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 课时 | 1课时 | |||
| 课型 | 新授课 | 授课人 | 授课年级 | 初二 |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1、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东北平原和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 ||||
| 过程与方法 | 1、运用资料,归纳东北平原的开发及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能够运用资料分析东北三省工业分布与资源、交通的关系。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及农业、工业 | ||||
| 难点 | 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条件 | |||||
| 教学手段 | 多媒体教学 | |||||
| 板书设计 |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我国的东北部,临渤海和黄海,包括黑吉辽) 山环: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 2、地形、河流 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一年一熟 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低温冻害 雨热同期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机械化程度高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矿产资源、交通与工业分布 | |||||
| ✍教学过程 | ||||||
| 教学设计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 新课导入 | 【师】请看视频《我的家在东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 【生】欣赏 | ||||
| 位置范围 | 【师】我们来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东北三省的地形图 1、位置 【提问】 东北三省在我国的哪个方位? 东北三省在我国四大地理区的哪区? 东北三省濒临哪些海洋? 【补充】看情况补充日本海的问题(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从东北三省的纬度如何? 2、范围 【师】 东北三省是哪三个省(全称、简称)? | 【生】 在我国的东北部 北方地区 渤海和黄海 纬度较高 【生】 黑龙江省(黑)、吉林省(吉)、辽宁省(辽)。 | ||||
| 地形、河流 | 【师】下面我们来详细看看东北三省的地形图,读图,在图上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师】我们发现东北三省是被山脉环绕的,东北三省的内部是什么地形? 【师】知道这是什么平原吗? 【师】请大家仔细看图,找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 【归纳】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 【师】请大家继续看图,查找东北三省的主要河流。 【师】单独标出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 【提问】 黑龙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图们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鸭绿江是中国和哪个国家的界河? 【师】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你能解释吗? “山环”指? “水绕”指? “沃野千里”指? | 【生】在图上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 【生】平原 【生】东北平原 【生】黑龙江、嫩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 【生】 俄罗斯 朝鲜 朝鲜 【生】 “山环”指被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环绕。 “水绕”指被黑龙江、图们江、鸭绿江环绕。 “沃野千里”指东北平原 | ||||
| 气候 | 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图 【师】我国东北三省主要为什么气候? 【师】我国东北三省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我们以漠河、齐齐哈尔和大连为例,认识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 【师】降雪也是降水的一部分,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冬季降雪较多。 请同学们完成P16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冷湿的气候。 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和沈阳的雪期,看看三地的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 2.找出延吉、长春和漠河的积雪厚度,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 【生】温带季风气候 【生】观察低于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 【生】观察高于20℃的月份,说明大部分地区夏季短促温暖。 【生】观察降水量柱状图,发现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 【生】 1.雪期由北向南足见变短 2.延吉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延吉有长白山脉阻挡;漠河比长春的积雪厚度厚,原因是漠河的纬度高。 3.坡度大是因为夏季降水多,墙体厚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窗户小也是因为冬季漫长严寒。 | ||||
| 土壤 | 【师】东北三省主要是什么土壤? 【师】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 【生】黑土地 | ||||
| 农业 | 【展示】东北三省从“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图片或视频 【师】如何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农业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地形: 河流: 气候: 土壤: 科技: : 【师】这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完成P18~19活动,认识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 【师】经过50多年的大面积开荒,该地区虽然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了粮食产量,但是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国家决定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 | 地形平坦,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河流为农业提供灌溉水源 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气候冷湿,农作物一年一熟,易发生低温冻害。 土壤肥沃 老工业基地 对东北的开发 | ||||
| 工业 | 【师】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请看P19的阅读材料。 【师】分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发展条件:资源、交通、劳动力、科技、、发展历史…… 【师】读东北三省主要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发现了什么? 【师】这里依托丰富的资源,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师】说一说:资源分布和交通布局对东北工业部门及其分布的 影响。(P21活动认识东北三省工业的分布) 1、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是东北三省重要的综合性工业中心,读图,说出这些工业中心各自的交通优势。 2、东北三省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对照图6.21和图6.20,看看主要矿产地与铁路线的关系,讨论铁路修到甲、乙两地的可能原因。 【师】介绍东北重工业基地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 【生】了解“新中国工业的摇篮” 【生】发现矿产资源丰富,工业部门以重工业为主。 【生】 1.哈尔滨:内河、铁路,长春:铁路,沈阳:铁路,大连:铁路、海运。 2.开采资源、国防建设 | ||||
| ✍总结 | ||||||
| ✍反馈练习 | ||||||
| ✍教学反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