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儿童护理 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职业能力素质课程 总 学 时:
学 分:2.5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助产
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 所属院系:护理学院儿科护理教研室
一、课程性质
《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各级医疗机构专业岗位方向课程教育模块课程,是助产专业职业能力核心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儿童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患儿实施整体护理。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动手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能力,教学做一体化,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对应各级医疗机构的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前置课程包括:人体形态、人体机能、病原生物与免疫、用药护理、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心理护理及护理人文等;同步或后续的课程包括:成人护理、助产技术、妇科护理、急重症监护等。
二、设计思路
《儿童护理》是助产专业的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根据助产专业(面向各级医疗机构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方案,以新生儿护理、新生儿监护岗位工作任务为引领,将相应的岗位职业能力转换为本课程,同时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接轨。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科学设计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开发与设计课程,本课程总共学时,其中理论42学时,实践22学时,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工学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项目:儿科基础、新生儿常见健康问题护理、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内分泌和遗传性疾病护理、儿童急症护理。每个项目又包含数个工作任务,每一个工作任务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包括知识学习要求和工作训练要求),其中新生儿常见健康问题护理项目达19学时,占总课时近三分之一,与行业专家分析的工作任务相对接,同时围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设置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项目。
课堂教学中,突出知识、技能和职业情感态度,选择典型的教学病案为载体,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具体程序:先给一个完整的教学病案,然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护理评估,提出存在的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健康指导),最后进行对应的护理评价。在病案的穿插引导下,完成与护理工作过程一致的护理程序五个步骤,达到教学和临床实际的有效衔接,缩短教学和临床的距离。充分利用校内先进的仿真护理实训中心、宁波市内教学医院的护理实训中心分中心,采取综合技能训练和临床护理见习的方式,强化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提高沟通技巧,培养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
三、课程培养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新生儿护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等儿童护理基本知识,具有进行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儿童护理基本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通过课堂讲授、病例讨论、情景模拟、实训操作、临床见习、角色体验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练习、模拟人综合训练、临床见习,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目标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
1.了解小儿各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了解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
2.熟悉正常足月儿与早产儿的生理特点,熟悉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3.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及评价,掌握小儿的营养与喂养,掌握新生儿生活护理,掌握新生儿疾病、儿科各系统疾病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掌握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小儿体格测量、配奶和喂奶法、头皮静脉穿刺等护理技能操作。
能力目标:
1.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能进行良好的护患沟通,学会通过观察婴幼儿的肢体语言评估病情变化。
2.能评价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和营养状况,并给予科学喂养指导。
3.能熟练地护理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能正确识别和监护新生儿正常、异常生命体征。
4.能正确运用儿科疾病的护理评估方法,提出主要的护理问题,能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为新生儿疾病患儿和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5.能熟练进行沐浴、抚触、包裹法、暖箱和蓝光箱使用、头皮静脉穿刺等儿科护理技能操作。
6.能灵活应对儿童急症,具有初步的现场处理和协调能力。
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尊重儿童、发自内心地爱护患儿,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形成爱岗敬业、患者至上、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慎独品行。
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
| 序号 | 项 目 | 工作 任务 | 知识学习要求 | 工作训练要求 | 教学重点 | 教学情景 与教学设计 | 建议 课时 |
| 1 | 儿科基础 | 绪论 | ●了解儿童护理研究的范围和特点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熟悉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要求 | ●能根据不同年龄分期小儿的特点提供保健指导 ●能根据儿童护理的特点,注重自身职业素养的提高 | ●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角色体验 | 理论2 |
| 生长发育的评估 | ●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掌握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推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熟悉体格生长评价方法 ●熟悉感知觉、运动和语言的发育 ●了解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 ●能对小儿的体格生长指标进行正确的测量 ●能根据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结果对其进行体格生长的评价 ●能根据小儿运动和语言发育特点,指导家长进行相应训练 | ●小儿体格生长常用指标的推算方法和测量方法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教师示教 学生练习 VCD | 理论2 实践3 | ||
| 小儿营养与喂养 | ●熟悉小儿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 ●掌握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法 ●掌握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方法 | ●能评估产妇和婴儿的情况,选择恰当的喂养方式 ●能指导乳母进行母乳喂养 ●能根据婴儿的情况制定奶方,进行人工喂养 ●能根据辅食添加原则合理添加辅食 | ●母乳喂养、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法 ●辅食添加的原则和方法 | 多媒体讲授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社会调查 教师示教 学生练习 | 理论2 实践1 | ||
| 2 | 新生儿常见健康问题护理 | 新生儿护理 | ●熟悉新生儿分类 ●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生理特点 ●掌握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护理 | ●能正确识别和监护新生儿正常、异常体征 ●能根据足月儿和早产儿的特点,对足月儿和早产儿提出正确的保暖、气道管理、喂养、预防感染措施 ●能对新生儿特殊生理状态进行评估,并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 | ●足月儿和早产儿的护理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VCD | 理论2 |
| 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发病机理 ●熟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的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VCD | 理论6 | ||
| 新生儿护理实训 | ●掌握正确的淋浴法(包括脐部护理)、盆浴法、抚触法、包裹法 ●熟悉暖箱和蓝光箱的使用 ●掌握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程序 | ●能运用沐浴法为新生儿进行皮肤护理 ●能运用抚触法促进新生儿神经心理发育 ●能正确的包裹新生儿 ●能运用暖箱维持早产儿正常体温,并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患儿复温 ●能运用蓝光箱为黄疸患儿提供退黄护理 ●能运用护理程序为新生儿疾病患儿提供整体护理 | ●淋浴法、抚触法、包裹法的操作手法 ●暖箱温、湿度的设定 ●常见新生儿疾病的护理程序 | 教师示教 学生练习 情景模拟教学 综合模拟演练 | 实践11 | ||
| 3 | 儿童常见健康问题护理 | 营养性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病机理 ●熟悉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 ●蛋白质—热能营养障碍、维生素D缺乏症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紧急抢救处理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 理论4 |
|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口炎、腹泻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口炎、腹泻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了解小儿体液的特点 ●熟悉小儿用药的特点 ●掌握液体疗法常用溶液及其配制,液体疗法的要点 | ●能对口炎、腹泻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口炎、腹泻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口炎、腹泻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能正确配制常用混合溶液 ●能评估患儿的脱水程度和性质 ●能协助医生进行液体疗法,并正确定速 ●能判断患儿是否有低钾血症,并正确补钾 ●能完成头皮静脉穿刺,并给予静脉输液护理 | ●口炎、腹泻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液体疗法常用溶液及其配制 ●液体疗法的定量、定性、定速 ●补钾的原则、浓度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情景模拟 教师示教 学生练习 | 理论6 实践3 | ||
|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 ●熟悉肺炎的病因、发病机理、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肺炎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正确评估患儿发热情况,进行高热护理 ●能正确识别和监护儿童呼吸频率和心率 ●能通过恰当的护理措施保持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呼吸道通畅 ●能正确评估患儿缺氧情况,给予氧疗 ●能正确评估肺炎患儿的心功能,给予减轻心脏负荷的护理 ●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制定护理计划 ●能对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和肺炎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 ●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的护理措施 ●肺炎的护理评估(肺炎合并心衰的评估) ●肺炎的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情景模拟 VCD | 理论4 实践2 | ||
| 循环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先天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分型以及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能正确识别和监护儿童血压变化 ●能对缺氧发作的法洛四联症患儿进行紧急抢救 | ●先天性心脏病的分型 ●左向右分流型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 理论4 | ||
| 泌尿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熟悉单纯性肾病和肾炎性肾病的异同点及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并发症 | ●能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和家长进行健康教育 ●能正确识别和监护儿童尿量和性质变化 | ●正确识别和监护儿童尿量和性质变化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 理论4 | ||
| 血液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 ●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熟悉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 | ●能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能正确识别和监护儿童血象变化 |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 理论2 | ||
|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 ●了解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熟悉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化脓性脑膜炎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能协助医生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检查 | ●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VCD | 理论2 | ||
| 4 | 内分泌和遗传性疾病护理 | 内分泌、遗传性疾病患儿护理 | ●熟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原则 ●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熟悉21—三体综合征的护理措施 | ●能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提出正确的护理措施 ●能对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21—三体综合征和苯丙酮尿症的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和苯丙酮尿症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PBL教学法 | 理论2 |
| 5 | 儿童急症护理 | 儿童急症护理 | ●熟悉惊厥、气管异物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掌握惊厥、气管异物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能对惊厥患儿、气管异物进行护理评估,完成护理评估记录 ●能对惊厥、气管异物患儿进行现场急救和护理 ●能对惊厥、气管异物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 | ●惊厥、气管异物的护理评估及措施 | 多媒体讲授 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 PBL教学法 情景模拟 VCD | 实践2 |
(一)教材选用
本课程目前选用马宁生主编的《儿科护理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8月第一版。该教材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和“21世纪应用型人才护理系列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写而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先进性。该教材注重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基本实践技能,强调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吸收新知识、新技能、新进展,重要章节附有典型案例, 便于按照临床护理实际工作过程为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即与临床护理贴近,又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
该教材的缺点是按照传统的章节编写,与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项目化教学不能完全对应。为弥补教材的不足,配套使用胡莹主编的《儿科护理实训指导》,为实践教学和学习提供依据;某些项目或工作任务教师事先查阅文献资料,总结成文后上传至网络课堂供学生下载阅读;或者教师事先在网络课堂列出学习提纲,要求学生根据该提纲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完成学习小结;也可结合新闻时事,在网络课堂发起主题大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的要求,将工作的重要任务确立为教学的重点内容。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不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欠缺,而《儿童护理》的教学重点内容(详见“四、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之“教学重点)涉及相当部分数值、概念等内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上课时一听而过,考前死记硬背,见习、实习时又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根据这些特点,采用案例引导的教学方法,先根据工作情境抛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习、探索相关知识点;在课件中穿插大量典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对于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一些知识点,课后在网络课堂布置一些拓展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或延伸学习,要求学生实名制上网答题,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定期就某些重、难点内容进行阶段测试,将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注重过程性评价;由于学生本身刚成年,从未抚育婴幼儿的体验,不能与小儿有效沟通,对哭闹苏束手无策,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更谈不上人文关怀,针对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通过情景模拟、游戏互动、角色体验、见习体会等形式,提高学生与小儿的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培养实际岗位工作能力为目的,通过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工作过程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操作练习、模拟人综合训练、教学医院的见、实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体验、情景模拟、PBL、综合训练、见习等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资源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工学结合,推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达到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有机统一。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同时给予学生获取有效文献资料或信息资料的途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新闻时事,在网络课堂发起主题大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阶段,即单项护理技能训练、整体护理模拟和临床病例综合演练,由浅入深,逐步贴近临床,分步达到教学目标,并逐步推进理实一体教学改革进程,真正达到教、学、做一体化。将操作视频、流程图、评分标准等上传网络课堂,实训室实行开放式管理,给学生创造自主安排、反复模拟练习的个性化学习机会。对课代表及操作能力较强的个别同学单独辅导,强化其操作技能,让这部分学生在课余练习时充当指导老师的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作用。将人文关怀、护患沟通等内容纳入评分标准,实训考核时在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以此督促学生在操作练习时注重患儿的身心整体护理。
(四)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团队:本教研组有专职教师5名,均具有双师素质,拥有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2人,其中1人为副教授,3人为讲师,1人为助教。参与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有5人,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均来自宁波市妇儿医院。另有多名临床一线护士参与见习、实习的带教。
2.实践教学条件:
校内实训基地:我院护理实训中心是国家级护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其中三楼为儿科护理实训中心,设有沐浴室、抚触室、体格测量与评价室、早教室、仿真儿科病房和新生儿病房,配有婴儿高级护理模型、头皮静脉穿刺模型、Simbaby模拟人、暖箱、蓝光箱等设备,完全能满足助产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
校外实训基地:宁波市内有妇儿医院、宁大附属医院、鄞州人民医院、明州医院作为《儿童护理》实践教学的见习医院,在这些医院设有临床教研室,负责见、实习的带教。浙江省内有20余家后期教学医院,可供助产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3.网络资源:本教研室主持建设的《儿童护理学》为省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资源丰富,课件、教案、授课录像、操作视频、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临床案例、作业、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可供学生自主学习,另有互动板块,可在线答疑。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注重开发和利用实训教辅资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制作多媒体软件,编制情景实训案例,完善练习题库和试题库等。
2.充分利用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综合训练等功能的高仿真护理实训中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进一步加强省级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满足专业教学、专业考证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实现师生网上互动和多媒体资源的共享,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作用。
六、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由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组成,各占50%。过程性评价包括操作技能20%、阶段测试20%、行业态度10%,其中阶段测试采用理论笔试或项目考核的形式,行业态度包括学习态度、教学纪律、课堂发言、网上学习反馈、出勤情况、见习期间的工作态度等。总结性评价采用笔试的形式,各知识点按教学比重占取一定分值。
综合评价方法:
| 评价内容 | 评价权重 | 评价细则说明 | |
过程性评价 | 操作技能 | 20% | 仪表、仪容 5%, 操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正确性 75~80%, 人文关怀(包括人际沟通)15~20% 说明:实验实训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优劣程度,作学生加分或扣分项目,范围在±10%。 |
| 阶段测试 | 20% | 采用理论笔试或项目考核的形式 | |
| 行业态度 | 10% | 行业态度包括学习态度、教学纪律、课堂发言、网上学习反馈、出勤情况、见习期间的工作态度等 | |
| 总结性评价 | 期末考试 | 50% | 采用笔试的形式,各知识点按教学比重占取一定分值 |
制定日期:2011-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