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笔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2:47
文档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笔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体都在震动,震动停止,发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V固>V液>V气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5.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6.人耳能够区分原声和回声条件:原声和回声要相差0.1s以上。7.用回声测距,空气中距离不能小于17m。我们怎么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骸骨传导听觉神经产生听觉。3.耳聋:(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坏,可以靠助听器矫正。(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
推荐度:
导读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体都在震动,震动停止,发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V固>V液>V气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5.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6.人耳能够区分原声和回声条件:原声和回声要相差0.1s以上。7.用回声测距,空气中距离不能小于17m。我们怎么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骸骨传导听觉神经产生听觉。3.耳聋:(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坏,可以靠助听器矫正。(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体都在震动,震动停止,发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V固>V液>V气

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5.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

6.人耳能够区分原声和回声条件:原声和回声要相差0.1s以上。

7.用回声测距,空气中距离不能小于17m。

我们怎么听到声音

1.人耳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骸骨传导听觉神经产生听觉。

3.耳聋:(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坏,可以靠助听器矫正。(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可矫正。

声音的特征

1.声音:(1)音调: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

影响因素: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定义: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影响因素: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距发声体远近: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3)音色:不同发声物体音色一般不同。

2.人耳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小于20 Hz的声波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定义:(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2)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减弱噪声的途径: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

电压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源的作用: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3.电压的作用:使电路中的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4.电压通常用U表示,主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其他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uV)。

5.电压单位进率:1千伏(kV)=1×10³伏(V)  1伏(V)=1×10³毫伏(mV)  1毫伏(mV)=1×10³微伏(uV)。

6.一般情况下,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V;绝对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12V。

7.电路图中电压表的符号:

8.家用电路电压220V;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9.电压表正确使用方法:1.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2.被测电压不能超过最大量程,不能估计电压时使用最大量程试触。

10.电压表量程:(1)0V~3V(分度值0.1V);(2)0V~15V(分度值0.5V)。

11.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1.都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2.电流都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流或电压都不能超过最大量程,在不能估测最大电流或电压时都应用最大量程试触类选择量程。

不同点:1.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

2.计量单位不同。

3.电压表可直接接电源两端;电流表绝对不能直接接电源两端,否则会发生短路。

4.电压表内电阻极大,相当于断路;电流表内电阻极小,相当于导线。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U=U1+U2+……+Un

2.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U1=U2=……=Un

电阻

1.电阻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电阻用R表示,主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Ω。

3.1兆欧(MΩ)=1×103千欧(kΩ)  1千欧(kΩ) =1×103欧(Ω)

4.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温度、横截面积。R(电阻)=。

5.大多数导体(金属导体)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变阻器

1.滑动变阻器简图:

2.滑动变阻器符号: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4.滑动变阻器的铭牌1.5A、50Ω的物理意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5.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1.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2.通过的电流不能超过最大量程值。3.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接入电路。4.开关闭合前要把滑片P置于最大电阻值处。

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1.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控制电阻R一定,通过改变R两端的电压来改变电流。

R=10Ω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110.1
220.2
330.3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控制电压U一定,改变定值电阻的阻值,来改变电流。

U=2V

实验次数电阻R/Ω

电流I/A

150.4
2100.2
3150.14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1)保护电路。

(2)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一定。

3.结论:欧姆定律

导体上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和导体上的电阻成反比。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的文字表达: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A)=。注意:据R=可知,导体的电阻仅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虽然I(A)=,但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3.公式

同一个串联电路同一个并联电路
电流I/A

I=I1=I2=……=In

I=I1+I2+……+In

电压U/V

U=U1+U2+……+Un

U=U1=U2=……=Un

电阻R/Ω

R=R1+R2+……+Rn

R=nR1(n个相同的电阻)

=++……+

R= (n个相同电阻)

R= (仅用于两个电阻)

比例关系=

=

=

=

4.串并联电路中电阻关系推导方法:

(1)串联:U=U1+U2

IR=I1R1+I2R2

R=R1+R2

理解: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2)并联:I=I1+I2

=+

=+

理解: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

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R=

(1)测定值电阻:

实验次数电流I/A

电压U/V

电阻R/Ω

平均值
11.2315

15Ω

20.34.515
30.4615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保护电路。

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来多测几组数据。

(2)测小灯泡: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10.147.14
21.50.188.33
320.210
42.50.2211.36
530.2412.5
63.50.2712.96
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增高而增大,所以I与U不成正比,所以不能求电阻的平均值。

电能

1.电流做功的实质: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2.电能的国际主单位:焦耳,简称:焦,符号:J,常用单位:度,学名:千瓦时,符号:kW·h。

3.换算关系:1千瓦时(kW·h)=3.6×106焦(J),推算方法:1kW·h=1000W×3600s=3.6×106J。

4.电能表:(1)用途: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多少。(2)600revs/kW·h的物理意义:用电器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的转盘就转600转。

5.电能/电功计算公式:W=UIt=I2Rt=t。

电功率

1.电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国际主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3.电功率的定义:用电器在1s内消耗的电能。

4.电功率的数学表达式:P(W)=或P(kW)=。

5.灯泡的亮暗程度取决于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无关。

6.电功率与电压的关系:

(1)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2)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能正常工作;

(3)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7.电功率计算公式:P=UI、P=、P=I2R。

8.电能计算公式:W=Pt=UIt=t=I2Rt=UQ。

9.同一电阻两端的电压是原来的n倍时,功率是原来的n2倍。

电与热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Q=I2Rt。

3.推广公式:W=Q=UIt=t(纯电阻电路)。电动机:W>Q=I2Rt≠UIt≠t。

4.纯电阻电路: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电功率和安全用电

1.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1)同时工作的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2)短路。

2.保险丝的材料: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丝。

3.保险丝的作用:当电路中的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注意:绝对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生活用电常识

1.试电笔使用方法:笔尖接触被测导线,手按住笔尾金属卡,如果氖管发光,则被测导线为火线,如果氖管不发光,则被测导线为零线或地线。

文档

八年级下学期物理笔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体都在震动,震动停止,发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3.V固>V液>V气4.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5.回声的应用:回声测距。6.人耳能够区分原声和回声条件:原声和回声要相差0.1s以上。7.用回声测距,空气中距离不能小于17m。我们怎么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1)空气传导。(2)骨传导。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骸骨传导听觉神经产生听觉。3.耳聋:(1)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坏,可以靠助听器矫正。(2)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