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ensors’ Market and technology
10通信 陈宜航 1040026
摘要:本文首先对传感器作了简介,然后对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作了预测,指出了几种未来发展方向的传感器。
Abstract:This paper gives sensors a brief introduction ,and makes a prediction of sensors and points out several representative sensors in the future.
关键词:传感器 新种类 发展
Key words:sensor;new type;development
一、前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各类智能仪器、机器人等高科技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和处理都需要必不可少的“感觉器官”——传感器。计算机被称为“电脑”,传感器被称为“电五官”。信息的获取和处理都离不开“大脑和五官”。作为提供信息的传感技术及传感器倍受重视,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阶段。
传感器种类繁多,其原理也各种各样。传感技术是一门知识密集型技术,它与许多学科相关,传感器技术已经成为各个应用领域,特别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工程、机械工程等领域中不可缺少的技术。传感技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并列称为支撑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如果没有精度高和性能可靠的传感器,没有先进的传感器技术,那么信息的准确获取将无从谈起,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将成为无源之水。
二、传感器简介
传感器是一种装置或器件。国家标准GB 7665-87给传感器的定义是: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传感器的定义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2)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3)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量,目前主要是电量;(4)输出和输入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度。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三部分组成,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敏感元件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某一种量的元件。敏感元件的输出量就是转换元件的输入量,转换元件把输入量转换成电路参量。电路参量接入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通常可以分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被测量的值处于稳定状态时的输出与输入的关系。如果被测量是一个不随时间变化,或随时间变化缓慢的量,可以只考虑其静态特性,这时传感器的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在数值上一般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对静态特性而言,传感器的输入量x与输出量y之间的关系通常可用一个如下的多项式表示:
式中:——输入量x为零时的输出量;
——非线性项系数。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主要包括灵敏度、迟滞、线性度、重复性和漂移。
(1)灵敏度
灵敏度是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定义是输出量增量△y与相应输入量增量△x之比。用S表示灵敏度,即
它表示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引起传感器输出量的变化,显然,S值越大,表示传感器越灵敏。
(2)迟滞
传感器在输入量由小到大及输入量由大到小变化期间其输入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的现象称为迟滞。如图2所示。
图2
也就是说,对于同一大小的输入信号,传感器的正反行程输出信号大小不相等,这个差值称为迟滞差值。传感器在全量程范围内最大的迟滞差值与满量程输出值之比称为迟滞误差,用表示,即
产生迟滞误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传感器敏感元件材料的物理性质和机械零部件的缺陷所造成的。
(3)线性度
线性度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数量关系的线性程度。线性度也称为非线性误差,用表示,可以通过下式求得:
式中: ——最大非线性绝对误差;
——满量程输出值。
(4)重复性
重复性是指传感器在输入量按同一方向作全量程连续多次变化时,所得特性曲线不一致的程度。用表示,重复性误差属于随机误差,常用标准差计算,也可用正反行程中最大重复差值计算,即
或
(5)漂移
漂移是指在输入量不变的情况下,传感器输出量随着时间变化。产生漂移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自身结构参数;二是周围环境。最常见的漂移是温度漂移,温度漂移通常用传感器工作环境偏离标准环境温度(一般为20℃)时的输出值的变化量与温度变化量之比()来表示,即
式中:——工作环境温度t与标准环境温度之差,即;
——传感器在环境温度t时的输出;
——传感器在环境温度时的输出。
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输入量随时间变化时传感器的响应特性。传感器的种类和形式很多,但它们的动态特性一般都可以用下述的微分方程来描述:
式中,是与传感器的结构特性有关的常系数。
三、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感器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这是因为:①“电五官”落后于“电脑”的现状,已成为微型计算机进一步开发与应用的一大障碍;②许多有竞争力的新产品的开发和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都离不开传感器;③传感器的应用直接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传感器普及于社会各个领域,具有良好的销售前景。
目前的传感器,无论是在数量上、质量上还是功能上,还远不适应社会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当前,人们在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条件、研究和采用合适的外部电路以及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传感器的性价比的同时,正在寻求传感器技术发展的新途径。
(1)开发新型传感器
鉴于传感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各种效应和定律,由此启发人们进一步探索具有新效应的敏感功能材料,改变材料的组成、结构、添加物或采用各种工艺技术,利用材料形态变化来提高材料对电、磁、热、声、力、光、吸附载流子、分离载流子、输送载流子以及化学、生物等的敏感功能,并以此研制出新型的传感器。这是发展高性能、多功能、低成本和小型化传感器的重要途径。
(2)传感器的集成化和多功能化
传感器集成化包括两种含义:一是将多个相同的敏感元件或各种不同的敏感元件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上;另一种含义是多功能一体化,即将温度补偿电路、放大电路以及运算电路与敏感元件做在同一芯片上。
固态功能材料——半导体、电介质、强磁体的进一步开发和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传感器集成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把多个功能不同的传感元件集成在一起,除可同时进行多种参数的测量外,还可对这些参数的测量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和评价,可反映出被测系统的整体状态。
(3)传感器的智能化
“电五官”与“电脑”的结合就是传感器的智能化。智能化传感器不仅具有信号检测、转换功能,同时还具有记忆、存储、分析、统计处理,及自诊断、自校准、自适应等功能。如进一步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的这些功能集成于同一芯片上,就成为智能传感器。它具有如下特点:
①自补偿功能。对信号检测过程中的非线性误差、温度变化及其导致的信号零点漂移和灵敏度漂移、响应时间延迟、噪声与交叉感应等效应的补偿功能。
②自诊断功能。接通电源时系统的自检;系统工作时实现运行的自检;系统发生故障时的自诊断,确定故障的位置与部件等。
③自校正功能。系统中参数的设置与检查;测试中的自动量程转换;被测参量的自动运算等。
④数据的自动存储、分析、处理与传输等。
⑤微处理器与微型计算机和基本传感器之间具有双向通信功能。
目前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国外已经有商品化的智能传感器,但是智能传感器的技术并不成熟,智能传感器仍将是未来传感器发展的重点。
(4)基于MEMS技术的新型微传感器
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设想早在1959年就被提出,其后逐渐显示出采用MEMS技术制造各种微型新型传感器、执行器和微系统的巨大潜力。以MEMS 技术为基础的传感器已逐步实用化,这是今后发展的重点之一。这项研发在工业、农业、国防、航空航天、航海、医学、生物工程、交通、家庭服务等各个领域都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5)研究生物感观,开发仿生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或生物物质(酶、微生物、抗体等) 做成的、用来检测与识别生物体内的化学成分,它由生物敏感膜和变换器构成。被测物质经扩散作用进入生物敏感膜层, 经分子识别, 发生生物学反应(物理、化学变化),产生物理、化学现象或新的化学物质,通过相应的变换器将其转换成可定量和可传输、处理的电信号。生物传感器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按所用生物活性物质分类和按器件分类法, 其中按所用生物活性物质不同又可将生物传感器分为5大类,即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组织传感器,细胞传感器;而按器件分类则是依据所用变换器器件的不同进行分类,可分为生物电极传感器,半导体生物传感器,光生物传感器,热生物传感器,压电晶体生物传感器。
大自然是生物传感器的“优秀设计师”。它通过漫长的岁月,不仅造就了集多种感观于一身的人类,而且还设计了许多功能奇特、性能优越的生物传感器。例如,狗的嗅觉,鸟的视觉,蝙蝠、飞蛾、海豚的听觉,蛇的接近觉等。这些生物的感观功能是当今传感器技术望尘莫及的。因此,开发仿生传感器,是引人注目的方向。目前,发达的工业国家以及不少发展中国家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研发生物传感器。仅日本就有5个管理部门和50多个公司从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欧洲把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列为尤里卡计划。美国各大学均有该方面的研究机构。这种研究的新高潮的形成,说明各国都充分认识到生物传感器在微电子学、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6)新型环保化学传感器
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是目前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江河湖海进行水质检测,这就需要测量污水的流量、自动比例采样、PH、电导、浊度、COD、BOD、TP、TN、矿物油、氰化物、氨氮、总氮、总磷以及金属离子浓度特别是重金属离子浓度等,而这些参量检测的多数传感器我们尚不能实用化,甚至尚未研制。大气监测是环保重要方面,主要监测内容有:风向、风速、温度、湿度、工业粉尘、烟尘、烟气、SO2、NO、O3、CO 等,这些传感器中大多数亟待开发。
四、后记
传感技术在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重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研究与开发新型传感器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测量需求,是当今传感器检测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研究热点。随着传感器研究方法的深入以及传感器工艺技术的提高和运用的推广,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必将越来越快,使传感器必定能够在更多的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相信不久的将来,传感器技术将会出现一个飞跃,达到与其重要地位相称的新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