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范围:小学 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1分,选错、多或不选得O分。
1.根据历史记载,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形态出现在 【 】
A.商代 B.殷周 C.东周 D.夏代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
A.复式教学 B.班级教学 C.现场教学 D.个别教学
3.个体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和调节方面的特征是性格的 【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4.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期待 D.自我效能感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是 【 】
A.态度 B.迁移 C.定势 D.品德
6.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是 【 】
A.严谨治学 B.勇于实践 C.勇于创新 D.更新观念
7.教师对本职工作的伟大而感到光荣的道德情感是 【 】
A.荣誉感 B.正义感 C.自豪感 D.幸福感
8.我国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类学校实行的内部管理是 【 】
A.党总支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B.校长负责制
C.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D.校党总支负责制
9.颁布《教师资格条例》的时间是 【 】
A.1993年 B.1995年 C.2000年 D.2003年
10.教学技能的核心是 【 】
A.备课技能 B.学法指导技能
C.教学语言技能 D.课堂教学技能
11.教师从探讨题意入手导入新课的方法是 【 】
A.直观导入 B.直接导入 C.实例导入 D.审题导入
12.检查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则、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问是【 】
A.理解提问 B.应用提问 C.综合提问 D.评价提问
13.教师通过口头语言适时点拨、评判或启发,把学生思维推向新境界的倾听是 【 】
A.介入型倾听 B.非介入型倾听
C.开放型倾听 D.民主型倾听
14.教师对学生作业中的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统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学技能是 【 】
A.作业反馈技能B.作业检查技能
C.作业分析技能 D.作业评价技能
15.学校管理工作的最重要因素是 【 】
A.制度的因素 B.环境的因素
C.人的因素 D.目标的因素
16.班级管理者在自然状态下或有其它条件的控制下,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了解学生的方法是 【 】
A.观察法 B.书面材料分析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17.情景教学法的核心是 【 】
A.激发学生的情感 B.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C.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D.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18.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
A.教学内容 B.教学时间 C.教学目标 D.教学媒体
19.教师通过演示直观教具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直接感知事物获得知识的方法属于【 】
A.语言传递信息的方法 B.实际训练的方法 C.直接感知的方法 D.欣赏活动的方法
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备课 B.上课 C.布置与批改作业 D.课外辅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的五个选项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选对得2分,选错、多选、少选或不选得0分。
1.小学教育在各级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 】
A.职业性 B.专业性 C.基础性 D.强制性 E.普及性
2.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有 【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内化
D.操作整合 E.操作熟练
3.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要做到 【 】
A.严而有理 B.严而有度 C.严而有恒
D.严而有方 E.严而有情
4.教育行政诉讼的特点是 【 】
A.可以调解 B.不得调解 C.主管恒定
D.诉讼专属 E.被告举证
5.教学技能的特点有 【 】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发展性 D.操作性 E.整体性
6.布置作业的基本要求是 【 】
A.内容要精选 B.难易要适度 C.数量要适当
D.形式要灵活 E.题目要有启发性
7.班级德育管理常用的方法有 【 】
A.观察法 B.激励法 C.陶冶法
D.组织法 E.规章制度法
8.少先队辅导员是 【 】
A.少年儿童人生的引导者 B.少年儿童实践的组织者 C.少年儿童健康的服务者 D.少年儿童权益的保护者 E.少年儿童发展的营造着
9.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有 【 】
A.教学目的和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D.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E.教师白身的素养
10. 根据评价的标准可将教学评价分为 【 】
A.自我评价 B.相对评价 C.个体内差异评价
D.绝对评价 E.他人评价
三、判断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判断下列命题正误,请将正确的在题后的括号内打“√” 号,错误的打“×”号。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2.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三部分构成。( )
3.直观教具可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类。( )
4.集中复习的效果一般优于分散复习。( )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
6.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 )
7.养成良好的教师道德行为习惯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保障。( )
8.教师在教育和评价学生态度和行为时要一视同仁、公平相待。( )
9.教育法律救济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 )
10.教育法律关系由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组成。( )
11.教育质量决定着教育的政治方向,规定着由谁来办学、谁来管理学校的问题。 ( )
12.在新课程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终极性目标。 ( )
13.电子教案是课件的一部分。 ( )
14.人与自身的对话是高级形态的对话。 ( )
15.教师成长档案袋是一个教师代表性工作的集合描述。 ( )
16.观察存在着主观的成分,“纯客观”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 )
17.学校管理既是一个计划、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也是师生间进行互动的过程。( )
18.少先队是少年儿童的先进性组织。( )
19.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认为,现代社会同辈群体的影响已到了改变传统文化传递方式的地步。( )
20.班主任重要的日常工作是组织与开展班会活动。( )
21.教学方法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
22.运用练习法就是让学生多做各种类型的试题。( )
23.小组教学是最经济、最高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24.教学媒体只能扩展或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 )
四、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在德育过程中如何贯彻疏导性原则?
3.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5.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有哪些?
6.教学目标设计应遵循哪些基本要求?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学生上课说话,将被处以罚款;屡罚不改者,嘴巴贴“封条”,这是发生在某校初一(1)班的咄咄怪事。该班学生郑某、池某曾因上课多次说话,嘴巴当场被贴上胶布。这个班的班主任、青年女教师张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采取上述极端措施,是因为这些学生素质太差,拿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试运用所学的教师职业道德知识对张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某市部分公办小学,家长只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孩子就可以享受优质师资、小班授课、软硬件升级的“贵族班”待遇。学校的解释是因为国家财政拨款并不能够完全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只能想办法找出路。
请用教育法规知识分析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止确?为什么?
六、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试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如何有效促进学习迁移。
河南省2010年教师资格教育理论考试试卷
参、评分标准及说明
(使用范围:小学 教师资格)
一、单项选择题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D | B | D | C | A | A | C | B | B | D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 答案 | D | B | A | C | C | A | A | C | C | B |
| 题号 | 1 | 2 | 3 | 4 | 0 |
| 答案 | CDE | ABDE | ABCDE | BCDE | ABCDE |
| 题号 | 6 | 7 | 8 | 9 | 10 |
| 答案 | ABCDE | BDE | ABCDE | ABCDE | BCD |
| 题号 | l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l | 12 |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题号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l | 22 | 23 | 24 |
| 答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答案要点: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分)
②启发学生思考。(2分)
③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用于实际。(2分)
2.答案要点:
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分)
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2分)
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2分)
3.答案要点:
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5分)
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5分)
⑨提供多种练习机会。(1.5分)
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5分)
4.答案要点:
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1分)
②开改心理辅导活动课。(1分)
③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1分)
④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1分)
⑤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1分)
⑥小组辅导。(1分)
5.答案要点:
①有利于教学获得巨大的效率。(2分)
②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便于教师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活动和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2分)
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2分)
6.答案要点:
①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2分)
②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台。(2分j
③难度适中。(1分j
④便于检测。(1分)
五、案例分析题(2×10分)
l.答案要点:
①张老师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2分)
②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依法执教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2分)
依法执教.教师就要尊重学生人格,不能体罚甚至侮辱学生。(2分)
③张老师的做法违背了热爱学生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2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永远应具备的最基本道德素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配合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取决于教师是否对学生倾注了热爱之情。(2分)
2.答案要点:
①这些学校的做法不正确。(2分)
②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3分)
③学校通过收取费用来让学生享受不同的教育条件明显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这种做法不仅给家长带来诸多困扰,也使教育公平的原则被异化。(3分)
④对于这种做法,当地教育部门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和查处。(2分)
六、论述题(2×15分)
l 符案要点:
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4分)
②遗传索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分)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4分)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3分
(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2.答案要点:
①精选教材。 (3分)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分)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分)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4分)
(只答要点,没有论述扣7分,论述不充分扣1—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