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本单元是在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学习分数除法和百分数的重要基础。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分数乘法的计算同样贯彻《标准》提出的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会和理解数学的理念,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计算问题,并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以丰富练习形式,加强计算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根据本套教材的编写思路,本单元将解决一些特殊数量关系问题的内容单独安排。即把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这一类问题组成“解决问题”一个小节,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教材体现结合具体情境体会运算意义的要求。不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的意义,而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计算过程去理解计算的意义。同时也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简化了算理推导过程的叙述及解决问题思路的提示,通过直观与操作等手段,在重点关键处加以提示和引导,这样可以为学生探索与交流提供更多的空间。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乘法计算
教学难点: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分数乘整数
分数乘分数
分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解决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解决问题——求稍复杂的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倒数的认识
整理复习
| 学习内容 | 分数乘整数 | 第 1 课时 | 课型 | 新授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 |||
| 过程与方法 | 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 ||||
| 教学重点 | 理解他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 ||||
| 教学难点 | 理解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 ||||
| 教具运用 | 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1、情景导入:
a、出示复习题。
(1) 列式并根据题意说出算式中的两个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提问:通过解决这三道整数乘法计算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整数乘法是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计算:++= ++=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b.引出课题。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2、合作探究
a.出示例1,指名读题。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
(1)分析演示:
●题中的:“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个”意思什么?(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
●确定标准量(单位“1”)和比较量。每人吃了整个蛋糕的,是把整个蛋糕看作标准量(单位“1”);把每人吃的份数看作比较量。
●借助示意图理解题意
?个
(1)根据题意列出加法算式 ++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4)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b.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班级展示释疑。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评学
1、巩固落实:看图写算式:做一做、
2、拓展训练:练习一第1题。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注意计算结果要约分。
| 学习内容 |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第 2 课时 | 课型 | 新授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通过直观操作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 ||||
| 教学重点 |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
| 教学难点 |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
| 教具运用 | 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 1、计算 ×42 32× ×9×7 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m,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合作探究 1、借助情境理解整数乘分数的意义。 1桶水有12L。3桶共多少L?桶是多少L?桶是多少L? (1)理解题意,明确题中的数量关系:单位量×数量=总量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3桶水共多少L?12×3 桶是多少L?12× 桶是多少L?12× (3)探究每道算式的意义 12×3表示求3个12L,也就是求12L的3倍是多少。 是一半,12×表示12L的一半,也就是求12L的是多少。 12×表示求12L的是多少。 发现:一个数乘分数表示的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4)解决问题。 12×3=36(L) 6 12×==6(L) 1 3 12×==3(L) 答:3桶共36L。桶是6L。桶是3L。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1、完成做一做 一袋面粉重3㎏.已经吃了它的,吃了多少千克? 学生解答后汇报。 2、在学校举行的泥塑大塞中,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15件,其中男生做了总数的。一班男生做了多少件? (分析:男生做了总数的,是把“一班共制作泥塑作品15件”看作单位“1”,把总数15件平均分成5份。男生做的占其中的3份。) 3、归纳总结: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5、练习:×6= 12×= ×4= 观察巡视学生是否先约分再计算。在约分时,是否有学生将分子与分子约分,为什么只能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约分。 6、说一说下题错误的原因是( ) ×3 A、整数与分子约分了 5 1 B、整数与分子相乘了 =×3 C、整数与分母相乘了 = 2、拓展提升 1、练习一第2、3题。 五、全课小结 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生掌握较好。 | |||||
| 学习内容 | 分数乘分数(一) | 第 3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分数乘分数的应用的广泛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 ||||
| 教学重点 |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其计算法则。 | ||||
| 教学难点 |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
| 教具运用 | 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纸。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复习导入 (1)先说说下面算式的意义,再计算 ×5= ×5= 2×= 25×= (2)同学们每小时清理草坪20平方米,照这样计算,小时清理草坪多少平方米? 2、合作探究: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公顷的地。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种玉米的面积占. 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2、请你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a、提问:×究竟等于多少呢? b、提出操作要求:这张纸代表面积是1公顷菜地。请你们小组合作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的方法,说明×=。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用课件演示涂色过程:我们先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1份是这张纸的,又把这平均分成5份,也就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2×5=10份,1份是这张纸的。由此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a、理解题意:与解决问题(1)的方法相同,种玉米的面积占这块地(公顷)的,也是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求种玉米的面积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 b、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涂色表示的。怎样计算? c、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预设:与刚才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分成2×5=10份,不同的是取其中的3份,可以得到: (板书算式) 4、提问:观察黑板上的这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5、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得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 三、评学 1、巩固反馈:教材第4页“做一做”的第1、2题。 2、拓展提升:见长江作业 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分数乘整数这两堂课,我都注重从生活引入,并通过直观的线段图、折纸等方式让学生理解算理。课中,我能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 |||||
| 学习内容 | 分数乘分数(二) | 第 4 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能正确熟练进行分数乘法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 ||||
| 过程与方法 | 能解答生活中简单的分数乘法问题,了解分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感受成功的喜悦。 | |||||
| 教学重点 | 掌握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 |||||
| 教学难点 | 熟练掌握约分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 |||||
| 教具运用 | 小黑板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 1、算一算 ×30= 12×= = = 2、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1)分数乘整数的约分方法。(2)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2-合作探究1、出示例题4:无脊椎动物中游泳最快的是乌贼,它的速度是千米/分。 2、解决问题一: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乌贼的。李叔叔每分钟游多少千米? (1)阅读理解。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组织交流对题意的理解,得出: ①乌贼的速度是千米/分。 ②李叔叔的游泳速度是千米/分的。 (2)列式解答。 让学生根据已掌握的计算方法解答,交流解答过程。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 (3)启发思考。 在分数乘整数时,我们在计算过程中先约分,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这里,我们是否也可以进行先约分呢?该怎样进行约分呢? 解决问题二: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a、提取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 速度: 时间:所求问题:乌贼30分钟可以游多少千米?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用乘法计算,列式为 学生思考,尝试计算。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得出:分数乘分数,为了计算简便,可以先约分再乘。约分时,分子的两个因数和分母的两个因数进行约分,即: (㎞) 2、班级展示释疑 (2)教师指导:分数乘法也可以这样直接约分。板书:(㎞) 强调:分数和整数相乘,整数可以和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4、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5、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1、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1题。 2、试一试。 还可以怎样进行约分呢?(强调:分数和分数相乘,可以采用分子和分母交约分。) 3、小结。在分数乘法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这道题是分数乘法计算的练习,三个小题可以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先让学生练习,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汇报时重点交流约分的方法。 2、拓展提升 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2题。 问题1:先让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再让学生计算,最后组织交流。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 3、教材第5页“做一做”第3题。 | ||||||
| 教学后记 | ||||||
学习内容 | 分数乘分数(练习) | 第 5课时 | 课型 | 练习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 | |||||
| 教学重点 | 熟练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
| 教学难点 |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 教具运用 | 小黑板 | |||||
| 教学过程 | ||||||
1、情景导入。
(1)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并回答问题。(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学生回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2、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3题。
2、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这道题是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练习。先让学生列式解答,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1)(吨) (2) (吨)
3、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6题。
这是道改错题。第1个算式错在将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约分,第2个算式错在将分数加法与分数乘法计算混淆,把约分后的分子与分子相加,分母与分母相加。教学时让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还可以结合学生平时易犯的错误,让学生纠正。
(错)订正: (错)订正:
4、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计算,再进行交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4、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
据统计,2011年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题意: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是将“世界人均耕地面积”当成单位“1”,把“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当作比较量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这个题用乘法解答。
●学生完成,汇报想法和结果。
6、出示教材第7面“练习一”第9题到第13题。
这6道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涉及到许多课多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个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阅卷并理解题目,然后再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课堂小结。
2、拓展提升
| 今天我们解决了许多分数乘法的问题,大家有哪些收获? | ||||||
| 教学后记 | ||||||
| 学习内容 | 小数乘分数 | 第 6 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
| 过程与方法 | 经历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提高计算能力。 | |||||
| 教学重点 | 掌握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 |||||
| 教学难点 | 灵活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分数的计算。 | |||||
| 教具运用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 1、计算下面各题。 = = =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约分方法。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 1.2 0.4 3.5 1.25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将一个小数化成分数? 2、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5: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分米,松鼠乐乐的身体长2.4分米。 (1)、提取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已知条件: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松鼠欢欢的身体长2.1dm。 所求问题: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 (2)、确定单位“1”,根据“松鼠的尾巴长度约占身体长度的”可知,应把“松鼠欢欢的身体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所求松鼠欢欢的尾巴有多长,就是求2.1dm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2.1× 启发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习的分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3)探讨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呢?想一想,试一试。 学生思考,尝试计算。 3、解决问题二。 (1)出示问题:松鼠乐乐的尾巴有多长? (2)学生解答。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观察比较,回顾思考。 提问:观察上面三种计算方法,你想发表自己的什么见解?让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是后进行全班交流 。(三种方法中,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具有普遍性,适用于所有的小数乘分数的计算;当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时,一般不采用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当小数和分母不能进行约分时,一般不采用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进行计算。三种方法中,小数和分母约分的方法计算起来最简便,因此在计算小数乘分数时,先观察这个小数能不能和分母进行约分,如果可以进行约分,一般采用先约分再乘的方法。)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1、教材第8页“做一做”。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法进行计算。 2、拓展提升 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2、3题。 | ||||||
| 板书设计 | ||||||
| 学习内容 | 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 | 第 7 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懂得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能熟练进行有关分数混合运算的计算。 | |||
| 过程与方法 | 知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够运用所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观察、迁移、尝试学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 ||||
| 教学重点 | 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能利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 ||||
| 教学难点 | 根据题目特点,灵活地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
| 教具运用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 1、提问:整数混全运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预设: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追问:遇到有括号的题该怎么来计算? 预设: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出示计算题并提出要求: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1×3+25 6×8-5×4 21×(36-14) 2、合作探究 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 ×+1 1-× 2、分数混合运算 出示例题6:一个画框,长米,宽米,做这个画框要多长的木条? 3、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已知长方形画框的长是m,宽是m,求做这个画框所需要的木条的长度,就是求这个长方形画框的周长。 4、学生列式。 或 、 5、分数乘法的简便计算。 (1)出示算式。 ○ ○ ○ 学生计算后,会发现每一行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这时教师在每行的左右算式中间填上等号,并启发学生思考:每行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这是数字的巧合呢?还是有一定的运算规律? (2)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3)7、应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1)出示例题7.
(2)让学生思考怎样计算比较简便,然后完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分别说一说运用了哪种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分数乘法中,也能使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整数乘法中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先观察算式分别有什么特点,思考应该如何计算才会比较简便。学生计算,并请个别学生上台板演,完成后集体讲评。 2、拓展提升 3、教材第9页“做一做”第2题。 | |||||
| 学习内容 | 练习二 | 第 8 课时 | 课型 | 练习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进一步巩固小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能灵活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 |||
| 过程与方法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
| 教学重点 | 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 教具运用 | 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复习旧知 (1)小数乘分数可以怎样进行计算? (2)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3)分数混合运算可以应用哪些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2、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吗? 乘法交换律( ) 乘法结合律( ) 乘法分配律( ) 合作探究 1、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1题。 这道题包含了学生学过的分数乘法的各种计算,有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小数乘分数。练习时,先让学生计算,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 2、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4题。 蜂蜜最主要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总质量的以上。有一种蜂蜜,果糖和葡萄糖的质量占蜂蜜的。如果有2.5Kg的这种蜂蜜,其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共有多少千克? 学生完成,然后汇报,说说自己想法。 3、出示教材第10页“练习二”第5题。 这道题是为了巩固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练习时,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计算错在哪儿,再进行改错练习。 (错) 订正: (错) 订正: 4、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7题 第一个图形是三角形, S三角形=ah=××=(㎡) 第二个图形是梯形, S梯形=(a+b)h =(+)×× =(㎡) 5、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8题 分析:一朵花要用张纸,男生9朵, 那就用了9个张纸,女生剪了11朵, 那就用了11个张纸 学生思考后列式,然后汇报。 ×9+×11=5(张) 6、出示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9题 一个长方形桌面,长m,宽m。一个正方形桌面,面积是㎡。长方形桌面的面积比正方形桌面的面积少多少平方米? 分析: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再算长方形桌面比正方形桌面的面积少多少平方米? 学生思考后列式,然后汇报。(㎡) 二、互学 1、小组交流讨论。 2、班级展示释疑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6、10题 2、拓展提升 练习二”第11、12题 | |||||
| 学习内容 | 解决问题(一) | 第 10 课时 | 课型 | 新授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 ||||
|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各个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 |||||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 |||||
| 教学难点 | 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解题策略,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分数连乘问题。 | |||||
| 教具运用 | 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我们已经学过了分数乘法的知识,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合作探究 2、(课件出示例8情境图,但不出示问题) 这个大棚共480㎡,其中一半种各种萝卜。红萝卜的面积占整块萝卜地的 2、提取信息:从这幅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根据题意,完成以下填空。 整个大棚的面积是 。 萝卜地的面积占整个大棚面积的 。 红萝卜地的面积占萝卜地面积的 。要求的是 的面积。 3、分析与解答 (1)用长方形纸表示大棚的面积,折出萝卜地的面积。 ①认识一半用分数表示就是 ②学生折一折。 让学生取了一张长方形纸,代表大棚的面积,然后折出各种萝卜地的面积。 ③计算出萝卜地的面积:480×=240(㎡) (2)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①交流:怎样折出红萝卜地的面积? (红萝卜地占萝卜地的,也就是占大棚一半的,先折出整张纸的一半,再折出一半的。) ②学生动手折一折。 ③计算出红萝卜地的面积:240×=60(㎡) (3)列综合算式解答。 480××=60(㎡) (4)探讨不同的解题方法。 ①教师让学生将整张纸展开,观察并说说:从这张纸上,你能看出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吗? 二、互学 1、小组交流。 提问:你还有其他方法来计算红萝卜地的面积吗? 学生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 先求红萝卜地的面积占大棚面积的几分之几: 再求出红萝卜地的面积:480×=60(㎡) 列成综合算式:480×(×)=60(㎡) 3、回顾与反思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求出了红萝卜地的面积是60㎡,现在我们能写答句了吗?对,不能,因为我们还没有对这个答案进行检验。大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检验一下这个答案的合理性吗?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学生按照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展开交流。 2、巩固提升 课堂小结 | ||||||
| 教学后记 | ||||||
| 学习内容 | 解决问题(二) | 第 11 课时 | 课型 | 新授 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 |||||
| 过程与方法 | 经历解题过程,掌握解题步骤,学会用线段图分析问题。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 ||||||
| 教学难点 | 灵活运用分数乘法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 ||||||
| 教具运用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一、情景导入。 1、读题并说出单位“1”。 (1)黑兔只数是白兔的。 (2)黑兔只数的等于白兔只数。 (3)苹果的数量相当于梨的. (4)苹果树占果园面积的。 (5)钢笔的价钱比圆珠比贵 2、口头列式 (1)小红有120元压岁钱,买文具用了,买文具用了多少钱? (2)汽车每小时可行80千米,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快,火车每小时比汽车多行多少千米? 2、合作探究 1、出示例题9。人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而变化。青少年心跳每分钟约75分,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婴儿每分钟心跳多少次? (1)学生读题后,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完成教材例题9中“阅读与理解”的填空。 (2)分析与解答。 ①找单位“1”。提问:题目中的是把谁看作单位“1”? (青少年每分钟心跳的次数) ②画线段图进行分析。 交流画线段图的方法:题目中有“青少年”和“婴儿”两种量,一般要用两条线段来表示;画线段图时,把单位“1”的量画在上面,比较量画在下面;把单位“1”的量平均分成5份,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多的部分相当于5份中的4份。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情况板书线段图: “1” 青少年: 75次 比青少年多 婴儿: ?次 ③交流解题思路。 学生结合线段图,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④解答。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二、互学 1、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是根据哪种解题思路进行解答的。 解法一:75+75× 解法二:75×(1+) =75+60 =75× =135(次) =135(次) (3)回顾与反思。 回顾分析题意时采用的方法以及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 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教材第15页“做一做”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介绍有关“噪音危害”的知识。 (3)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进行分析与解答。 (4)组织全班交流。 2、拓展提升 小结。“已知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 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关键句中找出单位“1”,然后画出线段图来弄清解题思路,再解答。 | |||||||
| 板书设计 | |||||||
| 学习内容 | 练习三 | 第12 课时 | 课型 | 练习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熟练解答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 ||||
| 过程与方法 | 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会画图分析数量关系。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重点 | 能正确判断单位“1” | |||||
| 教学难点 | 理解题中单位“1”和的求量的关系。 | |||||
| 教具运用 | 小黑板,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六(1)班有50人,女生人数占,把( )看作单位“1”,意思是( )是( )的等量关系是( )。 2、一个养鸡场养鸡1200只,养鸭的只数比鸡的只数多,养鸭多少只? 分析:鸭比鸡的只数多,说明把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鸭比鸡多,就是,求鸭的只数也就是求1200的是多少。 二、互学 1、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汇报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1、出示练习三第1题 2、出示练习三第2题 2、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 练习三第3、4、6、7题。 | ||||||
| 教学后记 | ||||||
| 学习内容 | 用乘法解决问题练习(1) | 第 13 课时 | 课型 | 练习课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能够准确地说出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 |||
|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分析,练习,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分析能力。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重点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能够准确地说出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 ||||
| 教学难点 |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能够准确地说出比较量是标准量的几分之几 | ||||
| 教具运用 | 小黑板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情景导入 师:利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直观形象、易懂、易记,有利于同学们拓宽解题思路,掌握好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效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系统学习怎么用线段图来分析问题。 2、合作探究 1、出示:一条路长1200米,已经修了,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 (1)、学生读题,先试着画出线段图。 (2)、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点评 先找到单位“1”,在这个题中是把这条路的总长度看成单位“1”,用一条线段表示单位“1” 根据已经修了,这一条件明确,要将单位“1”平均分成5份,已经修了的是其中的一份。标出已经修的是。 问题是还剩下多少米没有修,在图上标示出来。 (3)、师小结:画线段图分成两类,一类是表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就只用画一条线段就可以了。 2、巩固练习 某工厂四月份计划用煤135吨,实际比计划节约,实际用煤多少吨? 要求学生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3、出示:五(3)班有女生20人,男生比女生多,求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1)、学生读题,先试着画出线段图。 (2)、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点评 先找到单位“1”,男生比女生多,从这个条件中可以看出单位“1”是女生,用一条线段表示女生。 再找到比较量,在这个题中,比较量是男生,比较量画在标准量的下面,用另一条线段表示,根据条件,男生比女生多,所以男生的线条要比女生长,长的部分是女生的。所以要将女生的那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与其中的一份就是男生比女生多的。 最后标出各个已知条件。一般把表示具体的数量画在线段图的下方,把表示关系的分数画在线段图的上方。 女生: 男生: (3)、学生根据画出的线段图解决问题。 (4)、教师小结: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比较关系,要画2条线段。 4、先画图,再列式解答 某工厂5月份生产电视机1000台,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产,四月份比五月份少生产电视机多少台 二、互学 1、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汇报 三、评学 1、巩固反馈 1、100千克的是多少? 的6倍是多少? 18个是多少? 2、一个漏水的水龙头每时滴水桶,5时滴水多少桶?10时呢?一天呢? 3、一瓶橙汁是500毫升,半瓶橙汁是多少毫升? 4、水果店有480千克的水果,其中苹果占,苹果有多少千克?3天卖出全部苹果的,卖出多少千克苹果? 5、松树的体长在20厘米到28厘米之间,它的尾巴约占体长的,它的尾巴最短有多长?最长有多长? 2、拓展提升: 叔叔的今年的年龄是42岁,小红的年龄是叔叔年龄的,小刚的年龄是小红的年龄的,小红、小刚今年各几岁? 一班有学生48人,男生占5/8,男生有多少人?男生的5/6去打扫卫生,打扫卫生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女生有多少人? | |||||
| 学习内容 | 分数乘法的整理与复习 | 第 14课时 | 课型 | 复习 | |
| 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 |||
| 过程与方法 | 回顾、整理、练习、订正。 |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
| 教学重点 | 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
| 教学难点 | 让学生正确、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 ||||
| 教具运用 | 课件 | ||||
| 教学过程 | |||||
| 一、预学 1、回忆整理方法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么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学生回忆单元整理与复习的方法(先将学过的知识呈现出来,再不断地补充完善,进而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环节来完成本单元的整理。 2、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内说一说,适当的时机师生进行点评) 2、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整理的资料,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不断补充,形成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展示自己整理好的分数乘法的知识。 3、小组合作,优化整理。(课件演示) 分数乘整数 | 求几个相同分数和的简便运算 | 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 |||
| 一个数乘分数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
| 分数乘加、乘减及乘法运算定律的灵活运用 |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 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a.c+b.c=(a+b).c | |||
| 解决问题 |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 2、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 关系式:单位¡°1¡±的量(一个数)¡Á问题所对应的几分之几=所求问题 | |||
1、小组交流。
2、班级展示汇报
三、评学
A、巩固反馈
1填空:
(1)2个1/5千克是( ),30米的2/5是( )
(2)计算3/4×7时,只把( )和( )相乘,分母是( )
(3)2时的2/3是( )时,( )分.
(4)某商品打七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 ( ).
(5)一妈妈买了一桶色拉油,重5L,用去1/5,用去( )L,还剩( )L.
(6)在( )里填上<、>、= 3/7×5( )3/7 3/7×5( ) 5×3/7
(7)幼儿园给小朋友分糖,每天分出1/5千克,3天一共分出( )千克
(8)18的2/3比12的1/6多( )
2.判断
(1)4/5米的 5倍和5个4/5米一样长.( )
(2)甲的1/4和乙的1/5一样大,甲数比乙数大( )
(3)20千克增加它的1/4后,再减少1/4,还是20千克( )
(4)6/7乘30,6和30可以进行约分.( )
3.计算2/9×4= 5/7×2= 5 ×3/10= 3 × 4/15=
4、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1/3×5/16×3/5 (1/5+2/3)¡Á15 4/7×5/9+3/7×5/9
5.列式计算。3个2/7是多少? 3/8的10倍是多少?
2、拓展提升
(1)骆驼驼峰中贮藏的脂肪,相当于体重的1/5,一头体重225千克的骆驼,驼峰里含有多少脂肪?
(2)广州平均每年日照1608小时,北京年日照时间比广州多1/2,北京年日照时间大约多少小时?一辆汽车每分钟走9/10千米,20分钟走了多少千米?一小时呢?
拓展应用
| 一瓶可乐约500克,笑笑买了5瓶,一共重多少克?淘气喝了1.5瓶,喝去了多少克?智慧爷爷喝了1/2瓶,还剩多少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