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范围.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
1、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 C )
A.教育内容 B.教育质量 C.教育目的 D.教育方针
2. “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学方法的创造者是 ( B )
A.亚里士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3.主张教学的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官能,训练学生思维形式的教育理论,被称为 ( D )
A.传统教育论 B.现代教育论 C.失职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C )
A.学生和教师的基本心理规律
B.学习过程和教 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C.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D.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5.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称为 ( D )
A.人格 B.学习方式 C.学习策略 D.认知方式
6.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称为 ( B )
A.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7.一般认为,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中哪一阶段的表现 ( C )
A.认识阶段 B.认同阶段 C.依从阶段 D.同化阶段
8.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 ( C )
A.为人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公而忘私
9. “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主要内容是 ( D )
A.教书育人 B.献身教育 C.廉洁从教 D.为人师表
10.教育行政部门为实施教育法律而规定和采取的具体行政措施是 ( B )
A.教育行政立法活动 B.教育行政执法活动C.教育行政督导活动 D.教育制定活动
11. 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 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 ( C )
A.行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律责任
12.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教学信息输出技能的一项是 ( D )
A.研究学生的技能 B.教学反馈的技能 C.钻研教材的技能 D.操纵教学技术手段的技能
13.微格教学有许多特点,但最能体现微格教学含义的是 ( A )
A.训练单元小 B.反馈及时准确 C.训练程序合理 D.利于综合创新
14.“教育者应先受教育”说明转化后进生的 ( C )
A.扬长原则 B.对事不对人原则 C.潜移默化原则 D.可接受性原则
15.优秀班主任首要应立足于增强 ( B )
A.教学意识 B.育人意识 C.成就意识 D.创新意识
16.注入式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 D )
A.教师从头讲到尾 B.以讲授法为主 C.强调教师的主导作 D.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容器
17. 中学阶段为培养学生地研究问题、获得知识、发展各种能力,教学中应多选用 ( A )
A.探究的方法 B.活动的方法 C.直观的方法 D.讲授的方法
18.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B )
A.教学内容 B.教学目标 C.教学环境 D.教学策略
19.采用频繁的反馈和根据每个学生的需要因人而异地进行评价,这属于 ( C )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20.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叫( A )
A.实习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读书指导法
2、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学生思想道德的心理结构要素有 (ABCD)
A.道德认识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识 E.德育内容
2.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BCDE)
A.对象具有客观性 B.执行具有内潜性 C.内容具有复杂性
D.方式具有多样性 E.结构具有简缩性
3.依法执教的基本道德要求是 (ABCDE)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C.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 D.增强法律法规意识
E.自觉提高个人素养
4.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要素有 (ABE)
A.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 B.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 C.教育的权利能力
D.教育的行为能力 E.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
5.教学技能作为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ABE)
A.熟练性 B.习惯性 C.机械性
D.完善性 E.自动性
6.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低下的主要表现有 (BCDE)
A.传授知识的错误 B.精神过度紧张 C.遇事惊慌失措
D.多余的动作存在 E.操作不够熟练
7.中学共青团活动的特点是 (ACD)
A.严肃性 B.鲜明性 C.灵活性
D.创新性 E.自愿性
8.下列行为中属于品行性问题行为的有 (BCD)
A.不遵守纪律 B.欺侮同学 C.考试作弊
D.偷窃 E.孤僻
9.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有 (ABCDE)
A.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B.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
C.教师自身的特点 D.学生的可接受性
E.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10.为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 (BCDE )
A.程序教学法 B.愉快学习法 C.情境教学法
D.尝试教学法 E.成功教学法
3、判断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 )
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性作用。 (√ )
3.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 (√ )
4.社会上学校德育的基本方法就是榜样教育法。 (√ )
5.将新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成为组织策略。 (× )
6.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具有新颖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三个主要特征。 (× )
7.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称为 程序教学。 (√ )
8.除了钻研业务,提高教学水平。教师更需要以高尚的师德来感染学生。 (√ )
9.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就是教书育人。 (√ )
10.教育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根据是法律制度的存在。 (√ )
11.教育单行法律是根据和教育基本法制定和调整教育事业的某方面或某一部分教育关系的法律。 (× )
12.机智地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与肯定,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都属于强化的技能的运用。
(× )
13.教师在课堂上的情感表现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自然地流露。 (√ )
14.班主任必须适应学生个性,而不能让学生适应自己的个性。 (× )
15.过程中应少讲道德的“享用”功能。 (× )
16.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 (√ )
17.选择谈话法和自学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一定的基础。 (√ )
18.一般来说,各种教学法既有启发性质,是一把“双刃剑”。 (√ )
19.发现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情。 (× )
20.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选拔适合教学的学生。 (× )
4、简答题(本题共 6 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
1.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含的内容是什么?
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 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2.怎样贯彻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1)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3.动机的涵义及功能。
1)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驱力。
2) 动机有以下三个功能:①激活功能,即动机会促使人产生某种活动;②指向功能,即在动机的作用下,人的行为将指向某一目标;③强化功能,即当活动产生以后,动机可以维持和调整活动。
4.什么是迁移?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它活动的影响。
2)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①相似性 ②原有的认知结构 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什么是体态语言?它有什么特点?
1) 体态语言是通过手势、身姿、眼色和面部表情来进行信息传递、思想沟通、感情交流的活动方式。
2) 它的特点有:辅助性、连续性、表情性、动作性、情境性。
6.德育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1) 了解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背景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前提。
2) 建立良好的德育管理机制是德育管理的组织证。
3) 构建德育网络是德育管理的必要手段。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 2 题,每小题 8 分,共 16 分)
1.小王大学毕业就职于一所高级中学,工作踏实肯干,但是不久他发现同事和学生都自觉不自觉地疏远他,他感到很苦恼。后来他才明白原来是由于自己不修边幅,个人卫生方面也不太注意,常常被同事和同学视为另类。他感到十分迷惑:“我把课讲完讲好不就行了,吃什么穿什么这不是我个人的私事么?”
试从老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小王的做法和想法进行分析。
1) 小王的做法和想法是错误的。
2) 小王违背为人师表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3)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步态手势、面部表情、服饰仪容等方面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风度方面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语言文明、举止端庄、礼貌待人、仪容整洁大方。
2.某中学的学生李某,在课堂上随意讲话,干扰了课堂秩序。任课教师刘某将其撵出课堂。下课后刘老师又罚李某“下蹲起立”动作 200 次,由于李某体力不支,栽倒在地,头部磕伤, 后到医院花了 300 余元。李某家长指导学校,要求校方处分刘某,并赔偿全部医疗费。
请根据教育法规对刘某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给予分析。
1) 教师有对课堂管理的权利,但是没有把学生撵出教室的权利,这违反了义务教育法。刘某的做法侵犯了李某的受教育权。
2) 教师刘某又体罚学生,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3) 家长的要求是正确的,校方应该对刘某给予相应的惩罚。
六、论述题(本题共 3 题,第 1、2 小题每小题 13 分,第 3 小题 12 分,共 38 分)
1.试述“尊重学生与要求学生相结合”这一德育原则的含义及贯彻的基本要求。
1)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题目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①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育孩子、获得所期望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②严格要求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以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的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2.联系教学实际谈一谈教师应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
1) 深度加工材料;
2) 有效运用记忆术;
3) 进行组块化编码;
4) 适当过度学习;
5) 合理进行复习。
3.人们赞美教师职业,时常形容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梯”,教师是“红烛”。
结合上述观点,谈谈你对教师职业的看法,你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哪些专业素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概念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这一界定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②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工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1) 教师应具有广博的专业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
2) 教师要掌握相关的教育学理论知识和实施一定心理教育的能力。
3)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4) 教师必须具备教学反思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