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市政施管—10
| 工程名称 | 桂林市临桂榕山路改造工程 | 部位名称 | 道路工程 |
| 工序名称 | 5%水泥稳定碎石层 | 交底日期 | 年 月 日 |
| 交底单位 |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交底人 | |
| 接收单位 | 道路施工班组 | 接收人 | |
| 交底内容: 1.本工程稳定层施工厚度:详见路面结构图。 2.施工测量:施工前对路基按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之后,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0~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并在两侧路面边缘外0.3~0.5m处设指示桩,在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基层(或基底层)边缘设计标高及松铺厚度的位置。 3.备料:根据各路段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密度,计算各路段的干燥集料数量。根据混合料的配合比、材料的含水量以及所用车辆的吨位,计算各种材料每车料的数量。也可根据各种集料所占的比例及其松干密度,计算每种集料的松铺厚度,以控制集料施工配合比,而对结合料(水泥)仍以每袋的摊铺面积来控制剂量。各种材料的规格型号为: (1)水泥:采用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石屑集料:压碎值不小于30%,一般松干容重1500~1600kg/m3,细度模数为3.3~3.5。 (3)拌和用水应采用清洁饮用水。 4.拌和: 采用现场集中进行集中拌和。拌和时要注意: 在正式拌制混合料之前,必须先调试所用的设备,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和含水量都达到规定的要求。原集料的颗粒组成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调试设备。 拌和中适时测定含水量,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大0.5~1.0%,如含水量大于最佳时,应进行自然蒸发,使含水量达到最佳值。若含水量小于最佳值,应补充洒水进行拌和。一般在摊铺洒水时,用水量应稍大些,这样可避免二次拌和造成的浪费。 应尽快将拌成的混合料运到铺筑现场。车上的混合料应覆盖,减少水分的损失。在雨季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护集料,防止雨淋。 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室确认的剂量多0.5~1.0%。 (转下页) | |||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市政施管—10
(续上页)
交底内容:
拌和机和摊铺机的生产能力应互相匹配,减少摊铺机待料的情况。
5.摊铺和碾压:
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采用勾机摊铺加人工整平。
B.采用12吨以上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cm。用12~15吨三轮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当分层摊铺碾压时,每层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
C.压实应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即先边后中;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按重型击实试验法确定要求压实度98%。
D.水泥稳定碎石应全宽度一次摊铺,保证前后铺料搭接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一整体。
E.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在碾压结束之前,用平地机再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终平应仔细进行,必须将局部超高部分刮除并扫出路外。
6.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A. 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合整型后,留5~8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的未压部分,应再加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B. 经过拌和、整型的水泥稳定土,应在实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
C. 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工作缝的处理。工作缝和调头处可按下述方法处理:
a. 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土末端,沿稳定土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型线垂直,靠稳定土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
b. 用原挖出的素土回填槽内其余部分。
c. 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整平时,接逢处的水泥稳定土应较已完成断面高出约5cm,以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
| 7、养生:碾压完成后,立即进行养生,在其上覆盖塑料薄膜,洒上适量的水,重视保湿,以免水分蒸发。养生时间不应少于7天。养生期间,应严格控制车辆通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