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单元测试01
一、字词百花园。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抖擞(shǒu) 揪住(jiū) B.铸成(zhù) 腮边(sī)
C.侄子(zhí) 揩泪(kāi) D.蘸浆(zhān) 挠头(láo)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规矩摔跤挺拖仰面朝天 B.师傅露陷脚腕诸亲六眷
C.木桶屏障捏住天衣无逢 D.轰然芝麻喉咙手疾眼快
3.下面选项中,最可能是“鹐架”中“鹐”字的意思的一项是( )。
A.陷阱 B.打架 C.鸟禽啄食 D.讥讽
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林刚来这里,人地生疏,形单影只,大家应当主动关心他。
B.老校长的话铿锵有力,很有教育意义。
C.最初,大家都认为人能飞上天是异想天开。
D.放学了,老师布置完作业,又检查了班级卫生,才扬长而去。
二、句子游乐场。
1.下列句子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
A.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
B.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C.他的心里志忑不安,生怕自己做过的事被人知道了。
D.他半闭着眼睛,干枯的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头慢慢地向后拗过去。
2.按要求写句子。
(1)她红扑扑的脸上眼睛一闪一闪的,好像明亮而美丽的珍珠在闪耀。睫毛又密又长,尤其黑,像被浓墨染过似的。粉红色的发带在头上一颠一颠的,仿佛飞舞的彩蝶。(照样子,写一写某个人物的外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本句运用侧面描写突出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请你仿照例句,用侧面描写突出小华跑步快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欢乐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摔跤》主要通过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捧跤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小嘎子顽强、机灵、争强好胜的特点。
( )
2.严监生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里的人物,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吝啬鬼严监生这一人物形象。 ( )
3.《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作者是巴金,文章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 ( )
4.《刷子李》《摔跤》《两茎灯草》《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都用了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 ( )
四、阅读芳草地。
【选文一】苏大夫本名苏金散。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
【选文二】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截,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1.对选文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各色的规矩”指请苏七块看病必须先备好七块银圆
B.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是说明他不仅医术精湛,还精于唱戏
C.通过细节描写突出苏七块行医的个性,鲜明地塑造了人物形象
2.选文二中写道:“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请你说一说句中“戳”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一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了“苏七块”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篇选文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请你说一说“苏七块”“泥人张”分别奇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习作风景线。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遇到了许多老师。他们各有特点,或是幽默风趣;或是和蔼可亲;或是循循善诱。你想用哪些典型事例来表现他们的特点呢?请你以“××老师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习作,注意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展开描写。
第五单元测试01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的掌握。“擞”应读“sǒu”,“腮”应读“sāi”,“蘸”应读“zhàn”,“挠”应读“náo”。做题时,要认真读题。题干要求选择的是加点字读音全部错误的一项,只有D项是全部错误的,所以选D。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A项“挺拖”中的“拖”应为“脱”;B项“露陷”中的“陷”应为“馅”;C项中“天衣无逢”中的“逢”应为“缝”,是缝隙的意思。D项词语书写全部正确,所以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字义。“鹐”这个字可以放在语境中理解。“鹐架”指禽类特别是鸡用嘴去啄同类或敌人。“鹐”是(尖嘴的鸟)啄的意思。因此选项C最为准确。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思,再看在语境中是否运用恰当。A选项“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伴侣,小林来到新环境,是孤单的,因此词语与句子语境相符。B选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用来修饰老校长的话是恰当的。C选项“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符合最初大家认为人能飞上天是无法实现的想法。D选项“扬长而去”是大模大样地离开的意思,形容老师不合适,因此选择D。
二、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A、B、D三个选项都是对人物的动作描写,C选项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因此选择C。
2.【答案】示例:(1)她那红嘟嘟的小脸闪着光,好似熟透的苹果。两条弯弯的眉毛像月牙儿。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仿佛发光的黑宝石。
(2)运动会上,发令刚响,小华就冲了出去,等他跑到终点,裁判愣住了,再看其他人,还没跑到一半呢!
【解析】(1)本题考查描写人物基本方法运用的能力。例句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因此在仿写时也要尽可能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外貌。
(2)本题考查对侧面描写的掌握。注意题干给出的要求:用侧面描写突出小华跑步快的特点。所以,答题时可以对周围人的反应进行描写,以此突出小华跑得快。
三、
【答案】1.√
2.√
3.×
4.×
【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综合掌握。第3题《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作者是老舍,不是巴金。第4题
《刷子李》《捧跤》《两茎灯草》都采用了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但《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是描写祥子结实健壮的身体,并没有采用典型事例。因此这两道题是错的。
四、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的能力。A选项通过检索信息就可以得出结论是正确的。写人的文章通常都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塑造人物形象,而选文着力对“苏七块”的外貌和动作进行了描写,C选项是正确的。B选项“描写苏七块声音洪亮是说明他不仅医术精湛,还精于唱戏”,描述不正确。选文是对苏七块医术精湛的描写,并没有描述他精于唱戏,因此B选项不正确。
2.【答案】“戳”是对泥人张的动作描写,表达出泥人张对海张五鄙夷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判断和理解。运用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动作的细节刻画,可以细致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作者写泥人张将泥团放到桌子上的动作,不用“放”,不用“摆”,而是用一个“戳”字,写出了泥人张动作之随意,表达出泥人张对海张五的鄙夷。
3.【答案】选文一运用了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体现“苏七块”的医术高超。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方法。选文一中“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是对“苏七块”的外貌描写;“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是对他的动作描写,表现出苏七块医术的高超。4.【答案】苏七块:外貌奇,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医术奇,手下动作“干净麻利快”,医术高超;规矩奇,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才肯瞧病。泥人张:捏泥人的绝活奇,眼睛只瞅着桌上的酒菜,单只手摆弄泥巴,就能捏出自己想要捏的人来;行事、性格奇,用捏泥人的方式机智地回击海张五,维护自己的尊严。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的能力。要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去概括两位奇人奇在哪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很容易找到苏七块的医术奇,泥人张捏泥人的绝活奇。但细细品读之后,会发现作者塑造人物的形象很丰满。苏大夫的外貌与众不同,他的绰号也同样与众不同,作者的每一句话都围绕人物的“奇”展开。泥人张也同样如此,面对别人的侮辱能镇定自若,巧妙回击,这也正是其奇之所在。
五、
【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老师每天都在陪伴着学生,描写好老师首先要写出老师最突出的特征。其次写作时要结合一两个典型事例,用上外貌、神态、心理、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最主要的特征,还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鲜活。除此之外,还要带着情感来写作,写出真情实感。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02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刷浆(jiāng) 发怔(zhēng) 扳倒(bān)
B.监生(jiàn) 脚腕(wàn) 揩泪(kāi)
C.使诈(zhà) 屏障(píng) 难堪(kān)
D.露馅儿(xiàn) 侄子(zhí) 伤疤(bā)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欺负 语重心长 半信半疑
B.郎中 天衣无缝 诸亲六眷
C.格局 仰面朝天 结实硬捧
D.可怜 匀匀实实 平平整整
3.下列不是描写人物外貌的词语是( )
A.神采飞扬 B.衣冠楚楚 C.膀大腰粗 D.仪表堂堂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面色凝重地坐在窗前。(神态描写)
B.如果举了手,王老师会喊我吗?课后李悦会不会嘲笑我?(心理描写)
C.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外貌描写)
D.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神态描写)
5.在下面语段中的括号里填入表示动作的词,最合适的一项是( )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的运动员,手一( ),脚一( ),猛地( )了起来,左脚尖( )住起跑线,膝盖一( ),稳稳地( )着。他的双臂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上,整个身体微微前( ),那架势,就像一只准备起飞的雄鹰。
A.撑 踮 跳 顶 弯 蹲 冲
B.撑 踮 爬 顶 弯 蹲 倾
C.踮 撑 爬 踩 弯 蹲 倾
D.撑 踮 跳 踩 蹲 弯 冲
6.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节选自作家冯骥才的小说《骆驼祥子》。 ( )
(2)《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 )
(3)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燃着两茎灯草一直不合眼,突出了他的形象。 ( )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的小嘎子、______的祥子、______的刷子李、______的严监生。
二、阅读与欣赏。
苏七块
冯骥才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儿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各色①。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作: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地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模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选自《俗世奇人》)
注①各色:方言。意思是特殊,与众不同。
1.苏七块一直不给车夫张四看病,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他不愿意给张四这样身份低下的车夫看病。
B.因为张四拿不出七块银元,苏七块给他看病挣不到钱。
C.因为苏七块不想破坏自己定下的规矩。
D.因为苏七块看准了华大夫心善,他想等华大夫替张四付钱。
2.下列对苏七块的人物特点概括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医术高明但唯利是图。
B.医术高明且坚持原则。
C.唯利是图但心地善良。
D.心地善良且坚持原则。
3.苏七块是小说《俗世奇人》中的一个人物,请结合本文分析苏七块的“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苏大夫为“苏七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
想一想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人是谁,以“我忘不了他(她)”为题,通过具体的事例写一写他(她)的特点,尽量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
要求:(1)围绕中心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2)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450字左右。
第五单元测试02
答案
一、
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1)×
(2)√
(3)√
7.【答案】略
二、
1.【答案】C
2.【答案】B
3.【答案】苏七块医术出众,技艺高超,原本已在“奇人”之列,但他又立下了严格的“行医规矩”,更是奇崛之极。
4.【答案】因为苏大夫有个各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
三、
【答案】略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试03
一、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3分)
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bān dǎo shǒu wǎn zhù zào bàn zhù jiū ěr du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
shuā jiānɡ shī fù bāo fú shuǐ tǒnɡ kāi yǎn lèi
____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 ______ __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磕破(kē kōu) 警惕(jǐn jǐnɡ) 阶段(jiē jiè)
踮起(diǎn diàn) 噘起(juē juè) 似乎(shì sì)
四、选择题。(10分)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豆浆 包袱 水桶
B.屏障 神圣 难甚
C.欺诈 发怔 侵犯
D.诈骗 甚至 发怔
2.下列词语的意思与词语不对应的一项是( )。
A.用刷子在墙壁上刷石灰浆。(刷浆)
B.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规定)
C.悠闲的样子。(悠然)
D.打鼓时的音响节奏。(鼓点)
3.“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刷子李”认为曹小三很傻,必须要好好学习,才能学到本领。
B.“刷子李”告诉徒弟曹小三,不要以为别人的名气都是虚的,那可是名副其实的。
C.“刷子李”教育曹小三手艺人必须有本事,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D.“刷子李”教育曹小三要好好学本事。
4.下列语句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个留平头的孩子真像个专业的足球守门员。
B.站在小守门员身后的,是个腆着肚子的小男孩。他好像是候补的。
C.只见足球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落入网中。
D.妈妈像以前一样从早到晚不停地忙碌着。
5.下列对写人的基本方法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选用典型事例,把人物写具体。
B.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C.描写人物运用正面描写最能表现人物特点,而侧面描写不能表现人物特点。
D.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五、填空题。(33分)
1.比一比,组词语。(5分)
楼________ 伴________ 炸________ 障________ 堪________
搂________ 绊________ 诈________ 潭________ 甚________
2.照样子,填词语。(6分)
例:学习知识
________嘴巴 ________权利 ________报纸
________秘密 ________习惯 ________阵势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吩咐 叮嘱
(1)妈妈________我在上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
(2)老师________我们几个男生去二楼抬桌子。
侵犯 侵略
(3)曹小三真觉得这件黑衣服有种神圣不可________的威严。
(4)抗日战争时期,日本________者杀害了我们许多同胞。
4.按要求,写句子。(4分)
(1)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旁边的那个戴帽子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猛烈的球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课文内容填空。(14分)
(1)“小嘎子”是作家________的儿童小说《________》中的主人公。《摔跤》这个片段通过对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表现了小嘎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个性特点,表现了胖墩儿________的特点。(5分)
(2)《刷子李》一文中“刷子李”高超的技艺表现在: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4分)
(3)《我的朋友容容》一课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两个典型事例,细致刻画了容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5分)
六、阅读理解。(15分)
渴望读书的“大眼睛”
十几年前,一位年轻的摄影爱好者深入大别山地区采访“希望工程”。在安徽省金寨县,他遇到了一群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的孩子,在众多孩子中间发现了一双闪亮的大眼睛。这个大眼睛的小女孩年龄最小,最叫他担心,因为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可是,这个大眼睛的小姑娘十分坚强,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这位记者十分感动。一天早晨,他随着这个孩子走进教室,拍下了《我要读书》这张极具感染力的照片。从此,照片中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打动了无数的热心人,也在小朋友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看,这双大眼睛,是那样明亮,那样专注。它注视着前方,生怕漏掉老师在黑板上写的每一个字,生怕漏掉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你看,这双大眼睛,闪烁着渴望,充满着忧郁。虽然清晨教室光线并不明亮,虽然她上学前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可是就连这样的学习机会她也担心会失去……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你,看着我,向我们讲述着成千上万濒临失学的儿童的故事。
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这幅照片发表后,“大眼睛”很快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标志。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在社会各界的努力下,“希望工程”开展十年后共收到捐款17.82亿元人民币。220.9万因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贫困地区崛起了7549所希望小学。因此,“希望工程”被公认为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为改变教育落后面貌所付出爱心的一块丰碑。
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1.课文题目中的“大眼睛”加上了引号,其作用是( )(2分)
A.特定称谓 B.着重指出 C.表示引用
2.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4分)
(1)“大眼睛”是怎样读书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者为什么要拍摄这张照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眼睛的?从第2~5自然段中各找出一个关键词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中的两个“生怕”写出了小女孩________。第3自然段中加点词语“虽然”写出了学习条件的________,“可是”说明了小女孩对________的渴望,以及内心充满________的原因。(4分)
5.用“________”从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2分)
6.“大眼睛”为什么能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习作展示。(25分)
题目:我的________。(横线上可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家人)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
2.运用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的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
3.不少于450字。
第五单元测试03
答案
一、
【答案】略
二、【答案】扳倒手腕铸造绊住揪耳朵刷浆师傅包袱水桶揩眼泪
三、
【答案】kējǐngjiēdiǎnjuē sì
四、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C
五、
1.【答案】楼房伙伴煎炸屏障难堪搂着绊倒诈骗水潭甚至
2.【答案】噘起侵犯取出说出养成摆开
3.【答案】(1)叮嘱
(2)吩咐
(3)侵犯
(4)侵略
4.【答案】(1)这支笔是你的,还是他的?
(2)旁边的那个戴帽子的小男孩却显得挺紧张,也许是头一回看到这样激烈的球赛。
5.【答案】(1)徐光耀小兵张嘎语言动作心理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沉稳、憨厚老实
(2)刷墙时穿一身黑衣裤,一双黑鞋,身上却一个粉点也没有刷出的墙均匀平实,坐在他刷过的屋子里如同般美
(3)取报纸寄信忠于职守助人为乐天真可爱
六、
1.【答案】B
2.【答案】(1)“大眼睛”每天跋涉30里路求学,她上学走的是蜿蜒的山路,其中一段还在一座大水库上面。不管刮风下雨,她总是按时到校。
(2)记者被“大眼睛”行为所感动。
3.【答案】专注渴望讲述唤起
4.【答案】对知识的渴求艰苦知识忧郁
5.【答案】这双大眼睛,好像在看着大人,看着孩子,看着所有人,从心灵深处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关心。
6.【答案】这双忧郁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激起了海内外千百万人的爱心,无数援助之手伸向了渴望求学的孩子们。无数同龄的孩子也自愿向贫困地区的孩子捐献文具图书,把省下来的零花钱积攒起来援助小伙伴。直到今天,那双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还在注视着人们,召唤着更多的人投入到“希望工程”当中,激励着千百万孩子更加努力学习。
七、
【答案】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