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8:00
文档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2).曾几走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黄鹂悦耳的歌声,不由得写“______,__________”。(3).“一身___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_小燕子。”《燕子》一文
推荐度:
导读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2).曾几走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黄鹂悦耳的歌声,不由得写“______,__________”。(3).“一身___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_小燕子。”《燕子》一文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

(2).曾几走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黄鹂悦耳的歌声,不由得写“______,__________”。

(3).“一身_________________ 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_____________小燕子。”《燕子》一文描写了燕子的__________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_____________之情。

2.关于寓言。

1.《伊索寓言》搜集整理了很多______的民间故事。

这部寓言集就像一个奇妙的动物王国。我知道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是__________(国别)杰出寓言家克雷洛夫的作品集,讲了很多有关动物和植物的故事。如《_______》《狼和小羊》等。

3.《_________》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我知道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等。

3.词语积累。

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把诗人、别称及诗句连一连。

杜甫   诗佛   泥 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王维      诗圣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居易    诗神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苏轼      诗魔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三、语言表达。

1.仿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例句: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青蛙跳过来,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写句子。

(1)陶罐不再理会铁罐。(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风迫不及待地向行人吹了一口气。(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铁罐说:“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察时主动思考、提出问题是个好习惯。读下面两句话,照样子写一写你在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1).例:秋天来了,树上的叶子变黄了,一片一片地飘落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下雨的时候,人在房子里躲雨,小鸟在巢里躲雨,蚂蚁在洞里躲雨,蝴蝶去哪里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

1.从车票可知,乘车人的出发地是______,目的地是______,票价是______元,他应乘坐的车次是______。

2.判断题。

这张票是在桂林买的。(______)

错过了这趟车,3月13日还可以继续使用这张车票。(______)

这张票是06车049号的硬座车票。(_____)

五、下面三个题目,应该选哪些材料?在题目后面写上所选材料的

序号。

题目一:乐于助人的张叔叔 ____________

题目二:小博士 ____________

题目三:给妈妈的礼物 ____________

材料:

①他脑子里装的东西比谁的都多。

②双休日为邻居修自行车。

③为王奶奶换煤气。

④画幅肖像作为“三八”节礼物送给妈妈。

⑤“太阳是静止的”这话讲得不科学。

⑥画白发引起的回忆。

⑦“我”喜欢跟他一起做作业。

⑧妈妈额头的皱纹记载着她的辛劳。

⑨为别人做点儿好事心里感到舒服。

六.比较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题目:一个不平常的生日

材料一:生日当天,同学为我庆祝生日,送了一个蛋糕和一份礼物给我。

材料二:生日当天,没有生日会,没有蛋糕,也没有礼物,只有扫帚和抹布。因为生日当天,我参加了社区志愿者活动。

我觉得__________比较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听读鉴赏。

听古诗,完成下列各小题。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诗歌(    )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春色满园关不下,一枝红杏出墙来。

C.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朵红杏出墙来。    D.春色满园关不下,一支红杏出墙来。

2.“游园不值”的“值”意思是(    )

A.值得    B.遇到    C.价钱    D.轮到

3.诗人抓住了哪两种景物来描写春天?(    )

A.青苔;红杏    B.满园春色;红杏    C.青苔;满园春色    D.柴门;红杏

4.诗歌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所蕴含的哲理是        。(   )

A.第一二句;主人爱惜自己的菜园,对植物的保护

B.第三四句;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是不能禁锢的

5.下列古诗中不是描写春天的是(    )

A.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6.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是(    )

A.首句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怕我的履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所以“柴扉”久叩不开,表现了主人的不好客与冷漠。

B.诗歌最后两句,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喻理。

C.这是一首无法成游、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游记诗,和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达的意境很接近。

D.前两句将主人不在家,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做铺垫。

八、课文阅读,完成下列问题。

阅读一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短文围绕哪句话来写?用“      ”画出来。

2.短文具体写了______种花开,文末的省略号告诉我们__________。

3.“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一现”说明昙花开放的时间___________,生活中人们用成语“ ___________”形容美好的事物难得一见。

4.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我也会学着文中画“﹏﹏”的句子的写法写上几句:

①清晨六点,龙葵花                    

②下午五点,紫茉莉                    。

5.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迷(________)  蜷缩(________)  合拢(________)

6.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察看(________)  伸展(________)  争妍斗艳(___________)

阅读二 

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mèn  mē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jī  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侧  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  挎)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满身都是花粉呢。”

1.用“√”选择文中正确的读音和字。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遥远——(______)        大概——(______)

3.用短文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寻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选文将下列内容按顺序排列,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①叫小女孩在蜂窝旁等着。

②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③回到家,得知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

④来到离家四公里远的地方。

⑤在蜜蜂身上做记号并放飞蜜蜂。

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

九、书面表达。

书是我们的朋友,看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回忆一下你所读过的书,以“读《______》有感”为题写一篇作文,写出你读这本书的真实感受和受到的启发。

【答案】一、1.春江水暖鸭先知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乌黑    轻快有力    剪刀    可爱的活泼的    外形    喜爱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古诗词默写、现代文默写。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出自曾几的《三衢道中》。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这句话出自郑振铎的《燕子》。《燕子》一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答案】一、2.古希腊    狐狸和葡萄    农夫与蛇    克雷洛夫寓言    俄罗斯    狐狸和乌鸦    中国古代寓言    掩耳盗铃    疑邻盗斧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伊索寓言》的作者相传是古希腊的伊索,书中不仅有古希腊民间故事,还加入了印度、阿拉伯及教故事,共三百五十七篇。里面的故事生动有趣,例如《狮子和鹿》、《狐狸与葡萄》、《农夫与蛇》等。

《克雷洛夫寓言》的作者是寓言家克雷洛夫。书中收集了克雷洛夫一生创作的203篇寓言。

其中著名的有《狼和小羊》、《大象当官》、《狐狸建筑师》等。

《中国寓言故事》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唇亡齿寒》等。

【答案】一、3.造纸术    指南针    火药    印刷术    学富五车    博古通今    才高八斗    满腹经纶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和对重点词语的积累情况。

根据题目要求,写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它们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写成语部分要将平日积累的内容进行利用,回忆合适的词语。类似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还有: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才高八斗、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等等。

【答案】二、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杜甫是“诗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出自杜甫的《绝句二首》,全诗如下: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王维是“诗佛”,“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全诗如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居易是“诗魔”,“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出自白居易的《忆江南》,全诗如下: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苏轼是“诗神”,“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全诗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答案】三、1.告诉我捕捉害虫的自豪    蝴蝶飞过来    清晨花儿的芳香    猫咪跑过来    告诉我逮住老鼠的骄傲    

【答案】三、2.谦虚自信的陶罐不再理会骄傲蛮横的铁罐。    北风吹气。    这种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什么能够代替。    铁罐说,总有一天,他要把陶罐碰成碎片。    

【详解】

(1)考查学生扩写的能力。扩写句子时,在原句中加上修饰语,使句子更为具体形象,充实丰满即可。

(2)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

(3)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引述句和转述句之间的转换:

A标点符号的改变:引述句改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B人称的变化:a引述句改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b当引述内容涉及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答案】三、3.夏天到了,树上的桃子变红了,一个一个地掉落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夜晚的时候,圆月悬挂在夜空中,星星闪耀在银河里,夜莺在空中啼叫,太阳去哪里了呢?    

【详解】

此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答案】

四、1.    南京    桂林北    173.50    K1191次    

2.    ×    ×    √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看图能力,要求学生能根据题目要求获取图中的有效信息。

2.(1)这张票是在南京买的。

(2)错过了这趟车,就不能继续使用这张车票了,从图中“限乘当日当次车”可以看出。

(3)说法正确。

【答案】五、②③⑨    ①⑤⑦    ④⑥⑧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材料和题目的对应,结合文章题目要能分析出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然后选择相匹配的材料即可。在本题中,符合题目一乐于助人的张叔叔的材料有②③⑨。符合题目二:小博士的材料有①⑤⑦。符合题目三:给妈妈的礼物的材料有④⑥⑧。

【答案】六、材料二    生日的时候,没有生日会,没有礼物和蛋糕不算太奇怪,但是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这突出了题目要求的“不平常”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材料的选择,两个材料相比,很明显材料二更好,因为生日的时候,没有生日会,没有礼物和蛋糕不算太奇怪,但是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这突出了题目要求的“不平常”

【答案】

七、1.A

2.B

3.A

4.B

5.C

6.A

【解析】

【分析】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默写,要注意需要背诵的诗歌,要做到会背诵会默写,注意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不要写错顺序。

2.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重点字词的理解和分析,从诗歌主要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值”的意思是遇到,“游园不值”也就是没有游园却没有遇到,没有进门的意思。

3.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诗歌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诗歌主要抓住青苔和红杏两种植物来描写春天。

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诗歌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诗歌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第三四句,表达了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是不能禁锢的。

5.本题考查的是课外诗歌的积累和分析,从选项内容可以分析得出答案,不是描写春天的诗句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夏天才开放的,所以这句诗描写夏天的。

6.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诗歌的主要内容来分析,“柴扉”久叩不开,并不是表现主人的冷漠。

【答案】

八、阅读一

1.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2.    九    还有很多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3.    很短    昙花一现    

4.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①睁开了迷糊的眼睛

②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5.    苏醒    舒展    绽开    

6.    观察    舒展    争奇斗艳    

【解析】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段落主旨的理解能力,与中心句的定位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段落想要表达的内容,加以思考与分析,再找出中心句。文段主要介绍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也不同。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和对文章重点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还有对标点符号知识点的识记、理解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省略号有用于列举的省略的作用。文中列举了九种花的开放时间,所以后面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种花在不同时间开放。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字词的理解、分析能力和对成语的识记能力、理解和运用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运用平日所积累的成语进行作答。

4.本题考查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运用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

首先需要正确判断所模仿的句子的修辞手法,再根据具体的知识点思考、组织语言、仿写。拟人是将事物赋予人的行为、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且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因此仿写句子时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仿写即可,答案不唯一。

5.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

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根据题干所给的词语思考,在文段中找出反义词。

昏迷:指完全意识丧失。

蜷缩:缩成一团。

合拢:表述的是物体的一种状态,合并,合聚到一块儿。

6.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识记与运用能力和对文章关键内容的定位、抓取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根据题干所给的词语思考,在文段中找出反义词。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伸展:是指向一定方向延长或扩展。

争妍斗艳:指竞相比美。

【答案】

八、阅读二

1.mēn    jī    测    跨

2.    远方    大约    

3.小兔子寻找回家的路。

4.    ②    ①    ④    ⑤    ③    

【答案】九、读《三国演义》有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笛卡尔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今年寒假我一口气之下读了好几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三国演义》了。

《三国演义》这本书就像一台时光机,带着我走进了波澜壮的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故事中。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也认识了刘备、关羽、张飞、吕布、周瑜等众多人物的形象。作文其中我最佩服的就是曹操了,他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中,曹操对英雄的见解是“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我认为曹操的见解非常的精辟,非常的全面,只有满足这几点的人才能被称为英雄,缺一不可。

通过这本书也让我知道了“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战争只会给老百姓带来痛苦,所以我们要珍爱和平。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次作文是写读后感。读后感是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完一部电视剧,听完一首歌以后,它们的全部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动,而且也让你想到很多很多自己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阅读时,往往会由此及彼地联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从而产生颇多感触、联想和体会,这就是读后的感觉,记录下这些感受的文章就是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套路是:第一部分:简介引感物。第二部分:引出感想。第三部分:论证感想的真理性。第四部分:照应引感物,收束全文。

文档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测试卷一、填空题。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春天来了,桃花开了,鸭子下水嬉戏了。看到这个景象,我不禁吟诵起苏轼的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2).曾几走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上,听着耳边传来的黄鹂悦耳的歌声,不由得写“______,__________”。(3).“一身_________________的羽毛,一对______________的翅膀,加上_____________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_____________小燕子。”《燕子》一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