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及形式
作者:化建琼, HUA Jian-qiong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昆明,650091
刊名:
哈尔滨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HARBIN COMMITTEE SCHOOL OF THE CCP
年,卷(期):2009,(1)
被引用次数:2次
1.哈罗德 D 拉斯韦尔政治学 1992
2.罗伯特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 2001
3.查看详情
4.杨艳萍一个网友和四所小学 2003(30)
5.查看详情
6.查看详情
7.查看详情
8.查看详情
9.查看详情
10.查看详情
1.学位论文臧佩佩网络政治参与研究2009
网络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社会,也影响和改变着人类政治生活的范式和政治参与方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参与呈现出与传统政治参与相区别的诸多特点。新的政治参与主体、新的作用机制、多元的政治信息来源、多发的政治参与触发点,使得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不仅获得了全新的参与手段和工具,而且以全新的理念和作用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政治生活。
本文将网络政治参与定义为:公民借助于网络媒介来表达利益和意图,并试图影响国家决策和行为的活动。结合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本文运用虚拟和现实、理论探索和实证考查、查阅书面材料和搜索网上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它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相对系统的分析,整个分析是结合传统政治参与的研究成果并在与之相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论文首先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进行概括,包括网络政治参与的含义与特点、参与的主体、形式和途径。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状况,结合对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探索出引导网络政治参与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完善网络政治参与的系统框架,在实践上对于切实认清网络政治参与的利弊也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
2.期刊论文王有加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民主再思考-云南党校学报2008,9(6)
对网络政治参与和民主的研究,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本文尝试将两种不同的观点归纳为内生网络民主和外生网络民主.这两种观点恰恰说明了网络政治参与在促进民主方面有其社会现实性,网络政治参与的社会现实性决定了民主不能仅从发展网络去建构,推动民主更需要网络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网络政治参与主体的成熟、网络政治参与环境的改善.
3.学位论文安云初执政安全视域中的网络政治参与2007
网络,又称互联网、因特网,作为20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科技成果之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也对人类政治生活的范式和民众的政治参与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民众民主意识的空前高涨,网络政治参与已经成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的重要形式。
网络政治参与是网络时代社会政治活动的相关者为维护和实现自身的利益,以网络为参与工具和实现途径的政治参与活动。它具有虚拟性、全球性、交互性、便捷性、自主性、直接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参与相区别,并对民众政治生活、社会政治生态和国家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网络政治参与与执政安全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网络政治参与的实现依赖于执政安全,又能动地作用于执政安全。执政安全保障着网络政治参与的有效实现,又能动地决定着网络政治参与实现的深度和广度,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是,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也使得这一新的政治参与形式呈现出参与主体隐蔽复杂、参与程度难以控制、利益表达难以集中等特征,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危害执政安全。
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了网络政治参与对执政安全的影响,并以维护和促进执政安全为目标,从主体塑造、制度支撑、法制保障、基础建设、技术开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4.期刊论文刘蕊.田春苗试论当代中国有序网络政治参与体系的建构-法制与社会2008(29)
网络政治参与是指政治参与主体利用互联网直接或问接地影响国家政治决策和政治行为的活动.网络时代的到来,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的参政积极性,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当前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讨论网络政治参与的负效应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网络政治参与的有序化体系,建议从思想层面、制度层面、技术层面、法律层面等方面来建构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体系,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行为,推动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形成稳定有序的政治局面.
5.学位论文王红艳民网络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负效应的消减——从几起典型网络政治参与事件来看2009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新的渠道和新方式。网络政治参与主要是指在网络时代,以现实社会政治体系为目标,公民以网络为载体,利用网络作为途径,通过网络空间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一切行为,特指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对话、网络选举、讨论、与政党及政界人士和进行政治接触以及网络政治运动等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网络政治参与在推进公民参与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已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的不可避免的负效应,如何降低和消解其副作用,维护网络公共领域的健康成长发育,使其更好发挥公民政治参与的功能,正是本文所探讨的主题。
围绕主题,本文以我国几起典型的网络政治参与案例为例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认为较之于传统政治参方式网络政治参与的优势在于它能改善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与手段,提高了政治参与主体的兴趣能力,有利于政治环境的监督,推动了政治社会化进程。但是网络政治参与也有其不可避免的负效应
,主要表现为网络环境下公民政治参与易受欺骗,网络发展导致政治参与不平衡性加大,在网络背景下,非规范性和无序政治参与会呈扩大趋势,网络政治参与方式下,非理性参与情况增多。为了规范公民网络政治参与,消减其负效应,本文认为,应当加快职能网络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网络本身的技术研究,净化网络空间,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络秩序;健全网络伦理规范体系,提高公民网络参与素质:加速信息化进程,跨越“数字鸿沟”。
6.期刊论文黄蜺.郝亚芬网络政治参与价值分析-理论导刊2010(7)
互联网作为现代生活中的一个新的传播媒介,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网络政治参与作为民众政治参与的新的方式,一方面影响着社会政治生活,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利、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政治参与本身的特点,也会形成数字鸿沟,出现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状态等.因此有必要从提高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热情,拓展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途径入手,对这一新的政治参与方式加以管理和优化.
7.学位论文胡珊论当代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2009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包括政治参与在内的中国公民的政治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我们几千年以来根深蒂固的政治思维定势。由于目前中国现有政治参与机制仍处于探索和建设阶段,所以网络政治参与一方面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思索,另一方面关于其利弊得失和发展前景的讨论也众说纷纭。“互联网究竟给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带来了多大变化?这些变化又意味着什么?”这是本文力图探究的中心问题。
从理论上看,“政治参与”并不是一个有充分共识的概念。本文借助中外学者的相关讨论,确定以“广度、深度、效度”的三维评价指标来讨论当代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并以此三维评价标准,分析比较中国传统的政治参与和当代的网络政治参与的异同和变迁,特别强调网络参政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和惊人影响力,具体表现在网络政治参与凭借其平等、便捷、高效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政治参与中的不足,给发展处于“瓶颈”阶段的中国政治参与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论文的随后部分,还对中国近期内网络政治参与发展的利弊条件进行了细致阐述。本文认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宏观的大力支持以及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给网络政治参与在中国的茁壮成长提供了相对优越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忽视的“电子鸿沟”、令人堪忧的中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有待提高的网民素质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网络政治参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综合各章内容,本文认为,网络使得我国的政治参与在参与主体、参与渠道、参与效能和政治文化变迁等方面都呈现出全新的景象和影响,但是中国政治参与状况的根本改变,将更多取决于中国社会本身能否全面健康地发展,而不是由网络参与所带来的诸如参与主体数量增加、参与渠道或平台扩大等因素的变化。上述因素只有在更有机地融入中国政治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方式变革的基础上,才可能在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8.期刊论文丁杰.胡传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0(7)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在我国的民主政治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已然成为政治参与的一种主要形式.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用户中所占比重较大,大学生以其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好比一把双刃剑,有其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两面,在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对工作起着监督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社会、学校以及学生自身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使网络政治参与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
9.期刊论文李斌论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趋势-福建党校学报2008(2)
网络政治参与是信息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政治参与形式,正在成为政治参与主体行使民主权力、促进政治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正在或将要表现出五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即网络政治文化将深刻影响政治参与;网络共同体的政治参与值得关注;"政治博客"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方式;电子政务平台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实行"注册参与"将成为保证网络政治参与有序度的必然选择.
10.期刊论文张新慧.ZHANG Xin-hui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引发的现实思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
网络的飞速发展为公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政治参与的渠道,网络政治参与正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文章以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作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当今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和现状问题,认为应该从制度规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层面引导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促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发展.
1.王文韬我国网络政治参与问题浅析[期刊论文]-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10(1)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ebswdxxb200901010.aspx
授权使用:广西民族大学(dxmzdx),授权号:7cffabe0-a528-4042-a696-9ea70093e335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