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浅谈指数函数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42:48
文档

浅谈指数函数

浅谈指数与指数函数姜岩摘要:指数函数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但幂的运算是解决与指数有关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另外,最简单的指数方程有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高考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问题。关键词:根式幂指数指数函数在研究此部分内容时,我们要从指数函数的背景出发,去理解掌握幂的含义、意义及运算。从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大体上分
推荐度:
导读浅谈指数与指数函数姜岩摘要:指数函数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但幂的运算是解决与指数有关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另外,最简单的指数方程有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高考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问题。关键词:根式幂指数指数函数在研究此部分内容时,我们要从指数函数的背景出发,去理解掌握幂的含义、意义及运算。从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大体上分
浅谈指数与指数函数

姜岩

摘要:指数函数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但幂的运算是解决与指数有关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另外,最简单的指数方程有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高考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根式  幂  指数  指数函数

在研究此部分内容时,我们要从指数函数的背景出发,去理解掌握幂的含义、意义及运算。从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大体上分为两部分,即指数与指数函数。在每一部分又有比较系统的分类,现在让我们一起进入指数函数的研究讨论。

一、指数

在研究指数部分还可以概括为“指数五问”,即:如何理解次方根的概念;如何进行根式运算;如何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分数指数幂和指数指数幂的异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以下就是从这几个方面,通过典型例题分析来加深讨论进而理解归纳指数函数知识点。

(一)如何理解次方根的概念

对于次方根概念的理解,按照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学习方法,即从平方根、立方根推广到次方根,再由次方根的意义对应到某个题目中的为具体数。

我们也可以换另外一种方式来理解,若一个数的次方等于,那么怎么用来表示的呢?如果回答,这个回答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不完整。而正确答案应该是

其主要性质有:

(1)当为奇数时,;

(2)当为偶数时, 

其中,性质(2)尤为重要。在解题过程中一定要分析透彻,了解已知的是奇数还是偶数,在解答偶数情况时一定要注意加绝对值,在根据情况进行下一步去绝对值的运算。否则就会出现符号错误。

对于根式的概念可概括如下:

表2-1

根式概念符号表示备注
如果,那么叫做的次方根

>1且

当为奇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是一个正数,负数的次方根是一个负数

零的次方根是零

当为偶数时,正数的次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
(二)如何进行根式运算

对于根式运算,简单的问题可根据根式的意义直接计算。一般可将根式化为分数指数幂,利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行进计算。

但要注意的是,计算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数,又含有负指数。

例1.化简下列各式(其中各字母均为正数)

(1);

(2). 

分析:先化为分数指数幂,再进行运算。

解:(1)原式=.

    (2)原式=

             =

             =

             =

             =.

评注:根式运算或根式与指数式混合运算时,将根式化为指数运算较为方便,对于计算结果,不强求统一用什么形式来表示,如果有特殊要求,要根据要求写出结果。但结果不能同时含有根号和分数指数,也不能既有分母又含有负指数。

例2.(2011年广西梧州诊断题)

计算:(1);

(2)已知,求的值.

分析:(1)先化为分数指数幂,再进行运算。注意绝对值。(2)先对已知条件进行转化,再对所求算式进行类似转化,从而找到切入点。

解:(1)原式=

              =

              =

              =.

(2)已知, 即.

则, 于是:.

同上运算就可得到:,.

设,    则:

.

从而=.

评注:题(1)中的最后一步有成立,间接说明,故可以直接去绝对值。在平时解题过程中也要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  题(2)是培养解题的转换思想,这类题型的特点就是由已知条件入手,使其转化为桥梁条件,在进一步对所求式进行转换,进而得到最终结果。

(三)如何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分数指数幂不可理解为个相乘,它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规定=(,、都是正整数,且),==(,、都是正整数,且),在这样的规定下,根式与分数指数幂表示相同意义的量,它们只是形式上的不同而已。的正分数指数幂为,的负分数指数幂无意义,负数的分数指数幂是否有意义,应视、的具体数字而定。

例3.计算:

(1);

(2).

分析:本题考查分数指数幂的综合运算,要注意先算乘方、开方,再算乘除,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解:(1)原式=

              =.

(3)原式=

               =

               =.

评注:进行分数指数幂的运算要熟练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并灵活运用,一般地,进行指数幂运算时,化负指数为正指数,化根式为分数指数幂,化小数为分数运算,同时还要注意运算顺序问题。

(四)分数指数幂和整数指数幂的异同

(Ⅰ)相同点:分数指数幂与整数指数幂都是有理数指数幂,都可以利用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运算;

(Ⅱ)不同点:整数指数幂表示的是相同因式的连乘积,而分数指数幂是根式的一种新的写法,它表示的是根式。

(五)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有理数指数幂与整数指数幂在运算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都是,,式中。对于这三条性质,不要求证明,但必须记准、会逆用、要用活。

例4.(2011年广东珠海模拟题)化简的结果是  (    )

A.                B.                C.                  D. 

分析:.

答案:B.

以上是对指数式运算的简单分类介绍。通过例题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指数算式运算的大体特点和一般方法。接下来是进一步对指数式运算的常用技巧的归纳:

Ⅰ.注意使用乘法公式

例5.计算: 

解:原式=

          =

          =

          =

          =

评注:本题连续应用平方差公式,使计算大为简化。

Ⅱ.注意因式分解

例6.计算: 

解:原式=.

评注:本题把分子、分母分别分解因式、约分,再分解因式,计算十分简捷。

Ⅲ. 注意运用分式的基本运性质

例7.计算

解: 

评注:本题利用了分式的基本性质,消去了分子、分母的公因式。

Ⅳ. 使用换元法

例8.计算: 

解:设则

原式=

    =

    =

评注:通过换元法把分数指数、负分数指数都化为正整数指数,给解题带来很大方便。

Ⅴ.注意运用指数运算的法则 

例9.计算: 

解:原式=.

评注:本题应用了幂的运算法则,使计算变得比较简便。

Ⅵ. 用“1”进行代换

例10.计算: 

解:原式=

        =

        =

评注:本题根据各式的特点,对各式分子中的“1”分别用巧妙地进行代换,是运算变得较为简捷。

小结:在指数这部分分为五大部分进行研究,由次方根的概念到根式的运算;分数指数幂的意义,与整数指数幂的异同及其运算。特别是在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注意细节,还有一般运算所用的方法。

二、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是中学数学中三类基本初等函数之一,是高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定义域、值域、图象以及指数函数的主要性质(单调性),比较两个函数的值大小,以及解指数函数不等式,并能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接下来是对指数函数知识点的分类讨论呢。

在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时,应抓住定义的“形式”,像,,,等函数均不符合的形式,因此,它们都不是指数函数。

画指数函数函数的图象,应抓住三个关键点:,,.熟记指数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图象的相对位置,由此掌握指数函数图象的位置与底数大小的关系。

关于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可概括为下表所示:

表7-1

定义叫指数函数

定义域
值域
图象
性质(1).

(2)图象经过点。

(3),当时,;当时, 

,当时,;当时,.

(4),为增函数,,为减函数。

(5)非奇非偶函数。

(一)函数定义域及值域问题

例1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1);       (2).

解:(1),

,即.

函数的定义域为.

(2)由,得.

当时,;当时,.

原函数的定义域为当时,;当时,.

例12.求的值域。

解:,

例13.设,求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分析:注意到,设,则原来的函数成为,利

用闭区间上二次函数的值域求法,可求得函数的最值。

解:设,由,知,则

所以原函数可转化为,,对称轴

    故函数最小值为,因端点距对称轴远,故函数的最大值为.

评注:换元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在涉及指数形式的换元时,经常用到

,等。

(二)函数的图象问题 

指数函数的重点是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其中图象是关键。当底数时,的图象特征是“一撇”,当底数时,的图象特征是“一捺”,合起来记忆就是“一撇一捺”,两者都位于轴上方且都必过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是解题的重要工具和好帮手,所以我们首先要学好指数函数的图象及其变换。

1.平移变换

例14.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可以把函数的图象  (    )

A.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C.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                D.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

    解: ,

可以把函数的图象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故选D。

评注:一般地,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向左(当时)或向右(当时)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向上(当时)或向下(当时)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

2.对称变换

    例15.函数的图象是   (   )

          

        A.               B.              C.              D.

    解:当时,由条件可得函数的图象特征是“一撇”,在第一象限内,又图象关于轴对称,故选B项。

    评注:一般地,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先得到在第一象限内的部分,再由图象关于轴对称得到。

3.伸缩变换

例16.在同一坐标系中,直线与函数,,,的图象依次交于A、B、C、D四点,则这四点由上而下依次为  (   )

A.ABCD          B.DCBA          C.BCDA          D.CABD

解:因为函数的图象可由图象的纵坐标拉伸(横坐标不变)而得,函数的图象可由图象的纵坐标拉伸(横坐标不变)而得,又函数

与,与的图象分别关于轴对称,画图可知交点A、B、C、D自上而下排列。故选A项。

评注:一般地,函数的图象可由图象的纵坐标伸缩(横坐标不变)得到。

4.翻折变化

例17.函数的递减区间、递增区间分别是  (   )

A.,                  B.,  

C.,                    D., 

解:因为,所以可把函数的图象向下平移个单位得到函数的图象,再把轴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即得函数的图象,从而知递减区间、递增区间分别是,。故选A项。

评注:一般地,函数的图象可由的图象在轴下方的部分向上翻折得到。

最后,是指数函数图象的性质的一些妙用:

5.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例18.比较下列两个指数幂的大小

(1)         ;

(2)         ;

(3)         .

解:(方法一)(1)属于同底不同指数幂的比较大小,直接利用单调性得;

(2)属于不同底而指数相同的指数比较大小,可以运用是增函数得

    (3)属于不同底不同指数的比较大小,找中间变量,得.

评注:指数幂比较大小的问题有三种类型:同底不同指;不同底同指;不同底不同指。除上述解法外,还有“数形结合”法,即将要比较大小的幂指数函数的图象画在同一坐标系中,按指数画出竖线得交点交点靠上的对应数值较大。

解:(方法二)(1)作出函数图象和直线、,如图11-1所示,得交点A、B。

由于点A在点B的上方,故; 

  

(2)作出函数图象、和直线,如图11-2,得交点C、D。

由于点C在点D的上方,故;

(3)同上画出图象,进行比较。

例19.已知,它们互不相等,比较与的大小。

解:若则,,;

若则

故当时,.

同理可得,当时,;当时, 

=

例20.(2008年安徽高考题)在同一平面之骄傲坐标系中,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直线对称,而函数的图象与的图象关于轴对称。若,则的值为  (   ).

A.            B.            C.            D. 

分析:依题意得点位于函数的图象上,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必位于的图象上,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位于函数的图象上,因此有,。

解:答案选B项。

6.求参数的范围

例21.当时,的值总大于,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   )

A.       B.       C.       D. 

解:作出两条指数函数图象。如图12-1。因为当时,的值总大于,作直线的交点在轴上的投影对应值为由图象看出,于是有,解得。故选D项。

                                       图12-1

(三)函数的单调性问题

1.比较大小

例22.比较与的大小。

分析:此题是以为底的两个指数函数值大小的比较,应先比较指数幂的大小。

解:是单调递增函数, 

若,即,

若,即时,有,

若,即时,有,

例23.(2009年江苏高考题)已知函数若实数、满足,则、的大小关系为                 。

分析: ,为R上的减函数,由可知,故填.

解:.

评注:一般比较同底数幂的大小,即依据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2.解指数不等式

例24.当为何值时, 

分析:此题底数不同,则首先考虑能否化成同底数,然后根据指数函数的性质求出

的最值范围。

解:不等式等价于

是单调递减函数,

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3.解指数方程

例25.解方程

分析:此方程是由三个不同底数的指数式构成的,且左边是和函数,所以不能直接用单调性来求解。由观察知是方程的一个根,那么方程还有其他的根吗?即中是否含有方程的根?由此启发我们考虑构造指数函数,用单调性来处理。

解:原方程等价于

构造函数,显然,当时, 即是原方程的根。

又当时都是减函数,即时减函数。

原方程只有一个根.

例26.(2008年上海高考题)已知函数

(1)若,求的值;

(2)若对于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解:(1)当时,;当时, 

由条件可知,即;

解得:.

(2)解:当时, 

, .

故的取值范围是

4.指数函数的单调性

例27.(2011年江苏苏州测试题)已知

(1)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与的大小.

解:(1)由

可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16-1所示。因此函数在上递减;函数在

上递增。

                         

                                     图16-1

(2)

    即当时,;同理当,;当时,.

例28.(2009年湖南高考题)设函数在内有定义,对于给定的正数,定义函数取函数,当时,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   ).

A.       B.       C.       D. 

分析:当时,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

解:答案选C项。

例29.(2007年山东高考题)设函数与的图象的交点为,则所在的区间是  (   ).

A.         B.          C.          D. 

分析:考查函数,则为R上的递增函数。且为连续函数,,, .

    解:答案选B项。

(四)求指数函数的最值

例30.已知,求的最小值与最大值。

分析:先对函数进行变形转化为的二次函数,换元后求最值。

解:原函数可化为

令,由,为增函数,知

时,有最大值;当时,有最小值.

评注:解形如的函数一般要做一下转化:令

,便有,转化为在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

(五)指数函数的定点问题

例31.判断是否有恒通过的定点?

解:令,即,则.

函数恒通过定点.

    评注:指数函数的函数值为时,自变量取,即函数恒通过定点(即不管取何值,指数函数都恒过点)。在研究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时,常令指数为,以发现该函数通过的定点。

(六)讨论形如函数的性质

例32.已知函数.

(1)求的定义域和值域;

(2)证明:;

(3)讨论的单调性。

分析: ,通过分离常数,使变量集中,那么讨论函数的性质就比较容易了。

(1)解: .

由,故的定义域为R.

又,则有.

故的值域为

(2)证明: ,

且定义域为R.

(3)解:对进行分类讨论:

1当时,由为增函数,得为减函数,则

为增函数;

2当时,类似地,可得为减函数。

故当时,在R上为增函数;当时,在

R上为减函数。

评注:此题(3)中,若,则为增函数,增,也增,此时无法判断的增减性。造成这一困难的原因在于:变量分布的“范围”太大,因而变化因素不集中,通过分离常数,使变量集中于分母,就容易判断其增减性了。

这种变量集中的思想在数学解题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二次函数求最值时,常常使用配方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七)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问题

求复合函数“”型函数的单调区间,特别是指数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复合

的单调性问题,满足“同增异减”法则。

例33.已知函数,求它的单调区间。

分析:这是一个复合函数问题,注意应用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断方法。

解:令,则是关于的减函数。

令,则在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可得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评注:问题的一般结论为:复合函数为增函数,则的单调性相同;若为减函数,则的单调性相反。

例34.(2011年江西九江模拟题)已知函数在区间上为减函数,求的取值范围。

解:由知,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在

上是增函数。

当时,是减函数,

故当时,为减函数,

此时,同理时.

当时,在上为减函数。

的取值范围为.

评注:根据指数函数的定义,研究指数函数通常从分析底数开始,当底数时,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当时,指数函数为减函数。形如的单调性要根据两函数在相应区间上的单调性确定。其单调性遵循同增异减的规律。

(八)指数函数的综合问题

在讨论指数函数的性质或利用其性质解决问题时,应特别注意函数的底的取值是还是,其单调性的确定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例35.已知,.试判断在定义域上是否为单调函数?若是,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

解:设,则,

即.

.

的定义域是.

设,则

若,则

此时,

,即.

同理若,则.

综上所述,当且时,在上单调递增。

例36.(2011年湖南十二校联考题)已知函数是奇函数,则当时,,设的反函数是,则               。

分析:函数是奇函数,当时,,

则设令,得,故填.

答案:.

例37.(2011年四川成都诊断题)已知定义域为R的函数是奇函数。

(1)求、的值;

(2)证明: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3)若对于任意,不等式恒成立,求的取

值范围。

解:(1)是R上的奇函数,

故即,.

且恒成立,即

(2)设.

.

,则, 

故函数在R上是减函数。

(3)由于是减函数,不等式,

可变形为,

即,.

小结: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以及应用。关键要抓住底数a>1 和1>a>0

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和性质是学好本部分的关键;其次是复合函数问题,对于函数,它的定义域与一致,值域是先确定的值域,再根据指数函数的值域、单调性来确定。当涉及复合函数单调性的问题时要加强注意“同增异减”的原则;最后是综合问题,在此部分要灵活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和单调性,重点是学会分类讨论思想。

以上仅是对高学课程中的指数函数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例析。主要分为两大块:指数和指数函数。在每一部分都有知识要点和典型例题加以深入研究分析。

指数中有:次方根的概念;根式运算;指数幂的意义;分数指数幂和整数指数幂的异同;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与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指数函数分为:指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指数函数的图象;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的最值;形如函数的性质;与指数函数有关的复合函数问题;指数函数的综合问题。

指数函数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已经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基础上,再一次进入函数的范畴,让大家进一步理解函数的内涵,并感受到现实中存在各种函数。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是重中之重。经过大量的例题分析和考试真题,希望对学习此部分知识的学者有一定的帮助,加深对指数函数的理解。

注释:

[1] 王后雄.湖北省特级教师,中国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学生理科月刊》杂志主编。

参考文献:

[1]王后雄:高考完全解读,接力出版社发行,2011年3月第5版。

[2] 徐美琴 许三保编: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978年10月第2版。

[3]曲一线:三年中考两年模拟,2011年3月第4版。

[4]人民教育中学数学组:数学及解题指导,人民教育出版,2009年3月第3版。

[5]广州教育局研究室:高考备考指南,华南理工大学出版,2009年4月第3版。

文档

浅谈指数函数

浅谈指数与指数函数姜岩摘要:指数函数在新课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高考对指数函数的考查有升温趋势。重点是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以及指数函数的实际应用问题,但幂的运算是解决与指数有关问题的基础,也要引起重视。另外,最简单的指数方程有可能出现在2012年的高考之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指数与指数函数的相关问题。关键词:根式幂指数指数函数在研究此部分内容时,我们要从指数函数的背景出发,去理解掌握幂的含义、意义及运算。从而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并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与函数图象通过的特殊点。大体上分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