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送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2分)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中,作为实验中的变量应是( )
A.光 B.湿度 C.温度 D.空气
2.(2分)草原上的狮子与斑马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互助 D.斗争
3.(2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哪种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
A.空气 B.湿度 C.温度 D.土壤
4.(2分)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 )
A.左下方 变亮 B.左下方 变暗
C.右上方 变亮 D.右上方 变暗
5.(2分)与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2分)与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较,植物体没有(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2分)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点是( )
A.利用孢子生殖后代 B.具有根、茎、叶的分化
C.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D.生活在陆地环境中
8.(2分)胚的组成是( )
A.胚芽、胚轴、胚乳、胚根
B.胚芽、胚轴、胚根、胚乳、子叶
C.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D.种皮、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9.(2分)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 )
A.碳、氢、氧 B.铁、锰、磷 C.钙、钾、镁 D.氮、磷、钾
10.(2分)叶片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是( )
A.表皮 B.气孔 C.保卫细胞 D.叶脉
11.(2分)细胞完成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 )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
12.(2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猴子 C.森林古猿 D.以上都不是
13.(2分)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中主要的生殖器官是( )
A.输精管和卵巢 B.输精管和子宫
C.睾丸和卵巢 D.睾丸和子宫
14.(2分)人体最主要的消化和吸收器官是( )
A.胃 B.小肠 C.大肠 D.消化道
15.(2分)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B.乙图演示吸气,膈肌舒张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舒张
D.乙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16.(2分)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 )
A.只有体循环
B.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C.只有肺循环
D.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17.(2分)一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外的是( )
A.血浆、白细胞 B.红细胞、白细胞
C.红细胞、血小板 D.血小板、白细胞
18.(2分)输血应当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紧急的情况下,才可以输少量的异型血.如果用箭头符号表示一种血可以输给谁,则下面正确的输血方式是( )
A.O→AB B.AB→O C.B→O D.AB→A
19.(2分)尿的形成全过程要经过( )
A.肾小管重吸收作用
B.肾小球的滤过和收集管的收集
C.肾小体的重吸收
D.肾小球和肾小囊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0.(2分)人的视觉是在哪个部位形成的?( )
A.晶状体 B.玻璃体
C.视网膜 D.大脑的某区域
21.(2分)如果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下面关于该缩手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是简单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B.是复杂反射,由脊髓控制完成
C.是简单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D.是复杂反射,由大脑控制完成
22.(2分)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较多( )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蛋白质 D.葡萄糖
23.(2分)“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
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24.(2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呈两侧对称 B.身体都有两层细胞构成
C.身体呈辐射对称 D.有口无肛门
25.(2分)蝗虫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是( )
A.气管 B.触角 C.外骨骼 D.翅
26.(2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D.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布
27.(2分)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 )
A.由骨和肌肉组成 B.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C.由关节和肌肉组成 D.由骨和关节组成
28.(2分)“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下列对“小鸟”该种行为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2分)下列昆虫中,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是( )
A.蟾蜍、螳螂 B.蜜蜂、蚂蚁 C.蝗虫、螳螂 D.苍蝇、蚊子
30.(2分)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A.制造有机物 B.帮助植物传粉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31.(2分)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32.(2分)酿制酒酿和制作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分别是( )
A.醋酸菌和青霉菌 B.酵母菌和醋酸菌
C.乳酸菌和醋酸菌 D.酵母菌和乳酸菌
33.(2分)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微生物病毒
34.(2分)植物的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 )
A.门、纲、科、属、种 B.种、属、科、门、纲、目
C.种、属、科、目、纲、门 D.种、科、属、目、纲、门
35.(2分)下表是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情况,表中的资料反映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 被子植物 | 裸子植物 | 蕨类植物 | 鸟类 | 爬行、两栖类 | 哺乳类 |
| 1822种 | 23种 | 148种 | 214种 | 75种 | 38种 |
C.生物种类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36.(2分)春播一粒种,秋打万斗粮,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 )
A.扦插 B.有性生殖 C.组织培养 D.嫁接
37.(2分)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少了哪一个阶段( )
A.卵 B.幼虫 C.蛹 D.成虫
38.(2分)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病的孩子.其父、母、孩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A.AA、aa、aa B.Aa、aa、aa C.Aa、Aa、aa D.Aa、AA、aa
39.(2分)染色体、DNA、基因为细胞核内的三种物质,如图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0.(2分)下列均为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②卷发和黑发;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
41.(2分)原始大气可能的成分是( )
A.水蒸气、氨、甲烷 B.水蒸气、氧、甲烷
C.沼气、氧、甲烷 D.氧、氨、沼气
42.(2分)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错误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来,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其适应环境
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43.(2分)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的三个环节是( )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B.患病人群、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病原微生物、易感人群、接触途径
D.病原体、传染人群、传播途径
44.(2分)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内淋巴细胞在天花病毒的刺激下,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在这里,天花病毒和特殊蛋白质分别是( )
A.抗原、抗体 B.抗原、抗原 C.抗体、抗原 D.抗体、抗体
45.(2分)有人滑冰时摔倒导致骨折,对其进行急救时不需要( )
A.及时拨打120电话 B.联系家长、告知病情
C.尽快送到医院就诊 D.进行人工呼吸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46.(4分)(1)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适宜的 、一定的 和充足的空气。
(2)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雌蕊的子房发育成 ,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 。
47.(3分)如图是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在这个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2)图中的生产者是 。(填字母)
(3)由于大量垃圾的排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该食物网的生物出现有毒物质富集现象,你认为A→B→E这条食物链中,污染物在 体内含量最多。(填字母)
48.(3分)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提前一天,将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各200克分别装入了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如图),插入软管扎紧口袋,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1)实验时,塑料袋选用不透光的黑色塑料袋,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移开止水夹用手挤塑料袋,发现甲袋中气体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中气体不能使锥形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可以判断出 袋装入的是新鲜的蔬菜,这也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 。
(3)设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形成 实验。
201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生物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送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解答】解:对照实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因此,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唯一的变量是光照。除光照不同外,其它条件如鼠妇的数量、土壤、温度、湿度等都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故选:A。
2.【解答】解:斑马吃草、狮子吃斑马,都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草原上的狮子与斑马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所以选项B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非生物因素温度对植物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故选:C。
4.【解答】解: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而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因此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分别是右上方、变暗。
故选:D。
5.【解答】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的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不同点是动物细胞内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植物细胞内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故选:A。
6.【解答】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见,植物体结构层次比动物体结构层次少了系统这个结构层次。
故选:D。
7.【解答】解:A、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用孢子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可见A符合题意。
B、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不符合题意。
C、由B知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三者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不符合题意。
D、三者的生殖都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解答】解:无论是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都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成新植株。
故选:C。
9.【解答】解: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故选:D。
10.【解答】解: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故选:B。
11.【解答】解: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与生长等。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故选:A。
12.【解答】解:A、黑猩猩是类人猿,与人类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
B、猴子是高等的灵长类动物,不是人类的祖先,B错误。
C、现代类人猿和人类是近亲,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
D、由上可知,D错误。
故选:C。
13.【解答】解: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
故选:C。
14.【解答】解:小肠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大肠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故选:B。
15.【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图小气球收缩,肺内的气体排出肺,表示呼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舒张,膈顶部上升;乙图小气球舒张,外界的气体进入肺,表示吸气,此时膈肌和肋间肌都收缩,膈顶部下降;可见只有C与图示表述相符合。
故选:C。
16.【解答】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
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药物到达患病部位上肢的伤口需要依次经过臀部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此段属于体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此段属于肺循环)→左心室→主动脉→上肢动脉→上肢毛细血管(伤口处)(此段属于体循环)。所以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故选:D。
17.【解答】解:贫血指的是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因此一慢性贫血患者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是红细胞数量过少。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等。当病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聚集在发炎部位并将病菌吞噬,炎症消失后,白细胞数量恢复正常。因此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此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其化验结果可能是白细胞数量过多。
所以一慢性贫血患者突患急性阑尾炎,到医院做血常规化验,化验结果可能在正常值外的是红细胞、白细胞。
故选:B。
18.【解答】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只能输给AB型的人,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但只能接受O型血。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可见O型血可以输给AB型,而O型的不能接受其他血型,AB型血只能输给AB型的人。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19.【解答】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故选:D。
20.【解答】解:视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选项中的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觉形成过程中作用是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相当于视觉感受器。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形成。
故选:D。
21.【解答】解: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如果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会来不及考虑就迅速松开。
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来不及考虑说明没有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简单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由脊髓控制完成。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如画饼充饥。
故选:A。
22.【解答】解: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即糖尿病。因此胰岛素分泌不足的人,尿液里常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尿液里出现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蛋白质,是肾小球的病变引起的。
故选:D。
23.【解答】解: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都节约了在之自来水、发电、制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少用一张纸,少伐一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B、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不但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少伐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C、车接送虽然节省时间,当消耗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低碳”生活。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吸收少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C。
24.【解答】解:AC、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AC错误;
B、腔肠动物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扁形动物的体壁具有三胚层(三层细胞),B错误;
D、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有口无肛门,D正确。
故选:D。
25.【解答】解:蝗虫生活在陆地上,为适应陆地干燥的环境,身体表面有坚硬的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节肢动物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会出现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动物龄期就增加一龄,最后变成成虫。
故选:C。
26.【解答】解: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是鱼类的特征。A不符合题意;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
C、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是鸟类的特征。C不符合题意;
D、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是节肢动物的特征。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7.【解答】解: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肌肉包括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因此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
故选:B。
28.【解答】解:“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这种行为是③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①先天性行为。
故选:A。
29.【解答】解:ACD、蟾蜍、螳螂、蝗虫、苍蝇、蚊子,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都不具有社群行为,ACD不正确;
B、蜜蜂、蚂蚁,各成员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因此都具有社群行为,B正确。
故选:B。
30.【解答】解:A、生物圈中的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靠绿色植物制造的现成的有机物为生。该选项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B、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该选项正确。
C、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正确。
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选项正确。
故选:A。
31.【解答】解:原核生物,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或线粒体的一类单细胞生物。如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故选:D。
32.【解答】解: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乳酸发酵是利用乳酸菌对某些食品原料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一种技术。酸奶就是利用乳酸菌发酵技术制成的一种乳酸饮品,它不仅具备鲜奶的营养成分,而且酸甜可口、容易消化,具有明显的保健作用。
故选:D。
33.【解答】解: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因此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
故选:C。
34.【解答】解: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35.【解答】解: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21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1822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题干反映了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选:C。
36.【解答】解: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后代的方式属于有性生殖。
故选:B。
37.【解答】解:昆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因此不完全变态发育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少了蛹阶段。
故选:C。
38.【解答】解:白化病属于家族遗传性疾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发生于近亲结婚的人群中。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除含有一个控制正常肤色的基因A外,都含有一个控制白化病的隐性基因a,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
由遗传图解可知:父母亲的基因组成都是Aa,则白化病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
故选:C。
39.【解答】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因此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即:。
故选:A。
40.【解答】解:①单眼皮和双眼皮;③能卷舌和不能卷舌;④有耳垂和无耳垂。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②卷发和黑发;⑤双眼皮和色盲;⑥头发左旋和惯用右手,都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故选:D。
41.【解答】解: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A符合题意。
故选:A。
42.【解答】解:A、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正确;
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因此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即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B正确;
C、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C错误;
D、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D正确。
故选:C。
43.【解答】解: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其中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如流感患者等;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如老人和小孩等。所以传染病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就流行不起来。
故选:A。
44.【解答】解:抗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当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抵抗天花病毒的特殊蛋白质,此蛋白质叫做抗体。
抗原,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病原体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天花病毒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故选:A。
45.【解答】解:某同学在一次运动会上摔倒,导致前臂骨折,我们要首先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及时求助老师或医院,尽快就诊,还要及时联系家长,并告知病情。没有停止心跳,无需进行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46.【解答】解:(1)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完整有活力的胚,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等。(2)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从图中看出:子房壁→果皮,受精卵→胚,胚珠→种子,子房→果实。
故答案为:(1)温度;水分;(2)果实;种子。
47.【解答】解:(1)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因此图中具有4条食物链。
(2)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图中的生产者是[A]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消费者是鼠、兔、狐、鹰(填字母)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营养级最高的消费者。在“A→B→E”这条食物链中,污染在E体内不断富集,“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
故答案为:(1)4
(2)A
(3)E
48.【解答】解:(1)植物在光下会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黑色塑料袋不透光,这样就避免了塑料袋内的植物因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结果。
(2)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新鲜的蔬菜能进行呼吸作用而和烫过的蔬菜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移开止水夹用手挤压塑料袋,发现甲袋能使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而乙袋不能使锥形瓶中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实验可以判断出甲袋装入的是新鲜的蔬菜,这也能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3)设置甲、乙两套实验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1)光合;(2)甲;二氧化碳;(3)对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