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11.0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作业:
(一)根据其中一份材料写一教育短评,字数不少于1200字;
(二)就另两份材料草拟两篇教育短评的题目和提纲。
材料一:一名大一学生气愤地向某报新闻热线反映,其所就读的大学校园内,有一家复印社竟然公开制作各类。“那家造假的复印社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有很多大四的学生到那里制书,就连四、六级考试的证书都可以做,而且能以假乱真。”“四、六级合格证书每个15元,奖学金证书,明码标价,立等可取。”记者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在一男生公寓一楼的超市里,找到了该复印社。这家复印社门口没有任何牌匾,只打印了“复印社”三个字贴在窗户上,进进出出的学生,不少人手中,拿着红色的证书。“我要做一张四级证书。”记者翻看了复印社里的证书样本后说。该服务员同意,拿出一张纸让记者写下姓名,身份证号码,所在院系等基本内容。……大约过了一个小时,记者再次返回到该复印社。小小的复印社里来取“证书”的就有五六个人,而且每人拿走的都是一摞证书。记者随后也拿到了“四级证书”,从外观上看,该证书制作精良,非专业人员很难看出是假的。“能改成绩单吧?”一名男生过来询问。“能,明天拿来吧,今天活太多。”服务员答道。
据记者了解,2006年的招聘会在即,很多大四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没能拿到相应的“硬件”,如外语证书,社会实践证等等,可是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这些又是必备的“敲门砖”,所以很多人采取以“造假”的方式来补救。
材料二:近来,不少去扬州中信银行办事的市民,当得知在大堂为自己开门的“门童”竟然是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银行让“高材生”当“门童”到底出于何种考虑?……显示出和一般“门童”不一样的良好素养。“刚刚接到做‘门童’的通知时挺惊讶的,好歹也是读了这么多年书的研究生,学了那么多的金融贸易知识可怎么派上用场呀?”××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喻淼来自湖北黄冈,他告诉记者,家里培养一个研究生不容易,今年7月份刚当“门童”时,站在大堂开门关门,感觉和“理想”中的金融工作差距太大,心里很痛苦。但一段时间后,感觉不是这么回事。“除‘开门关门’外,引导顾客怎样办事,怎么解答客人的疑难问题,`也占了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一个多月后,喻淼认为和顾客沟通的能力、处理事情的能力提高得很快,心态也不那么浮躁了。一个“门童”叫李伟文,是上海××大学经济学研究生。李伟文认为,银行让他们当“门童”,自己理解为一种“良苦用心”,从小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进步。 昨日,该行行长助理黄浩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批“门童”是银行作为“人才”引进的,今年夏季开始上岗。其实说他们是“门童”不够全面准确,其工作还包括办事引导、业务咨询等。这批毕业生共9人,分别来自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和中南财经大学等,多数是研究生。黄浩告诉记者,当“门童”,实际上是银行人才培养计划中的第一步,一段时间后,做得好的向业务部门乃至管理层输送,“进步”不明显的继续当下去。“过去,单位引进的一些人才直接安排在重要岗位上,一段时间后发现并未发挥出当初预想的作用。而分析原因,问题常常出在‘细节’上。”黄浩说,银行让他们从最小、“技术含量”最低的事情干起,就是磨练他们的心态,培养他们务实的作风。其实,就算是“门童”,干好也不容易,很多人到银行并非纯粹为存取款,还涉及到理财、基金、保险、信托等业务,所以,要引导好不同的顾客,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昨日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扬州社会各界对研究生当“门童”褒贬不一,反对者认为是对人才的不尊重,对社会优质资源的浪费;而赞同者则表示这是对眼下众多“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开出的一剂“良方”,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昨日,记者特别找到李伟文的母校上海××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负责人张博士,在谈到对这一事件的看法时,张博士总体认为“有积极意义”。这一举措对于培养、锻炼毕业生熟悉各个服务层面、增加社会责任感,大有裨益。
材料三: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朱清时10月18日在“一流大学建设系列研讨会————2006”上说,调查显示,内地高校六成教师毕业于本校,日趋严峻的近亲繁殖现象危害了大学的创新能力。他认为,高校近亲繁殖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高校存在“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思想,同时,由于优秀人才竞争激烈,“尖子生”选择余地小,尽管有一些高校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并在人才引进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据目前的教师更新速度,这种现象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根本改观。为了加速解决近亲繁殖问题,他建议,以九所高校为核心,其他兄弟院校联合起来,相互推荐研究生,相互推荐新教师,联合进行教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