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38:48
文档

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

[科目]政治[考试类型]高考[考试时间]1986年[关键词]1986年/全国高考[文件]gaokao8.doc[标题]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内容]一、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共10分,每一空格1分)1.1985年9月,在中国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同志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一是。2.按照“七五”计划的规定,要坚持把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3.今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
推荐度:
导读[科目]政治[考试类型]高考[考试时间]1986年[关键词]1986年/全国高考[文件]gaokao8.doc[标题]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内容]一、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共10分,每一空格1分)1.1985年9月,在中国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同志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一是。2.按照“七五”计划的规定,要坚持把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3.今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
[科目]  政治  

[考试类型]  高考

[考试时间]  1986年  

[关键词]  1986年/全国高考

[文件]  gaokao8.doc

[标题] 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

[内容]

一、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共10分,每一空格1分)

1.1985年9月,在中国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同志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             ,一是                   。

2.按照“七五”计划的规定,要坚持把              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3.今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提出《关于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的意见》,要求建设一支有足够数量的、合格而稳定的师资队伍,以适应普及

                    和提高基础教育水平的需要。

4.1985年11月,共青团全国代表会议确定“七五”计划期间我国青年一代的光荣使命是:举改革旗帜、              、              ,

为完成“七五”计划的各项任务而奋斗。

5.1986年1月28日,美国                号航天飞机起飞后爆炸,七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6.1986年2月25日,菲律宾原总统                在兵变和公众强大压力下全家离菲去美。

7.今年4月15日,美国以打击                为借口,出动大批飞机向                发动突然袭击。

二、下列各题各有四个答案,但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内。(共10分,每一小题1分)

1.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A)自然界提供的丰富资源

(B)物质资料生产

(C)生产力

(D)生产关系

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多少

(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3.某国发生通货膨胀,对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说法是:

(A)由于商品生产供不应求,以致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B)由于商品生产供过于求,必须大量发行纸币

(C)由于纸币的发行量大大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由于纸币发行量不能满足流通中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4.划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依据是:

(A)不变资本自己不变,可变资本自己会变

(B)不变资本是生产资料,可变资本是货币

(C)不变资本是由资本家支配的,可变资本是由工人支配的

(D)不变资本不能带来剩余价值,可变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

5.1986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一些原料等初级产品生产国为增加出口收入而大幅度增产,导致国际市场的原料供应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如世界可可产量1985年较1980年增长15%),同时,由于工艺技术的进步,对原料的需求却在缩减(如由于改善巧克力配方使全世界对可可的需求量每年减少13万吨)。这一情况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A)生产过剩,爆发经济危机

(B)生产萎缩,出现经济萧条

(C)供大于求,使原料价格下跌

(D)原料充足,刺激二级产品(如巧克力等)生产的增长

6.下面是某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期一个矿工的孩子和他妈妈的对话:

“天冷了,我们家为什么不生火炉?”

“我们没有钱买煤,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所说明的政治经济学道理是:

(A)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购买力的降低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无状态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B)是否承认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C)是否承认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含义是:

(A)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的正确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的错误方面

(B)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的好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的坏的方面

(C)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的落后的方面;否定方面是指事物的进步的方面

(D)肯定方面是保持事物性质和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促使事物灭亡而向它事物转化的方面

9.“理论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句话表明:

(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B)真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C)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理论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10.自然科学中的定理、公式之所以是真理,是由于:

(A)它是写在科学著作里的

(B)它是由著名科学家所规定的

(C)它是经过实践证明与自然规律相符合的

(D)它是科学界公认为正确的

三、下列各题各有四个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题目要求的答案,但只有一个是最佳的,即最符合题意的答案。请你挑选出来并将它前面的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内。(共14分,每一小题2分)

1.人们要吃瘦猪肉,但瘦肉型猪生产的发展却很困难,其最关键的原因:

(A)瘦肉型仔猪的成本高于普通仔猪

(B)饲养瘦肉型猪所需要的劳力耗费较大

(C)国家对瘦肉型猪的收购价格偏低

(D)饲养瘦肉型猪的饲料要求高、价钱贵

2.帝国主义时期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依靠:

(A)利用垄断统治掌握熟练劳动力和科技力量,以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B)利用对原料和能源供应、商品产销和取得贷款的垄断来降低成本

(C)采取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同其他垄断组织和非垄断组织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

(D)各个垄断组织的实力和垄断地位

3.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在生产经营中既把主要力量放到工业上,又正确地处理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工业收入补贴农业,实现了改土治碱,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把劳力从农业中出来,转入工业,促进了工业的发展。这一事例,从唯物辩证法看来是:

(A)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又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C)矛盾发展不平衡,各种矛盾所处的地位不一样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今年5月4日,在雅加达汤姆斯杯羽毛球团体决赛中,中国男队同印尼男队势力相当。中国队针对对方平均年龄偏高,耐久力较差的情况,对参加决赛的阵容从结构上作了出人意外的调整,全部由年轻体力好的选手出赛,终于战胜了印尼队,夺回了汤姆斯杯。这件事从唯物辩证法来看体现了:

(A)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

(B)量的变化可以引起质的变化的道理

(C)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道理

(D)矛盾的发展是有规律的道理

5.后,我国按照李四光的学说勘探石油,在所谓“贫油”的中国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储藏,而在人口问题上对马寅初的理论却长期未予重视,以致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很大困难。这说明:

(A)真理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只有实践才是认识的来源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只有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6.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感性认识以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理性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事物

(B)感性认识是直接的具体的;理性认识是间接的抽象的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规律性的反映

(D)感性认识是低级认识;理性认识是高级认识

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许多高寒缺水、土地贫瘠地区,由过去单纯种植粮食,改为因地制宜多种经营,从而摆脱了以往的贫困面貌。事实表明,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在一些不宜种粮的山区,根据自己的特点,可以大种果树,也可改种其他经济作物。这样,原来的种粮劣势就可变为另一种生产优势。这说明:

(A)劣势和优势是对立的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劣势和优势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C)劣势和优势既互为存在前提,又相互转化

(D)只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就能变劣势为优势

四、下列各题各有五个答案,请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有一个选一个,有多个选多个,并将所选出的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入各题后面的括号内。能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同时没有错选其他答案者给分;如有一个答案漏选或选错,则不给分。(共15分,每一小题3分)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E)没有价值的东西也没有使用价值

2.今年3月,英国第一家全部采用电子计算机排版的彩色报纸《今天》在伦敦出版。由于采用了新技术,减少了工人,降低了成本,取得的剩余价值多于其他报纸。那么这一部分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由先进的生产设备所创造的

(B)由资本家科学管理所创造的

(C)由于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得来的

(D)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增加剩余劳动时间得来的

(E)由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剩余价值率的办法得来的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B)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C)无动亦无静,无静亦无动

(D)动是绝对的,静是相对的

(E)静也是动

4.据报导:河北农大数十名教师奔赴太行山区,把十几项配套技术送下乡,并培养出二十多万农民技术人才,促进了山区经济起飞。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发山区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二十六项科研成果,丰富了原来的教材,推动了全校的教学改革。大家说:“农民需要科学,科学也需要农民”。这个事例说明:

(A)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必要指导

(B)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只有事事都去亲自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D)真理是在同谬误作斗争中得到发展的

(E)科学理论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是:

(A)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只是社会经济领域的问题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证实和应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世界观和方的基础

(E)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要随着政治经济学和其他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五、下列各题各有三个答案,请判断是否正确,在你认为正确或不正确的答案的后面的括号内画上“√”或“×”。如果你认为三个答案都不正确,除了在答案后面的括号内都画上“×”外,并请将正确的答案写在字母(D)的后面,不按要求答题者不给分。(共21分,每一小题3分)

1.一般来说,阳光、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中由于大气污染,新鲜空气也可装在特制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A)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B)人们不能随意从自然界得到新鲜而未被污染的空气

(C)出现了销售新鲜空气的商贩

(D)                                                    

                                                    

                                                    

                                                    

2.虽然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但资本家只承认他在经营中获得多少利润,不肯承认他取得多少剩余价值。其原因在于:

(A)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虽然实际上相等,但利润量却小于剩余价值量,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可以掩盖资本家的剥削量

(B)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利润却是不变资本的产物,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可以掩盖资本家的实际剥削

(C)剩余价值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利润只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因此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把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可以掩盖资本家的实际剥削程度

(D)                                                    

                                                    

                                                    

                                                    

3.有人说:“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有钱的人都是资本家。”赞成者和反对者均有之,这些看法对不对?在你看来正确的回答应该是:

(A)因为有钱的人之所以有钱,都是进行剥削的结果。资本家是剥削者,所以有钱的人都是资本家

(B)资本首先表现为货币,拥有大量货币是成为资本家的前提。所以有钱的人都是资本家

(C)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虽然也包括货币,但必须拥有机器厂房。光是拥有货币并不一定是资本家

(D)                                                    

                                                    

                                                    

                                                    

4.据美国新闻报导,1985年美国企业合并和吞并达3,000起,比1984年增加400多起。其中交易额达10亿美元以上的有32起,而1984年仅有18起,这一情况表明:

(A)美国资本家的自由竞争越演越烈,正在向垄断发展

(B)美国企业之间的联合趋势高速发展,自由竞争为垄断所代替

(C)美国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与垄断程度目前仍在大规模发展着,竞争不仅没有消除而且更加激烈了

(D)                                                    

                                                    

                                                    

                                                    

5.搞清物质运动形式在性质上的区别的重要意义在于:

(A)一切物质运动形式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因此可以以一种运动形式说明另一种运动形式

(B)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不能相互包含

(C)各种物质运动形式的划分是以科学分类为根据的

(D)                                                    

                                                    

                                                    

                                                    

6.我们既要树立远大的主义理想,又要认真搞好当前的学习和工作。个别人认为主义理想同自己日常行动没有什么联系,既不刻苦学习,也不积极工作。从哲学上看,这种看法的错误在于:

(A)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B)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的道理

(C)抹煞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和个别的区别

(D)                                                    

                                                    

                                                    

                                                    

7.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要坚持、二要发展”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因为:

(A)感性认识必须发展为理性认识

(B)事物的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C)真理是在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D)                                                    

                                                    

                                                    

                                                    

六、简要回答:应当怎样正确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状况。(4分)

七、怎样理解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中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三者统一?这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有什么意义?(6分)

八、既然说“垄断统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和技术发展出现停滞的趋势”,为什么又说“在帝国主义时代,整个来说,资本主义发展比以前要快的多”?请你用政治经济学的知识加以说明。(8分)

九、《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要求干部和群众充分认识新旧转换过程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他说:“改革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两种同时并存,交互发生作用,新的因素在经济运行中日益增多,但还不能立即全部代替旧,旧的相当部分还不能不在一定的时间内继续存在和运用。这就决定了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复杂纷呈的局面。”请你运用辩证否定的原理加以分析说明。(12分)

一九八六年试题参及评分

一、(共10分,每一空格1分)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2.改革

3.九年制义务教育

4.创四化大业    做四有新人

5.挑战者

6.马科斯

7.恐怖主义     利比亚

说明:填空题在所填内容正确的前提下,若个别文字与答案不一致或采用简称时,仍可得分。但人名、地名不能有误。

二、(共10分,每一小题1分)

1.(B)    6.(C)

2.(A)    7.(A)

3.(C)    8.(D)

4.(D)    9.(D)

5.(C)    10.(C)

三、(共14分,每一小题2分)

1.(C)    3.(A)

2.(D)    4.(B)

5.(D)    7.(D)

6.(C)

四、(共15分,每一小题3分)

1.(A、C)    4.(A、B、E)

2.(C、D、E)    5.(A、B、C、D、E)

3.(B、C、D、E)

五、(共21分,每一小题3分)

1.(A)(×)    (B)(×)    (C)(×)

(D)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且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制的容器中都要经过人们的劳动,形成了它的价值,从而使新鲜空气成为可供交换的劳动产品,即商品。

2.(A)(×)    (B)(×)    (C)(×)

(D)资本家总是把预付资本以上的增加额看做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而当剩余价值被当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它就被称作利润。这就否定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3.(A)(×)    (B)(×)    (C)(×)

(D)货币变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只有当有钱人手中的货币充当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货币才变为资本。这样的有钱人才是资本家。

4.(A)(×)    (B)(×)    (C)(√)

5.(A)(×)    (B)(×)    (C)(×)

(D)使我们不仅懂得科学分类的根本原则,而且可以理解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绝对性。

6.(A)(×)    (B)(×)    (C)(×)

(D)违背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的道理。

7.(A)(×)    (B)(×)    (C)(×)

(D)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因为它是绝对的,所以要坚持;因为它是相对的,所以要发展。

说明:如果对(A)(B)(C)三项的选择都画了“×”,而(D)的答案不完整应酌情减分;写不出(D)的答案者不给分。

六、(4分)

(1)要联系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来看。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物质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是与这些国家的生产力有了较高的发展水平有关。(1分)

(2)要从无产阶级的整体来看。既要看到工人在业的状况,又要看到工人失业的状况。(1分)

(3)要从一定的历史阶段来看。既要看到生产高涨时期,又要看到经济萧条危机时期。(1分)

(4)要从资本主义世界范围来看。既要看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状况,又要看到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中的工人生活状况。(1分)

七、(6分)

(1)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特征之一,它们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个对象──客观物质世界。唯物主义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2分)

(2)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也是不可分割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反映的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的规律。思维的内容和规律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决定主观,主观是对客观的反映,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2分)

(3)正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又把辩证法和唯物论贯穿于认识领域,使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超出以往一切旧哲学成为唯一完整的科学的哲学体系。(2分)

八、(8分)

(1)在帝国主义时期,生产和技术既存在停滞的趋势,也存在迅速发展的趋势。两种趋势同时存在,并不意味着生产和技术不发展了。(2分)

(2)生产力是最活跃、最的因素。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只能阻碍生产力加速发展趋势的充分实现,而不能消灭这种趋势本身。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生产力发展的逼迫下,其具体形式可作局部的调整。垄断并没有消除竞争,在竞争中首先采用新技术的垄断集团总居于有利地位。(4分)

(3)即使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由垄断所产生的停滞趋势和腐朽趋势也明显存在,现代科技成就和现代化大生产提供的巨大可能性,远没得到充分发挥。(2分)

九、(12分)

(1)改革是个渐进的过程,新旧交替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新旧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斗争。新的因素有一个逐渐成熟过程,旧的因素也还会继续存在,两者必然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的斗争过程,这就决定了改革的复杂性。(4分)

(2)改革是以新代替旧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辩证的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没有新对旧的否定,就没有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但这个否定是“扬弃”,并不是对旧的全盘抛弃。(4分)

(3)新代替旧的改革过程是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新旧同时并存构成了改革的复杂局面;但新因素在经济运行中的日益增多,最终将全部代替旧,所以,我们既要看到新旧转换是艰巨和复杂的,也要坚定改革是有生命力并且是能够成功的。(4分)

文档

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

[科目]政治[考试类型]高考[考试时间]1986年[关键词]1986年/全国高考[文件]gaokao8.doc[标题]1986年全国高考试题[内容]一、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内容。(共10分,每一空格1分)1.1985年9月,在中国党全国代表会议上,同志指出,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一是。2.按照“七五”计划的规定,要坚持把放在首位,争取在今后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3.今年4月,国家教育委员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