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09:53
文档

【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沙里淘金.滴水成冰.木已成舟.钻木取火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酒精,铝合金.石灰水,冰水C.碘酒,液氧.氮气,煤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C
推荐度:
导读绝密★启用前【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沙里淘金.滴水成冰.木已成舟.钻木取火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酒精,铝合金.石灰水,冰水C.碘酒,液氧.氮气,煤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C
绝密★启用前

【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

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  )

A.沙里淘金 .滴水成冰 .木已成舟 .钻木取火

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 .

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酒精,铝合金 .石灰水,冰水

C.碘酒,液氧 .氮气,煤

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温度明显上升

5.2017年中国在南海实现可燃冰的持续开采。已知每个可燃冰粒子由一个甲烷分子结合 8个水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CH4∙8H2O。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的两种物质 .一个可燃冰粒子由29个原子构成

C.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可燃冰粒子中 C、O 原子个数比为1:1

6.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是灭火的一条途径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7.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的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不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B.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C.蒸馏可将海水淡化

D.电解水是一种常用的净水方法

8.化学世界绚丽多彩,下列实验中有关颜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出现蓝紫色火焰

B.将铁钉加入到稀硫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C.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

D.将铜片放入银溶液,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9.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这是因为(   )

A.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溶液中含有H+

C.酸溶液能导电 .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10.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O+CuOCu+CO2 .H2CO3═CO2↑+H2O

C.C+H2O(气)=CO+H2 .CH4+2O2CO2+2H2O

11.根据如图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表示的都是离子

B.①表示的离子符号为O2+

C.②③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aCl

D.①②③表示的粒子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

12.现有一瓶浓盐酸和一瓶浓硫酸,若将它们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化的结果是

A.两瓶酸的质量都减小 .两瓶酸的质量都增大

C.两瓶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两瓶酸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增大

13.温室效应有功有过,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CO2,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

A.CO2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

B.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

D.温室效应为人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温度

14.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银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关于滤渣和滤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 ②滤液中一定含有亚铁和铜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④滤液中一定含亚铁,可能含有银

A.①② .③④ .②③ .①④

15.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X=Y

16.向200℃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投入适量的氧化钙粉末,充分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0℃时,溶质质量不变

B.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0℃时,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溶液温度恢复到200℃时,溶液质量减小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二、填空题

17.请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完成下面各题:

(1)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溶剂____;

(2)碳酸钠溶液中的阴离子____;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____;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____;

18.运用你的慧眼,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1)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属____现象;

(2)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是____;

(3)向某无色溶液里滴入酚酞溶液,不变色,则该溶液____是酸(填一定或不一定)。

19.万州二中江南校区的建设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钢铁。钢是铁合金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中___(写化学式)作还原剂。

(2)铁易生锈。铁生锈与____(写化学式)有关,铁绣的主要成分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优良,钢比纯铁硬度____(填‘‘大’’或‘‘小’’)。

20.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备受人类关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_________。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能源,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无污染,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21.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 点的含义是____;

(2)t2℃时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____g溶液;

(3)从 a 的溶液中得到 a 固体的方法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

B 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为40%

C t2℃时b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D a和b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a析出晶体的质量比b的多

三、实验题

22.下图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试回答:

(1)E 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

(2)D 操作应选用________mL 的量筒(从 50 mL、100 mL 中选择);

(3)配制过程中,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

(4)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填序号)。

A 氯化钠固体不纯

B 用生锈砝码称量

C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D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四、科学探究题

23.某化学兴趣小组在一个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碳粉,在高温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待反应结束后,容器中的碳粉已完全消失。该小组成员对容器中反应后的气体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顾)

(1)碳充分燃烧和不充分燃烧的产物是不同的,写出碳不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

(提出猜想)

(2)小红对容器中气体的组成提出四种猜想,你认为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有__(填字母) 。

A C和CO   B 只有CO   C CO和O2的混合气体   D 只有CO2

(3)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____。

(实验探究1)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按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4)装置 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

(5)若小明的猜想成立,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实验探究 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 E 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

(反思交流)有同学认为,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你认为这样修改的原因是____。

五、计算题

24.实验室里,某同学称取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固体20g,放入烧杯里,滴加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最后称得烧杯里的剩余溶液质量为115.6g(无晶体)。提示:氯化钙溶于水且不和稀盐酸反应。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a-40。请回答:

(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2)烧杯里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3)将烧杯中剩余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

1.D

【解析】

A、沙里含有单质金,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B、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C、用木材制造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木材燃烧起来,木材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正确。故选D。

点睛: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C

【解析】

A、读取量筒里的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错误;B、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C、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注入水中,而不是把水注入浓硫酸,因为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稀释浓硫酸时会放出大量的热,是水沸腾溅出伤人,错误。故选C。

点睛:浓硫酸的稀释口诀:酸入水,沿内壁,慢慢倒,不断搅。

3.B

【解析】

【分析】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详解】

A、酒精是乙醇的俗名,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铝合金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石灰水由水和氢氧化钙组成,属于混合物,冰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故B正确;

C、碘酒含有碘和酒精,属于混合物,液氧是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不正确;

D、氮气是氮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煤含有杂质,属于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了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故A错误;

B.植物油不能溶解于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B错误;

C.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蒸馏水,故C错误;

D.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温度明显上升,故D正确。

故选D。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可燃冰是由一个甲烷分子结合 8个水分子构成,冰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可燃冰和冰属于不同的两种物质,故A正确;

B、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一个可燃冰粒子由个原子构成,故B正确;

C、可燃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C正确;

D、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可燃冰粒子中 C、O 原子个数比为1:8,故D不正确。故选D。

6.B

【解析】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详解】

A.炒菜时油锅里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原因是隔绝氧气;

B.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不能改变;

C.煤矿矿井、大米加工厂、加油站等场所应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D.钻木取火是因为摩擦生热,使温度达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B。

7.D

【解析】

A、硬水中含有可溶性的钙离子和镁离子,过滤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不能除去钙离子和镁离子,因此通过过滤不能把硬水转化成软水,正确;B、活性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作用,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正确;C、蒸馏可以得到纯水,可以将海水淡化,正确;D、常用的净水方法有过滤、吸附,消毒等,电解水不是水净化的方法,电解水会生成氢气和氧气,错误。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正确;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硫酸亚铁溶液是浅绿色溶液,错误;

C、高温条件下,氧化铜和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对木炭和氧化铜的粉末加强热会出现红色物质铜,正确;

D、铜能和银反应生成铜和银,铜溶液是蓝色溶液,正确。

故选B。

9.B

【解析】

【分析】

酸是指在溶液中电离得到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都有氢离子,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详解】

A、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属于酸的通性,故A不正确;

B、酸溶液中含有H+,则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酸溶液能导电是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C不正确;

D、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属于酸的通性,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

酸的通性是跟指示剂反应,跟活泼金属起置换反应,跟金属氧化物反应,跟某些盐反应,跟碱起中和反应。

10.C

【解析】

【分析】

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详解】

A、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不正确;

B、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故B不正确;

C、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

D、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故选C。

11.B

【解析】

【分析】

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氧离子,②是钠离子,③是氯离子。

【详解】

A、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①是氧离子,②是钠离子,③是氯离子,则①②③表示的都是离子,故A正确;

B、①表示的离子是氧离子,则离子符号为,故B不正确;

C、②是钠离子,③是氯离子,则②③构成的物质化学式为NaCl,故C正确;

D、①②③表示的粒子是氧元素、钠元素、氯元素,则属于三种不同的元素,故D正确。故选B。

【点睛】

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暴露在空气中,溶质氯化氢气体会挥发到空气中,溶质质量减少,溶液总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溶质质量不变,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故选C。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CO2接触干燥的石蕊,无碳酸生成,不能使干燥石蕊纸花变红,故选项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低碳”是指较低的CO2排放,故选项说法正确。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能量不易向外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就是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正是因为有了温室效应,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才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的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4.B

【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化合物的水溶液中置换出来,金属之间的活动性差距越大越容易进行。将一定质量的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加入到银溶液中,铁粉先与银溶液反应,Fe+2AgNO3=2Ag+ Fe(NO3)2,待铁粉反应完以后,铜粉才与银溶液反应,Cu+2AgNO3==2Ag+ Cu(NO3)2 ,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渣中无铁粉。①滤渣中一定含有生成的银,可能含有没参加反应或剩余的铜,错误;②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亚铁,可能含有生成的铜,错误;③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正确;④滤液中一定含生成的亚铁,可能含有剩余的银,正确。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多种金属单质与金属盐溶液反应的先后顺序。

15.D

【解析】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正确;B、由图可知,t2时,X已经消耗完,Y还没有消耗完,开始时两者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过量的,所以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C、由题干可知,金属的质量相等,且酸是足量的,所以最后金属全部反应完,图示中t3时刻两者的气体质量不再变化,说明金属已经完全反应,又金属的质量相等,所以消耗金属的质量X=Y,正确;D、t3时,产生气体的质量是X>Y,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应该是X>Y,错误。故选D。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原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溶质会析出一部分,溶质质量变小,故A不正确;

B、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溶液温度未冷却到200℃时,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有晶体析出,则一定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原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溶质会析一部分,且消耗了水,最终溶液质量会减少,故C正确;

D、溶液温度恢复到200℃时,仍然是饱和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定的。

17.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室里最常用的溶剂是水,化学式为。

(2)碳酸钠是由碳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故溶液中的阴离子是碳酸根离子,离子符号为。

(3)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 价,表示为。

(4)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是盐酸,化学式为。

18.乳化 煮沸 不一定

【解析】

【分析】

【详解】

(1)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生活中常用洗涤剂清洗餐具属乳化现象。

(2) 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煮沸能使钙镁离子含量降到最低,故生活中把硬水变软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3)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说明该溶液不是碱性溶液,可能是中性或酸性溶液,故该溶液不一定是酸。

19.    大

【解析】

【分析】

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

【详解】

(1) 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作还原剂,化学式为。

(2)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铁生锈与有关,铁绣的主要成分和赤铁矿的主要成分相同,盐酸除铁锈的反应是氧化铁和盐酸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合金的性能比纯金属更优良,合金硬度大,故钢比纯铁硬度大。

【点睛】

合金是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硬度一般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

20.石油 SO2、NO2 2H2+ O2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其中含有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其化学式为:SO2、NO2。

(2)氢能作为理想的能源,重要原因是它的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 O22H2O。

21.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75 降温结晶 AC

【解析】

【分析】

由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详解】

(1) 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P点的含义是在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为20g。

(2)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水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为,故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能溶解25g,形成溶液。

(3) 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从a的溶液中得到a固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 A、将t1℃时,a、c的溶解度相同,b的溶解度最大,温度升高到t2℃时,a、b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变,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a>c,故A正确;

B、t2℃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则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40%,故B不正确;

C、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2℃时,b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C正确;

D、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等质量的a和b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到t1℃,a析出晶体的质量比b的多,故D不正确。故选AC。

【点睛】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22.搅拌,加速溶解 50 胶头滴管 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1)E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2)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为,水的质量为,水的体积为,故D操作应选用50mL的量筒。

(3)溶质的称量需要托盘天平,量取溶剂需要量筒、胶头滴管,溶解需要烧杯和玻璃棒,故配制过程中,图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胶头滴管。

(4) A、氯化钠固体不纯,使氯化钠的质量偏小,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A正确;

B、砝码生锈,导致称量的氯化钠质量偏大,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大,故B不正确;

C、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量取的液体偏大,溶液质量偏大,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C正确;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使水的质量偏大,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故D正确。故选ACD。

【点睛】

,。

23. AC CO2和O2 吸收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铜网由红色变成黑色 排出装置中的氧气,防止发生爆炸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碳粉已经消失,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明显不合理的有AC。

(3) 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故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2和O2。

(4)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和水,故装置 B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5) 小明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和CO2的混合气体,若小明的猜想成立,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A中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 2] 

小强认为容器中的气体还可能是CO2和O2,小强把小明实验中的氧化铁换成了铜丝网,并去掉 E 装置验证其猜想,若小强的猜想成立,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则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是铜网由红色变成黑色。

[反思交流]

气体中含有可燃性气体,和氧气接触可能会发生爆炸,小强应先通入容器中气体一段时间后方可加热,这样修改的原因是排出装置中的氧气,防止发生爆炸。

24.4.4 18.3% 95.4

【解析】

【分析】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为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故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故烧杯里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3)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

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z

故将烧杯中剩余溶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95.4g。

【点睛】

文档

【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

绝密★启用前【中考冲刺】2020年重庆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1.下列成语与化学变化有关的是()A.沙里淘金.滴水成冰.木已成舟.钻木取火2.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3.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A.酒精,铝合金.石灰水,冰水C.碘酒,液氧.氮气,煤4.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C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