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为建立完善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标准体系,规范田间道路工程质量评定工作,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标准制、修订计划,制定本标准。本标准为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工程质量评定专项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及对象;单元工程划分;工序施工质量合格标准;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合格标准;外观质量合格标准;工序及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质量检测方法和数量。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附录J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参加编制单位:
本标准参与起草人:
1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工作。
2总则
2.1目的
依据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质量评定规程,为规范、统一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制定本标准。
2.2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对象主要包括土地整理项目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
2.3单元工程划分
2.3.1同一分部工程中按每条道路划分单元工程;
2.3.2当同一分部工程中一条道路长度与其他道路长度相差较大时,按长度基本相当原则,将该道路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工程。
2.4引用的主要标准
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土建工程》(JTG F 80/1 - 2004);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
3质量合格标准
3.1工序施工质量合格标准
3.1.1素土路基(面)
1、基本项目
(1)基底地表植被、杂物、积水和表土等须清除。
(2)表面明显的凹凸进行处理。
(3)处理后的基底须按要求进行压实。
(4)土质应符合设计要求,无石块、砂礓石、杂草、淤泥、弹簧土等不满足压实要求的杂物。
(5)多层压实路基,应对前一层光面洒水湿润。
2、允许偏差项目
(1)基底清理范围应超出路基设计值0.5m。
(2)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
(3)平整度不大于15mm。
(4)宽度不超出设计值的-0.5%~1.0%。
(5)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规定值。
(6)含水量不超出规定值的5%。
(7)路基标高不低于设计值。
3.1.2石灰土基层
1、基本项目
(1)土质符合设计要求,无石块、砂礓石、杂草、淤泥、弹簧土等杂物。
(2)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配比准确,拌和充分,无灰团和生石灰。
(3)保湿、养生期符合规范要求。
1、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
(2)平整度不大于15mm。
(3)宽度不超出设计值的-0.5%~1.0%。
(4)每层铺土厚度不大于规定值。
(5)含水量不超出规定值的5%。
(6)路基标高不低于设计值。
3.1.3级配碎(砾)石路面
1、基本项目
(1)石质坚韧、无杂质,级配符合要求;
(2)配料准确,边拌和边洒水使混合料拌和均匀且无明显离析现象;
(3)碾压应遵循先轻后重的原则,后轮碾压轮迹应重合1/2轮宽,洒水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
(2)平整度不大于15mm。
(3)宽度不超出设计值的-0.5%~1.0%。
(4)厚度:面层不低于设计值-10mm,基层不低于设计值-20mm。
(5)纵断高程不超出设计值的-15mm~+5mm。
(6)横坡不超出设计值的±0.5%。
3.1.4泥结碎石路面
1、基本项目
(1)碎石粒径规格符合规定,并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2)宜采用塑性指数高的黏土,粘土内不得含腐殖质或其他杂质,粘土用量不宜超过石料干重的20%。
(3)施工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
(2)平整度不大于15mm。
(3)宽度不超出设计值-0.5%~1.0%。
(4)厚度:面层不低于设计值-10mm,基层不低于设计值-20mm。
(5)纵断高程不超出规定值-15mm~+5mm。
(6)横坡不超出规定值±0.5%。
3.1.5泥灰结碎石路面
1、基本项目
(1)泥灰结碎石路面中材料质量和规格要求均与泥结碎石路面相同。
(2)土和石灰的总含量与石料重量百分比不应小于20%,其中石灰剂量占土重的15%。
(3)施工方法符合规定要求。
2、允许偏差项目
与泥结碎石路面相同。
3.1.6水泥混凝土面层
1、基本项目
(1)基层质量已经检测合格。
(2)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符合规定要求。
(3)施工配合比符合试验要求。
(4)接缝处理符合设计要求。
(5)铺筑完成后按规范要求养生。
2、允许偏差项目
(1)混凝土板厚度不低于设计值-10mm。
(2)平整度:3m直尺测定的最大间隙不超过5mm,平整度仪测定的标准差不超过2mm。
(3)抗滑构造深度在0.5~1.0mm范围内。
(4)相邻板高差不大于3mm。
(5)纵横缝顺直度不大于10mm。
(6)宽度不大于设计值±0.5%。
(7)纵断高程在±15mm范围内。
(8)横坡在±0.25%范围内。
3.1.7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面层
1、基本项目
(1)基层质量已经检测合格,表面干燥、清洁、无浮土。
(2)混合料质量及施工配合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拌和后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粒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4)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平整度和摊铺、碾压温度。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99.0%。
(2)弯沉值不低于设计要求。
(3)平整度不大于5mm。
(4)厚度不低于设计值的15%。
(5)宽度不超出设计值±0.5%。
(6)纵断高程在±20mm范围内。
(7)横坡在±0.5%范围内。
3.1.8路肩
1、基本项目
(1)表面平整密实,不积水。
(2)肩线顺直、圆滑。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不低于规定值。
(2)土路肩平整度不大于20mm,硬路肩平整度不大于10mm。
(3)横坡在±1.0%范围内。
(4)宽度不超出设计值±0.5%。
3.2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质量合格标准
3.2.1碎石料
1、含泥量<1.0%,无泥团。
2、针片状颗粒含量<15.0%。
3、密度>2.55t/m3。
4、软弱颗粒含量<5.0%。
3.2.2砂料
1、含泥量<3.0%,无泥团。
2、密度>2.5t/m3。
3、细度模数符合规定要求。
3.2.3砂浆
试件28天龄期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值,最小值不低于设计值的80%。
3.2.4混凝土
1、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
2、试件28天龄期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设计值的1.15倍,最小值不低于设计值的0.95倍。
3、混凝土抗拉、抗渗、抗冻指标不低于设计值。
3.2.5沥青
1、沥青材料宜采用道路石油沥青。
2、沥青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等符合规定要求。
3.3外观质量合格标准
3.3.1水泥混凝土面层
1、混凝土板断裂块数不超过0.4%。
2、表面脱皮、裂纹和缺边掉角等病害现象不超过0.3%。
3、接缝填筑饱满、密实。
4、胀缝无明显缺陷。
3.3.2沥青混凝土面层
1、表面泛油、松散、裂缝和明显离析等现象不超过O.5%。
2、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枯焦。
3、面层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密贴接顺。
3.3.3泥(灰)结碎石路面
1、表面平整、坚实,无松散、弹簧、波浪浮浆、积水等现象。
2、无明显碾压轮迹。
3.3.4路肩
路肩边缘直顺,无堆积物,无阻水现象。
3.3.5边坡
不陡于设计要求,目测平顺。
3.3.6轮廓线
15m长度内凹凸偏差不大于3cm。
3.3.7曲面与平面联结
联结平顺、圆滑、流畅,无明显折线。
4质量等级评定
4.1评定内容
4.1.1工序施工质量;
4.1.2原材料和中间产品质量;
4.1.3外观质量;
4.1.4质量检查、检验记录齐全性、准确性。
4.2工序施工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4.2.1基本项目全部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中主控项目检测点合格率不低于90%,一般项目检测点合格率不低于70%,评为合格。
4.2.2基本项目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或允许偏差项目中主控项目检测点合格率低于90%,一般项目检测点合格率低于70%,评为不合格。
4.3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4.3.1所属各工序施工质量全部合格,原材料、中间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外观符合质量标准,质量检查、检验记录齐全、准确,监理抽检结果与施工单位自检结果相符,评为合格。
4.3.2所属各工序施工质量有不合格的,或原材料、中间产品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或外观有明显不平整、不密实、坑洼等不符合质量标准的,或质量检查、检验记录不齐全、不准确,或施工单位自检结果与监理抽检结果不相符,评为不合格。
5质量检测方法和数量
5.1质量检测方法
5.1.1素土路基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必要时结合仪器实测。
2、允许偏差项目
(1)清理范围:钢尺结合观察。
(2)压实度:根据土质类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方法。采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用环刀法、灌砂法进行对比,保证其可靠性。
(3)平整度:3米直尺。
(4)宽度:钢尺。
(5)铺土厚度:挖坑直尺检验。
(6)含水量:烘干。
5.1.2石灰土基层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必要时结合仪器实测。
2、允许偏差项目
(1)同素土路基。
(2)含水量:烘干。
5.1.3级配碎(砾)石路面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必要时结合仪器实测。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灌砂法、灌水法。
(2)平整度、宽度、厚度检测方法同素土路基。
(3)纵断高程:水准仪。
(4)横坡:水准仪。
5.1.4泥结碎石路面
同级配碎(砾)石路面。
5.1.5泥灰结碎石路面
同级配碎(砾)石路面。
5.1.6水泥混凝土面层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必要时结合仪器实测。
2、允许偏差项目
(1)混凝土板厚度:钻取芯样。
(2)平整度:3米直尺。
(3)抗滑构造深度:铺砂法。
(4)相邻板高差:直尺。
(5)纵横缝顺直度:纵缝采用20m拉线,横缝沿板宽拉线。
(6)路面宽度:钢尺。
(7)纵断高程:水准仪。
(8)横坡:水准仪。
5.1.7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面层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查看施工记录,必要时结合仪器实测。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密度法或蜡封法。
(2)弯沉值:自动弯沉仪。
(3)其他同水泥混凝土面层。
5.1.8路肩
1、基本项目
现场观察检查。
2、允许偏差项目
(1)压实度:根据土质类别采用环刀法、灌砂法等方法。采用核子密度仪时,须用环刀法、灌砂法进行对比,保证其可靠性。
(2)平整度:3m直尺。
(3)横坡:水准仪。
(4)宽度:钢尺。
5.1.9原材料及中间产品
1、原材料及中间产品的检验一般可采取委托有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简易项目的检测应施工、监理单位现场进行。
2、混凝土坍落度可采用坍落度筒配合直尺现场检查。
5.1.10外观
外观质量主要采取现场观察检查的方法,出现争议时可查看施工记录或现场采用仪器检查。
5.2质量检测数量
5.2.1素土路基
1、清理范围:每50m测1个断面。当观察发现清理边线不规则时可适当加密。
2、压实度:每一填筑层每100m测1处。检测位置应兼顾路中线和两侧。
3、平整度:每50m测1处,每处连续检测3尺。
4、宽度:每50m测1个断面。
5、铺土厚度:每50m测1处。
6、含水量:与压实度相同。
5.2.2石灰土基层
同素土路基。
5.2.3级配碎(砾)石路面
1、压实度、厚度:每100m测1处。检测位置应兼顾路中线和两侧。
2、平整度:每50m测1处,每处连续检测3尺。
3、宽度、纵断高程、横坡:每50m测1处。
5.2.4泥结碎石路面
同级配碎(砾)石路面。
5.2.5泥灰结碎石路面
同级配碎(砾)石路面。
5.2.6水泥混凝土面层
1、混凝土板厚度:每100m测1处。
2、平整度:每50m测1处,每处连续检测3尺。
3、抗滑构造深度、相邻板高差、纵横缝顺直度、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每50m测1处。
5.2.7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面层
1、压实度、厚度:每200m测1处。当单元工程长度小于200m时,每单元测1处。
2、平整度:每50m测1处,每处连续检测3尺。
3、弯沉值:每10m~20m不少于1个点。
4、路面宽度、纵断高程、横坡:每50m测1处。
5.2.8路肩
1、压实度:每100m测1处。
2、平整度、横坡、宽度:每50m测1处。
5.2.9原材料及中间产品
1、水泥、碎石料、砂料、沥青每批次送检1次。
2、砂浆、混凝土试件按每单元工程至少1组取样。
附录A(规范性附录)
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评定内容 | 结论 | |||
| 1 | 工序 施工 质量 | ||||
| 2 | 原材料、中间产品质量 | ||||
| 3 | 外观质量 | ||||
| 4 | 质量检查、检验记录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评结果 |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同意自评结果 □ 不同意自评结果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素土路基(面)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原地表处理 | 植被、杂物、积水和表土等须清除,明显的凹凸应处理。清理后的基底按要求进行压实。 | |||||||
| 2 | 土 质 | 符合设计要求,无石块、砂礓、杂草、淤泥、弹簧土等杂物。 | |||||||
| 3 | 光面处理 | 洒水湿润。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基底清理范围(m) | +0.5 | |||||||
| 2 | Δ压实度 | 不低于规定值 | |||||||
| 3 | 平整度(mm) | 15 | |||||||
| 4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5 | Δ铺土厚度(mm) | 不大于规定值 | |||||||
| 6 | 含水量 | ±5%规定值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石灰土基层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土 质 | 符合设计要求,无石块、砂礓、杂草、淤泥、弹簧土等杂物。 | |||||||
| 2 | 混合料及配比 | 混合料符合设计要求,配比准确,拌和充分,无灰团和生石灰。 | |||||||
| 3 | 养 生 | 保湿、养生期符合规范要求。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合格压实度 | 不低于规定值 | |||||||
| 2 | 平整度(mm) | 15 | |||||||
| 3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4 | Δ铺土厚度(mm) | 不大于规定值 | |||||||
| 5 | 含水量 | ±5%规定值 | |||||||
| 6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级配碎(砾)石路面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石 质 | 坚韧、无杂质。 | |||||||
| 2 | 配料及配比 | 级配符合要求;配料准确,混合料拌和均匀且无明显离析现象。 | |||||||
| 3 | 碾 压 | 后轮碾压轮迹应重合1/2轮宽,洒水碾压至规定的密实度。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压实度 | 不得低于规定值 | |||||||
| 2 | 平整度(mm) | 15 | |||||||
| 3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4 | Δ厚度(mm) | 面层:-10mm 基层:-20mm | |||||||
| 5 | 纵断高程(mm) | +5,-15 | |||||||
| 6 | 横坡(%) | ±0.5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泥结碎石路面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碎 石 | 粒径规格符合规定,并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 |||||||
| 2 | 粘 土 | 黏土塑性指数高,不含腐殖质等杂质,粘土用量不超过石料干重的20%。 | |||||||
| 3 | 施工方法 | 符合规定要求。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压实度 | 不低于规定值 | |||||||
| 2 | 平整度(mm) | 15 | |||||||
| 3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4 | Δ厚度(mm) | 面层:-10mm 基层:-20mm | |||||||
| 5 | 纵断高程(mm) | +5,-15 | |||||||
| 6 | 横坡(%) | ±0.5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泥灰结碎石路面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碎 石 | 粒径规格符合规定,并不得含有其他杂质。 | |||||||
| 2 | 土和石灰 | 总含量与石料重量百分比不应小于20%,其中石灰剂量占土重的15%。 | |||||||
| 3 | 施工方法 | 符合规定要求。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压实度 | 不低于规定值 | |||||||
| 2 | 平整度(mm) | 15 | |||||||
| 3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4 | Δ厚度(mm) | 面层:-10mm 基层:-20mm | |||||||
| 5 | 纵断高程(mm) | +5,-15 | |||||||
| 6 | 横坡(%) | ±0.5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水泥混凝土面层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基 层 | 已经检测合格。 | |||||||
| 2 | 原材料及配合比 | 水泥、骨料、水、外加剂等符合规定要求,施工配合比符合试验要求。 | |||||||
| 3 | 接缝处理 | 符合设计要求。 | |||||||
| 4 | 养 生 | 符合规范要求。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板厚(mm) | -10 | |||||||
| 2 | 平整度(mm) | 5 | |||||||
| 3 | 宽度(mm) | 0.5%设计值 | |||||||
| 4 | 抗滑构造深度(mm) | 0.5~1.0 | |||||||
| 5 | 相邻板高差(mm) | 3 | |||||||
| 6 | 纵横缝顺直度(mm) | 10 | |||||||
| 7 | 纵断高程(mm) | ±15 | |||||||
| 8 | 横坡(%) | ±0.25 | |||||||
| 检测 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 工程 质量 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沥青混凝土和沥青碎石面层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基 层 | 已经检测合格,表面干燥、清洁、无浮土。 | |||||||
| 2 | 原材料及配合比 | 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 |||||||
| 3 | 拌和料 | 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粒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压实度 | ≥99%规定值 | |||||||
| 2 | Δ厚度(mm) | -15%设计值 | |||||||
| 3 | 弯沉值 | 不低于设计值 | |||||||
| 4 | 平整度(mm) | 5 | |||||||
| 5 | 宽度(mm) | -0.5%~1.0% 设计值 | |||||||
| 6 | 纵断高程(mm) | ±20 | |||||||
| 7 | 横坡(%) | ±0.5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路肩工序施工质量评定表
| 单项工程名称 | 单元工程名称 | ||||||||
| 单位工程名称 | 工序工程量 | ||||||||
| 分部工程名称 | 评定日期 | 年 月 日 | |||||||
| 项次 | 基本项目 | 质量标准 | 检查结果 | ||||||
| 1 | 表 面 | 平整密实,不积水。 | |||||||
| 2 | 肩 线 | 顺直、圆滑。 | |||||||
| 项次 | 允许偏差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测值 | 合格数 | 合格率% | ||||
| 1 | Δ压实度 | 不得低于规定值 | |||||||
| 2 | 平整度 (mm) | 土路肩 | 20 | ||||||
| 硬路肩 | 10 | ||||||||
| 3 | 横坡(%) | ±1.0 | |||||||
| 4 | 宽度(mm) | ±0.5%设计值 | |||||||
| 检测结果 | 基本项目 | ||||||||
| 允许偏差项目 | 共检测 点,合格 点,合格率 。 | ||||||||
| 单元工程质量等级 | 施工单位 自检结果 | 本工序基本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允许偏差项目 符合质量标准。 质检负责人: | 质量等级 | ||||||
| 监理单位 复核意见 |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相符 □ 自检结果与抽检结果不相符 监理工程师: | 质量等级 | |||||||
条文说明
2总则
2.3单元工程划分
按长度进行单元工程划分时,应符合设计分缝要求。
3质量合格标准
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工程,除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及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3.1工序施工质量合格标准
各工序允许偏差项目中的“规定值”一般指设计值,当设计文件未对该指标做出要求时指现场生产性试验确定并经监理单位批准的值。
3.1.4泥结碎石路面
1、基本项目
(3)文中“规定要求”指相关行业施工规范要求,或由施工单位编制并经监理单位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要求。
5质量检测方法和数量
5.1 本标准所列质量检测方法为常规检测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相关行业规范和标准选择具体的方法。
5.2 本标准所列质量检测数量为最少数量,根据质量评定实际需要,监理单位可在监理实施细则中规定具体的检测数量,一般每工序的主控项目检测数量不宜少于10个。
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
表中带Δ符号的为主控项目,不带Δ符号的为一般项目。
附录A 田间道路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该表应与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配合使用,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填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