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初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0:29
文档

初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043-2019年第31期︵总第179期︶课堂教学KETANGJIAOXUE引言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以实际教学为载体,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地学知识,正确地学做人,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德育的传授尽可能地以渗透为主,毕竟死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毫无趣味,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塑造完美人格。一、创设德育环境,全面渗透素质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对
推荐度:
导读-043-2019年第31期︵总第179期︶课堂教学KETANGJIAOXUE引言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以实际教学为载体,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地学知识,正确地学做人,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德育的传授尽可能地以渗透为主,毕竟死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毫无趣味,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塑造完美人格。一、创设德育环境,全面渗透素质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对
-043-2019

年第31期︵总第179期

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

引 言

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合适

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以实际教学为载体,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 引导学生有效地学知

识,正确地学做人,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德育的传授尽可能地以渗透为主,毕竟死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毫无趣味,将

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塑造完美人格。

一、创设德育环境,全面渗透素质教学

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毕

竟对于单纯的知识传授,教师只需要课前做好备课,课堂上认真讲课目的就达到了,但是德育渗透不能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理论,或者教学生怎样去做。针对这个问题,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德育环境,提高对学生品德教育的渗透性[1]

首先,教师要从人格、态度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全面要求学生,使其在学习时能互帮互助,在生活上能互相关心,促进班里形成和谐融洽的氛围。

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结

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的目的或主人公的坚

韧品格。例如,在开展《诚实与信任》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先了解文章大意,在学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后,教师要结合文章给学生讲清楚何为诚实与信任,主人公与受害者未曾谋面,是怎样做到相互信任的,又是如何建立了跨越金钱的友谊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自己对于诚实与信任的看法进行分享,让学生感受成为课堂主人翁的感觉,这

样不仅迅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德育方面的有效渗透。

最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区别诚实与谎言,并进一步

要求学生遵守班规,以诚实守信立身。教师在班级创设良好的德育环境给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素养,真正达到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使

学生的身心获得优质发展。

二、紧密结合课堂,培养正确人生观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做到仔细研究学科培养特

点,根据书本内容充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引导学生沿着正确健康的成长道路坚定不移地前进、发展[2]

。作

为我国的合格公民,热爱自己的国家是个人必然的政治觉悟,爱国主义教育是教授人们谨记对祖国的时刻需要,保持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时刻将自己个人的命运同祖

国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要紧密联系国情并以此为基础,给学生传输爱国情感,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例如,在进行“中国的自然资源和中国的主要产业”方面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可以提前收集最新的国家发展情况,通过大量的图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教师要让学生先对我国的面积、人口数量、地形、矿产等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让学生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丰富,在众多领域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由此激发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让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优势所在。通过地理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和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渗透,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的强大,从而在其心里树立民族自豪感,积极传递关于国情的正能量,唤起学生的

自豪感和爱国心。

三、设置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

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对班级良好环境的营造有极大

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日常管理时必须做到与学生之间

要互相尊重、互相理解[3]

。在进行班级的德育教育时,任

课教师开展班级工作不要营造一言堂的情景,要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进来,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初中生对各方面的认知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在班级管理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让他们为创建文明班级发表属于自己的看法,这样对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有极大推动作用。

例如,每周一次的班会活动是班主任对班内学生进

行德育渗透的好机会,每次选取一个合适的主题,让每个学生积极准备发言稿,通过适当交流充分给予学生展

初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唐建军

(江苏省海门市实验初级中学,江苏海门 226100)

摘 要:关于教育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课程,课程的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最重要的途径。现代教学强调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不仅需要开展知识学习,更重要的是学知识的同时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与思政进行有效的融合,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德育、智育的共同发展?本文将结合初中课程,借助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活动开展等进行详细的讨论说明。关键词:初中教学;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43-02

-044-2019年第31期︵总第179期

课堂教学KETANG JIAOXUE

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通过各类题材教会学生如何感知

生活、如何健康成长。各种主题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坚定的信念,真诚地对待他人,积极完成班级任务。对于教师而言,不同的学生都是一个而完美的个体,对任何事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想法和思维。作为初中班主任的教师,必须学会走进学生的内心,与学生深入交流,去了解学生内心的不安及情感上的变化,做他们人生的导师,为每个学生指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路。

四、完善教学结构,融合传统文学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博大精深的文化值得

我们永久学习。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会单纯地将一个知识点进行发散教学,使学生一直沉浸在单一知识的教学中,不论是身体或是心理都会出现极大

的疲惫状态。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

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也要灌输传统文化的精华,二者达到完美的结合时,学生不仅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会对国家流露出极强的爱意。教师要在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疲软时,适时改变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穿插各方面的知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促进也会有强烈的推动作用。

例如,教师在教授《世说新语》与古诗《咏雪》时,首

先要完成对整体内容的讲解,然后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谢太傅、谢朗、谢道韫,再让一名学生读旁白。文

章内容大致讲述了东晋的谢安谢太傅在一个下雪天里,高兴地把自己的儿子、侄子侄女们叫在一起,与这些孩子

讨论诗词歌赋。大家正聊得起兴,雪突然下大了,谢太

傅爽朗地笑了,问孩子们:“天空中飘飘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谢太傅的侄子第一个答道:“就像是在天空中撒了盐一样。”他的一个侄女说:“应当比作柳絮在风中舞动。”谢太傅高兴地笑了……演绎的同学要先做自我介绍及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再现经典场景是一种寓

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

的是让学生用另一种方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结 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素质教学的倡导

下,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道德、价

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也要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有效结合课堂内容完善学生的德育、

智育教学,以促使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1] 袁颖,朱国福等.立足文化内涵 实施课程育人——

中药学教学中课程思政的探索[J].中医教育,2018(04):33-36.

[2] 胡智全.新课程背景下初级中学的学校制度文化建

设——基于黄石十四中创办特色学校的探索与实践[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 胡军.“课程思政”理念融入高职外语课程的生成路

径研究[J].职教通讯,2019(02):30-34.作者简介:唐建军(1977.5—),男,江苏海门人,中学高级教师,海门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引 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在历史核心素养视角下出现了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利用史料开展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下

面本文将对如何运用史料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展开分析。一、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历史学科包括大量过去发生的事实。对于十几岁的

初中生来说,他们可能对历史知识缺乏浓厚的兴趣

[1]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

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动力。史料,指的是可以成为研究和讨论历史的根据的内容。其包括一些充满趣味的事情或案例,教师利用史料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索欲望。

笔者在教学《灿烂的青铜文明》这节课时,为了吸

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实践与思考

唐雄

(江苏省射阳县特庸初级中学,江苏盐城 224000)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史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31-0044-02

文档

初中课堂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

-043-2019年第31期︵总第179期︶课堂教学KETANGJIAOXUE引言作为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德育教育,达到以实际教学为载体,将课堂知识传授与价值观的培养相结合,引导学生有效地学知识,正确地学做人,建立完善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于德育的传授尽可能地以渗透为主,毕竟死板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毫无趣味,将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地与知识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塑造完美人格。一、创设德育环境,全面渗透素质教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