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1:59
文档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共22题;共22分)1.(1分)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平等贸易    D.控制清    2.(1分)有人说:“晚清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A.日本    B.    C.美国    D.德国    3.(1
推荐度:
导读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共22题;共22分)1.(1分)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平等贸易    D.控制清    2.(1分)有人说:“晚清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A.日本    B.    C.美国    D.德国    3.(1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

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22分)

1. (1分)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    ) 

A . 开辟通商口岸    

B . 打开中国市场    

C . 开展平等贸易    

D . 控制清    

2. (1分)有人说:“晚清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    ) 

A . 日本    

B .     

C . 美国    

D . 德国    

3. (1分)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士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 . 《十二铜表法》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中华临时约法》    

4. (1分)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

A . 鸦片战争    

B . 洋务运动    

C . 辛亥    

D . 五四运动    

5. (1分)一部《1860:圆明园大劫难》让人们在圆明园的废墟上感受到了刻骨的“记忆”。与这个“记忆”有关的侵略者是(    )

A . 英法联军    

B .     

C . 美国    

D . 日本    

6. (1分)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 

A . 定海战役    

B . 威海卫战役    

C . 辽东半岛战役    

D . 黄海海战    

7. (1分)“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上述材料表述的是洋务运动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作用    

D . 性质    

8. (1分)《清议报》(18年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处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洋务运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五四运动    

9. (1分)戊戌变法的法令中,属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是(    )

A . 改革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B .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 鼓励私人创办工矿企业    

D . 训练新式    

10. (1分)下列人物中,极力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是(    ) 

A . 曾国藩     

B . 康有为     

C . 邹容     

D . 陈独秀     

11. (1分)“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假如这位“小行家”卖的是我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那么他推销的是(    ) 

A . 《申报》    

B . 《日报》    

C . 《民报》    

D . 《中外纪闻》    

12. (1分)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在中国和建设的每个时期,都留下许多有着时代特色的口号。以下口号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是(    ) 

A . “扶清灭洋”    

B . “外争主权,内除”    

C . “反对华北自治”    

D . “一切,全面内战”    

13. (1分)某班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赴“一大”旧址参观,该小组应去的城市是(    )

A . 北京    

B . 延安    

C . 上海    

D . 瑞金    

14. (1分)在许多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我们常看到许多高级将领都尊称蒋介石为“校长”,这是因为蒋介石曾担任过下列哪所学校的校长一职(    ) 

A . 保定学校    

B . 黄埔军校    

C . 京师大学堂    

D . 京师同文馆    

15. (1分)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下列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 

A .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 . 《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遵义会议确立了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6. (1分)中国党打响武装反反动派的第一的是(    )

A . 北伐战争    

B . 武昌    

C . 南昌    

D . 秋收    

17. (1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灵活的战略战术,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下列属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采取的灵活战术有(    )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夜袭战

④麻雀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8. (1分)2017年11月4日,《山西抗战国家记忆—山西军民抗战史实展》在太原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大量图片和文物真实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山西军民抗战史,彰显了山西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重大战略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山西的抗战史实不包括(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建立晋察翼抗日根据地    

C . 台儿庄战役    

D . 百团大战    

19. (1分)抗日战争中,平型关大捷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揭穿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二战中,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    ) 

A . 莫斯科保卫战    

B .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 . 偷袭珍珠港    

D . 诺曼底登陆    

20. (1分)1947年,中国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如图),其实施范围是(    ) 

A . 全国范围    

B . 国统区    

C . 区    

D . 陕甘宁边区    

21. (1分)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线争立功……”据此分析人民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 

A . 党决策英明    

B . 不得人心    

C . 人民群众的支持    

D . 英勇作战    

22. (1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辛亥时期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 . 抗日战争时期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11分)

23. (4分)今年是2018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关键年,在此,让我们重温历史,砥砺前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然而,178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远道而来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24年前,披着文明的皮而带着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公然摘下文明的面具,暴露野蛮的真面目,挑起了一场侵华战争,毁灭了清朝的强国梦想;18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民族耻辱面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大将酬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他们的不屈不挠、御辱自强成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功力。

(1)材料一中“178年前”“124年前”“118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什么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的三件历史事件发生后,清被迫和帝国主义分别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材料一中的三件历史事件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二,在巨大的民族耻辱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抗争?请举两例给予说明。 

(5)通过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的认识。 

24. (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请回答:

(1)材料一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采取了什么? 

(2)根据材料二提供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个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4)请列举打日本的战役一例。 

(5)根据材料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5. (3分)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新生 

(1)【文化遗产的发现】二十世纪初,明清档案、殷墟甲骨、敦煌藏经洞文书、居延汉简的相继发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 

①明清档案②殷墟甲骨③敦煌藏经洞文书④居廷汉简
明清档案包括明清时期内阁、军机处及各衙门的档案资料。除汉文资料外,还包括近代与英、法、德等国交涉的外文档案。现存约计1000万件。殷墟甲骨为河南安阳出土的王室占卜记事用的龟甲兽骨。甲骨刻辞记述了商王室的活动,如:商王对天神和祖先的祭祀、对内对外征战、劝农耕作、天象气候等。敦煌藏经洞文书指在中国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4-11世纪的多种文字的古写本。以

佛教典籍最多,还涉及天文、历法、方志、图经、医书、民俗、名籍、帐册、诗文等领域。

居延汉简指中外学者在我国西北居延等地区发现的大量汉代简牍,以性质和用途可分为文书、簿册;信札;经籍和杂类等。
请你按照文化遗产形成的时间,为材料中的四个发现排序(只填写序号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示例,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上述发现中任单一项,介绍其史料价值。(抄写示例不得分) 

(要求:时空定位准确,角度归纳合理,不能照抄材料。)

(3)【文化遗产的保护】

1933年1月日-9占领山海关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决定将故宫部分文物转运上海以避战火。2月5日夜,第一批南运文物2118箱在的保护下起运。至5月15日运走文物5批,共13427箱又包。l937年8月13日,日军轰炸上海,南京告急。根据战时文物宜散不宜聚原则,南迁文物分3批向西迁移(详见右侧文物迁移路线图)。抗战后清点,南迁文物15年中行程万里.穿越大半个中国,上百万件文物无一丢失,鲜有损毁,堪称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迹。——据江胜信《壮哉文物南迁路》整理
依据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括号内划“√”;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括号内划“×”;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括号内划“○”。

①故宫文物南迁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②文物迁移的路线与日军的进攻有关。(    )

③为防止文物流失,文物一律集中迁徙。(    )

④文物迁徙沿途得到民众的大力保护。(    )

⑤文物南迁在文物保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

(4)【文化遗产的新生】 

2019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观众漫步宫墙上观灯,听畅音阁传来的戏曲声,赏投影在金色琉璃瓦上的《千里江山图卷》等绘画作品,充分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古老的文化遗产获得新生,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是当代人的使命。请选择北京的一处文化遗产,设计一场主题展示活动。

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22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11分)

23-1、

23-2、

23-3、

23-4、

23-5、

24-1、

24-2、

24-3、

24-4、

24-5、

25-1、

25-2、

25-3、

25-4、

文档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

人教版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调研考试试卷(I)卷一、选择题(共22题;共22分)1.(1分)从本质上来看,两次鸦片战争的相同目的是()A.开辟通商口岸    B.打开中国市场    C.开展平等贸易    D.控制清    2.(1分)有人说:“晚清就是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树,英法联军使劲的摇晃这棵树,但许多果子却被另外一个给拾走了。”据所学知识分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另一个人”最有可能指的是()A.日本    B.    C.美国    D.德国    3.(1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