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儿科护理
2.课程编码:140421
3.适应对象:供护理、助产专业使用
4.总学时:56
5.学分:3
6.教学条件:
6.1.教材选用情况:
本院选取的教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应用技能型规划教材《儿科护理》第1版,主编:张玉兰,卢敏芳,该教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技能、提升素质为一体,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教材内容与工作岗位需求紧密衔接,力求满足专业需求、学教需求和社会需求。
6.2.配套教室、实训室:
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护理实训基地,现有护理实训基地900多平方米,建设有专门的儿科护理实训室,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供学生课余时间开放练习。目前,我校还拥有三个“三甲”和三个“三级综合”教学医院作为教学实训基地。
6.3.试题库建设:
(1)以护士资的要求建设儿科护理课程试题库,采用计算机随机出题目,由教研室主任最后审定。
(2)儿科护理试题库应用于我院高职高专护理学生的通例考试,学校教学质量检验测定。
(3)儿科护理课程出题以护理、助产专业培养方针为基本依据,并服务于培养方针而开展教学工作。
(4)出题以课程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为基准,根据专业教学要求课程自身特点,合理确定题型、题量和难易度。
(5)出题以贯彻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相结合的原则,着重检查学生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出题范围以课程所选用教材为蓝本,试题掌握好深度与广度,有一定的覆盖面和侧重点。试题格式规范;答案明确、科学;评分标准简洁、合理。
6.4.教学参考资料和教学研究条件
(1) 教学参考资料
1)教材建设:选用近三年出版的《儿科护理》教材。
2)实训仪器设备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实验物品较齐全,先进,放置合理。拥有CPR模拟人、暖箱、远红外宝暖床、儿童体重秤、身高(身长)测量器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实训仪器、设备
(2) 教学研究条件
1) 各教学人员经验丰富,深刻理解儿科护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规律;
2)学校提供充足的研究经费及研究条件。如每年鼓励教学人员进行教改课题的申报、给予教改的奖励等。
7.建设团队:本课程教学必须由具备执业医师或护士执业资格并获得卫生技术系列职称的教师承担,有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教师,本课程有师德高尚、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教师每年有1-2个月时间到临床进行护理实践,每60名学生有1位专职教师、1位校内实训带教老师,每百名学生至少有20名临床实践现场带教老师。
二、课程理念
1.课程定位
《儿科护理》是高职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儿童营养与、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患病儿童的护理与常用儿科护理技术操作等。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树立“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对健康及患病儿童进行整体护理,能对个体、家庭及社区进行保健指导与健康教育。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护理专业教师深入医院进行调研,分析临床护理岗位中儿科护理的应用情况,将临床中儿科护理工作相关知识及技能作为教学工作重心,从而设计学习项目及学习任务,以健康管理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为主线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基础知识为支撑和发展逐步递进的原则安排理论认知和实践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使护理专业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1.构建《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平台,按照“拓展基础,强化能力,注重应用”的原则,为学生学习《儿科护理》打好坚实的基础。注重知识的新颖性及前卫意识,为学生提供发展平台。
2.2.设置《儿科护理》课程的合理内容。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儿科护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患儿进行整体护理。立足这一目的,《儿科护理》课程要重新科学地审视儿科护理“三基”的内涵,基础部分在理论与方法上都应是最基本的,在医院和社区临床护理的应用中都应是最广泛的。要确保学生学习必需的知识,提高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由此来打造既能体现高等职业教育《儿科护理》课程具有的基本特点,又能适合时代进步所要求学生必备的儿科护理基本知识,成为学生获得学习专业护理课程、专业护理技能和职业就业能力的工具。
2.3.关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进程,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性教学原则,促进师生互动。以模块教学取代传统教学,通过理论讲授、课堂练习、实验实践、临床实习等手段完成教学目标。
2.4.体现《儿科护理》课程现代文化氛围,要反映当代《儿科护理》方面的新进展、新知识、新理念。
2.5.注重《儿科护理》课程教学进程中新科学、新技术的使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整合、网络、课件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6.实施《儿科护理》课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通过提问、作业、理论考试、技能考核等进行综合评价。
三、课程目标
1.总目标:学习《儿科护理》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树立以小儿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及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悉运用护理程序对小儿进行整体护理,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具有一定的评估能力,提出护理诊断并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儿科护理学的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使患儿处于恢复、维持、促进健康的最佳身心状态;并能进行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为其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确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2.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营养与喂养、计划免疫知识。
②掌握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③了解儿科常见疾病的概念、发病机制、主要辅助检查及治疗要点。
④熟练掌握儿科常用护理技术操作。
(2)能力目标
①能够完成儿科护理基本技能操作,应用基础护理和儿科护理学的知识
②能对不同年龄的小儿及患有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小儿进行整体护理。
③具有对个体、家庭、社区进行小儿健康指导与卫生宣教的能力;
④具有与儿童、家长及社区群体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3)素质目标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儿童及其家庭的信仰,理解儿童及其家庭的人文背是文化价值观念,自觉尊重儿童的人格,保护儿童及其家庭的隐私。
②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珍视生命,关爱儿童,减轻儿童痛苦,维护儿童健康。
③具有从事护理工作的健康体质、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④具有较好的护患交流与医护团队合作能力。
四、内容标准
1、学习要求:
本课程教学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临床见习,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儿科临床护理问题奠定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的儿科临床工作奠定初步的实践基础。
2、建议学时:
《儿科护理》课程在第2学期开出。课程总数为56学时,理论学时为44学时,实训学时为12学时。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由9个项目,65个任务组成
表1 课程教学内容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模块/任务/场景 | 单元教学内容 | 内容载体 选择 |
| 1 | 知识模块一 | 绪论 | 理论+实践 |
| 生长发育 | |||
| 2 | 知识模块二 | 儿童保健 | 理论+实践 |
| 住院患儿的护理 | |||
| 3 | 知识模块三 |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 4 | 知识模块四 |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 5 | 知识模块五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
| 6 | 知识模块六 |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 7 | 知识模块七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 8 | 知识模块八 |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 9 | 知识模块九 | 结核病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 教学内容 | 学时数 | ||
| 理论 | 实践 | 合计 | |
| 第一章 绪论 | 2 | 2 | |
| 第二章 生长发育 | 2 | 1 | 3 |
| 第三章 儿童保健 | 2 | 2 | |
| 第四章 住院患儿的护理 | 2 | 2 | |
| 第五章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 4 | 3 | 7 |
| 第六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2 | 6 |
|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2 | 6 |
|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4 | |
| 第九章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2 | 6 |
|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4 | |
| 第十一章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4 | 4 | |
|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2 | 2 | |
| 第十三章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 1 | 1 | |
| 第十四章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1 | 1 | |
| 第十五章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1 | 1 | |
| 第十六章 结核病疾病患儿的护理 | 1 | 1 | |
| 测验一 | 2 | 2 | |
| 测验二 | 2 | 2 | |
| 合计 | 46 | 10 | 56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解剖生理特点、预防保健措施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护理防治方法,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理论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患儿进行身心护理,使之成为具有一定病房管理能力的护士。在教学工作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运用所学的预防保健知识做好儿童的预防保健。
2.叙述儿童营养和喂养的知识,进行健康教育。
3.掌握儿童常见症状、多发病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表3 单元教学内容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模 块/任务 | 单元教学内容学时 | 教学方(理论/实践/理论+实践) | 知识目标 | 能力目标 | 素质目标 |
| 1 | 知识模块一 | 绪论 生长发育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 理论+实践 | ①掌握儿童年龄分期、生长发育的规律、体格生长常用指标及其意义以及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 ②熟悉儿科护理学的任务、范围及特点、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以及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③了解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展望、体格生长及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 | ①学会分析儿童各年龄期的特点 ②学会评估不同年龄儿童体格发育情况 | 能够担负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 |
| 2 | 知识模块二 | 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①掌握计划免疫的免疫程序、预防接种的准备与注意事项以及预防接种的反应与处理、儿童用药特点与护理指导 ②熟悉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重点、儿童免疫方式及常用制剂、住院患儿及其家庭的心理反应与护理、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技巧 ③了解儿童体格锻炼与游戏以及意外事故的预防、儿科医疗机构的设置与护理管理 | ①学会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②学会正确的给药方法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3 | 知识模块三 |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①掌握婴儿喂养及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单纯性肥胖、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儿童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及上述疾病的病因、治疗原则 ③了解上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辅助检查 | 能指导家长正确进行婴儿喂养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上述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4 | 知识模块四 |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①掌握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黄疸与溶血病 、败血症、寒冷损伤综合征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新生儿分类、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及上述新生儿疾病的病因、治疗原则 ③了解上述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 掌握暖箱使用技术 掌握蓝光照射技术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为正常新生儿、早产儿和常见新生儿疾病患儿提供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5 | 知识模块五 |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实践 | ①掌握口炎、腹泻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道感染、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儿童惊厥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护理措施以及儿童液体疗法与护理 ②熟悉口炎、腹泻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道感染、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儿童惊厥的病因、治疗原则,及儿童常见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儿童贫血的分度和分类方法 ③了解儿童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腹泻病以及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肺炎的发病机制、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辅助检查,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泌尿道感染的发病机制及辅助检查,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儿童惊厥的辅助检查及脑脊液变化特点以及儿童体液平衡的特点 | 掌握头皮静脉静脉输液技术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6 | 知识模块六 |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儿童糖尿病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儿童糖尿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③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儿童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常见内分泌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7 | 知识模块七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①掌握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和川崎病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和川崎病的病因及治疗原则 ③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和川崎病的辅助检查 |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常见免疫性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8 | 知识模块八 |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①掌握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患儿的病因及治疗要点 ③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患儿的辅助检查 |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对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9 | 知识模块九 | 结核病疾病患儿的护理 | 理论+讨论 | ①掌握儿童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原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②熟悉儿童结核病的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 ③了解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 能指导家长预防儿童结核病的发生 学会对结核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 用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解除患儿的痛苦 |
|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类型 | 实验要求 | 实验内容简介 | 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
| 1 | 体格测量技术 | 操作 | 必做 | 体重、身高、坐高、头围、胸围的测量 | 掌握 |
| 2 | 婴儿抚触技术 | 操作 | 必做 | 头、胸、腹部、四肢、背部抚触技术 | 掌握 |
| 3 | 婴儿更换尿布技术 | 操作 | 必做 | 更换尿布 | 掌握 |
| 4 | 人工喂养技术 | 操作 | 必做 | 配乳、喂哺 | 掌握 |
| 5 | 温箱使用技术 | 操作 | 必做 | 温箱的使用方法 | 掌握 |
| 6 | 蓝光照射技术 | 操作 | 必做 | 蓝光照射的方法 | 掌握 |
| 7 | 头皮静脉输液技术 | 操作 | 必做 | 头皮静脉输液技术 | 掌握 |
| 8 | 心肺复苏技术 | 操作 | 必做 | 使心跳骤停者在短时间建立有效的呼吸,恢复全身血液供应的技术 | 掌握 |
儿科护理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力求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边互动的效果。为了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教师讲授时多媒体课件图文相结合,课堂适当提问与激发护生思维相结合,使之加深了对本专业问题的理解和巩固。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教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通过课堂讨论,一方面教师能够准确掌握护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改变了灌输式传授知识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讨论中发言热烈,思维活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辩论、反驳的反应力,得到了学生们一致的肯定。
表5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一览表
| 序号 | 单元教学内容 | 主要教学方法 | 教学手段 | 教学资源准备 |
| 1 | 绪论、生长发育 | 讲授+实践+情景模拟 | 多媒体/实训 |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训室 |
| 2 | 儿童保健、住院患儿的护理 | 讲授+实践+情景模拟 | 多媒体/实训 |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训室 |
| 3 |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 讲授+实践+情景模拟 | 多媒体/实训 |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训室 |
| 4 |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实践+情景模拟 | 多媒体/实训 |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训室 |
| 5 | 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实践+情景模拟 | 多媒体/实训 | 多媒体教学设备 实训室 |
| 6 |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病例分析 | 多媒体/讨论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 7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病例分析 | 多媒体/讨论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 8 |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病例分析 | 多媒体/讨论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 9 | 结核病疾病患儿的护理 | 讲授+病例分析 | 多媒体/讨论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全面、综合、客观地评价教学环节的全过程,分四个模块进行考核:理论考试50分(100分计),实训课练习情况20分(100分计),小测验20分(100分计),学习态度、作业、考勤10分(100分计),考试、考核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严格考试、考核过程,为临床护理输送合格护理人员。
表6 课程考试考核内容与形式一览表
| 序号 | 项目/模 块/任务 | 单元教学内容 | 理论考试 | 技能考核 | ||||
| 权重 | 内容 | 考试形式 | 权重 | 内容 | 考核方式 | |||
| 1 | 知识模块一 | 绪论 生长发育 | 7% | ①儿童年龄分期 ②生长发育规律 ③体格生长发育 | 闭卷 | 15% | 体格测量技术 | 实际操作 |
| 2 | 知识模块二 | 儿童保健 住院患儿的护理 | 3% | ①各年龄期儿童的保健特点 ②计划免疫 ③儿童用药特点剂护理指导 | 闭卷 | 20% | ①婴儿抚触技术、②婴儿更换尿布技术 | 实际操作 |
| 3 | 知识模块三 |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 | 5% | ①婴儿喂养 ②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③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 | 闭卷 | 10% | 人工喂养技术 | 实际操作 |
| 4 | 知识模块四 | 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 | 10% | ①新生儿分类 ②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与护理 ③新生儿窒息 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⑥新生儿黄疸与新生儿溶血 ⑦新生儿败血症 ⑧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 闭卷 | 25% | ①暖箱使用技术 ②蓝光照射技术 | 实际操作 |
| 5 | 知识模块五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 55% | ①儿童消化、呼吸、循环、泌尿、血液系统的生理及结构特点 ②口炎、腹泻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儿童液体疗法及护理 ③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喉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④先天性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⑤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道感染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⑥儿童营养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急性白血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⑦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惊厥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 闭卷 | 30% | ①头皮针静脉输液技术 ②儿童心肺复苏术 | 实际操作 |
| 6 | 知识模块六 | 内分泌疾病患儿的护理 | 5%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儿童糖尿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 闭卷 | |||
| 7 | 知识模块七 | 免疫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5% | 风湿热、过敏性紫癜、川崎病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 闭卷 | |||
| 8 | 知识模块八 | 遗传代谢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 5% | 21-三体综合征、苯丙酮尿症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 闭卷 | |||
| 9 | 知识模块九 | 结核病疾病患儿的护理 | 5% | 原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因、护理评估、常见的护理诊断及问题、护理措施 | 闭卷 | |||
为优质完成本课程的授课任务,
1.在硬件上应该基本具备:
(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麦克、电脑)
(2)儿科实训室及实训器材(机器、耗材)
2.在软件上应该基本具备:搭建校园学习网:学习系资源共享(护资模拟真题、各科题库等)很多操作可以在网上完成,透明公开。例如期末考试、日常复习。
课程负责人: 教研室主任:许亚平 教学单位负责人:
日期:2019.4.26 日期:2019.4.27 日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