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支架及组件安装一般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中亚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0日
一、定义及术语
1.1光伏支架
光伏发电系统中为了摆放、安装、固定光伏组件而设计的专用支架。简称支架。
1.2光伏组件
具有封装及内部联接的、能单独提供直流电的输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太阳电池组合装置。又称为太阳电池组件。
二、支架及组件安装
2.1光伏支架安装
2.1.1 支架安装前准备工作
2.1.1.1 采用现浇混凝土支架基础时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支架安装。基础检查验收完成。
2.1.1.2支架到达现场后应做如下检查:
a) 外观及防腐镀锌层应完好无损。
b) 型号、规格及材质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附件、备件应齐全。
2.1.1.3 对存放在滩涂、盐碱等腐蚀性强的场所的支架应做好防腐蚀工作。
2.1.1.4 支架安装前,安装单位应按照《中间交接验收签证书》的相关要求,对基础及预埋件(预埋螺栓)的水平偏差、定位轴线偏差和高度偏差进行查验。
2.1.2 支架安装要求
2.1.2.1 固定式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采用型钢结构的支架,其紧固度应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及GB50205的相关规定。
a)支架安装过程中不应强行敲打,不应气割扩孔。对热镀锌材质的支架,现场不宜打孔,如确需,应采取有效防腐措施。
b) 支架安装过程中不应破坏支架防腐层。
c) 手动可调式支架调整动作应灵活,高度角调节范围应满足设计要求。
d) 支架倾斜角度偏差度不应大于1º。固定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固定及手动可调支架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名称 | 允许偏差(mm) |
中心线偏差 | ≤2 |
梁标高偏差(同组) | ≤3 |
立柱面偏差(同组) | ≤3 |
a)跟踪式支架与基础之间应固定牢固、可靠。
b)跟踪式支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
c)跟踪式支架电机的安装应牢固、可靠,传动部分应动作灵活。
d)聚光式跟踪系统的聚光部件安装完成后,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2.1.3 支架安装工艺要求
2.1.3.1 支架安装工序为支架基础复测→立柱安装→横梁安装→拉杆安装→檩条安装→检查调整。
2.1.3.2 支架与基础螺栓连接前检查基础螺栓有无变形,出现变形应及时矫正,螺栓不应有倒刺毛边现象,如基础施工与设计要求偏差较大,应先进行基础纠偏合格后再进行安装。
2.1.3.3 立柱安装:将立柱螺栓孔放置在施工完成的基础螺栓上。
2.1.3.4 进行调整和固定,连接底拉杆,调整立柱长度方向中心线与(混凝土基础轴线)支柱中心线重合。用水准仪测量调整立柱的水平度,检查支架底框平整度和对角线误差,用锤球调整立柱垂直度,若基础表面标高偏差用垫块将立柱垫平后紧固地脚螺栓。调整前后梁确保误差在规定范围内用扳手紧固螺栓。
2.1.3.5 拉杆安装:用螺栓、平垫圈、弹簧垫圈、螺母将支撑杆、固定杆和固定块安装在立柱上。
2.1.3.6 支撑杆分别排成一条直线,然后用螺栓、平垫圈、弹簧垫圈、螺母将横拉杆安装在支撑杆上。
2.1.3.7 对于螺栓连接的支架各部位把合螺栓方向应一致,并按照螺栓大小满足相应力矩要求。
2.1.3.8 检查调整:电池板安装面调整。
a)调整首末两根电池板固定杆的位置并将其紧固。
b)将放线绳系于首末两根电池板固定杆的上下两端,并将其绷紧。
c)以放线绳为基准分别调整其余电池板固定杆,使其在一个平面内。
d)紧固所有螺栓。
e)组件支架的立柱安装符合规范要求。
2.2 光伏组件安装
2.2.1 光伏组件安装前准备工作
2.2.1.1 光伏组件安装前支架的安装应验收合格。
2.2.1.2 光伏组件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不得在工程中使用不合格的组件。
2.2.1.3 光伏组件的合格证、说明书、测试记录、附件等均应齐全。
2.2.1.4 光伏组件安装所使用工器具及测试仪器均校验合格。
2.2.1.5 光伏组件安装所需的施工图应通过图纸会审;光伏组件安装施工方案已审批,安装质量评定标准已确定。
2.2.1.6 光伏组件的外观及各部件应完好无损。
2.2.2 光伏组件安装的相关要求。
2.2.2.1 光伏组件应按照设计图纸的型号、规格进行安装。
2.2.2.2 光伏组件在安装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和技术交底。
2.2.2.3 光伏组件固定螺栓或固定压块螺栓的力矩值应符合生产厂家或设计文件的要求。
2.2.2.4 同一组串的电流档位应一致。
2.2.2.5 组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表2规定。
表2 组件安装允许偏差
项目 | 允许偏差 | |
倾斜角度偏差 | ≤1° | |
组件边缘高差 | 相邻组件间 | ≤1 mm |
东西向全长(相同标高) | ≤5 mm | |
组件平整度 | 相邻组件间 | ≤1 mm |
东西向全长(相同轴线及标高) | ≤5 mm |
2.2.3.1 光伏组件现场临时搬运时,搬运机械需做好防护措施防止组件在搬运过程中损坏。吊装组件必须采用吊带吊装,光伏电池组件应有序堆放在特种架子或垫木上。
2.2.3.2 光伏组件开箱时,应从上面或侧面打开包装,禁止将组件直接放到或平放至地面。组件现场搬运时按照两人一块组件进行搬运,搬运人员应同时用力,组件背朝上,抓住组件长边的边框内侧;在搬运过程过中严禁手接触玻璃面,同时防止尖锐物品磕碰组件。禁止搬运人员手提组件接线盒出线进行搬运。
2.2.3.3 光伏组件安装移动过程中,不应拉扯导线。
2.2.3.4 光伏组件安装时,不应造成玻璃、背板及铝边框的划伤或破损。
2.2.3.5 施工人员安装光伏组件过程中,禁止在光伏组件上踩踏或放置重物。
2.2.3.6 不得拆解组件、移动任何铭牌或黏附在组件上的任何部件。
2.2.3.7 不得在光伏组件的上表面(玻璃面)刷油漆或其他粘附剂。
2.2.3.8 禁止将组件放在已安装好的组件上推动。
2.2.3.9 不得用镜子或透镜聚焦阳光照射到组件上。
2.2.3.10安装光伏组件时,禁止穿戴金属戒指、表带或其他金属配件。
2.2.4螺栓式光伏组件安装工艺及要求
2.2.4.1打开组件包装,一次抽取、搬运组件至光伏支架。
2.2.4.2 光伏组件应采取从上向下次序安装。
2.2.4.3 依次就位光伏组件,依次拧紧螺栓光伏组件受力均匀。
2.2.4.4 检查调整光伏组件平整度、水平、轴向误差。
a)调整同一轴向光伏组件,使其误差符合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要求。
b) 以放线绳为基准调整光伏组件,使水平误差符合光伏组件安装允许偏差要求。
c)用放线绳或水平仪检查光伏组件面板平整度,并通过调整使同一组支架上各光伏组件面板在一个平面内。
2.2.5 卡压块式组件安装工艺及要求
2.2.5.1 光伏组件需采取从上向下次序安装。
2.2.5.2 每块电池板与横梁采用4个卡块紧固,两侧采用两个单卡块,中间采用两个双卡块固定,卡块螺栓片的牙齿必须与横梁型钢卷边槽平稳啮合,结合紧密端正,组件受力均匀。
2.2.6 光伏组件电气安装要求
2.2.6.1 光伏组件之间的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光伏组件连接数量和路径应符合设计要求。
b)光伏组件间接插件应连接牢固。
c)外接电缆压接的连接插头应压接牢固可靠锁紧、极性正确。
d)光伏组串连接后开路电压应符合设计要求。
e)光伏组件间连接线应进行绑扎固定,保持整齐、美观。
2.2.6.2 光伏组件的接线应符合以下要求
a)光伏组件之间连接线不应承受外力。
b)同一光伏组串的正负极严禁短接。
c) 单元间光伏组串的跨接线缆如采用架空方式敷设,宜采用镀锌钢管进行保护。
d)组件连线施工时,施工人员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品,不得触摸金属带电部位。
e)对光伏组串完成接线但不具备接引条件的部位,应用绝缘胶布包扎好。
f)正确地连接连接头,连接线不得脱离组件,并确保连接线不会擦伤或者挤压光伏组件上的背板。
2.2.6.3 光伏组件连接器压接技术要求
a)压接光伏组件连接器插头要使用专用工器具,严格按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b)压接时分清正、负极插头,红色为正插头,蓝色为负插头,避免压接错误。
c)压接时将光伏组件连接器插头正、负极压接牢固,并用相色带做干包头,压接完进行检查。
2.2.6.4 光伏组件接地应符合下列要求
a)带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应将边框可靠接地。
b)光伏组件接地线应符合设计要求。
c)光伏组件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2.2.7 严禁触摸光伏组件串的金属带电部位。
2.2.8 严禁在雨中进行组件的连线工作。
2.2.9 组件安装完毕后应记录好组件生产的批次,电流档位、安装位置,便于后期跟踪试验及更换。
2.2.10 组件铝边框接地采用不锈钢的螺丝、螺母、平垫和弹垫。
2.2.11 压块、电池组件、支架之间安装时应增加不锈钢平垫。
2.3 现场二次搬运
2.3.1 现场二次搬运参见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光伏电站晶体硅光伏组件包装、运输及仓储技术规范》。
2.3.2 组件在施工现场由仓储区至安装现场大多都需要进行二次搬运,搬运过程中应确保组件的完整无损。
2.3.3 应根据地形选择合适的运输器械进行二次搬运,运输前应确保组件包装完好,纸箱包装底部配以木托盘。开箱使用后,剩余不足整箱的组件,需将组件在包装箱内取出,由立式转为平放于托盘上,且应在托盘上放置组件包装箱上盖,将第一块组件玻璃面朝上放置,其余的组件玻璃面朝下放置后,再进行二次搬运。
2.3.4 托盘上的组件堆码块数不应超过一箱组件的数量;堆叠后的组件必须上下对齐,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斜掉落。
2.3.5 当运输距离超过300米、存在砂石或坑洼及其他易造成组件损伤的道路情况,需要对组件实施简易包装,防止运输途中造成组件损伤。
2.3.6 组件搬运时,要注意检查组件玻璃、背板是否有损坏、划伤及裂纹;检查接线盒有无脱胶、松动、脱落;检查光伏线缆及MC4插头有无挤压变形或破损。如果出现以上现象应先将组件妥善放置一旁,放置时要避免对组件造成二次损坏,严禁将有损坏的组件搬运至施工现场。
2.3.7 在二次搬运车辆启动前,应采用网绳捆绑,绳索应系牢,严防组件在运输过程左右晃动造成损坏;搬运组件车辆行驶速度宜≤5公里/小时。
2.3.8 对于车辆无法行进至安装地点的,应由人工将每块组件搬运至安装地点。原则按照每两人一块组件进行搬运,搬运时搬运人员应同时用力,组件背朝上,抓住组件长边的边框内侧进行搬运,在搬运过程过中严禁手接触玻璃面,同时防止尖锐物品磕碰组件。禁止搬运人员手提组件接线盒出线进行搬运。
在一些山地项目及不适合两人搬运组件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特制工具搬运,并确保组件玻璃及背板不受力。
2.3.9 组件现场摆放不能倚靠在支架上或放置在尖锐石头上,组件要放置整齐,不允许有歪斜现象。平放时组件的接线头和电缆不可压在边框之间和外露,以免压伤电缆和接线头。
2.3.10 长时间放置时(如过夜)或有雨雪时,组件上方需使用防水材料盖住,并将放置在最上面一块组件上方接头短接(公母头互接),避免接线头有水导致漏电和腐蚀接头。
参考资料:
GB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794 光伏发电站施工规范
GB/T 50795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GB/T 50796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GB 50797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光伏电站晶体硅光伏组件包装、运输及仓储技术规范》
中亚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