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旱柳栽植
(1)生长习性
旱柳喜欢温暖高温的生长环境,需得到充足日照。耐旱,耐水,湿为湿生阳性树种。
旱柳的主要特性旱柳喜水、喜肥、喜温、耐涝、抗病虫,适应性比较强,萌芽率和成枝率高,细弱枝极性弱,易下垂,在pH值6~8、土层深厚的肥沃壤土上生长最快。
(2)栽培管理
移植宜在冬季落叶后至翌年早春芽未萌动前进行,栽后要充分浇水并立支柱。
1)栽植苗木运到后先进行根系修剪,然后立即栽植。修剪时要科学合理,截口一定要平滑。土壤比较粘重时,栽植穴尺寸不应小于设计要求,如果为了后期减少被虫蛀,可以向穴中均匀的撒入敌百虫等药物,在生长中旱柳吸收水分时吸入药物成分,起到放虫的效果。
2)将旱柳栽入树坑,栽植时不宜太深,在袋的四周填满好土并压实。
3)旱柳栽植完毕立即浇一次透水,将袋内浇满。等到水全部渗下去之后,紧接着浇第二次水。第二次也要路树坑全部浇满,并把倒伏的苗木扶正。有时,浇水后会将坑内的土冲走,如发生此类情况,可以再填些土,四周用土压实。实践证,通过连续两次每隔15天浇水,可供苗木四个月的生长需要。
2、旱柳养护
(1)内容和方法
幼林抚育的内容和方法,因造林地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的不同而异,可大致归纳为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两大方面。
(2)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的目的是对造林地的土壤及其天然草被(有时包括灌木)直接进行人为干涉,以改善幼树成活和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包括下述几种。
1)除草松土除草的主要目的在于消除杂草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的争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可减少某些病、虫和啮齿类动物的为害。松土的目的则主要在于破碎土表结皮,切断表层和下层土壤的毛细管联系。从而抑制土壤水分的无益蒸发并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除草和松土是同时进行的。
2)除草松土的年限根据树种和造林地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定。一般从造林年度起连续3~5年,主要在一年中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但植苗造林当年的第一次应尽量提早,并结合进行培土、扶正、踏实等工作。造林后,头1~2年的除草松土次数应多些,以后可减少(1~2次)。可分为穴状(块状)、带状和全面除草松土等方式,以前两种应用较广。除草和松土的深度根据幼树表层根系的分布情况确定,力求少伤根系,但对长期失管而根系再生能力强的树种可深些。除手工方式外,还可采用各种除草松土机械(如割灌机等)。化学除草也是一种颇有前途的方法,但不能达到疏松土壤的目的。
3)灌溉施肥幼林灌溉多在生长季的前半期进行。灌溉的浸润深度视主要根群分布的深度而定,一般为50厘米左右。灌溉的次数和间隔期可根据当地的降水量、蒸发速度、天气状况,以及土壤条件和林龄等综合考虑确定,一般是:地区越干旱,则间隔期越短、次数越多;林龄越大,则每次的灌溉量也越大,但间隔期越长,次数越少。灌溉的方法主要有漫灌、畦灌和穴灌3种,以后两种应用较多。幼林施肥的时期、方法以及肥料种类等项技术,决定于树种和立地条件,并应在土壤营养诊断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