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名称 内科学
适用专业(方向) 临床医学专业
适用年级 2009、2010级
二级学院 临床医学院
教 研 室 内科学教研室
制(修)定时间 2012年2月20日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涉及面广和整体性强的学科,它不仅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基础,而且与它们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故学好内科学,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关健。通过内科学的学习,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诊治原则诸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为日后学习其它临床学科和从事临床医学实践或基础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学习内科学应以基础医学和诊断学为基础,在复习、巩固解剖、生理、病理和诊断学等课程的同时,学习这门新课程。在学习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能力。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有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配套使用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三、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内科学教学总课时为180学时,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是112/68。
本课程大体分为十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第二部分:从第二到十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第三部分:从第十四到二十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第四部分:从第二十五到三十四章,消化系统疾病。第五部分:从第三十五到四十二章,泌尿系统疾病。第六部分:从第四十三到五十章,血液系统疾病。第七部分:从第五十一到五十三章,内分泌系统疾病。第八部分:从第五十四到五十五章,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主要介绍糖尿病内容。第九部分:从第五十六到五十八章,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第十部分:从第五十九到六十二章,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主要介绍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急性一氧化碳中毒、镇静安眠药中毒)。
第一章 绪 论
【掌握】
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熟悉】
内科疾病的诊断。
【了解】
内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新进展。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自学)
【掌握】
1.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其特点;
2.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
1.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免疫功能及呼吸功能;
2.影响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相关因素。
【了解】
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三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自学)
【掌握】
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诊断及治疗。
【熟悉】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病因及病理改变。
【了解】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预防措施。
第四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肺炎概述
【掌握】
1.肺炎的病因与分类;
2.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肺炎的的治疗原则。
【熟悉】
肺炎的流行病学。
肺炎链球菌肺炎
【掌握】
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2.肺炎球菌肺炎的治疗措施。
【熟悉】
1.肺炎链球菌肺炎的病因及易患因素;
2.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特点。
【了解】
肺炎链球菌肺炎的预防措施。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掌握】
1.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及诊断;
2.葡萄球菌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主要治疗措施。
【了解】
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预防措施。
第五章 肺脓肿(自学)
【掌握】
1.掌握肺脓肿的临床表现、诊断;
2.掌握肺脓肿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
肺脓肿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六章 支气管扩张
【掌握】
1.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表现、诊断;
2.支气管扩张的治疗原则及措施。
【熟悉】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及其发病机理。
第七章 肺结核
【掌握】
1.掌握肺结核的病因;
2.肺结核的临床表现;
3.肺结核的诊断方法、程序,分类标准和诊断要点;
4.肺结核的治疗原则,抗结核药的正确使用及大咯血的治疗。
【熟悉】
1.结核病的发生与发展;
2.肺结核的基本病理变化。
【了解】
1.肺结核的流行病学;
2.结核病的控制策略与措施。
第八章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掌握】
1.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临床表现、诊断;
2.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因、病理改变及病理生理。
【了解】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预防措施。
第九章 支气管哮喘
【掌握】
1.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高及神经等因素);
2.掌握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分期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及鉴别诊断;
3.掌握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原则及措施(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的应用)。
【熟悉】
熟悉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了解】
支气管哮喘的教育与管理。
第十章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掌握】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表现;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措施。
【熟悉】
1.肺动脉高压的病因和分类;
2.慢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及相关辅助检查;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常见并发症。
【了解】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
第十一章 胸膜疾病
胸腔积液
【掌握】
1.胸腔积液的临床表现;
2.胸腔积液的诊断与治疗。
【熟悉】
胸腔积液的病因与鉴别诊断。
【了解】
胸腔积液的胸水循环机制。
气 胸
【掌握】
1.气胸的临床表现;
2.气胸诊断及治疗。
【熟悉】
气胸的发病机理。
【了解】
气胸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第十二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掌握】
1.肺癌的早期症状;
2.肺癌的早期诊断线索;
3.肺癌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熟悉】
1.肺癌的病理类型及与预后的关系;
2.肺癌的临床分型;
3.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了解】
1.肺癌的病因;
2.肺癌的防治进展。
第十三章 呼吸衰竭
【掌握】
1.呼吸衰竭的分类;
2.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诊断标准;
3.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
4.慢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
5.慢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措施(尤其是氧疗)。
【熟悉】
呼吸衰竭的病因。
第十四章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自学)
【掌握】
1.心血管病的分类及其特点;
2.心血管病的诊断方法。
【熟悉】
1.心血管病的预后;
2.心血管病的防治。
【了解】
心血管病研究的进展。
第十五章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
【掌握】
1.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2.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
3.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的及措施(尤其是标准药物治疗)。
【熟悉】
1.心力衰竭的评价;
2.心力衰竭的发病机理,尤其是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及心肌重构。
【了解】
心力衰竭的防治进展。
急性心力衰竭
【掌握】
1.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特点;
2.急性心力衰竭的抢救措施。
【熟悉】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
第十六章 心律失常
【掌握】
1.常见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房颤、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
2.常见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
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应用。
【熟悉】
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
【了解】
心律失常的分类与发病机制。
第十七章 心脏骤停和心源性猝死
【掌握】
1.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2.心脏骤停的诊断;
3.心脏骤停的现场抢救和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措施。
【熟悉】
心脏骤停的原因和机理。
【了解】
心脏骤停的预防和心肺复苏的进展。
第十八章 高血压
【掌握】
1.高血压病的诊断;
2.高血压病的治疗。
【熟悉】
1.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2.高血压病的心血管危险分层;
3.高血压急症的治疗;
4.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
【了解】
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
第十九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掌握】
掌握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易患因素。
【熟悉】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
心绞痛
【掌握】
1.心绞痛的临床表现;
2.心绞痛的诊断;
3.心绞痛的治疗措施(主要是药物治疗措施)。
【熟悉】
1.心绞痛的病因与发病机理;
2.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与治疗。
【了解】
心绞痛的预防。
心肌梗死
【掌握】
1.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
2.心肌梗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
【熟悉】
1.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
2.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
【了解】
1.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
2.心肌梗死的预防。
第二十章 心脏瓣膜病
【掌握】
1.常见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临床表现;
2.常见心脏瓣膜病的诊断。
【熟悉】
1.常见心脏瓣膜病的病理生理;
2.常见心脏瓣膜病的并发症;
3.常见心脏瓣膜病的治疗。
第二十一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掌握】
1.心内膜炎的常见病因;
2.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3.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
4.心内膜炎的抗生素的治疗原则与方案。
【熟悉】
心内膜炎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
心内膜炎的病理改变。
第二十二章 心肌疾病
【掌握】
1.常见心肌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2.常见心肌疾病的诊断。
【熟悉】
1.常见心肌疾病的病理特点;
2.常见心肌疾病的治疗。
【了解】
常见心肌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十三章 心包疾病
【掌握】
1.心包炎的临床表现特点;
2.心包炎的诊断和治疗。
【熟悉】
不同类型心包炎的特点。
第二十四章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掌握】
1.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特点;
2.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熟悉】
1.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和发病机制
2.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了解】
主动脉夹层的治疗。
第二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掌握】
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
【熟悉】
1.消化系统病的常见症状及症状机理;
2.消化系统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了解】
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进展。
第二十六章 胃食管反流病
【掌握】
1.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2.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原则。
【熟悉】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与机制。
【了解】
本病的相关辅助检查。
第二十七章 胃 炎
【掌握】
1.胃炎的临床表现;
2.胃炎的诊断要点。
【熟悉】
1.胃炎的常见病因;
2.胃炎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八章 消化性溃疡
【掌握】
1.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
2.消化性溃疡的诊断;
3.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
4.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了解】
消化性溃疡的预防。
第二十九章 炎症性肠病
【掌握】
1.炎症性肠病的临床表现;
2.炎症性肠病的诊断要点。
【熟悉】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原则。
【了解】
1.炎症性肠病的病因;
2.炎症性肠病的发病原理。
第三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掌握】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熟悉】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鉴别诊断;
2.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了解】
1.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
2.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第三十一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掌握】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表现;
2.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要点;
【熟悉】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理;
2.肝硬化的病因。
【了解】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第三十二章 肝 硬 化
【掌握】
1.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2.肝硬化的诊断要点;
3.肝硬化的治疗措施。
【熟悉】
1.肝硬化的鉴别诊断和并发症;
2.肝硬化的病因。
【了解】
肝硬化的发病机制。
第三十三章 急性胰腺炎
【掌握】
1.急性胰腺炎各类型的临床要点及诊断要点;
2.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治疗方法。
【熟悉】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并发症及鉴别诊断。
【了解】
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
第三十四章 消化道出血
【掌握】
1.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2.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
1.消化道出血的病因;
2.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
第三十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掌握】
1.肾脏的主要结构与功能;
2.肾脏病的常用检查方法。
【熟悉】
1.肾脏病的常见症状及症状机理;
2.肾脏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
【了解】
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第三十六章 肾小球病概述
【掌握】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常见的临床表现。
【熟悉】
肾小球疾病的定义,分类。
【了解】
原发性肾小球病的病理类型。
第三十七章 肾小球肾炎
【掌握】
1.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类型及临床表现;
2.各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与主要的治疗措施。
【熟悉】
各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与预后的关系。
第三十八章 肾病综合征
【掌握】
1.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生理;
2.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3.肾病综合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肾病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措施,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熟悉】
1.熟悉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与临床的关系;
2.肾病综合征并发症。
【了解】
肾病综合征的病因。
第三十九章 Ig A肾病
【掌握】
1.IgA肾病的临床特点;
2.IgA肾病的病理;
【熟悉】
1.IgA肾病的发病机制;
2.IgA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
IgA肾病的治疗。
第四十章 尿路感染
【掌握】
1.尿路感染的典型临床表现;
2.尿路感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尿路感染的治疗原则与主要的治疗措施。
【熟悉】
1.尿路感染的病因、感染途径。
2.与感染有关因素。
【了解】
尿路感染的预防。
第四十一章 急性肾衰竭
【掌握】
1.急性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
【熟悉】
1.急性肾衰竭的分期;
2.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3.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鉴别诊断。
【了解】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第四十二章 慢性肾衰竭
【掌握】
1.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
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原则。
【熟悉】
1.慢性肾衰竭的分期;
2.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
3.各种临床症状产生原理。
【了解】
透析疗法(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血液滤过)及肾移植的原理﹑疗效和
适应症。
第四十三章 贫血概述
【掌握】
1.贫血的分类;
2.贫血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
【熟悉】
贫血的概念,贫血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
第四十四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掌握】
1.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
2.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理;
4.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
5.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液学特点(血象和骨髓象检查)。
第四十五章 溶血性贫血
【掌握】
1.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熟悉】
溶血性贫血的治疗。
【了解】
溶血性贫血的发病机理、分类。
第四十六章 白血病
【掌握】
1.白血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3.白血病的实验室检查。
【熟悉】
白血病的治疗原则与主要治疗方案。
【了解】
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四十七章 淋巴瘤
【掌握】
1.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2.淋巴瘤的诊断、分类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
3.淋巴瘤的治疗策略。
【熟悉】
1.淋巴瘤的病理和分型;
2.淋巴瘤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
【了解】
1.淋巴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第四十八章 多发性骨髓瘤
【掌握】
1.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
2.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熟悉】
多发性骨髓瘤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
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四十九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掌握】
正常的止血和凝血机制。
【熟悉】
出血性疾病的分类,出血特点,实验室检查和诊断。
【了解】
治疗原则。
第五十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掌握】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熟悉】
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实验室检查;
2.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五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
【掌握】
1.内分泌病的分类;
2.内分泌疾病的防治原则。
【熟悉】
1.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原则。
【了解】
临床内分泌学的范围与临床各科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第五十二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掌握】
1.Graves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合并症的临床表现;
2.甲亢的诊断。
【熟悉】
1.Graves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及常用的药物治疗;
2.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的病理生理改变。
【了解】
1.本病的病因分类和发病机理;
2.了解同位素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和处理原则。
第五十三章 Cushing 综合征(自学)
【掌握】
Cushing 综合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熟悉】
1.Cushing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各类型Cushing 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原则;
2.Cushing 综合征的基本概念。
第五十四章 糖尿病
【掌握】
1.本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慢性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2.糖尿病的诊断步骤、方法和诊断标准;
3.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尤其是口服降糖药的使用方法。
【熟悉】
1.糖尿病的分型;
2.本病发展规律和各种实验室检查的临床意义。
【了解】
1.2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型糖尿病的的预防。
第五十五章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掌握】
1.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诊断;
2.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治疗原则。
【熟悉】
1.血脂、脂蛋白的构成与代谢;
2.血脂与脂蛋白异常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
1.血脂与脂蛋白的防治目标;
2.血脂与脂蛋白异常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第五十六章 风湿性疾病总论
【掌握】
风湿性疾病的诊断与实验室检查。
【熟悉】
熟悉风湿性疾病特点。
【了解】
风湿性疾病分类。
第五十七章 类风湿关节炎(RA)
【掌握】
1.RA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
2.RA的药物治疗。
【熟悉】
RA的鉴别诊断。
【了解】
RA的发病机理与病理。
第五十八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掌握】
1.SLE的临床表现;
2.SLE的诊断标准;
3.SLE的主要治疗措施。
【熟悉】
SLE的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查。
【了解】
SLE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五十九章 中毒总论
【掌握】
1.中毒的分类;
2.急性中毒的临床特点;
3.急性中毒的诊断;
4.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熟悉】
中毒的病因和发病机理。
第六十章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掌握】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
3.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抢救措施(尤其是特效解毒药的应用)。
【熟悉】
1.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发病机理;
2.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实验室检查。
【了解】
有机磷农药的分类。
第六十一章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掌握】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表现;
2.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
3.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治疗措施。
【熟悉】
1.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病因;
2.本病发病机理;
3.本病的实验室检查。
第六十二章 镇静催眠药中毒
【掌握】
1.镇静催眠药中毒的临床表现;
2.镇静催眠药中毒的诊断;
3.镇静催眠药中毒的抢救。
【熟悉】
镇静催眠药中毒的发病机制,镇静催眠药的种类。
学时分配表
| 章节 | 内容 | 理论学时 | 实验学时 |
| 一 | 内科绪论 | 1 | |
| 二 | 呼吸系统疾病总论 | ||
| 三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 ||
| 四 | 肺部感染性疾病 | 3 | 2 |
| 五 | 肺脓肿 | ||
| 六 | 支气管扩张 | 2 | 1 |
| 七 | 肺结核 | 2 | 1 |
| 八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2 | 2 |
| 九 | 支气管哮喘 | 2 | 1 |
| 十 | 肺动脉高压与肺源性心脏病 | 2 | 2 |
| 十一 | 胸膜疾病 | 2 | 1 |
| 十二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 2 | 2 |
| 十三 | 呼吸衰竭 | 2 | 2 |
| 十四 | 循环系统疾病总论 | ||
| 十五 | 心力衰竭 | 3 | 2 |
| 十六 | 心律失常 | 3 | 2 |
| 十七 |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 1 | 1 |
| 十八 | 原发性高血压 | 3 | 2 |
| 十九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 6 | 4 |
| 二十 | 心脏瓣膜病 | 2 | 1 |
| 二十一 | 感染性心内膜炎 | 1 | 1 |
| 二十二 | 心肌疾病 | 2 | 1 |
| 二十三 | 心包疾病 | 1 | |
| 二十四 | 主动脉和周围血管病 | 2 | |
| 二十五 | 消化系统疾病总论 | 1 | |
| 二十六 | 胃食管返流病 | 1 | |
| 二十七 | 胃炎 | 2 | 2 |
| 二十八 | 消化性溃疡 | 4 | 2 |
| 二十九 | 炎症性肠病 | 2 | 1 |
| 三十 | 功能性胃肠病 | 2 | 1 |
| 三十一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2 | 1 |
| 三十二 | 肝硬化 | 2 | 2 |
| 三十三 | 急性胰腺炎 | 2 | 1 |
| 三十四 | 消化道出血 | 2 | 2 |
| 三十五 | 泌尿系统疾病总论 | 1 | |
| 三十六 | 肾小球病概述 | 1 | 1 |
| 三十七 | 肾小球肾炎 | 3 | 2 |
| 三十八 | 肾病综合征 | 2 | 1 |
| 三十九 | Ig A肾病 | 1 | 1 |
| 四十 | 尿路感染 | 2 | 1 |
| 四十一 | 急性肾衰竭 | 2 | 2 |
| 四十二 | 慢性肾衰竭 | 2 | 2 |
| 四十三 | 贫血概述 | 1 | |
| 四十四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1 | 1 |
| 四十五 | 溶血性贫血 | 2 | 2 |
| 四十六 | 白血病 | 4 | 3 |
| 四十七 | 淋巴瘤 | 2 | 1 |
| 四十八 | 多发性骨髓瘤 | 2 | 1 |
| 四十九 | 出血性疾病概述 | 1 | 1 |
| 五十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 | 1 |
| 五十一 | 内分泌系统疾病总论 | 1 | 1 |
| 五十二 |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 3 | 3 |
| 五十三 | Cushing 综合征 | ||
| 五十四 | 糖尿病 | 4 | 3 |
| 五十五 |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 2 | 1 |
| 五十六 | 风湿性疾病总论 | 1 | |
| 五十七 | 类风湿关节炎 | 2 | |
| 五十八 | 系统性红斑狼疮 | 2 | |
| 五十九 | 中毒总论 | 2 |
| 六十 |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 1 | |
| 六十一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 1 | |
| 六十二 | 镇静催眠药中毒 | 1 | |
| 总学时 | 180 | 112 | 68 |
(供临床医学专业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是内科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践活动,能使医学生加深对内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医学生通过把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当中进行检验和验证的过程,使内科学知识在自己头脑内重新构建,形成自己原始的体验和经验。内科学实验是在诊断学实验基础上的巩固和加深,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能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操作常规,为日后临床实习打下较好的理论和操作技能基础。
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临床见习,临床病例讨论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内科学理论知识和诊疗技术,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从医素质、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和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
教学任务:学生深入病房,亲自接触病人,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了解各种化验、诊断与治疗等情况,使学生对内科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表现、检查和诊治原则等各个方面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相应的诊治技能。通过课间标准化病人讨论,训练学生的问诊技巧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目的
内科学的实验教学需深入各个专科,以临床见习为主,辅以典型病例讨论的方法,结合当前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实际情况,以分析实际病例为主要手段,充分消化、吸收理论课的内容。老师在带见习过程中,应根据当前医学发展趋势,介绍一些新理论、新观点和新的诊疗技术,同时注意加强三基训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和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切实提高对内科疾病的诊治能力。
通过实验教学达到下列教学目的:
1.学会询问病史,掌握问诊的方法与技巧、问诊的内容与注意事项。 2.正确的系统体格检查。如心界叩诊,心音和杂音的听诊;肺部叩诊、呼吸音和罗音的听诊;腹部的肝、脾、肿物的触诊,腹膜刺激征状和移动浊音的检查方法及判断;神经系统的生理与病理反射的检查等。 3.学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主要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4.初步了解内科常见急症的处理原则。如高热、消化道出血、咯血、呼吸衰竭、昏迷、脑出血、肾功能衰竭、急性中毒等。
5.在老师指导下,初步了解下列操作:心电图描记、胸穿、腹穿、骨穿、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6.初步掌握血、尿、粪三大常规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了解肝功能、肾功能、体腔液、脑脊液等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7.掌握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及正常值;熟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分析,阅读。
三、实验教材
《诊断学》(第七版) 陈文彬、潘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内科学》(第七版) 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诊断学基本操作技能培训指导》 陈垦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科学见习指导》内科学教研室自编。
四、实验考核
通过完成临床见习报告、对典型病例进行病例分析讨论、内科学出站考核等方法,对病史询问、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和临床思辩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五、实验(见习)项目表
实验
| 编号 | 实验项目 | 实验要求 | 学时 | 实验类型 |
| 1 | 呼吸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肺炎、肺结核、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肺炎的抗菌素的使用、肺结核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胸腔积液的病因;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呼吸内科见习 | ①掌握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癌、呼吸衰竭、胸腔积液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各疾病的治疗、抗菌素的使用原则等; ③了解各类疾病的病因;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 | 6 | 临床 见习 | |
| 2 | 血液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再障、白血病诊断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②熟悉再障、白血病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方法;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 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血液内科见习 | ①掌握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出血性疾病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的治疗原则; ③了解全血细胞减少的鉴别方法;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了解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 4 | 临床见习 | |
| 3 | 消化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消化性溃疡的抑酸药物使用、消化道出血、胰腺炎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胰腺炎各型的诊断标志等;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 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消化内科见习 | ①掌握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炎症性肠病、脂肪性肝病、肝硬化、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胃食管反流病、胃炎、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等疾病的治疗原则; ③了解胰腺炎各型的诊断标志等;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了解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 4 | 临床见习 | |
| 4 | 泌尿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方法;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 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肾内科见习 | ①掌握肾小球病、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尿路感染、肾衰竭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方法;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了解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 4 | 临床见习 | |
| 5 | 内分泌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甲亢、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甲亢、糖尿病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及相应治疗;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内分泌见习 | ①掌握甲亢、糖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甲亢、糖尿病、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的治疗原则等; ③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及相应治疗;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了解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 4 | 临床见习 | |
| 6 | 循环系统病例讨论 | ①掌握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等; ③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级; ④了解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 技术及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 | 4 | 综合性实验 |
| 心内科见习 | ①掌握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②熟悉高血压的并发症及降压药物的使用,心肌梗死的治疗措施等; ③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级; ④掌握医疗文书书写、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基本技术及了解各种常用诊断治疗性操作,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 6 | 临床见习 | |
| 7 | 心肺复苏术 | ①掌握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能掌握判断呼吸、心跳停止的诊断标准并正确有效地实施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②熟悉适应症及禁忌症; ③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心肺复苏术。 | 4 | 基本 技能 训练 |
| 8 | 胸膜腔穿刺术 | ①掌握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步骤; ②熟悉胸腔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 ③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胸膜腔穿刺术。 | 4 | 基本 技能 训练 |
| 9 | 腹腔穿刺术 | ①掌握腹腔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步骤; ②熟悉腹腔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 ③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腹腔腔穿刺术。 | 4 | 基本 技能 训练 |
| 10 | 骨髓穿刺术 | ①掌握骨髓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步骤; ②熟悉骨髓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 ③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骨髓腔穿刺术。 | 2 | 基本 技能 训练 |
| 11 | 腰椎穿刺术 | ①掌握腰椎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操作步骤; ②熟悉腰椎穿刺术的临床意义和临床应用; ③能够规范、熟练地完成腰椎腔穿刺术。 | 2 | 基本 技能 训练 |
| 合计 | 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