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厂址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概况
扬州化工产业园区规划在仪征市西南侧,东至仪征胥浦河,南至长江黄金水道,西至南京六合区,北至宁通高速公路,规划面积62平方公里,分设原料工业区、仪征化纤厂区、精细化工区、物流仓储区、公用工程区、生态建设区和生活配套区等七大区域,实行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有序建设、滚动发展。
扬州化工产业园区是一个产业优势显著的石化产业集聚区。落户境内20多年、拥有年产170万吨聚酯、90万吨PTA产能的仪化公司,是亚洲最大、世界第六大聚酯生产企业。预计到“十一五”末,该公司聚酯产能将达300万吨,PTA产能将达200万吨,扬州化工产业园区正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化纤工业基地。近年来,随着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向长三角加速转移以及江苏沿江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一些大型化工企业看好扬州化工产业园区发展石化产业的有利条件,纷纷落户规划建设,目前已集聚了美国尤尼发、阿莫科、日本东丽、大连化工、中化国际、江苏瑞祥化工、江苏优士化学等一批境内外知名的石化大企业,形成了以甲苯、乙烯、丙烯、芳烃、氯碱为龙头的四大产业链和精细化工、化纤纺织、石化物流等三大产业集聚发展的态势。
1.3.2建厂地区的自然条件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江都、广陵、邗江、仪征等3区1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梅雨季节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扬州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1.3.3建厂地区的交通运输条件
扬州市高速公路形成以扬州市区为中心的“一环七射”高速路网:一环——宁通高速公路江扬段(含扬州南绕城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砖桥至丁伙段+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七射——宁通高速公路宁扬段、扬天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扬泰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南延段、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及其北接线。国省干线规划建设以宁通高速、京沪高速为为主骨架的“五纵四横”的国省干线公路网。“五横”:S331盐金国防公路、S332界临沙公路、S333高兴东—邮仪公路、G328国道、S336江平公路;“四纵”:S233河宜大公路、G010同三国道(京沪高速)、S237淮江公路、S244扬天公路、S243扬瓜公路。地方干线公路将形成“六横七纵六联”路网结构。
计划至2020年,市域航道形成以京杭运河(二级)和高东线(三级)为主骨架的“四纵四横”干线航道网。“四横”:高东线、盐宝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四纵”:京杭运河、三阳河、盐邵线、芒稻河。
按照扬州港“一港三区”的发展规划,到2015年,全市拥有100吨以上生产性泊位387个,具备吞吐能力近2亿吨,其中沿江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34个(10万吨级泊位5个),千吨级泊位18个,具备吞吐能力近1.3亿吨。
铁路方面规划建设淮(安)扬(州)镇(江)铁路,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南延工程、长三角城际轻轨项目,力争建成五峰山公铁两用大桥。
润扬长江大桥与泰州共建,在高速公路、铁路、干线公路和港口的配合下,将扬州建成江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港。
1.3.4基础设施建设及原料来源
扬州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业、娱乐、旅游、医疗、教育、通讯等应有尽有。在化工园区有大型化工产生产甲苯,而且年产规模都达到了几百万吨,解决了我们产品合成的原料供应问题。在园区内,交通便利,形成了一个效率极高的化工原料供应输出的配置体系。
本文作者钱云浩,转载请注明来源公墓http://www.stone97.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