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 管道连接
4.2.1 同种材质的给水聚丙烯管及管配件之间,应采用热熔连接,安装应使用专用热熔工具。不允许在管道和管件上直接套丝。暗敷墙体、地坪面层内的管道不得采用丝扣连接或法兰连接。
4.2.2 给水聚丙烯管与金属管件连接应采用带金属嵌件的聚丙烯管件作为过渡,该管件与塑料管采用热熔连接,与金属管件或卫生洁具五金配件采用丝扣连接。
4.2.3 热熔连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l)热熔工具接通电源,到达工作温度指示灯亮后开始操作。
(2)剪材:用管剪剪取所需长度,必须使端面垂直于管轴线。为确定所需熔接部分的长度及方向,可以用笔在管道上划出所需长度。
(3)热熔接:当管熔接器加热到260℃时,将管材和配件用双手同时推进熔接器模具内,并加热5 秒以上。并注意长度及方向。不可过度加热,以免管材在配件内变形而发生漏水。
(4)被连接的管道和管件接头处应平整、清洁、无油。在管道插入深度处做记号。对整个嵌入深度的管道和管件的接合面加热。熔接施工应严格按规定的技术参数操作,在加热和插接过程中不能转动管道和管件,应直线插入。正常熔接时,在接合面应有一均匀的熔接圈。熔接操作技术参数如下:
(5)插接:加热后,将管材及管件脱离熔接模头,立即对接。
| 管材外径(mm) | 熔接深度(mm) | 加热时间(秒) | 插接时间(秒) | 冷却时间(min) |
| 2O | 14 | 5 | 4 | 3 |
| 25 | l6 | 7 | 4 | 3 |
| 32 | 2O | 8 | 4 | 4 |
| 4O | 2l | l2 | 6 | 4 |
| 5O | 22.5 | l8 | 6 | 5 |
| 63 | 24 | 24 | 6 | 6 |
| 75 | 26 | 30 | 1O | 8 |
| 9O | 32 | 40 | 1O | 8 |
| 110 | 38.5 | 5O | 15 | l0 |
| 注:若环境温度低于5℃,加热时间应延长10 % | ||||
(1)法兰盘套在管道上。
(2) PP 过渡接头与管道热熔连接。
(3)校直两对应的连接件,使连接的两片法兰垂直于管道中心线,表面相互平行。
( 4)法兰的衬垫,应采用耐热无毒橡胶圈。
( 5 )法兰连接部位应设置支吊架。
4 . 3 管道敷设
| 施工部位 | 敷设方式 | 施工方法 | 注意事项 | |
| 支管安装 | 嵌墙暗敷 | 配合土建预留凹槽,管子直接嵌人并用管卡将管子固定在管槽内。槽深比管外径大20mm。槽宽比管外径大40-60mm。有管件和管卡的局部地方视管件尺寸适当加大。管槽应随管道折角转弯。 | 槽弯曲半径应满足管道最小弯曲半径。凹槽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尖角等突出物,管道试压合格后,墙槽用M7.5 级水泥砂浆填补密度。 | |
| 钢筋混凝 土剪力墙 | 敷设贴于墙表面,并用管卡固定于墙面上,待土建墙面施工时,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抹平,然后在外贴装饰材料。 | |||
| 吊顶内 | 可据现场实际情况设定走向,并作吊架。 | 管壁距楼板底及吊顶构造面不应小于50mm | ||
| 对于支管过客厅的情况有两种方法: 1 .直埋于地坪找平层中。 2 .埋设于钢筋混凝土楼板中,但必须设套管,应有防止混凝土流入套管的措施。 | ||||
| 立管 | 有管井 | 敷设在管井中 | 应注意固定支承点的设置。预埋套管内径大于管外径30mm | |
| 无管井 | 在管道穿越楼板部位预埋套管,并在穿越部位管段中间应加夹一只铜箍件以防渗漏 | |||
| 建筑物埋地引人管和室内埋地管 | 室内地坪0以下管道铺设分两段进行。先进行地坪±0以下至基础墙外壁端的铺设;待土建施工结束后,再进行户外连接管的铺设。室内地坪以下管羞设在土建工程回填土夯实以后,重新开挖进行。严禁在回填土前或未夯实的土层中铺设。铺设管道的沟底应平整,不得有突出的尖硬物体。土壤的颗粒粒径不宜大于12mm,必要时可铺100mm加厚的砂垫层。 | |||
| 备注:1 暗设的管道应经水压试验合格和检查无渗漏后才能填封管槽和进行粉刷或贴饰面层施工。 2 .穿越管道的孔洞,当无防水要求时,可用1 : 2 水泥砂浆填实;当有防水要求时.应采用膨胀水泥配制1 : 2 水泥砂浆填实,并在板面抹三角灰。 3 .安装后的管道,严禁攀踏或作它用。 | ||||
沿墙面或楼面敷设的管道采用管卡固定,管卡用钢钉或膨胀螺丝钉牢在依托墙体或楼板上。悬吊安装的管道或管外有保温层的管道应采用吊架或托架来固定。管卡的最小尺寸应按管件确定。尺寸如下:
最小管卡宽度
| 公称外径De(mm) | 最小管卡宽度(mm) |
| ≤63 | 16 |
| 75,90 | 20 |
| 110 | 22 |
冷水管支吊架最大间距
| 公称外径De(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3 | 75 | 90 | 110 |
| 横管(mm) | 650 | 800 | 950 | 1100 | 1250 | 1400 | 1500 | 1600 | 1900 |
| 立管(mm) | 1000 | 1200 | 1500 | 1700 | 1800 | 2000 | 2000 | 2100 | 2500 |
| 公称外径De(mm) | 20 | 25 | 32 | 40 | 50 | 63 | 75 | 90 | 110 |
| 横管(mm) | 500 | 600 | 700 |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 1500 |
| 立管(mm) | 900 | 1000 | 1200 | 1400 | 1600 | 1700 | 1700 | 1800 | 2000 |
管道配水点应采用耐腐蚀金属材料制作的内螺纹配件,且应与墙体固定、固牢。在管道井中安装管道时,立管会在两个楼板间垂直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应在主管的两个支管附近各装一个固定支架,支架的间距不能超过3 米。
4 · 5 管道伸缩补偿办法
利用管道自身转弯,以悬臂端进行伸缩补偿(亦称自然补偿)
式中:LZ为自由壁最小长度(mm) ,ΔL为管道伸缩长度(mm) , De 为计算管段管道的外径(mm) , K 为材料的比例系数(PP-R管取20 )
( 2 )采用伸缩量补偿器补偿
补偿器宽度(即U型水平长度)公式如下:
式中:Amin为补偿器最小宽度(mm) ,ΔL为管道伸缩长度(mm) ,SD为安全距离(一般取150mm )
补偿器长度(即U型竖向长度)公式如下:
式中:LSV为补偿器长度(mm) ; De为计算管段管道的外径(mm) , ΔL为管道伸缩长度(mm) , K 为材料的比例系数
( 3 )其他补偿方法
管道系统由干管引出的支管部位、与供水设备和器具连接处,宜有折角悬臂管段。进户管穿越外墙处,公称外径不小于40mm,应采用水平折弯后过渡。
5 水压试验、清洗、消毒
5 . 1 水压试验步聚
( l )冷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1.0Mpa ;热水管试验压力应为管道系统工作压力的2.0倍,但不得小于1.5Mpa 。试验压力值是指管道末端最低点的压力。若压力最高点的压力超过1.0Mpa ,管道应采取分段试压。
( 2 )向试压管段缓慢注水,同时将管内空气排出,逐步将各配水点封堵。
( 3 )加压应采用手压泵缓慢升压,当升压至试验压力1/3时,稳压10-30分钟,在升压至试验压力2/3时,再稳压10-30分钟,最后再升至规定的试验压力,然后停止加压,开始计时,稳压1 小时,观察接头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用测定的压力表精度应为0.01MPa ·
( 4 )稳压1 小时无渗漏现象,且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 .5倍状态下稳压2小时,压力降不超过0.03MPa为合格。
5 . 2 冲洗:给水管道系统在验收前应进行通水冲洗。冲洗水流速宜大于2m / S ,冲洗时应不留死角,每个配水龙头应打开,系统最低点设放水口。直至冲洗出口处排水水质与进水相当为止。
5 . 3 消毒:在使用前应采用每升水含20-30mg的游离氯的清水灌满管道进行消毒,含氯水在管中应静置24 小时以上。消毒后,再用饮用水冲洗管道后方可饮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