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川大校区谢欣语等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7:12
文档

川大校区谢欣语等

川大校区+邓老师+初一+2013、10、23+谢欣语等+8:20-10:20(2份)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讲解虚词讲解阅读板块第三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掌握一些回答课外文言文的方法【重点难点】虚词的用法【基础知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
推荐度:
导读川大校区+邓老师+初一+2013、10、23+谢欣语等+8:20-10:20(2份)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讲解虚词讲解阅读板块第三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掌握一些回答课外文言文的方法【重点难点】虚词的用法【基础知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
川大校区+邓老师+初一+2013、10、23+谢欣语等+8:20-10:20(2份)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讲解

虚词讲解

  阅 读 板 块 第三 讲 

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练习,掌握一些回答课外文言文的方法

【重点难点】

虚词的用法

【基础知识】

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下:

 ⒈代词

    ⑴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有时也译作第一人称代词"我".

⑵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

如: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⒉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如: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⒊连词,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尔。(《送东阳马生序》)

实战演练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                                                                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    ) 2.国人道之(   ) 3.不若无闻也(   )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1.吾穿井得一人            (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

三、翻译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

原文                                                        4.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

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我欲之楚(  )2.将奚为北面(  )3.吾马良(  )

4.此数者愈善(  )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5.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

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      )   2.而捐五百金(   ) 3.于是不能期年(      )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

    3.而吾以捕蛇独存(       )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太宗罢朝》

  大宗曾罢朝①,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②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③。”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导读]: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可见魏征正言直谏很多。尽管如此,也经常会触怒太宗。文皇后能在太宗盛怒之时,指出“君圣臣忠”之道并朝服以贺,也算是独具卓识之人。 [注释]:①太宗曾罢朝:唐太宗有一次曾在上朝时中途散了朝。太宗,指李世民。罢朝,指因生气而散朝。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死后谥文德,故称。③不自得:不痛快。指意见被反对而窝火。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会杀此田舍汉(      )          2、谁触忤陛下(       )

  3、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     4、皇后何为若是(        )

5、岂过魏征(         )            6、安敢不贺(          )

二、翻译

1、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2.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三、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四、读完本文后,你有何感想,请你谈一谈。

                                                                              

                                                                              

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讲解  阅 读 板 块 第三 讲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

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   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   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穿井得人

  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全国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一、1.等到    2.说、讲    3.不如

二、1.得到、获得    2.找到    3.能够

三、1.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    2.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

四、以讹传讹

                                        4.南辕北辙    

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  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

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5千里之马

 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

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

文档

川大校区谢欣语等

川大校区+邓老师+初一+2013、10、23+谢欣语等+8:20-10:20(2份)七年级文言文专题讲解虚词讲解阅读板块第三讲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教学目标】通过本次练习,掌握一些回答课外文言文的方法【重点难点】虚词的用法【基础知识】初中阶段应掌握的常用文言虚词有"之""于""而""以""其""为""乃""焉"等,我们要根据这些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题。同学们不妨通过卡片的形式,识记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下面将初中常见的12个虚词举例如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