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七律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3:47
文档

七律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磅礴()岷山()云崖()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
推荐度:
导读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磅礴()岷山()云崖()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第1课  七律 长征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岷山(  )       云崖(     )

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不仅仅是技巧,更是诗人巨人般的眼光、伟大的胸怀、英雄的气魄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请你选出下面以“山”为描写对象,夸张正确的一句(    )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中“云崖”,原作是“悬崖”,后改为“云崖”。你觉得这个修改好吗?为什么?

                                        

                                         

二.阅读理解及分析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6.在《七律 长征》上用“/”划分出朗读节奏,并注意朗读重音。

7.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开颜——             

8.这首诗的中心句是                                                           

9.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动宾短语概括),你最欣赏哪一幅图画,说说理由。

                                                                              

                                           

10.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诗。

1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写得极有气势。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充分显示了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同时也为全篇定下轻快豪迈的感情基调。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紧承首联的“千山”一词,先具体描写山,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无数座崇山峻岭。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诗的尾联,是全诗的高潮,“喜”包含了越过岷山,就最后脱离了长征途中最艰苦的雪山草地,开始了新局面的欣喜,也有“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思。

三、阅读探究、写作

12.将你了解的有关知识填写在提示语后的横线上。

关于:                                                                                                                                      关于长征:                                                                     

13.“山”在的诗词中显得高峻雄奇,抒写的是勇于克服困难的凌云壮志。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说说这首诗中作者是怎样写山的,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14.的这首诗洋溢着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无不体现这种精神,“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他们的眼里,弯曲绵延的五岭像小河里的鳞波细浪,在他们的脚下,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像滚动的泥丸。

发挥你的想象,写一个片断描写,表现红军战士趟细浪、走泥丸时的精神风貌。

                                                  

                                       

                                                  

                        .               

1.逶迤(wēi yí)  磅礴( bó)  岷山(mín)  云崖(yá)  2.B   3.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4.C    5.好。“云”更加形象,写出了山崖高耸入云的特点

6.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7.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开颜:欢悦。

8.红军不怕远征难9.腾越五岭、疾跨乌蒙、巧渡金沙、勇抢大渡(飞夺泸定)、喜踏岷山 

只要贴合文意,言之成理就行。10.抒情 七律11.C  12.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党、中国人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长征:红军主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从江西瑞金、云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沿着五岭的北坡西进,突破了敌人四道封锁线。一九三五年五月初,巧渡金沙江,月底,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九三五年九月中,越过岷山,攻占腊子口,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完成了震惊中外的战略大转移。13. 诗的三、四句写山,以山势陡峭峰峦起伏的五岭、乌蒙为代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经过的无数的崇山峻岭。它们一个绵延不断,一个巍峨高大,但它们在红军眼里不过是小小的“细浪”“泥丸”。这样有意缩小视觉比例(这也是夸张),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的英雄气概,突出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14.略。

文档

七律长征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七律长征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磅礴()岷山()云崖()2.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A.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4.夸张的巧用,是这首诗显著特点之一。“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