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
A、确定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 D、确定全距和组距
2、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C )。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3、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是( D )。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 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 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4、频数分布用来说明( A )。
A、总体单位在各组的分布情况 B、各组变量值的构成情况
C、各组标志值的分布情况 D、各组变量值的变动程度
5、在编制分配数列时,离散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 C )。
A、必须是间断的 B、必须是重叠的
C、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是重叠的 D、应当是相近的
6、在编制分配数列时,连续型变量的相邻组的组限必须( C )。
A、交叉 B、不等 C、重叠 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
A、划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总体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变化关系 E、提示现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
2、统计数据整理的内容一般有(ABCE)。
A、对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 B、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 C、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
D、对统计资料进行分析 E、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3、某单位100名职工按奖金额多少分组为“300以下、300~400、400~600、600~800、800以上”这五个组。这一分组(BDE)。
A、是等距数列 B、分组标志是连续型变量 C、末组组中值为800
D、相邻组的组限是重叠的 E、某职工奖金600元,应统计在“600~800”这一组内
4、在次数分配数列中,(B C E)。
A、各组的频数之和等于100% B、各组频率大于0
C、频数越小,则该组的标志值所起的作用越小 D、总次数一定,频数和频率成反比
E、频率表明各组标志值对总体的相对作用程度
三、简答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步骤是什么?
统计整理的步骤主要有:第一,设计统计整理方案;第二,对数据进行审核、筛选、排序;第三,对数据进行处理(分组和汇总);第四,要用适当的形式(统计图、表)显示数据;第五,进行数据积累和保管。
2、什么是分组标志?如何选择分组标志?
答:分组标志是在统计分组时所采用的标志,是统计分组的标准和依据。选择分组标志的要求有:第一,必须根据统计研究目的选择分组标志;第二,必须选择能够反映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第三,要结合现象所处的具体历史条件选择分组标志。
四、实务题:
1、某工业局所属各企业工人数如下:555 506 220 735 338 420 332 369 416 548 422 547 567 288 447 484 417 731 483 560 343 312 623 798 631 621 587 294 4 445
试根据上述资料,要求:
(1)编制等距及不等距的分配数列 (2)根据等距数列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的频数和频率数列。
解:{1}
| 按工人数分组 | 企业数(频数) | 各组企业数所占比重%(频率) |
| 200—300 | 3 | 10 |
| 300—400 | 5 | 16.7 |
| 400—500 | 9 | 30 |
| 500—600 | 7 | 23.3 |
| 600—700 | 3 | 10 |
| 700—800 | 3 | 10 |
| 合计 | 30 | 100 |
| 向下累计 | 向上累计 | ||||||
| 工人数 | 频繁数 | 累计频数% | 累计频率% | 工人数 | 频繁数 | 累计频数% | 累计频率% |
| 300 | 3 | 3 | 10 | 200 | 3 | 30 | 100 |
| 400 | 5 | 8 | 26.7 | 300 | 5 | 27 | 90 |
| 500 | 9 | 17 | 56.7 | 400 | 9 | 22 | 73.3 |
| 600 | 7 | 24 | 80 | 500 | 7 | 13 | 43.3 |
| 700 | 3 | 27 | 90 | 600 | 3 | 6 | 20 |
| 800 | 3 | 30 | 100 | 700 | 3 | 3 | 10 |
| 合计 | 30 | — | — | 合计 | 30 | — | — |
66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92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学校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1)将该班学生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编制一张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分组方法的类型;分析本班学生考试情况
解:(1)“学生考试成绩”为连续变量,需采组距式分组,同时学生考试成绩变动均匀,故可用等距式分组来编制变量分配数列。
| 考试成绩 | 学生人数(人) | 比率(%) |
| 60分以下 | 3 | 7.5 |
| 60—70 | 6 | 15.0 |
| 70—80 | 15 | 37.5 |
| 80—90 | 12 | 30.0 |
| 90—100 | 4 | 10.0 |
| 合计 | 40 | 100.0 |
考试成绩一般用正整数表示时,可视为离散变量也可用单项式分组,但本班学生成绩波动幅度大,单项式分组只能反映成绩分布的一般情况,而组距分组分配数列可以明显看出成绩分配比较集中的趋势,便于对学生成绩分配规律性的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