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书
汕头大学机械电子工程系
实验一 关节机器人的结构与控制
1.1 实验目的
熟悉机器人系统及主要零器件原理
1.2 实验设备
1、RBT-4T/S02S教学机器人一套
2、典型机械臂模型两套
1.3 实验原理
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是一种复杂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机器人按控制层次分为:固定程序控制机器人,示教再现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按机械结构层次分有:串联式机器人、并联式机器人等。
图1-1教学机器人结构
如图1-1所示的两种教学机器人都采用串联式开链结构,即机器人各连杆由旋转关节或移动关节串联连接。各关节轴线相互平行或垂直。连杆的一端装在固定的支座上(底座),另一端处于自由状态,可安装各种工具以实现机器人作业。关节的作用是使相互联接的两个连杆产生相对运动,每个关节都有一个的电机控制。
在机器人末端还有一个夹持器。手爪安装在手部前端,相当于人手的功能。事实上用一种手爪很难适应形状各异的工件,通常按抓取对象的不同需要设计其手爪。一些机器人上还可配备各种可换手,以增加通用性。手爪主要有电动手爪和气动手爪两种形式。
1.4 实验内容步骤
完成典型机械臂模型的机构传动简图。
1.5 思考题
概括两种教学机器人机构传动方案设计的异同,并比较优缺点。
实验二 关节机器人的示教与再现
2.1 实验目的
1、了解机器人完成搬运作业的过程;
2、掌握机器人示教作业的操作方法;
3、掌握机器人示教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概念;
2.2 实验设备
1、RBT-4T/S02S教学机器人一套
2、实验附件:轴及套
2.3 实验原理
机器人的示教-再现过程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的,它包括:
机器人示教(teach programming),就是操作者把规定的目标动作(包括每个运动部件,每个运动轴的动作)一步一步的教给机器人。示教的简繁,标志着机器人自动化水平的高低。
记忆,即是机器人将操作者所示教的各个点的动作顺序信息、动作速度信息、位姿信息等记录在存储器中。存储信息的形式、存储存量的大小决定机器人能够进行的操作的复杂程度。
再现,便是将示教信息再次浮现,即根据需要,将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读出,向执行机构发出具体的指令。至于是根据给定顺序再现,还是根据工作情况,由机器人自动选择相应的程序再现这一功能的不同,标志着机器人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
操作,指机器人以再现信号为输入指令,使执行机构重复示教过程规定的各种动作。
在示教-再现这一动作循环中,示教和记忆是同时进行的;再现和操作也是同时进行的。这种方式是的机器人控制中比较方便和常用的方法之一。
示教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主从式,编程式,示教盒式等多种。
主从式既是由结构相同的大、小两个机器人组成,当操作者对主动小机器人手把手进行操作控制的时候,由于两机器人所对应关节之间装有传感器,所以从动大机器人可以以相同的运动姿态完成所示教操作。
编程式既是运用上位机进行控制,将示教点以程序的格式输入到计算机中,当再现时,按照程序语句一条一条的执行。这种方法除了计算机外,不需要任何其他设备,简单可靠,适用小批量、单件机器人的控制。
示教盒和上位机控制的方法大体一致,只是由示教盒中的单片机代替了电脑,从而使示教过程简单化。这种方法由于成本较高,所以适用在较大批量的成型的产品中。
2.4 实验内容步骤
(1)实验内容
完成一次机器人完成搬运作业的过程。要求两位同学一组,相互协调完成一次机器人示教再现作业(包括搬运及装配两种功能)。
绘制出机器人搬运作业的最佳路径,说明理由,要求配有图示说明(提示,根据关节尺寸计算)。
(2)实验步骤
1)试验准备;
①连接好机器人的电源,打开控制柜,合上断路器,关闭控制柜门,开启“电源开关”,机器人的控制柜的电源指示灯会点亮;
②运行RBT-4T/S02S六自由度教学机器人软件“RBT4TS2S.exe”,进入控制主界面;
③连接气路,打开气泵,点击手爪“张开”、“闭合”按钮,测试手爪气路部分连接状态。
2)完成上位机示教装配实验:
①布置实验架;
将实验架1、2用M3螺栓或双面胶固定到实验桌的对应位置。
②摆放轴与套;
将套放入实验架1对应的孔里,将轴摆放到实验架2对应的孔里。
③进行示教:
因为本次实验是同时完成搬运及装配两种功能。所以在示教时需要注意的是,在记录时手爪的张开和闭合一定要单独记录。当机器人运动到关键点时需要记录示教点,也可以多记录几个示教点来提高程序点位置准确性,但是示教点数不能超过1000。
④整体再现:
3)进行示教参考步骤:
①利用轴操作方式将机器人运动到与轴比较接近位置;(尽量不要做往复的位置调整,以免在再现时位置产生累计偏差)
②比较精确的将手爪移动到轴的正上方;
③手爪下降至轴高度一半的位置;(下降方法为3轴小幅度缓慢下降)
④关闭手爪;
⑤向上提升手爪一定高度(大约比套稍高);(方法与下降时相反,目的是为了躲开可能存在的障碍物);
⑥移动轴至支架1的套上方;
⑦缓缓放下轴到预定范围;
⑧松开手爪;
⑨竖直向上方向撤离手爪;
⑩机器人远离工作区域,进行复位。
整体示教过程如图2-1所示:
图2-1 机器人示教路线图
2.5 思考题
说明PTP(点到点)控制与CP(连续轨迹)控制概念,分析机器人的示教属于哪种控制。
2.6 注意事项
1)实验前确保机器人各连接电缆正确连接;
2)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3)机器人上电后,注意身体的任何部位不要进入机器人运动范围之内;
4)机器人运动不正常时,要及时按下控制柜的急停开关。
附一:机器人技术参数
| 机构形态 | 串联关节型 | |
| 自由度 | 4 | |
| 负载能力 | 3Kg | |
| 重复定位精度 | ±0.08mm | |
| 动作范围 | 关节Ⅰ转动 | -150°~ +150° |
| 关节Ⅱ转动 | -60°~ +60° | |
| 关节Ⅲ转动 | -50°~ +70° | |
| 关节Ⅳ转动 | -90°~ +90° | |
| 本体重量 | 75Kg | |
| 电源容量 | 单相 220V 50Hz 8A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