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中小学生道德行为也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对中小学教育也提出更高的挑战和要求。新的时代向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班主任工作只有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新方法,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新形势下很多中小学生在学习习惯、日常行为习惯和思想道德修养方面出现普遍不良现象,本文结合当今突出教育现象和本人具体工作经验谈一谈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所需要素养,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以反思和激励,更好地做好工作。
【关键词】班主任 观念 自主管理 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社会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型时期,教育也出现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小学生道德行为教育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俗话说:“亲其师而亲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班主任你这个人,然后再喜欢你所提供的教育,才能自觉接受你所施加的教育影响。
在教育的所有环节中,班主任的工作是最中心和最关键的一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和中学教育的突出问题,班主任也要不断进修和提高,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提高能力,改进工作方法和创新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一:当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共性
1.思想道德习惯现状。
第一,政治意识、法律意识谈薄。部分学生没有理想,更谈不上政治信念,平时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遇事冲动讲“江湖义气”,做事不顾后果。
第二,不尊重父母和别人,强调自我为中心。对待父母不是怀着感恩的心理,而是索取的心理。认为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和必须的,遇事就用弃学来威逼父母。
第三,价值观腐化,拜金主义严重。在生活中盲目攀比,讲究物质享受,宣扬“读书没用”论。
第四,思想成人化。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很多中学生思想腐化,倾向于低级趣味严重,迷恋上网问题突出。早恋和网恋现象普遍,“学生门”事件比比皆是。
第五,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新课题。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问题也日益突出,学生心理问题也日益突出。缺乏耐力、缺乏自信心、容易动怒、焦虑、偏执等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2.行为习惯现状。
第一,没有自觉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很多学生对挂在教室墙壁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视而不见或者对大家所制定的班规随意破坏。上学缺课、迟到、早退显现严重,不利于班级管理。
第二,没有自我管理约束的行为习惯。记得在一次班主任培训课上,一位老师说“一天24小时看着学生的班主任只是一位有责任心的老师而非好老师,一名成功的好老师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但现在的学生,特别是初中生缺乏的就是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老师不在教室的时候,他们常常在讲闲话、搞小动作,甚至追逐大闹,大声喧哗。
第三,没有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讲文明礼貌是一个人内心修养的体现,是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表现。现在很多中学经常强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别人,尊重别人。
3.学习习惯现状。
第一,不尊师重教,不热爱学习。中国素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教师在现实生活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一些中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也不懂尊重老师,欣赏老师。
第二,没有专心上课和积极思考的习惯。新课程标准要求老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在上课时候,部分学生学与教不同步。老师在讲课,他们在玩手机,听音乐,搞小动作。
第三,没有作业和认真钻研的习惯。部分学生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抱着应付的态度。作业检查时,发现不少同学作业不认真,抄袭和冒名顶替。缺乏完成和认真钻研的习惯和能力。
二:新形势下班主任的素养要求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对于班主任来说,必须在自身的班级教育、班级管理工作中,体现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班主任工作中为实现新的培养目标,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情景氛围。
1.要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第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要自觉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作为班主任,必须在深入、全面领会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提高工作自觉性,在班级教育、班级管理过程中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新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是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培养各级各类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的作用。”
第二,强化班级管理的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追求班级的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技术的改革,而是一场贯穿指导思想、价值观念、培养目标、课程理念、教学原则等众多领域的教育新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对于管理班级有着非常意义。
2.要提高能力,持之以恒。
第一,提高领导治理能力。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和领导者。一个班级有着几十个个性不同的学生,实施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因此班主任要有着较高的领导和综合治理能力,要创新工作,要有非凡的人格魅力来率领着班级和谐发展进步。
第二,提高联系沟通能力。首先要联系科任老师。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其他科任老师没能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群策群力,加强和科任老师的联系,共同管理才能创造出很好的效果。再次,要加强和学生的沟通联系。班级管理最重要的对象和主体就是学生,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学生来开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工作。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一个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时时关切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密切联系家长,向家长了解和汇报学生的各方面,做到有效管理。
第三,提高协调能力。管理班级不是班主任包办所有事情就能做好,往往要协调各方面力量,特别是班干团体的力量。班干团体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时也是同学们亲密的朋友。班主任能够组合一个团结一致的班干团体,班主任工作就可以事半功倍的了。第四,提高预见和判断能力。
3.要创新方法,以人为本。
第一,班主任工作,首先是人的工作,应以人文精神为引领。尊重每一个学生,平均对待每一个事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
第二,对待学生和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学生对班主任的由衷信任是班主任在班级顺利开展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条件。班主任要做到注意形象,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要充分发挥民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阳光操作指导班级管理。
第三,善于运用鼓励和批评。表扬与批评是班主任工作中常用的教育手段,两者既对立而又统一,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一名成功的班主任一定是要善于运用鼓励和批评的。
4.要自我超越,自觉提升。
第一,教与学相辅相成。在教学教育中,班主任是主导者,学生是主体者。这种角色分工,客观地规定着彼此的功能和作用,但他们可以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二,积极参加课余时间的培训和深造。时代在不断发展变化,所有事情不是在简单重复,教育学生也不是年复一年重复同样的事情。所以要求老师不忘给自己充电,不断学习深造,自觉提升。
第三,每一个工作段要善于总结,在创新工作中自我超越。
三:“制度管理与权威管理相结合”管理理念让我在班级管理上大胆尝试
第一,如果说“授之以渔”教他们学会学习就如同给他们插上翅膀,可以飞的更高更远的话。那前提是给他们方法他们还得乐以接受才有用。其实不仅是“给”学生的方法他们不一定能接受,在班级管理中的每件事都存在学生不乐意接受的可能,这就要我们有自己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纪律观念。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扼杀孩子们的天性,但在我看来这正是孩子们将来所需要的一种品德。因为做为成长中的孩子有自己的天性固然是要培养的,但正是因为他们的是成长中的孩子,世界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再加之当前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又很大,要想让他们成为创新的一代,必须能通过学校教育将人类的文明成果传授给他们。
到了初中孩子对很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已经知道好习惯对他们的作用,所以他们也希望好习惯给他们带来好的前程,这种内驱力有了,而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份有外力的帮助和督促。所以初中三年如果有了良好的纪律观念教育并能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或学校环境,那就是一个大好的习惯养成期。要是无视孩子积极向上的的一面或是不加任何的约束和督促,那很可能在这人生的另一个关键期误了孩子的一生。正是鉴于这种想法,所以我在平时的管理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常规习惯和纪律观念的教育。在我的“权威”管理和我们班级的各项“制度”中养成好的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
顾名思义“自主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话说来容易,执行起来可是难之又难。因为班委的管理能力和责任意义以及学生对班委的认可度都会影响到“自主管理”的效果。这一看似社会化的提法为以后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前提。班长统一负责全班事务,并将责任落实到其它班委,班长起到统领作用。也许有人又会想了:哪能找到这样的班长啊。其实我也曾有过这咱困惑,但经过几年的思考和实践了,我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思路:任何班委都不是“选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也就是说任何学生班委定下之后,是不能说他就什么能力都有了,就能处理好管理以及与同学相处的问题,管理工作与学习的问题,管理的度的问题等等。这种种的能力需求不是任何一个看似优秀的班干部所天生就有的。他们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是需要我们悉心指导,他们的工作信心也是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树立的,他们的不足也是需要我们我帮助他们改进的。班长一直都是首先培养的班干部,我会首先给班长上一节“思想政治课”让其明白,选择了这条路就会有很多别人不愿做而你却不得不管不得不做的事,甚至可能有些时候还会受委屈受指责等。但我也同时会告诉他这也是提升自己最难得的锻炼机会。我会成为你最坚强的的后盾,并会借助一节可能的机会提升班长在班级中的威信,对于无理顶撞班委的现象我一定会让其在公开场合说清楚对自己不当行为的认识。借此来提升班委的威信,并将班级管理中的各项制度落实到相关班委之后,要求班长负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督促和检查并通报一些经常违反班级制度的同学,再由我“各个击破”。
做好新时代的班主任,以朋友的角色去赢得心灵,用爱去交换爱。蹲下来看孩子,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用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要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班主任,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教育教学的智慧来源于学生,来源于生活。与当代教育家对话,使我逐步领悟到了教育的真谛。
参考文献: 《美丽的教育》孙蒲远 同心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 中国农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