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理科
一、复习的指导思想
从明年开始,数学开始使用全国卷,全国卷和山东卷数学考查的内容、形式和侧重点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14级是最后一年用山东卷。近几年的高考,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新中求活,活中求能”的特点,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第一轮重点是“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复习,目标是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帮助学生掌握好复习课本重要例习题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复习基础知识为主,对每一个知识点都做到不放过、复习透、复习精。同时,做好相应的巩固练习,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解题思维,掌握一定的解题技能技巧,使他们学会找解题的突破口。
二、复习的原则
1.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指导。在学习兴趣方面我们采用⑴鼓励学生,⑵帮助学生(多辅导)⑶抓基础降难度等方法。教学中要经常指导和帮助学生,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同时更要注重夯实基础,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及数学中一些隐含的知识点,基本的解题思想和方法,是第一轮复习的重点。近些年来,我们都看到了高考的改革方向和力度,那就是以基础知识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复习过程要严格按照考纲要求,对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应用。
2.加强老师之间的协作,发挥集体智慧。思想统一,并肩作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针对复习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集体备课(每周一次),共同研究寻找对策,加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精心筛选各类高考信息。同时备课中务必立足教材,整合知识,夯实基础,以课本为主,同时借助资料,要把各节知识点进行整理,各章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充分利用图表,填空等形式,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几条线。
3. 以学生为主。在第一轮复习中,我们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自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认真仔细阅读题目,规范解题格式,主动对知识、方法进行归纳、概括、总结等,力争培养出学生会做,能得满分的良好习惯。课上不仅要听懂,更重要的要理解好,所谓理解就是听了老师的一段讲解,看了老师的一个解题过程,要把它提炼、升华成理性认识,在头脑中,应该存下老师讲解的这一段知识和解答的这一道题中所体现出来的规律性的东西。
三、注重学生的解题反思培养
高中毕业班中很多偏科生,解的数学题目并不少,但是提高却较为缓慢,应变能力不强。究其原因,无非另个方面。一方面,部分教师的解题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知其然的地步,缺乏知其所以然的精辟分析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总结,对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在方法上进行解题反思的指导;另一方面,偏科生课后解题只注重为了完成作业或追求量的积累,缺乏解题反思的习惯,因而对解题过程的认识仍处于感性阶段,没有促成质的转变。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合理进行反思教学,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引向理性。
(1)反思一题多解,领会发散思想
( 2 ) 反思一题多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3)反思多题归一,感悟学科模型建立的重要性
四.关注课堂教学中边际生和差生转化
1.帮助学生提高听课效率,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2.做好复习和总结,要求学生做到:当天学的东西当天清理,掌握。
3.科学训练,引导学生“不以做题多少论英雄”.
4.实施分层教学,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与学生建立起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5.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习动力。
五. 教学参考进度(理科教学进度)
时 间 | 课 题 | 课时内容 | 课时安排 |
8.3――8.8 | 集合与简易逻辑:重点是集合的运算 | 1.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2.简单不等式的解法 3.命题及其关系,充要条件 4.逻辑联结词,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 | 5 |
8.10――8.15 | 函数:重点是函数的性质。 | 1.函数及其表示 2.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3.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4.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5.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6.指数式与指数函数 7.对数与对数函数 8.函数的图像 9.函数与方程 10.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 22 |
9.5---9.20 | 导数:近几年频繁出题,学生较易掌握。重点是利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 | 11.变化率与导数、导数的计算 12.导数与函数的单调性 13.导数与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14.导数的综合应用 15.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 16.专题一:范围与最值问题 | 12 |
9.21----10.10 |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重点是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三角形。要求学生熟记公式。 | 1.任意角和弧度制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诱导公式 3.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4.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5.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及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7.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8.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举例 | 16 |
10.11---10.20 | 平面向量:详讲向量的运算(数量积和坐标运算)略讲复数。 | 1.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 2.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应用举例 4.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 12 |
11.21――12.3 | 数列:重点讲解等差、等比数列和递推关系式。 | 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2.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4.数列求和 5.数列综合应用 6.专题二:创新问题 | 12 |
12.4---12.16 | 不等式与推理证明 | 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 2.二元一次不等式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基本不等式 4.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5.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6.数学归纳法 7.专题三: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 12 |
12.17---12.29 | 立体几何:重点是位置关系和向量法解空间角与距离的计算与证明 |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及其三视图和直观图 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3.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5.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6.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7.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一):证明位置关系 8.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求空间角和距离 | 12 |
12.30---1.28 | 平面解析几何 |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方程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圆的方程 4.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5.椭圆 6. 双曲线 7. 抛物线 8.曲线与方程 9.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10.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二):最值、范围问题 11.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三):定点、定值问题 12.专题四:探索性问题 | 26 |
1.29---2.10 |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出题。侧重二项式定理的复习。 概率与统计:高考必考,三种题型均有可能出现。 | 1.两个基本原理 2.排列与组合 3.二项式定理 4.随机事件的概率 5.古典概型 6.几何概型 7.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8.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正态分布 10:实际应用性问题 | 12 |
2.11—2.21 | 统计、统计案例 | 1.随机抽样 2.用样本估计总体 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统计案例 4.算法与程序框图 5,专题六:图表信息类问题 | 6+4 |
2.22---2.26 | 不等式选讲 | 1.绝对值不等式 2.几个重要不等式的证明及其应用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