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批注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7:25
文档

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批注版

上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今年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校和学院对就业生就业指导与帮助咨询的有效性及需求所在,分析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在,以提高上海大学毕业办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探索今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解决对策,我们对2010年7月所有毕业离校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94%。图表的格式请各位同学统一一下(每个图表的格式都要按以下要求核对一下):一、柱状图格式统一为:1、图中阴
推荐度:
导读上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今年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校和学院对就业生就业指导与帮助咨询的有效性及需求所在,分析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在,以提高上海大学毕业办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探索今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解决对策,我们对2010年7月所有毕业离校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94%。图表的格式请各位同学统一一下(每个图表的格式都要按以下要求核对一下):一、柱状图格式统一为:1、图中阴
上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

为及时了解今年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校和学院对就业生就业指导与帮助咨询的有效性及需求所在,分析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在,以提高上海大学毕业办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探索今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解决对策,我们对2010年7月所有毕业离校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94%。

图表的格式请各位同学统一一下(每个图表的格式都要按以下要求核对一下):

一、柱状图格式统一为:

1、图中阴影、网格线都要去掉。

2、图的标题:学院和比例等要去掉,因为图表的名称都已标在下面

3、横轴、数轴全部都统一为10号,宋体。

4、各学院的排序要按比例排序,不是数量。

5、全部统一为柱状图,图9要改为柱状图。

二、饼图格式统一为:

1、请全部统一为饼图,图7要改为饼图。

2、饼图全部统一为分散型的。

3、饼图各块的图例和比例要标在各块旁边,打印出来才能看清楚,如本文中的图6这种方式是不行的。

一、未就业毕业生基本情况

1、未就业毕业生学院分部情况中,法学院学生所占比率最高。

图1 未就业毕业生学院分布情况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就业困难的学院以法学院为首,并且与其它学院差距较大,将近20个百分点,其次为文学院、理学院、生命学院。剩下的其它学院未就业人数差距较小,差距控制在5%之内。看来,法学院学生就业形势较其它学院来说相当严峻。

2、未就业毕业生女生多于男生

图2 未就业毕业生性别比例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就业女生人数多于男生,但差别不是很大。去年,未就业毕业生女生比例为78%,男生为22%。今年较去年来说,虽然女生还是在就业中比男生承受的压力大,但是这种压力已经在减少,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就业中性别的歧视已经在慢慢减少,女生在就业中的劣势已不那么凸显。

3、未就业毕业生政治面貌团员居多

图3 未就业毕业生政治面貌

未就业毕业生团员大致居半数,党员和群众人数基本相等,非党员人数占77%,可见,政治面貌也是影响就业的一个因素,党员身份对就业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筹码。

4、未就业毕业生生源地调查中,我们发现69%为上海的学生,其次依次是8%的江苏学生,7%的浙江学生,5%的江西学生等。

5、未就业毕业生学历调查中,我们发现%为本科学历,4%为高职学历,2%为硕士研究生。可见,高学历对就业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可是鉴于现在社会上技术型人才紧缺,加之高职学历学生就业挑剔度低于本科及研究生学历学生,高职生未就业比例仅为4%。

二、求职意向

1、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意向,以求职为主

图4 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意向

在接受调查的未就业毕业生中,虽然目前工作还遥遥无期,但大多数人还是以求职为主要意向,可见,大多数未就业毕业生还是积极投入找工作求职的行列中,虽然客观上就业并不理想,但是主观上还是努力就业,精神可嘉;选择公务员这个稳定职业的人还是有一定比例的;选择考研、出国的人数并不多,可见高学历并不在未就业毕业生中占很大的吸引力。

2、以上海为主要的就业考虑地

图5 期望的就业地

未就业毕业生中,就业地还是首选上海,其次为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北京、港澳台、国外等比较有吸引力的城市。中部、西部等经济不发达省市即便需要大量人才引进,但由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对毕业生还是没有很大的吸引力。而沿海地区即使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还是愿意努力留在这些城市。

3、在求职过程中,未就业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因素

图6 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

在求职过程中,未就业毕业生优先考虑的是薪酬与福利,其次为个人发展空间,再次为地域,最后为单位性质和其它因素。未就业毕业生不能就业有很大一部分可能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眼界比较高,低薪酬与福利并不能吸引毕业生。单位性质并不是毕业生首先考虑的因素,可见,国有企业等国家控股企业较其它企业并无太大的吸引力。若薪酬与福利好,是否为经济发达省市等地域条件对未就业毕业生来说也并非一个重要的因素。

4、在对未就业毕业生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较学校推荐和依托亲友关系找工作来看,70%的毕业生还是倾向于自己找工作,可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是持有积极的态度。

5、期望的薪酬

图7 期望的薪酬范围

大部分毕业生期望的薪酬范围在2500—3500RMB之间。太低的薪酬(800—1500RMB)或者太高的薪酬(5000RMB以上)所占比例并不高,可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是具有一定客观性的,并不盲目追求高薪酬。

6、对从事工作的行业要求并无太大的差别

图8 对从事工作的行业要求

各个行业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并无太大的差距,但以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等为主。综合上诉提到的薪酬与福利来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因为薪酬与福利较好,所以成为毕业生的首选,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最看重的也是薪酬与福利。

7、缺乏实践经验是求职、工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图9 将来工作中面临的最大问题

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当中,众所周知,各单位需要的最重要的并不是毕业生的专业学识,而是是否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的工作,是否具有实践经验。而缺乏实践经验却恰好成为求职、工作中毕业生的瓶颈。性别歧视并不是一个大问题,这与图2中的数据显示不谋而合。

8、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图10 是否愿意从事专业不对口的工作

将近80%的毕业生都愿意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可见,先就业后择业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思想。

9、大多数毕业生希望从事管理类和服务类的工作

图11 希望从事的工作性质

管理类职业成为毕业生首选的工作类型。随着当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断加速,服务类职业对毕业生也有很大的吸引力。

三、求职准备情况

1、何时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

图12 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间

从上面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未就业毕业生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间较晚,基本上为学历快要完成的最后1、2年,甚至有一大部分同学并未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以研究生和高职生为主)。可见,在求学过程中,没有一个对自己未来的规划也是就业中一个很大的瓶颈。

2、73%的未就业毕业生对自己的求职目标基本明确,仅有2%的未就业毕业生对求职目标非常迷茫,可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还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并不是都是盲目的。

3、从投放的简历数量上来看,在接受调查的600位未就业毕业生中,有305位(占总人数的一半)未就业毕业生投过3份及以上简历,可见,未就业毕业生在主观上还是非常积极的,这与图4中显示的数据相吻合。并且,仅有6%的未就业毕业生还未制作自己的简历,1%的未就业毕业生简历马上制作完毕,而60%的未就业毕业生已经制作了一份简历,33%的未就业毕业生已有多份简历。

4、从参加过面试的数量来看,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都参加过2—5次不等及5次以上的面试,仅有60位毕业生还未参加过面试。

5、在面试求职过程中,以工作能力、沟通能力为主要因素

图13 面试、求职过程中认为最主要的因素

未就业毕业生认为在面试、求职过程中最主要的因素为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其次才是专业知识,特长及爱好对于就业生来说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因素。工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最显示一位毕业生综合能力的强弱与否的指标,因此就业单位也最看重的是这两点。

6、就参加过实习的次数来看,大多数接受调查的未就业毕业生在在学期间参加的实习次数还是以2—5次居多,在整个大学期间,参加过的实习数较少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实践沟通能力,而这些因素反而是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且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知识一般,而这与图13显示的求职面试过程中专业知识也是很大一部分因素恰好不相配。

7、求职中的优势

图14 自己的求职优势

图表显示,大多数人认为自身的英语及计算机并不是自己的优势,而在当今国际化、技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中,缺乏英语及计算机技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趋向。但我们也应看到,就综合素质及专业能力这些客观性标准我们的毕业生还是具有一定的竞争力的。

8、就我们本次调查发现,过半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并不了解学校开设的相关就业指导活动,或者只参加过一次。并且对学校就业网的使用率也很低,很多同学只登陆过一次或从未登陆过。可见,信息的闭塞也是毕业生之所以未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学院就业帮扶情况

1、截至目前,获得学院提供的就业信息条数

图15共获得学院提供的就业信息总数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获得学院提供的20—50条就业信息的人数较多,基本上没有获得过任何信息的人只有9人,但是获得信息条数较少的比例也并不小。

2、获得学院就业推荐机会的次数

图16 获得学院就业推荐机会次数

大多数人只获得1—10次,甚至还有142个人从未获得过推荐,而获得过10次以上的只占总人数的27%。

3、获得学院就业指导的次数

图17 获得学院就业指导次数

60%的同学只获得过1—5次甚至从未获得过,只有少数同学获得过5—10次或以上的就业指导。一方面可能是学院的原因,但更大一方面是毕业生自身的原因,就如图12显示的数据一样,很多同学很晚才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甚者从未做过职业规划。

4、63%的毕业生表示,关于就业问题,学院辅导员找过自己谈话,但是还是有37%的毕业生表示没有和辅导员交流过。

5、学院就业专职教师或辅导员对毕业生做的就业指导

表1 学院就业专职教师或辅导员进行过的就业指导(降序排列)

项目频数比例(%)

①简历制作35765%
②职业规划34262%
③面试技巧28352%
④及疑问解答21038%
⑤其他224%
表格显示,学院就业专职教师或辅导员主要是在简历制作、职业规划、面试技巧上给毕业生们做指导,可见学院还是下过一定功夫的。就学院主要突出的这几方面来看,这几方面也是毕业生在求职面试过程中遇到的最重要的问题或难关。

五、期望的求职帮助

对于学校就业指导,自己最想获得的帮助或信息

表2 最希望获取信息或帮助(降序排列)

项目频数比例(%)

①用人单位招聘信息42077%
②求职及面试技巧31157%
③职业规划指导16530%
④就业及疑问解答14026%
⑤其他92%
从此表可以看出,未就业毕业生最渴望获得的信息和帮助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用人单位招聘信息、求职及面试技巧和职业规划指导。从以上两表对比可以看出,学院提供的就业指导信息与未就业毕业生最希望获取的信息与帮助基本相同。学校可以根据这一结果制定最切合实际就业指导计划。

六、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与解决对策

1、从以上数据显示,就业困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毕业生眼高手低

%的未就业毕业生为本科学历,这些毕业生在就业方面主要看中的是薪酬与福利,薪酬与福利稍低的单位就不为他们考虑的对象,而且大家都跻身上海等沿海发达省市,内陆地区也不在毕业生考虑的范畴之内,这是导致毕业生未就业的一大重要原因。

2)、缺乏实践经验

在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需求中,用人单位看中的毫无疑问是所录用的毕业生是否能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而这点在我们上述的调查中发现,有近400位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恰好就是缺乏实践经验。

3)、信息闭塞

就我们本次调查发现,过半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并不了解学校开设的相关就业指导活动,或者只参加过一次。并且对学校就业网的使用率也很低,很多同学只登陆过一次或从未登陆过。获得学校、学院、辅导员提供的一些信息也是有的,没能及时获取就业信息也是导致未就业的一个原因。

9、解决对策

1)、提早为同学提供职业规划的讲座或者课程,让同学们了解到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2)、转变同学们的求职就业观念。在竞争激烈的用人条件下,“先就业再择业”无疑从某些方面来看是相对正确的求职理念。

3)、完善信息的传播渠道,提高信息的流通率,尽量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

4)、就同学自身来看,从上述调查中不难发现,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的积极性并不缺乏缺乏的是自身实践能力,因此,同学们应该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学校或者自己寻找自己适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弥补自身的不足,为将来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

文档

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批注版

上海大学2010年未就业毕业生专题调研报告为及时了解今年未就业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校和学院对就业生就业指导与帮助咨询的有效性及需求所在,分析了解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所在,以提高上海大学毕业办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探索今年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及解决对策,我们对2010年7月所有毕业离校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回收率为94%。图表的格式请各位同学统一一下(每个图表的格式都要按以下要求核对一下):一、柱状图格式统一为:1、图中阴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