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21:54:36
文档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经验交流210作者简介:张会书(1980—),男,汉族,河北邯郸人。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思考过程的书面形式。它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图形化、条理化、可视化;它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功能并协调运作;它能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一、思维导图与习作构思的联系小学中高学段的“习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过程、表达顺序、思维结果等的综合呈现,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推荐度:
导读经验交流210作者简介:张会书(1980—),男,汉族,河北邯郸人。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思考过程的书面形式。它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图形化、条理化、可视化;它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功能并协调运作;它能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一、思维导图与习作构思的联系小学中高学段的“习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过程、表达顺序、思维结果等的综合呈现,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经验交流

210

作者简介:张会书(1980— ),男,汉族,河北邯郸人。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思考过程的书面形式。它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图形化、条理化、可视化;它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功能并协调运作;它能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

一、思维导图与习作构思的联系

小学中高学段的“习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过程、表达顺序、思维结果等的综合呈现,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因此,语文教师若在习作教学中绘制思维导图,能激趣助思,能用心审题立意、多元构思选材、有序语言表达,能训练学生习作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能增强学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实践证明,凡是运用思维导图助力习作训练的学生,习作指导时间短,习作恐惧感弱,写作欲望强,习作思路明晰,习作内容充实、详略处理得当、文从字顺情真、主题鲜明。很明显,这些学生均掌握了不同文体的习作技巧、发散思维与逻辑思维的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学习大有裨益。思维导图与习作教学也实现了有效衔接、深度融合。

二、具体应用

(一)巧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想象,拓展习作思路

学生在习作时,有时还会出现大体框架有了,但到具体写的时候还是感觉无事可写的情况,产生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象能力的缺乏。思维导图的出现,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断联想和拓展,并帮助他们将联想到的内容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对于拓展习作思路,丰富习作内容有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前面的“唠叨的妈妈”中,对于“送上学的时候唠叨”,妈妈是怎样唠叨的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想象。有的学生对于语言拓展了以下几点:“作业都带了吗?”“水壶里的水今天要喝干净!”“放学后要先回家把作业写完!”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想象当时妈妈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有学生想到了“板着脸”“揪耳朵”等动作,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妈妈的心理变化,由一开始的“咄咄逼人”,到后面的“欲言又止”,直至作者思想上“悔悟”,理解了妈妈的“爱”,这样,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他们的习作思路,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二)导图构思,激发思维,优选素材

小学生的习作作品有时“千人一文”,有时词不达意,有时

平铺直叙,有时无真情实感,究其原因是学生思路狭窄,写作时不会审题、构思、立意、选材及谋篇布局。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实施“习作思维导图”尤为重要。譬如,在指导学生写《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时,就依托学生已熟知的习作思维导图来构思,让学生紧扣“险”为主题、立足“读”谈“感”,以自己读鲁滨孙“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时的所思所感为第一分支,由此衍生出两个以上“感想”(鲁滨孙敢于冒险、追求自由、积极乐观、自主;培养生存能力等)的二级分支。接着,每个二级分支都可参照一级分支,以前面的“读”后产生更多的新“感”,继续往下发散画N级、Y个分支。这样一次次思维过程的接力、一条条分支的延伸拓展,让新的感想陡增,省时高效地完成了《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思维导图,激活思维方式,优选丰富素材。

(三)导图直观,思维高效,助力习作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思维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再现人们的思维过程。若用“习作思维导图”来审题、立意、构思等,不仅能让师生关注习作整体布局,留心精彩片段,而且能再现思维过程和激发思维,能分类、模块化处理思维成果,以多个分支、多条路径有序同步推进。比如,六年级学生写《我的理想》时,以“理想”为核心绘制思维导图,先画“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何会有这样的理想?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理想实现后会干什么?”这四个一级分支,再紧扣“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延伸画几个二级分支,并标注需列举的二三件典型事件的关键词……如此一来,习作构思中需用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线性思维等思维方式,在直观的习作思维导图中都能得到高效发挥。

三、结语

总之,思维导图,有效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对学生选材、习作思路、布局谋篇、细节描写、表达方式以及习作评改等方面都有非常巨大的帮助,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有力工具。作为教师,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巧妙地运用思维导图,打开学生的习作思路,让学生的作文变得选材恰当、条理清晰、布局合理、表达丰富、文采斐然,从而让小学习作教学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曹翠艳.自主作文让个性之舟自由航行[J].小学教学参考,2018(1).[2]杨植榕.概念图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与应用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7(5).

摘 要:小学生在习作练习中普遍存在思维架构混乱、习作畏难情绪,而思维导图的知识可视化优势在于,能够将思维流程外显化,帮助学生系统化整理自身已储备的知识,从而有效衔接新旧知识,丰富习作练习中的词汇积累与习作思路。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积累与培养,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习作思维,让学生根据教师指导来自主绘制习作思维导图,以此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展开思维训练,引导其整理自身习作思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教学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张会书

(邯郸冀南新区南城乡学区东南城中心学校,河北 邯郸 056500)

文档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经验交流210作者简介:张会书(1980—),男,汉族,河北邯郸人。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是英国人东尼·博赞发明的,是一种直观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一种思考过程的书面形式。它能将人们的思维过程具体化、图形化、条理化、可视化;它能充分调动人的左右脑功能并协调运作;它能提高人的分析力、记忆力、判断力、想象力、创造力。一、思维导图与习作构思的联系小学中高学段的“习作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过程、表达顺序、思维结果等的综合呈现,是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布局、谋篇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