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02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开展经济普查就是为了全面掌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情况,建立一个健全的单位名录库和完善的数据库系统,更好的掌控国民经济情况,普查的结果是制定出更加科学的经济和发展规划。本文从普查人员的选择,资料采集,数据质量问题以及经费筹措等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希望能够为经济普查的开展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经济普查;难点;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0-0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经济普查能够更好的掌握我国的国民经济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指明方向。本文针对我国前两次所进行的经济普查中的难点进行分析总结,便于以后更好的开展经济普查工作。
一、经济普查中存在的难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总量上了新台阶,经济结构和企业组织发生了新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范围大、指标多、信息量大、结构复杂以及关联度大等一系列情况都一定程度上给经济普查带来难度。
1.普查工作要求高,加大了普查人员的选择难度
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是普查数据质量保证的基础。普查员应由具有一定统计知识的人员组成,尤其第三次经济普查同前两次相比,新增了电子终端设备(PDA)的使用,对普查员选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村普查工作人员基本上是村干部担任普查员,他们大部分对统计工作不熟悉,在短期时间里掌握必需的普查员所必备的知识也有很大的难度。就算普查方案再科学再合理严密,若人员选择不好,普查员业务知识不行,没有责任心,整理的基础数据不可靠,经济普查的数据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2.普查对象范围广,配合度低,造成资料采集难
由于普查的范围包括覆盖城乡的除“农村住户”以外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变革和利益多元化的取向,对于一些设计到利润、资本情况、收支情况等资料,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人保护意识将不断增强,他们会隐藏一定的信息。例如,行政事业单位有时也不愿如实汇报单位的一些经济指标;一些私营企业根本就没有账目,使其无据可查;一些法人单位为了应付工作,私做一些账目等等,这些都为经济普查工作的进行带来难度。
3.普查数据的客观、真实性问题
普查数据的客观真实是普查数据质量的保证。但是由于普查时方法选择的不合理,技巧的不适宜,普查人员对业务知识的不熟,以及工作时候的疏忽,在工作进程中的控制和审查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原因,这些都极大的增加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难度。
4.普查经费的筹措问题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中规定,普查的经费由和地方各级共同负担。但实际情况是有些地方的经费落实不到位,甚至出现缺斤少两的现象。再者就是各级经费的筹措问题,特别是县乡的基层单位的普查经费筹措。国家税费改革,农业税的取消,乡村经费的筹措越发困难,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只有行政力量,普查工作难以进行。
二、针对普查工作难点的应对
经济普查是一项巨大的社会工程,国家部门在其工作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每一项都能落实到位,就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和执行机制,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1.选择高素质的普查员,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选择富有责任心、专业知识扎实的普查员对普查质量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因此必须重视普查人员的选择。可以从社会中广发招聘一些具有具有统计、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或者从高校里面选择一些志愿者学生,以确保普查员队伍的高质量。普查员选择后,还有对其进行集中的业务培训,并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2.减少普查对象的顾虑问题,增加其工作的配合度。普查对象如果全面了解经济普查的意义和目的,配合工作如实汇报资料,那工作的开展就顺利多了。这就要求国家、地方各部门通过各种媒介的力量,采取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对经济普查进行宣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要摆事实、讲道理,让上级领导重视普查,使普查对象和广大人民群众知道普查,了解普查,对普查有个全面的认识。对于普查对象仍有顾虑的问题,部门应参与进来,表明立场,打消普查对象的后顾之忧。
3.数据的质量要严格审核和控制。高质量的普查数据,是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数据的质量是整个工作的核心,普查人员一定要严把数据质量关。这不仅要求普查员工作认真富有责任心,严格依法普查,按照要求来完成工作,做到不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篡改统计数据,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同时做到及时审核,每个环节都要有专门人员把控质量。
4.确保经费按时足额落实到位,地方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经费的落实,这就要国家各级部门严格管理自己,不私自挪用、占有国家财务,部门对其经费的落实要严格督查,一经查出有部门私口经费,要严加处理。再者把地方普查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财政和统计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加强普查经费的统筹使用和管理,努力提高普查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各阶段普查工作有序进行。
三、结束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更加加大了经济普查工作的难度,对高质量的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经济普查的各级工作人员更加努力,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前两次经济普查的经验教训,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三落实,为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的进行铺好道路,使其能够顺利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彭强.如何搞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J].中国统计,2013(2).
[2]戚建美.简析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利用[J].浙江统计,2009(11).
[3]刘凤云.浅谈经济普查问题与建议[J].经济论坛,2012(15).
作者简介:王小萍(1977-),女,扬州江都人,会计师,从事统计方向的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