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微指令所占的单元总数:(8012-80+1) 32=(8011-1)32=88132
所以控制存储器容量可选IK32。
2.表6.1中给出了指令I1~I8所包含的微命令控制信号。试设计微指令控制字段要求所用的控制位最少,而且保持微指令本身内在的并行性。(8分)
表6.1 微指令与包含微命令对应表
解:微指令与包含的命令对应表如表6.2所示。
从表中可知,E、F、H及B、I、J分别两两互斥,所以微指令控制字段格式设计如下:
01:E 01: B 1: A 1: C 1:D 1:G
10:F 10: I
11:H 11: J
3.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微指令字长24位,水平型编码控制的微指令格式,断定方式,共有微命令30个,构成4个相斥类,各包含5个、8个、14个和3个微命令,外部条件共3个。
(1)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应为多少?
(2)设计出微指令的具体格式。
解:
(1)30个微命令构成4个相斥类,其中5个相斥微命令需3位编码;8个相斥微命令需4位编码,14个相斥微命令需4位编码,3个相斥微命令需2位编码:外部条件3个,采用断定方式需2位控制位。以上共需15位。微指令字长24位,采用水平型编码控制的微指令格式,所以还剩9位作为下址字段,这样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应为51224.
(2)微指令的具体格式如图6.3所示。
4. 已知某运算器的基本结构如图6.4所示,它具有+(加)、-(减)、M(传送)种操作。
(1)写出图6.4中1~12表示的运算器操作的微命令。
(2)指出相斥性微操作。
(3)设计适合此运算器的微指令格式。
解:
(1)图6.4中1~12表示的运算器操作的微命令分别为:
1:+ 2:- 3:M
4: 5: 6:
7: 8: 9:
10: 11: 12:
(2)以下几组微命令是相斥的:
+、-、M
、、
、、
、、
(3)此运算器的微指令格式如图6.5所示。
01:+ 01: 01: 01:
10:- 10: 10: 10:
11:M 11: 11: 11:
图6.5
5、已知某机采用微程序控制方式,其存储器容量为51240(位),微程序在整个控制存储器中实现转移,可控制微程序的条件共12个,微指令采用水平型格式,后继微指令地址采用断定方式,如下所示:
微命令字段 | 判别测试字段 | 下地址字段 |
(2)画出对应这种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解:
(1)假设判别测试字段中每一位为一个判别标志,那么由于有12个转移条件,故该字段为4位,下地址字段为9位。由于控制容量为512单元,微命令字段是(40-4-9)=27位。
(2)对应上述微指令格式的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如图6.6所示:其中微地址寄存器对应下地址字段,P字段即为判别测试字段,控制字段即为微命令子段,后两部分组成微指令寄存器。地址转移逻辑的输入是指令寄存器OP码,和各状态条件:以及判别测试字段所给的判别标志(某一位为1),其输出修改微地址寄存器的适当位数,从而实现微程序是分支转移。
图6.6 微程序控制器逻辑框图
6.CPU结构如图6.9所示,其中包括一个累加寄存器AC、一个状态寄存器和其他四个寄存器,各部分之间的连线表示数据通路,箭头表示信息传送方向。(10分)
(1)标明图6.9中四个寄存器的名称。
(2)简述取指令的数据通路。
(3)简述完成指令LDA X的数据通路(X为内存地址,LDA功能为(X) (AC))。
(4)简述完成指令ADD Y的数据通路(Y为内存地址,ADD功能为(AC)+(Y) (AC))。
(5)简述完成指令STA Z的数据通路(Z为内存地址,STA功能为(AC) (Z))。
图6.9
解:
(1)A为数据缓冲寄存器MDR,B为指令寄存器IR,C为主存地址寄存器MAR,D为程序计数器PC。
(2)取指令的数据通路:PCMARMMMDRIR
(3)指令LDA X的数据通路:XMARMMMDRALUAC
(4)指令ADD Y的数据通路:YMARMMMDRALUADDAC
(5)指令STA Z的数据通路:ZMAR,ACMDR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