抓住每一份机遇,完成每一个重要时刻,实现任何办公地点和办公时间的无缝接入,提高了办公效率。 它可以连接客户原有的各种IT系统,包括OA、邮件、ERP、以及其他各类个性业务系统,使手机可以用以即时文字交流、音视频对话、群组对话、视频会议,也可操作、浏览、管理公司的全部工作事务。只要你同时拥有手机或PDA和叮当手机即时通,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工作有多紧急,一切事情皆可迎人而解。
1.2 移动搜索
移动搜索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手机的销售和创造市场机会。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业界首先要改善移动搜索的用户体验。它列在十大业务的第三位,是因为它对技术创新和行业收入有很大的影响力。用户会对一些移动搜索保持忠诚度,而不是仅选择一家或两家移动搜索运营商。
根据Gartner的估计,移动搜索的利润将在若干移动搜索运营商间分摊,这些移动搜索提供商在技术上会有其独特之处。
移动浏览
2009年,全球生产的手机中,60%具有移动浏览功能。根据Gartner的计算,到2013年,这个比例会上升到80%。移动浏览列在十大业务第四位的原因是:它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移动网站系统具有潜在、好的投资回报率。而且,它的开发成本相对较低。重复使用许多现有的技术和工具,使发送更新更灵活。因此,移动网站已被许多数企业用于B2C的移动战略。
1.3 移动音乐
移动音乐的发展上,除彩铃和振铃外,其它发展尽人失望。这是个可产生数以百万计收入的业务。
另一方面,放弃移动音乐价值的是不公平的。用户对手机音乐有需求,喜欢它随时相伴。我们看到了这一产业链上各环节运营者在创新模式上所做的努力,比如:装置、业务捆绑、强调定价和可用性。iTunes的推出,让用户愿意为音乐付费,让用户获得超级体验和大不同。
1.4 移动支付
移动支付通常用于三个目的:一、在方式很少的情况下,它可进行支付;二、它是在线支付的一种扩展,而且更容易和更方便;三、安全性增加则是另一个原因。移动支付入主10佳业务,源于它对多方的影响,包括移动运营商、银行、装置提供商、管制者和用户。
发展中的市场和发达市场都对这一业务有兴趣,由于技术选择和商业模式多,管制需求和当地的条件,移动支付将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市场。在部署上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一个具体方案要一事一办。
近场(NearField)通信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简称NFC)可实现相互兼容装置间的无线数据转输,只需将它们放在靠近的地方(10CM)。这一技术可用于零售购买、交通、个人识别和信用卡。Gartner将NFC排在第七位是基于它可增加用户对所有业务提供商的忠诚度,对运营商的商业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比如:银行和交通公司。
Gartner期望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NFC会有大规模的部署。NFC电话生产方面,亚洲将保持领先,跟随其后的是欧洲和北美。
1.5 移动广告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情况下,各地区的移动广告业务继续增长。智能手机和无线互联网的使用增加,促进了移动广告业务的发展。2008年,移动广告总支出是5.302亿美元,2012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75亿美元。
Gartner将移动广告排在前10位中,因为这一业务是在移动互联网上实现内容套现的重要方式,可为终端用户提供免费的应用和业务。移动渠道将被用于各种媒体,包括电视、广播、印刷和室外广告的竞争广场。
移动即时信息
从历史上看,价格和使用性问题是一直影响移动即时信息发展的因素。商业化障碍和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对运营商的部署和促销产生了负面影响。
Gartner将移动即时信息排在第九位,是因为存在潜在的用户和市场条件,将引导未来移动即时信息的发展。在发展中国家,很多用户依靠手机作为他们通信的唯一工具。移动即时信息为移动广告和社会组网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因为它已建立了更多的移动即时信息用户。
1.6手机游戏领域将快速发展
近年来,手机游戏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领域,同时也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中发展最早也最为成熟的一块领域,用户习惯逐年养成,但在产品种类、创意开发以及运营模式上仍存在一定欠缺,因此这一市场仍存在巨大发展潜力。3G商用后,网络和终端提升加快,加上两网融合的趋势,内容服务逐步丰富
四、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产业的趋势
1、未来的主流技术及发展中的难点
如果说2G、3G通信对于人类信息化的发展是微不足道的话,那么未来的4G通信却给了我们真正的沟通自由,并将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形态。目前正在构思中的4G通信具有下面的特征:
1.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从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作比较,第一代模拟式仅提供语音服务;第二代数位式移动通信系统传输速率也只有9.6Kbps,最高可达32Kbps,如PHS;而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2Mbps;专家则预估,移动通信系统可以达到10Mbps至20Mbps,甚至最高可以达到每秒高达100Mbps速度传输无线信息,这种速度将相当于目前手机的传输速度的1万倍左右。
2.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通信营运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和研究,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蜂窝系统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4G通信的AT&T的执行官们说,估计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路的20倍。
3.通信更加灵活
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毕竟语音资料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因此未来4G手机更应该算得上是一只小型电脑了,而且4G手机从外观和式样上,将有更惊人的突破,我们可以想象的是,眼镜、手表、化妆盒、旅游鞋,以方便和个性为前提,任何一件你能看到的物品都有可能成为4G终端,只是目前我们还不知应该怎么称呼它。未来的4G通信将使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通信,更可以双向下载传递资料、图画、影像,当然更可以和从未谋面的陌生人网上联线对打游戏。也许你将有被网上定位系统永远锁定无处遁形的苦恼,但是与它据此提供的地图带来的便利和安全相比,这简直可以忽略不计。
4.智能性能更高
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例如对菜单和滚动操作的依赖程度将大大降低,更重要的4G手机可以实现许多难以想象的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设定的因素来适时地提醒手机的主人此时该做什么事,或者不该做什么事,4G手机可以将电影院票房资料,直接下载到PDA之上,这些资料能够把目前的售票情况、座位情况显示得清清楚楚,大家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进行在线购买自己满意的电影票;4G手机可以被看作是一台手提电视,用来看体育比赛之类的各种现场直播。
5.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不但考虑的它的功能强大外,还应该考虑到现有通信的基础,以便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就能很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第二代平稳过渡等特点。
6.提供各种增值服务
4G通信并不是从3G通信的基础上经过简单的升级而演变过来的,它们的核心建设技术根本就是不同的,3G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4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正交多任务分频技术(OFDM)最受瞩目,利用这种技术人们可以实现例如无线区域环路(WLL)、数字音讯广播(DAB)等方面的无线通信增殖服务;不过考虑到与3G通信的过渡性,移动通信系统不会在未来仅仅只采用OFDM一种技术,CDMA技术将会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与OFDM技术相互配合以便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甚至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也会有新的整合技术如OFDM/CDMA产生,前文所提到的数字音讯广播,其实它真正运用的技术是OFDM/FDMA的整合技术,同样是利用两种技术的结合。因此未来以OFDM为核心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也将会结合两项技术的优点,一部份将是以CDMA的延伸技术。
7.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尽管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也能实现各种多媒体通信,但未来的4G通信能满足第三代移动通信尚不能达到的在覆盖范围、通信质量、造价上支持的高速数据和高分辨率多媒体服务的需要,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未来的移动通信系统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移动通信不仅仅是为了因应用户数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因应多媒体的传输需求,当然还包括通信品质的要求。总结来说,首先必须可以容纳市场庞大的用户数、改善现有通信品质不良,以及达到高速数据传输的要求。
8.频率使用效率更高
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来说,移动通信技术在开发研制过程中使用和引入许多功能强大的突破性技术,例如一些光纤通信产品公司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因特网的主干带宽宽度,引入了交换层级技术,这种技术能同时涵盖不同类型的通信接口,也就是说主要是运用路由技术(Routing)为主的网络架构。由于利用了几项不同的技术,所以无线频率的使用比第二代和第三代系统有效得多。按照最乐观的情况估计,这种有效性可以让更多的人使用与以前相同数量的无线频谱做更多的事情,而且做这些事情的时候速度相当快。研究人员说,下载速率有可能达到5Mbps到10Mbps。
9.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通信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的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保证了4G通信能提供一种灵活性非常高的系统操作方式,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营运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行者和用户的费用。据研究人员宣称,4G通信的无线即时连接等某些服务费用将比3G通信更加便宜。
4G网络存在的缺陷
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未来的4G通信的确显得很神秘,不少人都认为无线通信网络系统是人类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复杂的技术系统,的确无线通信网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大量令人头痛的技术问题,大概一点也不会使人们感到意外和奇怪,无线通信网络存在的技术问题多和互联网有关,并且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才能解决。总的来说,要顺利、全面地实施4G通信,将可能遇到下面的一些困难:
1.标准难以统一虽然从理论上讲,3G手机用户在全球范围都可以进行移动通信,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各种移动通信系统彼此互不兼容,给手机用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开发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首先解决通信制式等需要全球统一的标准化问题,而世界各大通信厂商将会对此一直在争论不休。 2、技术难以实现尽管未来的4G通信能够给人带来美好的明天,但是别指望立刻就能用上这种技术,大约还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这项技术才能发布。据研究这项技术的开发人员而言,要实现4G通信的下载速度还面临着一系列技术问题。例如,如何保证楼区、山区,及其它有障碍物等易受影响地区的信号强度等问题。日本DoCoMo公司表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将对不同编码技术和传输技术进行测试。另外在移交方面存在的技术问题,使手机很容易在从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进入另一个基站的覆盖区域时和网络失去联系。由于无线通信网络的架构相当复杂,这一问题显得格外突出。不过,行业专家们表示,他们相信这一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但需要一定的时间。 3、容量受到人们对未来的4G通信的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的通信传输速度将会得到极大提升,从理论上说其所谓的每秒100MB的宽带速度,比目前手机信息传输速度每秒10KB要快1万多倍,但手机的速度将受到通信系统容量的,如系统容量有限,手机用户越多,速度就越慢。据有关行家分析,4G手机将很难达到其理论速度。如果速度上不去,4G手机就要大打折扣。 4、市场难以消化有专家预测在10年以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多媒体服务将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此时覆盖全球的3G网络已经基本建成,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三代技术仍然在缓慢地进入市场,到那时整个行业正在消化吸收第三代技术,对于移动通信系统的接受还需要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另外,在过渡过程中,如果4G通信因为系统或终端的短缺而导致延迟的话,那么号称5G的技术随时都有可能威胁到4G的赢利计划,此时4G漫长的投资回收和赢利计划将变得异常的脆弱。 5、设施难以更新在部署4G通信网络系统之前,覆盖全球的大部分无线基础设施都是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建立的,如果要向通信技术转移的话,那么全球的许多无线基础设施都需要经历着大量的变化和更新,这种变化和更新势必减缓4G通信技术全面进入市场、占领市场的速度。而且到那时,还必须要求3G通信终端升级到能进行更高速数据传输及支持4G通信各项数据业务的4G终端,也就是说4G通信终端要能在4G通信网络建成后及时提供,不能让通信终端的生产滞后于网络建设。但根据目前的事实来看,在4G通信技术全面进入商用之日算起的二三年后,消费者才有望用上性能稳定的4G通信手机。 6、其他相关困难因为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而无线通信网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同样4G通信在功能日益增多的同时,它的建设和开发也将会遇到比以前系统建设更多的困难和麻烦。例如每一种新的设备和技术推出时,其后的软件设计和开发必须及时能跟上步伐,才能使新的设备和技术得到很快推广和应用,但遗憾的是4G通信目前还只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具体的设备和用到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成型,因此对应的软件开发也将会遇到困难;另外费率和计费方式对于4G通信的移动数据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例如WAP手机推出后,用户花了很多的连接时间才能获得信息,而按时间及信息内容的收费方式使用户难以承受,因此必须及早慎重研究基于4G通信的收费系统,以利于市场发展。还有4G通信不仅需要区分语音流量和互联网数据,还需要具备能到数据传输速度很慢的第三代无线通信网络上平稳使用的性能,这就需要通信营运商们必须能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要解决办法就必须首先在大量不同的设备上精确执行4G规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况且到了4G通信真正开始推行时,熟悉4G通信业务的经验和专门技术人才还不多,这样同样也会延缓4G通信在市场上迅速推广的速度,因此到时对于设计、安装、运营、维护4G通信的专门技术人员还须早日进行培训。
2、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特点是:
一、业务种类繁多
目前以移动游戏、移动音乐等娱乐型业务为主。贝叶思调研数据表明,手机游戏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参与,其收入比重达到29.7%,其次为移动音乐,占据27.4%的市场份额;接下来依次为移动IM、手机视频、移动广告、移动搜索以及移动支付。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主要在:手机游戏、移动音乐、移动IM、手机视频等。
手机游戏市场:08年中国手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3.65亿元,手机游戏活跃用户数达698万户,其中手机网游用户占总体手机游戏用户的比例已接近40%,规模达280万户,已出现同时在线规模上万人的手机网游。
移动音乐市场:中国无线音乐市场2009年第2季度市场规模达.7亿元,环比增长13.6%。其中与中国移动相关的无线音乐业务收入约为54.2亿元,共占据整个无线音乐市场83.8%的份额。
而从用户的角度上看,浏览WAP网站、移动IM、铃声图片下载是用户最常使用的3项服务内容。相对2007年来说,手机视频/手机电视、移动定位、收发邮件等服务被用户使用的比例更高,反映出3者在未来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二、业务渗透力仍然较低,业务有待创新
与日韩两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状况相比,一些移动互联网的应用还刚刚处于起步的阶段,IM、SNS、Search、Video等业务的渗透率还比较低。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渗透率为10%左右,但用户使用新闻浏览、图铃下载及在线游戏等低带宽应用较多。
三、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移动互联网企业仍然承袭传统互联网早期发展的商业模式——基于免费服务,获取广告收入。随着3G网络的部署,以及移动终端技术的持续提升,商业模式创新将给运营商带来新的机遇。
实际上,不光是应用开发者,第三方应用商店也是互联网巨头入场受冲击最大的领域。依托庞大 的用户资源,腾讯于去年9月推出了“腾讯应用中心”,这被认为是对其他第三方软件商店的巨大威胁。艾媒咨询CEO张毅向记者暗示,近期第三方应用商店的估 值开始泛起明显下降。2011年年初,风投评估一个应用商店的估值通常为依照一个日活跃用户100美元的价格,而一年之后,这一价格已经跌到了100元人 民币。
更令尚未盈利的开发者们沮丧的是,除互联网巨头在业务上覆盖之外,苹果、谷歌等云管端一体的移动世界生态搭建者,已经有了明显的下场介入应用开发 竞争的倾向,2011年降生的iMessage和2012年初降生的Chrome移动浏览器官朴直式版,就是这种趋势的明证。HTML5时代到来,这种趋 势将更为明显。
四、竞争过度与马太效应
游戏、网络与终端工具、生活信息、多媒体和办公软件,是目前移动应用世界中的主要五大应用类别。
3、未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这五大应用类别各自前景并非等量齐观。数量最为庞大的游戏类应用最为惹人注目。其竞争程度最为惨烈,然而,它毕竟是与移动终端数量最为匹配的应用群体,巨大的市场需求仍然保证了多数优秀的游戏开发者能够赚到真金白银。多媒体阵营基本上是PC互联网巨头形式大于意义的移植,而办公软件则多来自于国外的传统软件巨头或者实力强大的开发者团体(如EverNote)。虽然经过2011的喧嚣,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工业泛起了泡沫,但移动互联网究竟与互联网不合,它是一个极度碎片化的市场而且有着利于立异的土壤。可以预见,移动互联网在2012年仍会是商业界最热门的话题,同时更为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也不会被巨头们们轻易一统江湖。然而,从资本到从业者观察该工业的角度,势必从概念先行转为商业价值先行,撇泡沫的行业进程将逐步展开,而真正有价值的团队将继续发扬光大
我们现在刚才讲到在这个新的时代,都是从旧的时代出发的三个大本营。
大本营一:传统的电信运营商,这是一个大本营,移动通信原来的主导力量,是运营商,无论是在中国还是世界各地都是这样的;
大本营二:我们传统的新闻出版,包括传媒这方面的大本营;
大本营三:传统的互联网大本营。
因为我想为什么我在这三个大本营前面都加了一个传统。因为他们所有的经营模式、思维方式全部都要改变,这就是我们今天讲要有雄性的思维的改变。
怎么来进行改变呢?我想在这里,曾经我在不同的场合也讲过怎么实施改变,这个改变需要六个字、三句话。
第一句话:打穿;第二句话:覆盖;第三句话:。
所谓的打穿就是我们网络和网络之间要打穿,单纯一个网络不可能为最广泛的人群服务;第二个打穿是云管端的打穿,因为这是一个云的时代,所以我们要在这里进行打穿,这种打穿首先就是一种雄性的思维方式,这是一种春天的力量。就像我们说春笋破土而出的这种力量。
第二个我讲的是覆盖,大家要知道,互联网诞生以来,从门户、搜索、社区到微博,各种各样的技术覆盖一层加一层,然后这一类的企业也一方一方地演,很生动。所以说我想在这里面,就是后面的企业、后面的业务、后面的产品都需要一个覆盖、打穿。
最近我在用一下他们给我介绍,说陌陌、微信这个产品,我到各地去都在用这个东西,但是我后来发现这些产品的应用确实比我们原来的那些产品要新鲜得多、采用的手段好得多。它不光是语音、也不光是短信,还有照片、视频、定位,我相信以后像支付各种各样的东西,都会叠加在一起。
所以我想我们在今后的业务产品的发展当中,都会产生这种叠加的效应它才能成功。
最后我想就是。因为这是一个不断从技术、业务各种思维不断层出不穷的时代,所以他就需要我们去改变他,怎么改变?他这种改变往往是带有根本性的改变,所谓的根本性的改变就是,这个时候如果我们的企业自己不自己,就等着人家来你。
所以现在无论是对我们的传统的行业也好、传统的企业也好,都应当认真地思考这六个字,我们所谓的理性的思维实际上我想,我指的主要是这个方面。
第一条它就是驱动性的突破,而且这种驱动性的突破就是你是主动,那么我们想移动通信时代是靠网络驱动,移动互联网时代是靠什么驱动?是靠智能终端驱动还是靠应用驱动?那么我想现在是一个并举的时代。应用驱动可能更重要一些。
结 语
移动互联网正快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衣、食、住、用、行、学、财、乐、医、工、军,芯片提供商,平台提供商,业务与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设备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终端提供商等价值链成员都把移动互联网视为下一座金矿,均寄予莫大的期许。在移动技术高速发展的同时,在国家大力支持的同时,在国际移动竞争更加激烈的同时,移动互联网业务的特点不仅体现在移动性上,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享受互联网业务带来的便捷,还表现在更丰富的业务种类、个性化的服务和更高服务质量的保证,我们始终相信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于桌面互联网,并且规模大得将超出多数人的想象,它代表着5大趋势的融合(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我们相信在5年内,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将远远超出桌面互联网,这就是趋势!
参 考 文 献
[1]雷源著:《移动互联网改变商业未来》,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5-1年版。
[2]高邦仁,王煜金 主编:《流动的世界——奔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3]李正茂 主编:《聚合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蓝海》,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版。
[4]黄河著:《手机媒体商业模式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5]:詹舒波 等编著:《WAP--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赵忠东 等编著:《“魔”式为王: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7]刘德寰 刘向清 崔凯 荆婧著:《手机人的族群与趋势》,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8]张传福 等编著:《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业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9]杜澎:《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梓 编著:《移动互联网之智能终端安全揭秘》,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
[11]胡世良 等著:《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12]张逯颖,李赵子,马蕾,杨福川著:《网络光芒互联网价值与潜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版。
[13](德)埃勒特 著,吕廷杰,孙道军 译:《移动多媒体商务:3G时代的致胜之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
[14]蔡月明 吴启辉 等编著 《现在移动通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年版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即将完成之际,笔者的心情无法平静,本文的完成既是笔者孜孜不倦努力的结果,更是导师xx教授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的结果。在整个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过程中,导师都给了我精心的指导、热忱的鼓励和支持,他多次询问论文的写作进程,多次为我批阅文章并提出修改意见,他的精心点拨为我开拓了研究视野,修正了写作思路,对论文的完善和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导师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给了学生很大感触,使学生终生受益。在此,学生谨向导师致以最真挚的感激和最崇高的敬佩之情。
另外,我还需要特别感谢xx老师、老师等对我多年的教育和培养之恩。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在您们身上,我看到了这句话的真谛,您们谆谆的教导,伟大的人格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我终生难忘,永远鞭策我前进。在此,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地鞠上一躬。
再者,还要感谢四年来在学习和生活中所有给予我关心、支持和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特别是我寝室的弟兄们,三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共同度过了太多的美好时光。我们始终是一个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我们八人中一人转本,其余七人都参加了工作,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在我们即将分离的时刻,我别无他话,衷心的祝愿大家一路走好、前程似锦、一生平安幸福。
最后,感谢我的爸爸妈妈,感谢您们赐予我生命,感谢您们二十多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更感谢您们不管多苦多难对我学业始终如一的理解与支持。
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稿和参加本论文答辩的老师致以深深的谢意。向您们说一声: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x振
二零一二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