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生的境界》教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6:27
文档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所选用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共用基础平台)语文第一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2.情意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3.能力培养目标:熟练自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二、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三、教学难点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探究五、教学课时:1课时
推荐度:
导读《人生的境界》教案所选用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共用基础平台)语文第一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2.情意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3.能力培养目标:熟练自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二、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三、教学难点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探究五、教学课时:1课时
《人生的境界》教案

所选用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共用基础平台)语文第一册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传授目标:

     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

     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

2. 情意目标:

     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

3. 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自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

二、教学重点

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探究

五、教学课时: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有一记者前往西北某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每天干什么?”“放羊。”你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从这些对话中就引出一个关于人生境界的话题,放羊娃的人生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中专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一起看课文,悟答案。

2. 作者介绍:

冯友兰(15—1990),字芝生,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河南人。 1915年入北大学习,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大、清华等学校任教。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 30年代初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建国后著)释今古, 40年代写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3.自读课文(五分钟),布置任务:

    任务1:读文章内容,力求搞懂文章的主题

任务2:自读时对重点地方做出标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3:发放故事卡片,分组讨论。

故事卡片1:放羊娃的故事

有一记者前往西北某山区采访,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每天干什么?”“放羊。”你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 “娶了媳妇呢?” “生娃。” “生了娃让他干什么?” “放羊。”

讨论:故事中的放羊娃属于什么人生境界?

故事卡片2:关于农民工的资料

农业部孙政才说,2007年我国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达1.26亿人,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为1.5亿,扣除重复计算部分,2007年农民工达到2.26亿人。在现在的农村家庭里,民工的打工收入是家庭总收入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讨论:农民工外出打工挣钱属于什么人生境界?

故事卡片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讨论:周总理属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4.提问、思考

(1)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2)冯友兰说的四种境界分别是哪四种?

(3)检查小组讨论的成果。 

自然境界――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强调这是一种蒙昧状态,没有觉解。)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强调做事情为自己。)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强调做事情为社会。)

天地境界――“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地境界。” (强调做事情为宇宙。)

(4)四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人的觉解程度。

(5)总结四种境界,明确哲学的任务

5.拓展延伸、联系实际:

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了解下面列出的人物,及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  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孟  子    老吾老以为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蔺相如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    为天下人谋永福  

     荆  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    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  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知识补充:境界说 

1. 近代大学问家王国维认为,古今成大事业者必须经过3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晏殊《蝶恋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柳永《凤栖梧》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辛弃疾《青玉案》

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2. 曾经有人说,喝水也能喝出哲学来:其一你渴了就喝水,为一本能;其二,我现在不但要喝水,还要喝纯净水、矿泉水,因为能治病,起码保健;其三,现在我要喝水,保重身体,因为身体是的本钱,保护好自己身体就能为国家做贡献;其四,我接着喝水,我已意识到人是自然、宇宙的一部分,和其光,同其尘。我喝水是因为我渴,因为我必须顺应自然,与宇宙自然混为一体。

文档

《人生的境界》教案

《人生的境界》教案所选用的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共用基础平台)语文第一册一、教学目标1.知识传授目标:理解本文浅言深意的特点。掌握文章开合自如,环环相扣的缜密思路。2.情意目标: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民族自豪感。3.能力培养目标:熟练自读文章并做出标记点评二、教学重点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三、教学难点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四、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讨论探究五、教学课时:1课时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