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卷答案一律做在答卷页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有而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6题,每题2分,共52分)
1、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削足适履 B.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C.存在即被感知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坡路和下坡路是同一条路。”这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上与下这两个方面
B.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同一性所制约
D.斗争是相对的,同一是绝对的
3、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
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
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4、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谈到有人质疑他抄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时说:我抄它,是因为它里面有合理的成分。我突破它,是因为它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创作心灵的需要。莫言的话与下列名句蕴涵哲理相同的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B.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C.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D.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5、2012年韩国歌曲《江南style》凭借欢快的节凑、独特的舞蹈,迅速风靡全球,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A.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水平趋于一致ks5u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D. 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6、2012年 “最美”成为公共中的高频词汇。从“最美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从“最美战士”高铁成,到“最美女公交司机”付秀丽,再到“最美孕妇”彭伟平,这一系列的“最美”平凡英雄身上展现出的爱和善良,让大家为之动容,使人间传统美德的光彩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些“最美”人物的事迹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良本性
B.中华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C.传统道德与当今时代结合,彰显巨大生命力ks5u
D.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向未来
7、下列成语诗文中与“美德感召力”反映出文化对人影响特点一致的是
①孟母三迁 ②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印象铁三角”组合最新导演创作的印象系列第六部作品《印象普陀》,在浙江普陀揭开全球首演的帷幕。印象系列的六部作品虽同冠“印象”之名,但每一部都风格迥异,凝聚着不同地域浓烈、深刻的文化特色和独树一帜的气质、风韵。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中华文化所特有的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B.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五彩缤纷、丰富多彩
C.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培育、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D.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自然环境,有不同的文化特征
9、下列对谚语或诗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确的是( )
①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②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坚
持辩证的否定观 ③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之所以要保护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 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 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特性 ③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基础 ④ 能保证文化传统的稳定不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的选择,郑重的承诺”,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继续坚持和平发展之路。文化学者认为,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之路,体现了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因为
①“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民族友好的吸收一切外来文化
②“以和为贵”的和谐文化培育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民族禀性
③中华文化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意志强加于人
④崇尚“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12、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
A.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 B.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15.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之一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中国党第十七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我们之所以“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因为它
①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7、关于哲学“物质”问题,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乙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你如何看待甲乙两人的观点
①甲的观点是对的,乙的观点是错误的 ks5u
②甲说的“物质”与乙说的“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③这两种说法自相矛盾,相互对立
④甲是从物质的属性而言的,乙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8、根据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将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
为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人们从蚁穴体系有序、高效运转的“交通”中,学到了疏导
交通的策略。由此可见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创造新的联系 ②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要注重
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④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9、在某报社“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接地气抓活鱼”、
“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闻”等心得体会。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④
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图(a)、图(b)蕴涵的哲理有
①图(a)表明把握规律有利于预见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 ②图(b)表明事物量变过程实质
上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图(a)、图(b)表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④图(a)、图(b)表明事物之间的联系因具体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1、对下图漫画《以大为荣》所示的文艺创作倾向,评价正确的是
①创作者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创作目的和动机违背了创作规律的客观性
③错误的价值观对人的行为也具有导向作用 ④该作品的创作无法体现方的指导意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下图是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它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它是纳西族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它的本质和现象都属于意识形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宁要“不完美”的改革是因为
①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②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
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 ④
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 000
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
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
政要》中这句富含哲理的名言给我们的启迪是
①善于听取他人意见,是促进认识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避免重蹈他人覆辙,才能使自己
在生活中不犯错误 ③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④自觉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有利于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4大题,共48分)
27、2012年11月上旬,由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影视集团联合出品的《温州一家人》,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以来,创造了不可思议的好成绩,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电视剧第一名。
《温州一家人》通过改革开放典型意义地区的一家人的奋斗轨迹和精神演进轨迹,艺术地歌颂了这个时代,歌颂了创造这个时代的基层人,同时很好地展示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国内国外两条故事线并行的讲述方式给了大众新鲜感,剧中也给观众展现了意大利、法国等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温州一家人》里过半的海外戏份和海外演员的表演也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认可。
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温州一家人》电视剧成功的原因。(8分)
28、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兼并六国后,开凿灵渠,攻打百越,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秦汉之际,中原战乱,秦南海郡龙川县令赵佗举兵兼并三郡,自称南越武王,定都番禺(今广州市),于通向内地的各个关口屯兵,“绝道聚兵自守”。
刘邦称帝之后,民生凋敝,无力南征,遂封赵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开通关市。南越国乘机发展,广泛使用铁器工具,海内外贸易也相当活跃。吕后执政,汉朝“禁南越国关市铁器”,赵佗遂自称南越武帝,举兵北犯,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吕后去世后,双方罢兵休战。赵佗又以财物收买附属于汉朝的闽越等部族,势力所及,“东西万余里”,“以兵威边”。赵佗以皇帝自居,“与中国侔(对等)”。汉文帝实行休养生息,遣使对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予以谴责。赵佗迫于压力,表示“去帝制”,继续“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
汉武帝决心彻底解决南越国问题,要求南越国王赵兴入朝,“用汉法,比内诸侯”。南越国相吕嘉等杀汉朝使者及主张“内属”的南越王、王太后,“发兵守要害处”。公元前111年,汉军十万分数路越岭,平定南越并将其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
——据《史记》等
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2分)
29、总理2012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五次会议作《工作报告》时提出,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说明制定时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8分)
30、材料一:调查显示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20年来几乎没变,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中国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人均阅读量只有日本的几十分之一。图书消费的萎缩势必影响国民阅读习惯的培养,影响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毕竟,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材料二:在传统书店普遍萧条的今天,的诚品书店却创下了一个“书店神话”。全拥有39间分店,每年顾客人数达到9000万人次。诚品的成功之处是打破了传统书店的经营模式,除了以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规划、精心陈设展现阅读价值外,更长期举办各项演讲、座谈、表演与展览等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诚品还主张“连锁不等
同于复制”,实行“因地制宜”的经营方式。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有爱读书的民族才有光明的未来” 的合理性 (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阐释诚品书店经营之道。(10分)
试场号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装……………………………………订………………………线………………………………………
杭高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政治答卷页(文科)
一.选择题(有而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6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有关知识分析《温州一家人》电视剧成功的原因。(8分)
28、西汉王朝建立之后,立足现实,采取措施,巩固政权,加强集权,运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对此加以分析。(12分)
29、结合材料,说明制定时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8分) | |
座位号 |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阐释诚品书店经营之道。(10分) |
一.选择题(有而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共26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②基本途径一,该剧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该剧贯穿了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2分)
③基本途径二,该剧还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吸取外国优秀文化成果为我所用。(2分)
④创作文化精品要坚持正确方向,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防止守旧主义(固守传统文化),历史虚无主义(完全否定传统文化)又要克服封闭主义(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一味推崇外来文化)(2分)
28、西汉王朝建立之初,面临经济凋敝、南越割据等各种矛盾,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并不平衡,其中经济凋敝与王朝稳定的矛盾是主要矛盾(4分)。主次矛盾相互影响。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着力发展经济,而对南越采取安抚。(4分)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国力强盛后,消除地方割据、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统治者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汉武帝平定内乱、设置郡县(4分)。
29、
ks5u
30、(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爱读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会推动民族的发展。(4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或文化反作用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爱读书是一种优秀的文化,必然推动社会发展。(3分)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爱读书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分)ks5u
(2)①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诚品书店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精致阅读空间,展现阅读价值,延伸阅读活动。(3分)
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诚品书店除了精致优雅的阅读空间和展现阅读价值外,还长期举办各种延伸阅读活动,满足了现代人生活的多元需求。(4分)
③矛盾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诚品书店连锁经营,因地制宜不等同于复制。(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