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竣 工 报 告
建设项目名称: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工程名称: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试桩工程
项目经理: 年 月 日
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审 核 人: 年 月 日
审 定 人: 年 月 日
××××××××有限公司
| 年 月 日 | |||||||
| 项 目 文 件 目 录 | |||||||
| 工程名称 |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 单元名称 | 试桩工程 | ||||
| 序号 | 资料编号 | 资 料 名 称 | 页 数 | 备 注 | |||
| 上册 | |||||||
| 1 | 工程开工报审表 | ||||||
| 2 | 施工组织设计 | ||||||
| 3 | 质量计划 | ||||||
| 4 | 中间交接检验记录 | ||||||
| 5 |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单等一览表 | ||||||
| 6 | 图纸会审、设计变更、技术联系单等 | ||||||
| 7 | 施工放样报验单及桩位测量复测成果表 | ||||||
| 8 | 钢材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9 | 钢材合格证粘贴表 | ||||||
| 10 | 钢材试验报告 | ||||||
| 11 | 焊接、焊条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12 | 焊条合格证粘贴表 | ||||||
| 13 | 钢材焊接机械性能试验报告 | ||||||
| 14 | 水泥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15 | 水泥合格证粘贴表 | ||||||
| 16 | 水泥试验报告 | ||||||
| 17 | 粗(细)骨料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18 | 细骨料检测报告 | ||||||
| 19 | 粗骨料检测报告 | ||||||
| 20 | 混凝土泵送剂合格证、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21 | 混凝土泵送剂合格证粘贴表 | ||||||
| 22 | 混凝土泵送剂试验报告 | ||||||
| 23 | 水分析测试报告 | ||||||
| 项 目 文 件 目 录 | |||||||||||
| 工程名称 |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 单元名称 | 试桩工程 | ||||||||
| 序号 | 资料编号 | 资 料 名 称 | 页 数 | 备 注 | |||||||
| 24 |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汇总表 | ||||||||||
| 25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 ||||||||||
| 26 |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 ||||||||||
| 27 | 混凝土强度评定表 | ||||||||||
| 下册 | |||||||||||
| 28 |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 ||||||||||
| 29 | 钻孔灌注桩成孔记录 | ||||||||||
| 30 | 混凝土灌注记录 | ||||||||||
| 31 | 混凝土开盘鉴定 | ||||||||||
| 32 | 混凝土坍落度试验记录 | ||||||||||
| 33 | 振冲碎石桩施工记录 | ||||||||||
| 34 | 钻孔柱状图 | ||||||||||
| 35 |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
| 36 |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
| 37 | 终孔验收记录 | ||||||||||
| 38 |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验收记录 | ||||||||||
| 39 |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验收记录 | ||||||||||
| 40 | 振冲地基质量验收记录 | ||||||||||
| 41 | 钢筋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
| 42 | 钢筋连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
| 43 | 混凝土原材料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
| 44 |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
| 45 | 混凝土施工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 ||||||||||
| 46 | 竣工平面图 | ||||||||||
| 项 目 文 件 说 明 | |||||||||||
| 工程名称 | 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 | 单元名称 | 试桩工程 | ||||||||
| 1、前言 受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接的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试桩工程施工任务,于2003年7月13日开始施工,2003年8月20日完成外业施工工作。 2、工程概况 该试桩工程由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设计,采用钻孔灌注桩和振冲碎石桩两种桩型。其中钻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等级C30,采用回转钻进和冲击钻进两种施工工艺,桩径分Φ1000和Φ600两种规格,共布桩70根;振冲碎石桩桩径Φ950,置换率分20%和25%两种,共布桩124根。 本次施工共计完成钻孔灌注桩70根(其中试桩40根,锚桩28根,地基刚度测试2根);振冲碎石桩123根,试成桩4根(其中1根为75KW振冲器试成孔)。 3、地质概况 试桩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素填土、风积砂、冲洪积砂层及粉土层、残积土、延安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泥质砂岩、风化程度为强~微风化。 4、施工简介 详见《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试桩报告》。 5、施工质量控制 在试桩工程施工期间,我公司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文件进行各工序施工。各种原材料进场均进行见证抽样检验或委托试验,在核工业四达建设监理公司和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现场工作组的有效监督检查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进行质量控制直至完成全部施工。 6、施工质量评定 本次试桩由冶金工业勘察研究总院负责检测,现正在进行中。 编制人: 年 月 日 | |||||||||||
1前言
1.1工程名称:神华煤直接液化项目试桩工程
1.2工程建设单位: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3工程监理单位:核工业四达建设监理公司
1.4设计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 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
1.5检测单位:冶金工业勘察研究总院
1.6场地地质条件
试桩区分布地层主要为:素填土、风积砂、冲洪积砂层及粉土层、残积土、延安组泥岩、砂质泥岩、砂岩、泥质砂岩、风化程度为强~微风化。
各试桩区所对应勘探点详见“各试桩区基本情况表”,地质柱状图见附录。
1.7试桩投入的主要机具、设备如下表所示
| 序号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数量 | 功率 | 主要参数 | 应用部位 | 产地 |
| 1 | 回转钻机 | GJC-40-Ⅰ | 1 | 最大孔径1500mm,孔深40m | Z1区 | 天津 | |
| 2 | 回转钻机 | GSD-Ⅱ | 1 | 25.7KW | 最大孔径1200mm,孔深50m | B、C、Q区 | 张家口 |
| 3 | 冲击钻机 | Q-30-1 | 4 | 30KW | Φ1000,孔深300m | Z2区 | 太原 |
| 4 | 振冲器 | ZCQ75 | 1 | 75KW | 碎石桩 | 江苏江阴 | |
| 5 | 振冲器 | ZCQ-30 | 2 | 30KW | 振动力90KN,振动体Φ350,L2150 | 碎石桩 | 江苏江阴 |
| 6 | 配料机 | PL800C | 1 | 15KW | 0~1200kg | 山东 | |
| 7 | 强力搅拌机 | JS350 | 2 | 40KW | 17.5~21m3/h | 山东 | |
| 8 | 回转钻机 | 泰山15 | 1 | A区 | 山东 | ||
| 9 | 全站仪 | SET2B | 1 | 放线 | 山东 | ||
| 10 | 对焊机 | UN1-75 | 1 | 100KW | 钢筋笼制作 | 北京 |
本试桩工程开工日期为2003年7月13日,外业完工时间为2003年8月20日,共完成钻孔灌注桩70根(其中试桩40根,锚桩28根,地基刚度测试2根);振冲碎石桩123根,试成桩4根,其中1根为75KW振冲器试成孔。
1.9桩设计参数
1.9.1试桩位置见竣工平面图。
1.9.2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1.9.3桩径:Z1、Z2区、A区Φ1000,B、C、Q区Φ600。
1.9.4施工工艺:根据6月26日北京试桩方案讨论会会议纪要,对进入中风化岩层的桩采用冲击成孔工艺,其它桩采用回转钻孔工艺。
1.9.5桩长及孔深确定
桩长、孔深根据设计要求、临近勘探点地质资料、检测单位对灌注高度要求综合确定,试桩桩长详见“各试桩区基本情况表”。
1.9.6桩身配筋
试桩桩身配筋由设计确定,锚桩配筋由检测单位确定,配筋长度按设计要求及检测单位对桩顶标高、锚筋出露长度综合确定,详见竣工平面图。
1.10施工执行的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118-98)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2-200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2.1开钻前准备
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坐标,在现场施放临时控制点,并以此进行桩位测放,桩位点位置偏差<20mm,并经监理复测合格。
控制护筒埋深不小于1.5m,中心偏差<50mm,钻机对位偏差<20mm,设十字线进行校正。钻机安放用水平尺进行校正,保证钻具垂直度<1%,此后将钻机用枕木固定,保证钻进过程中钻机稳固。
2.2成孔及清孔
2.2.1Z2区采用冲击成孔,成孔设备为4台CZ-30-Ⅰ型冲击钻机,钻头直径Φ1000,重1t,冲程0.8~1.0m,在钻头锥顶和提升钢丝绳间设有保证钻头自转向的装置。采用粘土块造浆护壁。开孔时采用低锤密击,并加粘土块反复冲击造浆,孔内泥浆面保持稳定;进入基岩后,采用低锤冲击,并每钻100~500mm清孔取渣。采用抽渣筒排渣,排渣时及时补给泥浆,维持孔内泥浆面不低于护筒底部。终孔时清渣控制标准为孔底泥浆比重小于1.25。
2.2.2正循环回转钻进成孔用于除Z2区外的试桩区域。其中Z1区、A区桩径Φ1000,B区、C区、Q区桩径Φ600,分别采用GJC-40H、泰山15、GSD-Ⅱ型回转钻机,钻头采用双翼带肋翼状钻头,直径分别为Φ1000、Φ600,采用粘土造浆及膨润土泥浆护壁成孔,泥浆比重1.1~1.15,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一般控制在自然地面附近。
加接钻杆时,先停止钻进,将钻具提离孔底80~100mm,维持冲洗液循环1~2min,以清洗孔底,并将管道内的钻渣携出排净,然后停泵加接钻杆。
钻孔达设计深度后停止钻进,并稍提钻杆,使钻头距孔底10~20cm处空转,并保持泥浆正循环,并将低密度新鲜泥浆压入钻孔以置换悬浮钻渣的孔底泥浆,清孔标准为孔底500mm内泥浆比重小于1.25,灌注前,孔底沉渣厚度≤50mm。
为防止清孔后与灌注时间间隔过长造成坍孔,一般灌注设备、人员准备就绪后再行清孔。
2.3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2.3.1原材料质量
所有钢材进场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了见证取样送检,合格后方用于钢筋笼制作,所用焊条有出厂质量证明,外观检查符合设计要求。
2.3.2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Φ25主筋采用搭接焊,其余主筋采用闪光对焊,超长钢筋笼分段制作,采用帮条焊连接,箍筋采用电阻点焊,接头位置符合规范要求。钢筋焊接前均进行现场试焊,并进行见证取样送检,试验结果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主筋保护层采用3mm带钢制作,确保保护层厚度5cm,安装间距为4~5m,每段3~4个。为保证钢筋笼尤其是细长钢筋笼运输、吊装过程中不开焊、不变形,均采用2吊点及3~4吊点进行运输、吊装,运输、吊装过程中未出现钢筋笼损折现象。
成型钢筋笼制作偏差控制标准为:
主筋间距 ±10mm
加强筋间距 ±20mm
箍筋间距 ±20mm
钢筋笼直径 ±10mm
钢筋笼长度 ±50mm
主筋弯曲度 <1%
钢筋笼弯曲度 <1%
2.4混凝土搅拌及运输
2.4.1原材料选用
本着就地取材的原则,首先选用当地原材料,进行C30水下混凝土配比时,选用补连塔5~31.5连续级配河卵石、补连塔山砂、蒙西普硅42.5R水泥,试验结果:砂、石级配不合理,但当地有此方面施工经验,经与业主现场组、监理协商,将此配比用于锚桩施工,现场使用过程中和易性良好,未出现离析现象。
鉴于地方材料的局限性,重新选取包头召庙河砂、正午石场16~31.5单粒级碎石进行试验并进行配比,级配合理,确定用于试桩材料,并掺加1.2%泵送剂。
混凝土拌和用水,由业主提供,使用紧急补水工程蓄水池水,经取样送检,水质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和用水质标准》。
配比要求为水泥用量大于360kg/m3,砂率40~45%,坍落度180~220mm。
2.4.2混凝土搅拌
采用PL800C配料机一台,JS350强力搅拌机两台,生产能力35~42m3/h。
投料偏差控制标准为:水泥 ±2%
砂、石 ±3%
水 ±2%
砂、石施工配比按其含水量进行了调整,搅拌时间不少于60S,试桩用混凝土搅拌时间90~120S。
开盘时有关各方现场进行鉴定。
正常施工时,每根桩均进行了坍落度试验,有异常时加做试验,控制坍落度为180~220mm,每根桩留试块一组进行抗压强度试验。
2.4.3混凝土运输
采用机动翻斗车运送,事先对运输道路进行了整平,以减小运输车辆的颠簸。运至灌注现场的混凝土如发现离析、泌水现象时,均进行了人工搅拌。
2.5混凝土的灌注
2.5.1导管壁厚3mm,直径:Φ1000桩265mm、Φ600桩220mm,底管长度大于4m,接头用法兰连接,连接处设三角形加劲钣。
导管使用前进行了试拼装、试压,试气压力为0.6Mpa。
隔水栓采用篮球胆,排除顺利。
2.5.2水下混凝土的灌注
①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为300~500mm;
②混凝土储备量最大1.7m3以上,一般1.24~1.55m3,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1.1m以上。
③正常灌注时,导管埋深控制在2~6m。
④灌注标高为A1、A3、A5、A7、Q1、Q2达设计桩顶标高0.5m以上,其余桩均灌注至地面。
⑤充盈系数均大于1.0。
2.6桩头制作
成桩后对所有试桩进行了桩头处理,按设计要求桩顶采用三层Φ16@50钢筋网片,间距50mm,用高标号混凝土浇筑。为安全起见,Φ1000桩桩顶加设5mm钢板制作桩帽,Φ600桩浇筑成型后拆模养护。
3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及质量标准
3.1最终试验方案确定过程
碎石桩试桩初步选用设备为75KW振冲器,正式试桩施工前,按要求在场地外进行试成孔,首根试验桩发现投料量与预想差距过大。
经与现场工作组、监理协商随即换用30KW振冲器再进行三根试成孔,投料量与预计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随即进行开挖至1.5m,75KW振冲器成孔直径实测值为1.4m,30KW成桩直径为900~1000mm。为此我们上报《碎石桩成桩工艺试验报告》。得到设计确认后,即按Φ900,间距分别为1900、1700等边三角形进行试桩。首先施工扇形区域 18根,根据投料量反算桩径仍比Φ900为大,随即再次开挖实测并进行书面报告,经多次协商并联系,2003年8月9日得到最终签字确认:外层桩距2.0m,内层桩距1.8m,桩长8.5m,Φ950。试桩总数124根(含已施工完的18根)。
3.2试桩施工工艺
3.2.1施工设备及主要参数
采用ZCQ30型振冲器2台,电机功率30KW,振动力90KN,振动体长2150mm,直径350mm。
3.2.2试桩施工工艺
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参数如下表:
| 序号 | 造孔 时间 | 填料成 桩时间 | 总 时间 | 留振 时间 | 密实 电流 | 成孔 电流 | 桩长 | 水压 | 反算桩径 |
| min | min | min | min | A | A | m | MPa | mm | |
| 1~18 | 29.6 | 13 | 42.6 | 8~10 | 45~55 | 40~60 | 8.5~9.7 | 0.5 | 1030 |
| 19~123 | 24.4 | 11.8 | 36.2 | 8 | 40~50 | 45~50 | 8.5 | 0.47~0.5 | 904~1114 |
| 备注 | 个别4.0~7.5 |
124#桩两侧有试1、试2桩临近,成孔至2m时不能进尺,经与监理、检测协商,作为围护桩,可由试1、试2桩替代,将其取消。
试桩施工过程中,地面最大涌砂高度1.2m。
振冲桩施工时,供电电压在380~420V之间波动,造成工作电压有时低于350V,电机烧毁。过低电压成孔速度慢,成桩桩径偏大。后控制工作电压360V以上,低于360V立即停止试桩。
3.2.3施工材料
选用补连塔30~90mm河卵石,含泥量满足规范要求。
3.2.4允许偏差
①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50mm,由现场技术人员在场外设基准桩,由两个方向反复校核,满足要求后再行成孔。
②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100mm,在成孔过程中发现偏差,提出振冲器慢放纠正。
③垂直度<1%。
④桩体直径偏差<50mm。
4施工质量
4.1主要施工质量指标
施工各项指标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即
灌注桩:桩位 ≤100mm
孔深 +300mm
垂直度 <1%
沉渣厚度 ≤50mm
泥浆比重 1.15~1.20
混凝土坍落度 180~220mm
钢筋笼安装深度 ±100mm
充盈系数 >1.0
桩顶标高 +30mm~-50mm
振冲碎石桩:填料粒径 符合设计要求
密实电流 40~50A
填料含泥量 <5%
振冲器喷水中心与孔径中心偏差 ≤50mm
成孔中心与设计孔位中心偏差 ≤100mm
桩体直径 <50mm
孔深 ±200mm
4.2混凝土强度
试桩与锚桩分别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进行评价,均符合C30强度要求。
5结论与建议
5.1工程材料经济、技术分析
①试桩与锚桩两种配比混凝土强度评定结果如下表:
| 类型 | 统计组数 | 强度平均值(Mpa) | 标准差 | 备注 |
| 试桩 | 41 | 39.6 | 5.355 | |
| 锚桩 | 38 | 41.2 | 3.263 |
由上表可见,锚桩混凝土强度平均值略高于试桩,且统计标准差比试桩低,说明生产质量水平较稳定。
使用过程中两种配比和易性好,均未出现离析现象。
②两种配比费用如下表所示(每m3砼):
| 水泥 | 单价 | 砂 | 单价 | 石子 | 单价 | 掺合剂 | 单价 | 总费用 | |
| 地方 砂石 | 0.485t | 335元 | 0.439m3 | 28元 | 0.8 m3 | 29元 | 无 | 193.56元 | |
| 包头 砂石 | 0.42t | 335元 | 0.481 m3 | 57元 | 0.769 m3 | 95元 | 5.04kg | 4.2元 | 262.34元 |
根据当地施工经验,本地建材完全可用于C30混凝土。
5.2工作效率
各试桩区单桩各环节用时及施工效率如下表(根):
| 施工区域 | 钻进时间 | 灌注时间 | 总用时 | 土层钻进 | 基岩钻进 |
| Z1 | 18h | 2.4h | 26.8h | 3.7m/h | 0.6 m/h |
| Z2a | 54.6h | 2h | 63h | 1.4 m/h | 0.4 m/h |
| Z2b | 31.91h | 1.7h | 41h | 3.0 m/h | 0.6 m/h |
| Z2d | 35.5h | 2.5h | 54.3h | 1.1 m/h | 0.6 m/h |
| A | 19.2h | 1.2h | 36.8h | 1.1 m/h | 0.5 m/h |
| B | 12.6h | 0.9h | 18.3h | 11.5 m/h | 1.0 m/h |
| C | 1.1h | 0.9h | 3.1h | 12.7 m/h | |
| Q | 2.9h | 0.5h | 4.6h | 12.3 m/h | 1.1 m/h |
| 碎石桩 | 0.60h |
5.3问题分析
⑴振冲碎石桩区域,由于上部回填土中存在块石,有5个孔不能达到预计桩长,基坑开挖后发现个别桩位偏差较大,近0.5倍桩径,设计与施工时应予考虑。
⑵工作电压低成桩速度慢,投料量大,桩径偏大,且电机易损,建议工作电压不小于360V。
⑶Z1区桩头处理时,发现个别桩桩顶混凝土夹泥,其原因可能是孔底泥块上返不充分所致。
⑷A区压桩开挖后,局部桩顶露筋,其原因是:
①桩顶在地面下1m,灌注时导管内压力不足,导致桩周泥浆上返不完全。
②桩顶灌注拔管过快,且上下串动不充分。
鉴于此,建议工程桩施工要确保灌注标高,顶部灌注时要多次串动导管,确保出料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