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 课题 | 计算机安全与防护 | ||
| 设计思路 | 利用“小组学习—讲解—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分为几个学习互助小组,各知识点的学习通过小组内的互助学习方式探究问题的答案,并且开展小组间的竞争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 ||
| 教 学 目 标 | 知识与技能: 1、以几种常见的计算机病毒为例,引入计算机病毒的概念,一般特征及传播途径。 2、通过亲身实践,掌握防毒、杀毒的基本方法,主动防范病毒。 3、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及常见的安全措施。 | ||
| 过程与方法:小组学习—讲解—协作探究 1、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学习、交流讨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水平与操作能力,认识网络资源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尊重知识,科学利用知识。 2、增强技术利用中的责任感和技术创新的使命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 |||
| 行为与创新: 1、自觉遵守信息社会中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能够合理引用他人的观点或使用他人的成果。 2、认识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 | |||
| 教学重点 | 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合理规范使用计算机及其资源。 | ||
| 教学难点 |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安装一款杀毒软件。 | ||
| 教学准备 |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确保能够访问因特网、多媒体教学软件能够正常运行。 2、教学资料:教学课件、计算机病毒的相关资料、几种常见病毒的发作现象视频。 2、学生准备: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 | ||
| 教学环节 | 教 学 内 容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创设情景引入 | 同学们,我前几天在使用电脑的时候遇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帮我看一看是怎么回事? 视频展示:1、非典病毒感染计算机现象; 2、恶搞病毒“数学题计算”; 3、“熊猫烧香病毒”图片。 同学们知道我的计算机怎么了吗?(学生回答)是的,老师的计算机被病毒攻击了。下面请同学们上网搜索关于“计算机被攻击”的信息。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整理信息并向全班同学介绍搜集到的信息) 师: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发现计算机病毒种类繁多,对电脑的破坏程度也各有不同,那么到底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计算机病毒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病毒如感冒病毒、非典病毒一样吗?我们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该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呢?我相信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能成为反病毒小专家。 |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上网搜索“计算机被攻击”的相关信息,并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搜索的结果 | 通过视频的形式引领学生初步了解几种计算机病毒。 以小组形式活动,培养学生网上获取信息的能力。 |
| 二、新课讲授 分组学习 知识总结 | A、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老师这里有些关于计算机病毒的资料,请同学们阅读相关资料结合自己上网搜集的资料,讨论回答问题: 一、资料展示: 1、文字资料:2006年12月27日,因特网上很多用户遭受不明病毒攻击,计算机中所有可执行文件都被变成一种“熊猫烧香”的图案,中毒症状表现为系统蓝屏、频繁重启、硬盘数据被破坏等。该病毒可通过局域网进行传播,感染局域网那内所有的计算机系统,最终导致整个局域网瘫痪。有位网友改编宋诗《游园不值》感叹: 可怜电脑百前台,双击程序久不开。 满机熊猫关不住,三支高香出墙来。 3、视频资料:小球病毒、雨点病毒、AIDS病毒、新世纪病毒等几种计算机病毒发作现象。 二、任务布置: 1、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和我们平时说的生物病毒一样吗? 负责小组:第一组 2、讨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参照书本P44-45或者上网查资料完成)。 负责小组:第二组 3、参照资料及相关视频,总结计算机病毒发作的现象。 负责小组:第三组 3、讨论总结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 负责小组:第四组 三、组织形式: 各小组通过阅读资料、网上查询、小组讨论等各种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然后由各小组代表对问题进行整体阐述,组员可进行适当补充,其他小组在学习的同时可以对这个小组提出问题要求他们给予解答 四、知识总结: 1、计算机病毒(Computer Virus)是一种人为编制的程序,这种特殊的程序能够在计算机系统通过自我复制来传播,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并破坏计算机系统,从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程序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繁殖性、传染性和潜伏性等特点,所以人们用“计算机病毒”一词来称呼这类破坏性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可激发性 3、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网络、软盘、U盘等移动存储器。 | 阅读资料,分小组讨论问题,每个小组主要负责一个问题,通过讨论、探究、整理、总结出问题的答案。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小组代表发言、讨论学习 | 各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各小组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必定会关注到其他的问题,在最后的汇报发言过程中又能够把各个小组不同的知识点汇总,这样学生分组学习讨论既有各个小组的重点有有能够获得全面的知识,同时加强了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评价和鼓励,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锻炼的机会 |
探究学习 讨论学习 实践学习 | B、计算机病毒的防护 我们在上网使用计算机时,计算机病毒就很可能趁虚而入。计算机病毒如此厉害,用户对于计算机病毒有没有好的应对方法呢?当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知识之后,即使是一个刚入门的计算机爱好者也不会“谈毒色变”了。通过一些预防方法,我们就可以将病毒拒之门外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一下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 学生讨论,总结: 策略一: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是防毒的关键。 隔离来源 策略二: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杀毒软件的任务:扫描磁盘,查杀病毒。 问题思考:(学生探究、讨论,老师总结介绍) 1、什么是防火强功能? 对比介绍: 建筑上的防火墙:如果一个房间起火,防火墙就会防止它蔓延到其他房间去。 病毒防火墙:如果计算机安装了防火墙,它就会自动进行查毒、杀毒工作。 2、什么叫“实时监控”? 一开机,反病毒程序就一刻不停地工作,它实时监测着计算机工作,一旦发现可疑的程序和病毒就会及时报警并拒绝打开染毒文件。 所以我们平时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旦怀疑感染了计算机病毒,就应该使用专门的杀毒软件及时杀毒,并养成定时杀毒和升级病毒库的习惯。你家里的计算机有没有安装杀毒软件?如果有,请说一说: a.所安装的杀毒软件是 。 b.设置每隔 时间杀一次病毒,每隔 时间升级一次病毒库。 c.所选择监控的对象有 。 你知道哪些国内外比较有名的杀毒软件? 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鼓励。 我们知道杀毒软件可疑保护我们的计算机,那么如何在计算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呢? 请同学们尝试给你的计算机安装一个杀毒软件,并且用你安装的杀毒软件检查一下你的计算机是否安全。 动动手: 第一步:安装老师提供的杀毒软件。 第二不:用安装好的杀毒软件给你的计算机查杀病毒。 锦囊:杀毒软件安装过程及使用方法的教学短片。 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力求让学生熟练操作。 | 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老师可适当参与讨论、引导。 动动手,尝试操作,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如果遇到困难可疑参照老师提供的“锦囊”或者请求老师给予指导。 | 实践学习,带领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做到学以致用。 |
讨论学习 | C、道德规范: 我们做了那么多的工作,现在的计算机是不是就真正安全了呢?什么才是计算机安全呢?除了病毒以外,计算机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回答。) 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给予鼓励。并对知识进行总结。 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总结 讨论学习,认识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 |
| 课堂小结 | 通过这节可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计算机的安全与防护的方法,懂得了培养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 ||
| 课后反思 | 在了解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这一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分组学习然后集体交流的形式获得完整的知识;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护,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实践学习基本掌握了安装和使用杀毒软件的方法,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